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湘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湘陰縣隸屬於湖南省岳陽市。湘陰歷史源遠流長。據近年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在此開拓。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為安置巴峽流民,上表割羅縣、益陽、湘西三縣部分地置一新縣,名湘陰。

湘陰位於湖南省北部,居湘資兩水尾閭、南洞庭湖濱,縣域總面積1581.5平方公里。湘陰位於季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長,降水集中在春夏暖熱季節,年平均氣溫為17℃。

湘陰縣是長株潭城市群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濱湖示範區、湖南省承接產業轉移試點縣、湖南省最具投資吸引力縣,長株潭城市群全國「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總體規劃確定的產業轉移承接基地、現代裝備製造業配套基地、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和加工基地、區域性港口物流基地和休閒旅遊服務基地。[1]

建制沿革

湘陰歷史源遠流長。據近年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在此開拓。至夏代,為三苗部落所居。周代,成王分封諸侯,湘陰地屬楚國。文王徙羅子國遺民至湘水之南,縣境為羅子國地。秦始皇廢封、行郡縣,改羅子國為羅縣,隸長沙郡。西漢高祖劉邦徙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吳改長沙為國,東漢建武七年復長沙郡。或國或郡,羅國均為其屬地。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徇定荊州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羅縣屬劉。劉備、孫權以湘水為界分治荊州後,羅縣歸孫,仍隸長沙郡。至晉代隸屬未變。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為安置巴峽流民,上表割羅縣、益陽、湘西三縣部分地置一新縣,名湘陰,屬長沙內史,縣治設琴棋望(今縣蘆葦場鯰魚洲中部)。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縣治遷黃花城(今城西鎮黃花嶺)。

隋開皇九年(589年)省湘陰入岳陽縣,縣治遷長樂(今汨羅市長樂鎮)。開皇十一年(591年)改岳陽縣為湘陰縣,縣治又遷至春秋羅子國都城、秦代的羅縣縣治古羅城(今屈原行政區馬頭槽)。唐武德八年(625年),並羅縣入湘陰。此時縣域廣闊,地轄今湘陰、汨羅、平江三縣(市)。唐中宗神龍三年(707年)因地域太廣,難於治理,遂析湘陰縣東部地置昌江縣(今平江縣),同屬岳州。同年湘陰縣治遷城江城(汨羅市川山坪鎮常公村)。五代後周廣順三年(953年)縣治再遷白茅城(今汨羅市川山坪鎮石橋村)。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湘陰改屬潭州(今長沙市)。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縣治遷湘江之畔的瓦碎潭,即現在的縣城(文星鎮)。元成宗元貞年間升湘陰為州,屬潭州路,文宗時又改屬天臨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為縣,屬長沙府。

清朝仍屬長沙府。民國初年直屬湖南省。民國26年(1937年)底,湖南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29年(1940年)設行政督察區,湘陰均屬第一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湘陰屬長沙專署,1952年屬湘潭專署,1964年屬岳陽專署。1966年,劃出湘陰縣東部5個區建汨羅縣(後改市)。1986年,屬地改市後的岳陽市。

行政區劃

1995年,全縣轄12個鎮、20個鄉:文星鎮白馬鎮東塘鎮洞庭圍鎮界頭鋪鎮臨資鎮南湖洲鎮鐵角嘴鎮袁家鋪鎮新泉寺鎮樟樹鎮濠河口鎮三塘鄉長康鄉、車馬鄉、鳳南鄉、六塘鄉、白泥湖鄉、東港鄉、古塘鄉、石塘鄉、玉華鄉、關公潭鄉、西林鄉、青潭鄉、楊林寨鄉、茶湖潭鄉、柳潭鄉、南陽鄉、湘臨鄉、躲風亭鄉、靜河鄉。

