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 鐵軸草 (唇形科 香科科屬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 鐵軸草 (唇形科 香科科屬植物))

鐵軸草(學名:Teucrium quadrifarium)

為唇形科香科科屬下的一個種。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鐵軸草
  • 拉丁學名:Teucrium quadrifarium Buch.-Ham.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又稱:木蘭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管狀花目
  • 科 :唇形科
  • 亞 科:筋骨草亞科
  • 屬  :香科科屬
  • 組  :香科科組

形態特徵

半灌木。

莖直立,基部常常聚結成塊狀,高30-110厘米,常不分枝,近圓柱形,被濃密向上的金黃色銹棕色艷紫色的長柔毛或糙毛。葉柄長一般不超過1厘米,向上漸近無柄,葉片卵圓形長圓狀卵圓形,長3-7.5厘米,寬1.5-4厘米,莖上部及分枝上的變小,先端鈍或急尖,有時鈍圓基部近心形、截平或圓形,邊緣為有重齒的細鋸齒或圓齒,上面被平貼的短柔毛,下面脈上與葉柄被有與莖上毛同一式而較短的長柔毛,餘部為灰白色的絨毛或密生的短柔毛,側脈4-6對,與中脈在上面微凹陷在下面顯著。

假穗狀花序由密集或有時較疏鬆的具2花的輪傘花序所組成,自莖的2/3以上葉腋內的腋生側枝上及主莖頂端生出,因此在莖頂則儼如圓錐花序,序軸上被有與莖相同的長柔毛;苞片極發達,菱狀三角形或卵圓形,長4-8毫米,寬2-4毫米,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疏被長柔毛。

花萼鐘形,長4-5毫米,寬2毫米,被長柔毛或短柔毛,萼齒5,呈二唇形,上唇3齒,中齒極發達,倒卵狀扁圓形,側齒三角形,短小,下唇2齒披針形,喉部具一上向的白色睫狀毛環。花冠淡紅色,長1.2-1.3厘米,外面極疏被短柔毛,散布淡黃色腺點,內面在喉部下方有白色微柔毛,冠筒長為花冠長1/3,稍伸出於萼外,唇片幾與冠筒成直角,中裂片倒卵狀近圓形,長不及唇片長1/2,側裂片卵狀長圓形,後方一對向後彎折。雄蕊稍短於花冠。花柱先端2淺裂。 花盤盤狀,4淺裂。子房近球形。

小堅果倒卵狀近圓形,常非4枚同等發育,長約1毫米,暗栗棕色,背面具網紋。花期7-9月。 [1]

主要價值

民間用全草治勞傷水腫,根治肚脹、瀉痢,葉用於止血,治刀槍傷。

鐵軸草《中藥材》

拼音:Tiě Zhóu Cǎo

英文名:Fourfile Germander

別名:鳳凰草、繡球防風、黃香科、小裂石蠶、紅毛將軍、紅油麻、紅痧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鐵軸草的全草、根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eucrium quadrifarium Buch.-Ham.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半灌木。莖基部常聚結成塊狀,高0.3-1.1m,密被金黃色、犭棕色或艷紫色的長柔毛或糙毛。葉具短柄至近無柄;葉片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3-7.5cm,上面被短柔毛,下面脈上與葉柄被有與莖同一式毛,余為灰白色絨毛。假穗狀花序組成頂生圓錐花序;苞片極發達;花具短梗;花萼筒狀鐘形,二唇形,上唇中齒極發達,倒卵狀扁圓形,具明顯網狀側脈,下唇2齒披針形,喉部內具毛環;花冠淡紅色,長1.2-1.3cm,筒稍伸出萼外,檐部單唇形,唇片與筒成直角,中裂片倒卵形,喉部下有白色微柔毛;雄蕊伸出;花盤盤狀,4淺裂。小堅果倒卵狀近圓形,背面具網狀雕紋。花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于山地陰坡、林下及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湖南、貴州、雲南、廣西、廣東。

性狀性狀鑑別:莖略呈方柱形,直徑2-4mm,表面棕紫色,密被犭色或金黃色長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白色,有髓。葉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形或長卵形,長3-7.5cm,寬1.5-4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近心形,上面被銹色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柔毛。氣微香,味微苦、澀。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長方形或不規則形,內含棕色物,外被腺毛和非腺毛。皮層外側有厚角組織,稜角處龍為明多單位列。髓部廣寬,細胞較大,壁薄。

莖粉末特徵:棕褐色。 ㈠腺毛頭部1-2細胞,棕色,直徑15-30μm,柄單細胞。②非腺毛多細胞,個別細胞縊縮,細胞壁有疣狀突起,有的含紅棕色物。③纖維壁稍厚,內含棕色物。

化學成分:全草含山藿香定(teucvidin),12-表山藿香定(12-epiteucvidin),典花石蠶素(teuflin),山藿香素(teucvin),19-乙酰基多刺石蠶素(19-acetylteuspinin),鐵軸草素(teuquadrin)B[1]。

地上部分含有5,4′,5′-三羥基-6,2′-二甲氧基黃酮(5,4′,5′-trihydroxy-6,2′-dimethoxyflavone),新蒙花甙(neolinarin),同學槐素(acacetin),芹菜素(apigenin)[2,3]。

藥理作用:鐵軸草注射劑5ml給大腸桿菌感染的仔豬每日肌內注射1次,有顯着療效。

性味:味辛;苦;性涼

功能主治:祛風解暑;利濕消腫;涼血解素。主風熱感冒;中暑無汗;肺熱咳喘;肺癰;熱毒瀉痢;水腫;風濕痛;勞傷;吐血;便血;乳癰;無名腫毒;風疹;濕疹;跌打損傷;外傷出血;毒蛇咬傷;蜂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青、研末撒或煎湯洗。

各家論述

1. 治感冒咳嗽: 鐵軸草全草15g,黃荊條15g,路邊荊、石菖蒲6g。水煎服。

2.治中暑不出汗: 鐵軸草全草30g。水煎服。

3.治菌痢: 鐵軸草全草60g,海蚌含珠30g。煎水兌糖,分2次服。(1-3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4.治水腫: 鳳凰草30g。煎水服。又可洗。(《貴州民間藥物》)

5.治風濕痛,風疹發癢:鐵軸草全草配路路通、石菖蒲、生薑、艾葉(各適量),煎水熏洗。(《湖南藥物志》)

6.治勞傷:鳳凰草30g。泡酒服。(《貴州民間藥物》)

7.治蜂螫腫痛:鮮鐵軸草葉搗爛擦患處。(《湖南藥物志》) [2]

臨床應用

1.《貴州民間藥物》:「治勞傷、水腫。」

2.《雲南中草藥》:「消炎止血。主治外傷出血、刀槍傷。」

3.《湖南藥物志》:「祛風發表,清熱解毒。」

4.《廣西民族藥簡編》:「治痧病,腸炎,吐血,便血。」

5.《中國民族藥志》:「用於中毒性消化不良。」

摘錄《中華本草》


《鐵軸草》的精美圖片欣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