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東北土當歸(五加科、楤木屬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東北土當歸(五加科、楤木屬植物))

是五加科楤木屬植物,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塊狀粗根莖。地上莖高達1米,上部有灰色細毛。葉為二回或三回羽狀複葉;葉柄長11.5-24.5厘米,疏生灰色細毛;托葉和葉柄基部合生,卵形或狹卵形;羽片有小葉3-7小葉片膜質。圓錐花序大,長達55厘米,頂生或腋生;總花梗長1-2厘米,有毛。果實紫黑色;宿存花柱長約2毫米,中部以下合生。花期7-8月,果期8-9月。

東北土當歸是一種食用與藥用兼優的經濟植物,早春的幼嫩莖芽可食,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其根具有藥用價值,可祛風濕、活血、利尿、解毒。分布于吉林、遼寧、河北、河南、陝西、四川和西藏;朝鮮和俄羅斯也有分布。生長於海拔800-3200米的森林下和山坡草叢中。

目錄

東北土當歸(學名:Aralia continentalis Kitagawa)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東北土當歸
  • 拉丁學名:Aralia continentalis Kitagawa
  • 別 名:長白楤木(東北木本植物圖志),香秸顆(河北土名)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傘形目
  • 科 :五加科
  • 族 :楤木族
  • 屬 :楤木屬
  • 組 :土當歸組
  • 種 :東北土當歸
  • 保護級別:易危(IUCN標準)
  • 命名者及年代:Kitagawa,1935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塊狀粗根莖。地上莖高達1米,上部有灰色細毛。葉為二回或三回羽狀複葉;葉柄長11.5-24.5厘米,疏生灰色細毛;托葉和葉柄基部合生,卵形或狹卵形,長2.5-6毫米,上部有不整齊裂齒,外面密生灰色細毛;羽片有小葉3-7小葉片膜質,頂生者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至心形,側生者長圓形或橢圓形至卵形,先端突漸尖,基部楔形或心形,歪斜,長5-15厘米,寬3-9厘米,兩面有灰色細硬毛,下面毛較密,邊緣有不整齊鋸齒或重鋸齒;小葉無柄或有長至1厘米的柄。

圓錐花序大,長達55厘米,頂生或腋生,分枝緊密,主軸及分枝有灰色細毛;傘形花序直徑1.5-2厘米,有花多數;總花梗長1-2厘米,有毛;苞片卵形,先端尖,邊緣膜質,有纖毛,長1.5-2毫米;花梗粗短,長5-6毫米,稀長達1厘米,有毛,小苞片披針形,長約1毫米,有毛;萼無毛,長1.5毫米,邊緣有5個三角形尖齒;花瓣5,三角狀卵形,長2毫米;雄蕊5,長2.5毫米;子房5室;花柱5,基部合生,頂端離生。果實紫黑色,有5稜,直徑約3毫米;宿存花柱長約2毫米,中部以下合生,頂端離生,反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繁殖方法

播種

種子採收處理:由於東北土當歸的種實為小漿果,成熟後易脫落,因此採種要及時。當果實完全變成紫黑色時,即可採收。採收後的果實,放於陰涼乾燥處貯藏,待播種前用水浸法,搓去果皮、果肉,取出種子。由於東北土當歸的種粒小,產種量高,一株三年生的植株可產種上萬粒,而且用種子繁殖出來的植株,較無性繁殖抗性強,成本低,繁殖量大。

播種前的種子快速催芽法:採用高溫變溫催芽法能使東北土當歸的種子在短時間內快速出芽,而且出芽齊全。具體做法是:在播種前15天,將完全成熟好的種實用60°C的清水浸泡,自然冷卻到常溫後24小時,然後搓去果皮、果肉,取出種子。將種子與濕潤的細沙按1:3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攪拌均勻。沙子的濕度以用手攥成團、鬆開能自然散開為宜。然後放入瓦盆等容器中,上面覆蓋塑料薄膜,保濕、保溫。置於溫箱內。溫度控制在35-38°C之間,進行較高溫度下的變溫催芽處理。若沒有溫箱等發芽條件,可將混合好的種子用濕布包好,放置於溫度較高的地方催芽。