1996年,撤銷南陽鄉,設立南陽鎮。

2001年,長康鄉、三塘鄉撤鄉建鎮。

2005年1月13日,岳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撤銷湘陰縣濠河口等17個鄉鎮設立城西等4個鎮的批覆》(岳政辦函5號):一、同意撤銷濠河口鎮、南陽鎮、古塘鄉、湘臨鄉,設立城西鎮。二、同意撤銷白馬寺鎮、洞庭圍鎮、臨資口鎮、柳潭鄉,設立湘濱鎮。三、同意撤銷新泉寺鎮、鳳南鄉、關公潭鄉、車馬鄉、西林鄉,設立新泉鎮。四、同意撤銷鐵角嘴鎮、躲風亭鄉、東港鄉、茶湖潭鄉,設立嶺北鎮。調整後轄12個鎮、7個鄉:文星鎮、東塘鎮、袁家鋪鎮、界頭鋪鎮、樟樹鎮、三塘鎮、長康鎮、城西鎮嶺北鎮新泉鎮湘濱鎮、南湖洲鎮、石塘鄉、六塘鄉、白泥湖鄉、靜河鄉、玉華鄉、青潭鄉、楊林寨鄉。

2012年,城西鎮更名為鶴龍湖鎮,界頭鋪鎮更名為金龍鎮。

2013年,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4號)批覆同意撤銷青潭鄉,設立青山島鎮(11月18日正式撤鄉設鎮)。

2011年,湘陰轄19個鄉鎮:文星鎮、城西鎮、新泉鎮、嶺北鎮、湘濱鎮、楊林寨鄉、南湖洲鎮、石塘鄉、東塘鎮、六塘鄉、三塘鎮、白泥湖鄉、袁家鋪鎮、長康鎮、玉華鄉、界頭鋪鎮、靜河鄉、樟樹鎮和青潭鄉。

2015年11月20日,省民政廳(湘民行發58號)批覆同意:將文星鎮、石塘鄉、白泥湖鄉、袁家鋪鎮、長康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文星鎮;將青山島鎮與三塘鎮成建制合併設立三塘鎮。

文星鎮、東塘鎮、金龍鎮、樟樹鎮、三塘鎮、鶴龍湖鎮、嶺北鎮、新泉鎮、湘濱鎮、南湖洲鎮、六塘鄉、靜河鄉、玉華鄉、楊林寨鄉。

湘陰現轄14個鄉鎮:文星鎮、鶴龍湖鎮、新泉鎮、嶺北鎮、湘濱鎮、南湖洲鎮、東塘鎮、三塘鎮、玉華鎮、金龍鎮、靜河鎮、樟樹鎮、楊林寨鄉、六塘鄉。[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湘陰位於湖南省東北部、居湘、資兩水尾間,瀕南洞庭湖。東鄰汨羅市、西接益陽市,南界長沙市望城區,北抵沅江市、屈原行政區,介於東經112°30′--113°02′,北緯28°30′--29°03′之間。南北長61公里,東西寬51.3公里,面積1581.5平方公里,約占岳陽市總面積的10.5%、全省總面積的0.75%。

地形地貌

地塊屬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第二隆地帶,地貌呈低山、崗地、平原三種形態,具有三大特徵:其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位居幕阜山余脈走向洞庭湖凹陷處的過渡帶上,地勢自東南向西北遞降,形成一個微向洞庭湖盆中心的傾斜面。最高處青山庵,海拔552.4米,最低處濠河口河底,低於黃海水平面4.3米。其二,以濱湖平原為主體,呈塊狀分布。地處湘江大斷裂帶,構成低山、崗地;西盤下切,形成濱湖平原。除去江河湖泊及其它水面,濱湖、江河、溪谷3種平原共702.11平方公里,占湘陰縣總面積的44.4%,崗地占13.59%,低山占1.51%。其三,河湖交匯,水域廣闊。山崗地區水系發育不良,北部平原、湖洲地區河湖交匯。

