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http://image.baidu.com/ 民豐大麻扎

=

民豐原稱「尼雅」,也就是唐玄奘所到過的「尼壤」,縣城所在地至今仍稱尼雅鎮。民豐之名,據傳是清朝封疆大吏左宗棠看到當地百姓窮困潦倒,衣食無着,故取「民豐」,以期富庶。

目錄

自然地理

全鄉土地面積9069.99平方千米,總人口5786人(2017),以維吾爾族和漢族群眾居住為主,轄3個居民委員會,2個行政村(共有10個村民小組)。

全鄉以農為主,主產小麥、玉米、棉花、水果。在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上,着力優化品種、提高品質、科學布局、提高單產和畝均效益,棉花、糧食生產均創歷史最好水平;林果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全鄉目前已完成了60萬株果樹的栽植工作,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初步建成優質杏、甜油桃、核桃、櫻桃等名優特果品生產基地;農牧區畜牧業加快發展;甜瓜、蔬菜、大芸等特色經濟作物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旅遊文化

民豐大麻扎:該麻扎位於民豐縣城北96千米的尼雅鄉,傳為伊斯壯教什葉派第六代伊瑪目——加帕爾﹒薩迪克的陵墓。

民豐大麻扎有「窮人的麻扎」之稱,因為穆斯林們認為如果無力去麥加朝聖,那麼朝拜該麻扎,就等於去麥加朝了覲,故這裡每年接待的朝聖者達數萬名之眾。 [1]

尼雅遺址

位於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境內,為兩漢魏晉時期精絕國遺址。上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在新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南緣尼雅河畔發現了一座古城遺址,並從這裡挖掘出封存了千年的各種珍貴文物12箱之多。當這些文物被帶回英國時,使西方學者大為震驚。這就是被稱其為東方「龐培城」的尼雅遺址。

尼雅遺址對於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宗教歷史以及漢晉西域社會史、文化史研究有重要意義。

該遺址是塔克拉瑪干現存最大的遺址群,為研究西域文明絲綢之路提供新的依據。它對漢晉時期絲路南道邦國以及絲路的人文地理變遷的研究,有着重要價值。 1996年11月20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