播種方法:由於東北土當歸的種粒很小,其播種的方法可採用條播或撒播。若種量少,需在室內育苗,播種用的土壤最好是疏鬆的腐殖土,先細噴壺澆透水,然後將發芽的種子均勻地撒播於容器中,覆2-5毫米厚薄土,再用塑料薄膜覆蓋封口,保濕、保溫。若大面積擴繁,北方地區可在5月初直接播種於事先準備好的苗床上,澆透水,扣上小拱棚保濕增溫。在出苗期間,視土壤的乾燥程度可適當噴水,1周後即可陸續出苗。待小苗長出兩片真葉時即可分苗。

分株

東北土當歸的分株繁殖法是將多年生的宿根分割成若干份,每份根的頂端帶有一個芽,栽植於土壤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植株的方法。分株繁殖的植株生長快,第二年即可採收嫩芽。此法能保持母本的優良遺傳性狀,適用於小面積生產或庭院栽植,見效快。用於分株繁殖根可在當年的秋季,植株落葉後、上凍前挖出,然後沙藏於窖內或埋於80厘米的深溝內進行越冬貯藏,注意保持土壤的透氣性,待第二年春季分株繁殖。也可以在春季4月下旬至5月初,土壤解凍後芽萌發前,將根系挖出進行分株繁殖,隨分隨栽。一般採用田間壟作栽植,株距30-40厘米,覆土厚度3-5厘米,及時澆透水,1周後芽出土。

栽培技術

移栽

於翌年春季移栽,通常為4月中下旬。以80厘米為壟底進行大壟距栽植,每延米8-10株;單株斜擺,芽體向上,舒展根系;覆土5厘米左右(指頂芽距土表面),踏實,使之毛管水上升促芽萌發,然後覆一層瑄土,以利保墒。

管理

東北土當歸耐寒性較強,試驗證明在北方的田間可安全越冬,但在東北的屋頂花園上不能越冬,田園栽植的土當歸要在上凍前澆一次封凍水,可用樹葉或桔杆覆蓋其上。枯秧不要割除,要任其自然乾枯、站立越冬,以保護根芽。為使在春季早日吃到嫩芽,可在春季4月中旬割除枯秧,澆足水,覆蓋上塑料保濕增溫。

採收

栽後第二年開始採收嫩芽供應市場,第三年為盛產期。每年5月中下旬,當株高達20厘米以上時貼近地表將株叢全部割下鮮食或出售,每年可割3-4次,經濟效益可觀。 [1]

主要價值

東北土當歸是一種食用與藥用兼優的經濟植物,早春的幼嫩莖芽可食,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其根具有藥用價值,可祛風濕、活血、利尿、解毒。

保護現狀

東北土當歸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級別為易危(VU)。

《中國藥典》:當歸

拼音注音:Dānɡ Guī

英文名: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乾燥根。秋末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發後,捆成小把,上棚,用煙火慢慢熏干。

性狀:本品略呈圓柱形,下部有支根3~5條或更多,長15~25cm。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具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根頭(歸頭)直徑1.5~4cm,具環紋,上端圓鈍,有紫色或黃綠色的莖及葉鞘的殘基;主根(歸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歸尾)直徑0.3~1cm,上粗下細,多扭曲,有少數鬚根痕。質柔韌,斷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數棕色點狀分泌腔,木部色較淡,形成層環黃棕色。有濃郁的香氣,味甘、辛、微苦。

柴性大、乾枯無油或斷面呈綠褐色者不可供藥用。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炮製 當歸: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薄片,曬乾或低溫乾燥。

酒當歸:取淨當歸片,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干。本品為類圓形或不規則薄片,切面有淺棕色環紋,質柔韌,深黃色,略有焦斑。味甘、微苦,香氣濃厚,有酒香氣。

鑑別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皮層窄,有少數油室。韌皮部寬廣,多裂隙,油室及油管類圓形,直徑25~160μm,外側較大,向內漸小,周圍分泌細胞6 ~9 個。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3~5列細胞;導管單個散在或2~3個相聚,成放射狀排列;薄壁細胞含澱粉粒。粉末淡黃棕色。韌皮薄壁細胞紡錘形,壁略厚,表面有極微細的斜向交錯紋理,有時可見菲薄的橫隔。梯紋及網紋導管多見,直徑約至80μm。有時可見油室碎片。 [2]

性味:甘、辛,溫。

歸經:歸肝、心、脾經。

功能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扑損傷,癰疽瘡瘍。酒當歸活血通經。用於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扑損傷。

用法用量:6~12g。

摘錄 《中國藥典》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东北土当归(五加科、楤木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當歸的益處有多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