氣候環境

湘陰位於季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長,降水集中在春夏暖熱季節,年平均氣溫為17℃,全年無霜期為223-304天,年日照1399.9-2058.9小時,年均降雨量1392.62毫米,主導風向為北風、南風、西北風,年平均風速3米/秒。[3]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縣土地資源構成可概括為「一山四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莊園」。地貌類型以沖積平原和崗地為主。全縣平原面積702.11平方公里,低山21.4平方公里,崗地200.9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657.06平方公里。土壤以水稻土、紅壤、潮土為主,土地適種性廣。

氣候資源

湘陰位於季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長,降水集中在春夏暖熱季節,年平均氣溫為17℃,全年無霜期為223-304天,年日照1399.9-2058.9小時,年均降雨量1392.62毫米,主導風向為北風、南風、西北風,年平均風速3米/ 秒。境內適宜於農作物和樹木的生長,特別是對喜熱的水稻、棉花等作物有利。冬季氣候亦適宜種植油菜、蕎頭、蠶豆、小麥、綠肥和蔬菜等越冬作物。溫和的氣候,亦有利於各種水陸動物的生長繁殖。

水資源

境內河渠縱橫交錯,湖沼塘堰星羅棋布。湘資兩水在縣內流經長度達260餘公里,內江流經長度70餘公里,有外湖81個,內湖78個,塘堰3372個,水壩2249座,水域面積98.6萬多畝,可利用率在55%以上,為養殖、捕撈、灌溉、航運、工業用水提供了十分充裕的水源。

生物資源

縣域適應性廣的土地資源和光、熱、水資源,為生物的繁衍提供了適宜的生態環境。農業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全縣有以水稻、紅薯為主的11種糧食作物,有以茶葉、棉花、蕎頭為主的15種經濟作物,有以蘆葦、湘蓮為主的10多餘種水生經濟作物,有以松、杉、樟、柳為主的228個樹種,有以青、草、鰱、鱅、鯉和湘雲鯽(鯉)為主的114個魚類品種,有以豬、牛、山羊、雞、鴨、鵝為主的9個畜禽種類。全縣山林24萬多畝,林業用地占陸地面積的16%,森林覆蓋率為12.5%,主要分布在東部低山崗地。境內多珍奇生物,珍稀樹種有銀杏、楓香、杜仲等30餘種,珍禽異獸有麂、獐、獾、錦雞、鴛鴦等,珍貴魚類有中華鱘、白鱘、銀魚、胭脂魚、非洲鯽等,還有特種水產甲魚、烏龜、泥蛙、龍蝦、河蟹、貝類以及世界珍稀的白鰭豚。

礦產資源

湘陰非金屬礦比較豐富。主要有重砂礦、細芝麻石、陶土、砂石等。縣內砂石開採量每年均在100萬噸以上,不僅能滿足縣內需求,且遠銷長沙、株洲、常德、岳陽及湖北省等地。細芝麻石天然顆粒細,硬度理想,質地優良。陶土藏量極為豐富,為優質陶、瓷工業原料。

區域人口

2017年全縣年末總人口為78.6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10.63:100。出生人口10875人,出生率為14.22‰;死亡人口4254人,死亡率為5.5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66‰,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為106.99:100。[4]常住人口70.58萬人,城鎮化率為50.26%。[4]

區域經濟

綜合概述

2017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60.6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6.43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190.83萬元,增長4.7%;第三產業增加值113.35億元,增長6.2%。一、二、三次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0.7、2.6、1.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3.4%、51.1%、35.5%,三次產業結構為15.65:52.92:31.43。與上年比較,第一產業所占比重提升0.0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1.8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升1.73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49928元,增長3.7%。

2017年,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億元,同比增長10.5%,稅收收入10.1億元,稅收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67%。地方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81億元,同比增長3.5%。全縣財政一般公共總支出42.8億元,同比增長10.4%,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7億元;農林水事務支出6.8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5億元;醫療與計劃生育支出5.7億元。

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842戶,完成率86.6%;城市棚戶區改造3437套,完成率83%。全縣完成農村公路提質改造10公里,安保設施建設107.3公里;新增城鎮就業5331人,新增養老服務床位64張,新增管道輸送天然氣用戶2110戶。

