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楊思標(生於1920年6月4日,英文名字:Sze-Piao Yang),台灣胸腔內科醫師,日本東京新潟大學醫學博士。曾任臺大醫院院長、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慈濟護專(今為慈濟科技大學)首任校長。

楊思標

縮略圖
英文名 Sze-Piao Yang
出生 (1920-06-04) 1920年6月4日(103歲)
國籍 中華民國
教育程度 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
日本新潟大學醫學博士
美國丹佛猶太醫院胸腔病學進修
職業 胸腔內科醫師、台大醫院院長、慈濟護理專科學校校長
配偶 張雲鬟(1945年-1982年
陳寶玉(1984年-)
兒女 兒女 楊錫釗(1945年-)、楊葆萩(1947年-)、楊錫欽(1948年-)、楊錫銘

目錄

簡介

早年

楊思標於1920年生於台灣新竹,1926年就讀新竹第一公學校(今新竹市新竹國民小學),1933年就讀新竹中學,1936年進入台北高等學校就讀。18歲時無意間在健康檢查中發現感染結核病,所幸病情不嚴重,住院休養後即回復正常生活,因此經歷使其決定投入胸腔疾病鑽研。1939年進入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就讀,畢業後服務於台北帝大醫院。1945年,擔任台北帝大內科助教,同一年與張雲鬟女士結婚。1950年,在台大傅斯年校長的推薦下,獲得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的資助,前往美國丹佛猶太醫院胸腔病學進修,為台大醫學院內科第一人,1953年取得日本新潟大學醫學博士。

1951年,一位咳血的輪船機關長原先被當成肺結核治療。楊思標從痰液培養中發現可能是肺吸蟲所致,蟲體可能來自生食蝦蟹貝類,隨後亦進一步研究肺蛭蟲在人體內的路徑。1952年,楊思標曾因為三個來自基隆金瓜石的肺病病人前往當地礦區展開調查,成功追蹤出肺塵病,為臺灣最早發現的職業環境疾病,楊思標亦成為臺灣第一代下鄉調查的醫師之一。1957年,診斷出台灣第一例肺癌個案,同年升任教授。

楊思標為臺灣肺結核肺吸蟲研究的第一把交椅,曾組織台北市胸腔病聯合討論會,為臺灣首次跨院區的聯合胸腔疾病討論會,還爭取亞洲太平洋胸腔病會議在台舉辦,為臺灣首次籌辦國際醫學會。

任職臺大院長

楊思標於1978年至1984年擔任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1983年又兼任台大醫學院院長。早期的台大醫院內科並未細分次專科,只分第一內科、第二內科、第三內科,楊思標於臺大醫院內科部首創了胸腔內科。在楊思標擔任臺大醫院院長之前,因台大醫院屬於公立醫院,薪水受公務員薪資制度的限制,因此許多醫師會兼職或者另外開業。楊思標院長就任前的前任院長李鎮源於任職期間,希望能夠推動專勤制度,減少此類兼差情形,可惜並未成功,直至楊思標就任後,才終於克服了反對聲浪推動專勤制度,調整了台大醫師的待遇,並提供專任加給。

楊思標任職於臺大院長期間,臺大醫院成功完成臺灣首例、亞洲第三例的三肢坐骨連體嬰分離手術。並於1979年初帶領臺大醫院積極參與「中沙醫療團合作計畫」,擔任中沙醫療團團長。任內也積極協助花蓮慈濟醫院的創設,並促成了日後台大與花蓮慈院建教合作的模式。

退休

1989年,楊思標自台大醫院退休,並於9月17日起擔任甫成立的慈濟護理專科學校首任校長,隔年6月30日退休。自退休後截至2018年,楊思標仍每周往返台北和花蓮,於花蓮慈濟醫院教學看診。

經歷

現職

  • 花蓮慈濟醫院慈濟大學董事
  • 中西整合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 台大景福基金會資深顧問
  • 台大醫院顧問醫師
  • 花蓮慈濟醫院顧問

榮譽

  • 2018年:第28屆醫療奉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