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雕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雕鴞.原圖鏈接

林雕鴞(學名:Bubo nipalensis),鴟鴞科生物,大型鴞類,體長約63cm。外形和雕鴞相似,但體型較小,頭上耳簇羽顯著,呈黑白二色。上體深褐色,雜有皮黃白色橫斑;下體皮黃色,腹中部白色;喉、胸有深褐色橫斑。嘴黃色,虹膜褐色。數量極為稀少,已列入世界瀕危鳥類名錄N級和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中國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

中文學名 林雕鴞 鴞形目
拉丁學名 Bubo nipalensis 鴟鴞科
動物界 雕鴞屬
脊索動物門 林雕鴞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英文名 Spot-bellied Eagle-owl
鳥綱 英文名 Spot-bellied Eagle-Owl
亞 綱 今鳥亞綱 英文名 Forest Eagle-owl

外形特徵

眼先和頰部被有褐白色須狀羽,羽干黑色。頦部亦有褐白色須狀羽,但羽軸白色。耳羽顯著。內翈大都棕白色而雜有黑褐色橫斑;外翈黑褐色,雜有棕色沾黑的橫斑;面盤淡白色。上體包括肩內側和翅上覆羽黑褐色,具皮黃白色斑點和橫斑。頭頂隱約可見棕色橫斑。背及翅上小覆羽均雜以棕色橫斑和端斑。外側肩羽棕色或皮黃色,具黑褐色橫斑;初級飛羽黑褐色,具淡褐色橫斑和羽緣。次級飛羽橫斑較著較寬,多為皮黃褐色,最內側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與肩同色。尾黑褐色,綴以棕色橫斑和棕白色羽端,並散綴有雲石狀黑褐色斑點;外側尾羽內翈具棕白色橫斑,且較鮮亮,有時幾為白色。下體皮黃白色。喉和胸具黑褐色橫斑,至腹和尾下覆羽則變為寬的斑點。覆腿羽白色,密雜以暗褐色橫斑。腋羽和翼下覆羽與胸相似,滿綴以暗褐色『V』形斑或斑點。 虹膜褐色,嘴膜黃色,趾暗黃色,爪角色沾紅,尖端黑色。

大小量度:體長630mm;嘴峰52-54mm;翅425-470mm;尾229-266mm;跗蹠60-62mm。

生活習性

食性:主要以中小型脊椎動物如雉雞野兔、鼠類、蜥蜴、蛇為食,也能獵捕像孔雀、豺、幼鹿一類較大的動物為食,甚至能獵捕魚類[2]

習性:多單獨活動。夜行性,白天通常躲藏在茂密的樹枝葉叢中,黃昏時才開始活動和覓食。在特別飢餓時,有時白天也出來獵食。獵食時多沿林緣開闊地帶、林緣疏林、竹叢或河岸附近活動。

繁殖方式

中國還未見有關繁殖情況的報道。林雕鴞在喜馬拉雅山地區繁殖期在2-3月間,或許1年繁殖2窩。因為他在6月20日又發現1枚即將孵化的卵,他認為可能是第一窩孵出後產的第二窩卵。通常營巢於天然樹洞中或懸崖峭壁上的裂縫內,有時也利用的舊巢。每窩產卵通常1枚,卵呈卵圓形,白色、光滑無斑,大小為61.2mm×49.9mm。

棲息環境

棲息於海拔30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中。

分布範圍

國內僅見於四川雅安、寶興、會東和雲南東南部河口。 國外分布於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老撾越南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等級:二級。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Ⅱ級保護動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視頻

參考文獻

  1. 林雕鴞,中國數字科技館
  2. 林雕鴞, 中國數字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