第一產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86.15億元,增長4.84%。實施糧油全程機械化示範工程,獲評「中國好糧油行動」示範縣。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03.21千公頃,增長0.06%,其中稻穀播種面積87.82千公頃,增長0.01%。油料播種面積10.78千公頃,增長0.56%。棉花播種面積0.34千公頃,增長3.03%。全年糧食總產量60.75萬噸,增長1.4%。其中,稻穀產量54.83萬噸,增長1.39%。全年棉花產量503.42噸,增長6.43%。水果總產量4.11萬噸,增長1.31%。全年出欄肉豬96.53萬頭,增長1.67%;年末生豬存欄53.62萬頭,增長4.85%。出籠家禽368.22萬羽,增長2%。全年肉類總產量7.58萬噸,增長1.45%。禽蛋產量1.08萬噸,增長0.27%。全年水產品產量15.16萬噸,增長2.3%。

2017年年末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119.4萬畝,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05.55萬千瓦,水稻機耕面積136.2萬畝。

第二產業

2017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9家,其中本年新增4家。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364.4億元,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增幅3.4%。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按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20.1%,股份制企業下降9.8%,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下降8.9%。按輕重工業看輕工業下降12.4%,重工業下降12%。全縣園區規模工業企業77家,其中本年新進9家,實現園區規模工業總產值179.7億元,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占全縣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48.5%。

2017年全縣房地產企業38家,其中本年新進6家。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7.8億元,增長21.2%。全年房屋施工面積117萬平方米,增長7.6%,其中新開工面積23.3萬平方米,下降11.3%。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36萬平方米,增長18.4%,實現銷售額14.7萬元,增長35.8%,商品房銷售均價4090元/平方米,待售面積45萬平方米。

全縣共有資質以上建築企業35家,其中本年新進1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53.5億元,增長27.7%,其中裝修產值5.7億元,在外省完成產值5億元。

第三產業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銷售額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銷售額67.5萬元,增長12.3%。糧油、食品類銷售額2.4億元,其中肉禽蛋類銷售額1.3億元;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銷售額0.6億元,日用品類銷售額1.4億元,中西藥品類銷售額3.9億元,機電產品及設備類銷售額4.3億元,汽車類銷售額7.3億元。

2017年完成進出口總額5180萬美元,其中,進口2755美元,出口2425萬美元;完成加工貿易9771萬美元。

全年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6.97億元,同比增長6.8%,占GDP比重2.1%(按現價計算),對GDP貢獻率2.6%,拉動GDP增長0.1個百分點。全縣境內國道75.23公里,省道112.35公里,縣級公路295.13公里,鄉級公路952.92公里,村級公路1455.1公里。全縣汽車客運量153萬人,旅客周轉量13770萬人公里。全縣行政村客運(公交)班線通達率100%。G240湘陰段創造了一年建成通車的新速度,新喬線、武警機場公路全線通車,漕溪港碼頭二期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投資6000萬元將芙蓉大道湘陰段改造升級為湘北旅遊最美路,6.8公里洋沙湖大道和濱江南路高標準改造通車,全年縣級交通建設投入12.4億元。

2017年,全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7403萬元,同比增長9.6%。移動電話用戶數37.5萬戶,寬帶上網用戶47萬戶,固定電話用戶35428戶。[5]

社會事業

科技發展

2017年全縣科研機構32個,實施科研項目合計18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16項;專利申請質量提高,共申請專利239件,授權專利206件,有效發明專利195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2.8件,軟件著作權8件,技術標準1項;獲獎項目5項,國家級1項,省級3項、市級1項;科技成果推廣58項,科技成果登記26項,技術合同認定登記3400萬元,專利質押融資700萬元;科技型企業68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4家;全縣規模以上高新科技工業企業53家,全年完成高新技術企業產值145億元,R&D經費支出6億元。

