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中華天胡荽(傘形科、天胡荽屬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中華天胡荽(傘形科、天胡荽屬植物))

原名銅錢草,多年生匍匐草本,直立部分高8-37厘米,除托葉、苞片、花柄無毛外,余均被疏或密而反曲的柔毛,毛白色或紫色,有時在葉背具紫色疣基的毛,莖節着土後易生鬚根。葉片薄,圓腎形,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掌狀5-7淺裂;裂片闊卵形或近三角形,邊緣有不規則的銳鋸齒或鈍齒,基部心形;葉柄長4-23厘米;托葉膜質,卵圓形或闊卵形。傘形花序單生於節上,腋生或與葉對生,花序梗通常長過葉柄;小傘形花序有花25-50,花柄長2-7毫米;小總苞片膜質,卵狀披針形。花在蕾期草綠色,開放後白色;花瓣膜質,頂端短尖,有淡黃色至紫褐色的腺點。果實近圓形,基部心形或截形,兩側扁壓,黃色或紫紅色。花果期5-11月。

全草入藥,鎮痛、清熱、利濕,治腹痛、小便不利、濕疹等。產中國湖南、四川、雲南。生長在河溝邊及陰濕的路旁草地;海拔1060-29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蒙自。

目錄

中華天胡荽(學名:Hydrocotyle chinensis (Dunn) Craib)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中華天胡荽
  • 拉丁學名:Hydrocotyle hookeri subsp. chinensis (Dunn ex R. H. Shan & S. L. Liou) M. F. Watson & M. L. Sheh
  • 別 名:地彈花、銅錢草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傘形目
  • 科 :傘形科
  • 亞 科:天胡荽亞科
  • 屬 :天胡荽屬
  • 種 :中華天胡荽
  • 命名者及年代:(Dunn) Craib,1911

形態特徵

多年生匍匐草本,直立部分高8-37厘米,除托葉、苞片、花柄無毛外,余均被疏或密而反曲的柔毛,毛白色或紫色,有時在葉背具紫色疣基的毛,莖節着土後易生鬚根。葉片薄,圓腎形,長2.5-7厘米,寬3-8厘米,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掌狀5-7淺裂;裂片闊卵形或近三角形,邊緣有不規則的銳鋸齒或鈍齒,基部心形;葉柄長4-23厘米;托葉膜質,卵圓形或闊卵形。

傘形花序單生於節上,腋生或與葉對生,花序梗通常長過葉柄;小傘形花序有花25-50,花柄長2-7毫米;小總苞片膜質,卵狀披針形,長1.2-1.8毫米,頂端尖,邊緣有時略呈撕裂狀。花在蕾期草綠色,開放後白色;花瓣膜質,長1-1.2毫米,頂端短尖,有淡黃色至紫褐色的腺點。果實近圓形,基部心形或截形,兩側扁壓,長1.3-2毫米,寬1.5-2.1毫米,側面二棱明顯隆起,表面平滑或皺摺,黃色或紫紅色。花果期5-11月。

近種區別

該種與紅馬蹄草(學名:Hydrocotyle nepalensis Hk.)有很大區別,即該種具單一細長傘形花序梗,花柄也較長。

繁殖方式

以播種法或分株扦插法繁殖為主,多在每年3-5月進行,栽培容易,保持栽培土濕潤,約1-2周即可髮根,亦可採用播種法進行育苗。

播種方法,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中規中矩的普通播種法,還有一種就是比較粗獷了,直接扔水裡,浸泡,自己就會發芽。

把種子倒進小容器里,倒水剛好沒過種子的水,溫度低的話用保鮮膜包住,勤換水,放在陰涼通風處,等上幾天就會發芽,等芽長到一厘米左右就可以種了。把種子用少量水泡半小時,盆里放土,澆透,把種子連同泡種子的水一同倒進盆里,儘量倒均勻,不要堆在一起,上面蓋薄土,噴水,每天噴2次,表面濕潤即可。放在溫暖避光的地方,三天左右就出芽了,等長出真葉就可移植水培了。

栽培土可用腐葉、河泥、園土混合配製,比例為5:2:2。在小苗成形後即可進行操作。多用無排水孔的中型花盆作為定植容器。為了獲得較好的觀賞效果,每盆可放入1株種苗,在操作結束後灌水即可。為了便於緩苗,定植操作最好在陰天時進行。

栽培技術

培土:可使用由腐葉、河泥、園土所配成的混合基質比例按體積計依次為0.5:2:2。可耐濕,挺水型,因此也適於水盆、水池栽培,如果水養一定要每周換次水並加上觀葉植物專用營養液。

施肥:中華天胡荽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多,生長旺盛階段銅錢草每隔2-3周追肥一次。如種於盆栽或容器中,則需少量施肥,如速效肥花寶二號,能在水中維持較長時間的肥效,保證或水質呈微酸性或中性即可。

澆水

喜歡比較濕潤的生長環境。由於其葉片多,蒸騰量大,夏季要經常向植株噴水,以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葉片應保持乾淨,以利於光合作用。冬季盆土以偏干為宜,澆水遵循寧濕毋乾的原則,忌積水,否則容易爛根。北方的自來水要日曬靜置1-2天使用。生長期每2-3大澆水1次,保持盆土濕潤。水養春夏季7-10天換水1次,秋冬季每半月換水1次。如果水養一定要每周換一次水並加入觀葉植物專用營養液。如果使用土培,則一定要長期保水。每日清晨要澆一次水,水分不宜過足,以底孔有水流出為度,保證盆土濕透即可。

病害防治

病蟲害極少。生長適應能力強,無須刻意護理。養植一段時間後,中華天胡荽將充滿整個容器。常向葉面噴水清洗葉片以保持青翠亮澤。生長密集後應注意通風透氣,不然植株容易出現黃化。有時會出現葉片發黃現象,主要是下面幾種原因造成的,要儘量避免。一是盆土長期過濕或過干,沒有做到見干即澆。二是冬天根系已凍傷。三是春季急於出室,銅錢草一時無法適應突變的氣候。四是長期置於通風條件差的環境下。五是葉面長期不噴水清洗,積累了灰塵,阻礙了光合作用。

防治措施:如果發現新葉普遍有發黃現象,可向葉面噴施以氮肥為主的複合肥。根系或水中出現水苔時要馬上清洗換水,不然對植株生長不利,且影響觀賞性,平時要多注意容器中的水是否充足,避免干竭。 [1]

醫藥價值

全草入藥,鎮痛、清熱、利濕,治腹痛、小便不利、濕疹等。

《全國中草藥匯編》:天胡荽

拼音注音:Tiān Hú Suī

別名:金錢草[江西]、滿天星[四川]、破銅錢、明鏡草、鋪地錦[廣東、湖南]、盆上芫茜、星秀草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H. rotundifolia Roxb.],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秋季採收曬乾。 [2]

性味:甘、淡、微辛,涼。

功能主治:祛風清熱化痰止咳。用於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膽石症,泌尿系感染泌尿繫結石傷風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炎扁桃體炎,目翳;外用治濕疹帶狀皰疹,衄血。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備註

(1)本品具有祛風清熱作用,對於風火赤眼,可配桑葉、菊花、點地梅等藥同用;對於咽喉腫痛,可配土牛膝、白毛夏枯草等同用;治療蛇纏瘡,可用新鮮全草搗爛,用酒精浸半天后,用棉花球蘸搽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中华天胡荽(伞形科、天胡荽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天胡荽的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