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氐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氐族

 

 

 

漢書·地理志顏師古 註:「氐,夷種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氐道在今九寨溝、平武、松潘(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故氐族最先活動範圍在川西北地區,起源於四川松潘高原。 從先秦至南北朝,氐族分布在今四川、甘肅、青海等省的交界處, 廣泛集中分布於四川川西北地區,川東北地區,和甘肅隴南地區。

西晉末(297年),巴氐族首領李特打響五胡建國的第一槍,其子李雄於公元304年在成都稱帝,建立五胡十六國時期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成漢。 從此掀起五胡角逐中原的浪潮,略陽氐族最為強大,並崛起,建立了統一北方的前秦。

五胡十六國時期,氐族先後建立過仇池、前秦、後涼等政權。南北朝以後氐族逐漸融合於周邊的民族之中。 氐族並非遊牧民族,同漢民族一樣都是農耕民族,姓氏皆為漢姓,族群漢化程度很高,在魏晉時期,氐族人民對北方經濟的恢復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氐族貢獻

據《前秦史》記載:西晉時,內遷各族和漢族人民交錯雜居,對北方經濟恢復和發展做出了貢獻。《晉書·食貨志》曰:「京兆自馬超之亂,百姓不專農植,乃無車牛。」僅僅數年,在曹丕統治下,關中面貌大變:「編戶皆有牛,于田役省贍。」這固然是京兆太守顏斐重視農業的結果,但與大量善于田耕的氐人更密不可分。羌人及其他胡族的農業生產技術遠不如氐人,在關中農業生產中,只有氐人才和漢人一樣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

氐族概況

氐族是中國古代民族,居住在中國西北部,東晉時,在北方和西南建立過仇池、成漢、前秦、後涼等政權。 《漢書·地理志》顏師古註:「氐,夷種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由此從含有氐的地名似乎可以看出氐族分布的大致輪廓漢置氐道縣,作為氐族人民聚居的地區。如甸氐道在今四川南坪縣。剛氐道在今四川平武縣東。渝氐道在今四川松潘縣西北。南坪、平武、松潘皆在川西北境內。故氐族最先活動範圍在川西北地區,起源於四川松潘高原。

氐族自稱「盍稚」,「氐」為它族對其之稱。魏晉以降,逐漸成為氐人自稱。似與分布在秦隴、巴蜀之間峻岅相接的地勢有關。如隴阺等。由於氐與羌相鄰,先秦時期乃視之為氐地之羌,又覺與羌有別,因稱之為氐羌,或單稱氐。孔晁在《逸周書·王會篇》「氐羌以鸞鳥」的注中就提到:「氐羌,氐地羌,羌不同,故謂之氐羌,今渭之氐矣。」氐,乃由地名而轉為族名。其部落眾多,因地而異,有巴氐、白馬氐、清水氐、略陽氐、臨渭氐、沮水氐、隃麋(糜)氐等。又以服色而名之為青氐、白氐、蚺氐(一說即赤氐)等。南北朝以後氐族逐漸融合於周邊民族中。

民族歷史

民族起源

關於氐族的起源,主要有兩說:一說氐、羌同源而異流;另一說氐、羌雖自古關係密切,然而從來都是兩個不同民族。

第一說認為,殷和西周,氐族尚未從羌族中分化出來。《尚書牧誓》提及商末期周率「蜀、羌、髳、微、盧、彭、濮人」伐商,有羌無氐。殷周甲骨卜辭中,雖已出現氐字,如在武丁時的卜辭「雀取氐馬羌」、「牧氐羌」、「氐羌芻五十」,等等,非族稱。春秋戰國時開始以氐作為族稱,據郝懿行《山海經箋疏》註:「互人國即《海內南經》氐人國。氐、互一字蓋以形近而訛,以俗『氐』正作『互』字也。」說明春秋戰國時已有「氐人」存在。但在先秦史籍中往往氐羌連用或並稱。如《詩經·商頌·殷武》云:「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逸周書·王會篇》曰:「氐羌以鸞鳥」;《竹書紀年》提及:成湯十九年「氐羌來賓」,武丁三十四年「王師克鬼方,氐羌來賓」等。由於羌先見於記載,氐羌又往往連用或混用,如白馬氐,又稱白馬羌等。或雲氐族是漢化了的羌人。氐族最終形成單一的民族,是由於有些羌人部落從高原遷於河谷,由遊牧轉向農耕,並在與周圍漢族日益頻繁的接觸中,受漢族先進經濟與文化的影響,使其語言、經濟、文化發生變化所致。

第二說認為,氐、羌是既有密切聯繫,又有重大區別的兩個民族。由於古代氐與羌都是西戎,居住在西方,境地相鄰,且多錯居雜處,關係十分密切。但從羌、氐的原始分布、經濟生活、服飾習慣等方面看,兩者差別很大,氐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風俗習慣、心理狀態,與羌不同,故自古就是兩個獨立的民族。氐族先人究竟來自何方,魚豢《魏略·西戎傳》稱氐人「乃昔所謂西戎在於街、冀、獂道者」。街、冀、獂道均屬天水郡,街,即街泉縣、治今甘肅省莊浪縣東南;冀縣,治今甘肅甘谷縣東;獂道縣,治今甘肅省隴西縣東南、魚豢所云氐先人為街、冀、獂道地區諸戎,正與氐族的傳統地區相符。上述諸戎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時期。《史記·秦本紀》載前361年(秦孝公元年)秦孝公西斬戎之獂王事,獂王疑即是氐王。可知街、冀、獂道之戎,似為氐族源流之一。

另外,或認為,氐與古老的三苗有淵源關係。三苗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部落集團,由於華夏集團向南擴張,三苗不得不向西向南遷徙。一支沿漢水向西北遷徙,即《舜典》提及的「竄三畝於三危」,遷徙到渭水上游和岷山以北的地區,亦即後來氐族的原始分布中心。

綜上所述,氐族始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史籍中。其來源可能與三苗及街、冀、獂道之戎有關。同時,由於與羌族相鄰,又雜居共處,也吸收一些羌族成分。漢魏後,氐族已形成一個較強大的共同體。[1]

參考文獻

  1. 氐族與氐族政權1,搜狗201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