教育事業

2017年全縣現有學校190所,共有教職工人數4750人。其中中小學校185所,專任教師4685人,在校學生數64109人。中等職業學校4所,專任教師224人,在校學生數4008人。全縣現有幼兒園87所,其中專任教師601人,在園幼兒數1528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特殊教育學校1所,專任教師18人,在校學生數153人。初中畢業生升學率89.43%,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3.38%。全縣校舍占地面積30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08萬平方米,共有圖書174萬冊。 文化事業 2017年全縣文化館2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7.8萬冊。博物館1個,電視台1座,群眾藝術機構22個。劇場、影劇院11個,全年城鄉放映公益電影4848場次,送戲下鄉80場,送圖書下鄉45070冊,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免費接待10萬人次。全年電視播出時間12000小時,其中轉播1500小時,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全縣文化體育設施面積240萬平方米,人均擁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面積3.52平方米。

醫療衛生

2017年全縣共有衛生機構241個,其中縣級醫院5個、鄉(鎮)衛生院共25個,民營醫院3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康復戒毒中心1所,疾控中心1個,計生服務站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個。全縣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901人,註冊護士1068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數3300張。全縣總診療人次1912889人次,其中門診人次數1768332人次。

人民生活

2017年全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257元,增長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03元,增長8.6%;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84元,增長8.2%;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455元,增長5.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978元,增長7.8%。

社會保障

2017年,全縣享受城鎮低保金7117人;全縣結婚登記4825對;離婚登記1859對;全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331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300人,失業率4.09%;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職工85977人;參加農村基本養老保險438036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4000人,失業保險參保26129人,參加工傷保險60320人,新增3221人;參加生育保險28589人,新增14589人。

資源環境

2017年全縣耕地面積42.2千公頃,其中水田面積37.39千公頃,淡水總面積49.88千公頃。城鎮建城區面積13.9平方公里,建城區綠化覆蓋面積475.8公頃。

2017年全年城鎮污水排放總量796萬噸,處理量748萬噸,城鎮污水處理率93.9%;2017年,全縣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28.28萬噸標煤,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9.9%,全社會單位GDP能耗0.419噸標煤。全社會用電量90015萬千瓦小時,其中工業用電量30418萬千瓦時,同比下降14.1%。2017年全縣COD排放量1073噸,同比下降4.5%,二氧化硫排放量1547.5噸,同比下降7.9%,煙塵排放量320.4噸,同比下降4.5%,工業粉塵排放量123.8噸,同比下降9.8%。工業用水量1702萬噸,建成投產執行「三同時」項目數31個。

全年平均氣溫為17.1℃,比歷年平均氣溫偏低0.2℃,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9.1℃,出現在7月中旬,年極端最低氣溫為0.2℃,出現在12月下旬,年總降水量為2058.3mm,比歷年平均值多41.5%,年總日照時數為1512.9小時,比歷年平均值少102.2小時。[6]

歷史文化

民俗風情

划龍船:湘陰縣城北30公里處汩羅江是楚國大夫投水自沉的地方。為吊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千百年來,湘陰城鄉每逢端午必泛舟投黍表示紀念。習俗相演,漸漸形成了端午龍舟競渡的活動。每年端午這天,湘陰沿江集鎮,特別是縣城和臨資口,沿例舉行龍舟賽。歷史上縣城出現過各種龍舟賽陣容,清末民初「紅船」與「黑船」是旗鼓相當的對手。習慣是五月初一龍船下水,檢驗班子,稱作「齊橈」,初三、初五是預賽和決賽日,稱作「正船」。農曆五月初五,數艘龍舟競渡,觀眾如雲。解放後,龍舟賽不再分成幫派,由地方政府或民間組織賽事,爭標奪勝的氣氛更為熱烈。

姜鹽豆子芝麻茶:湘陰姜鹽豆子芝麻茶,最具地方特色。由姜、鹽、豆子、芝麻、茶葉五種配料泡出來的茶,五味調和,香脆可口,不僅解渴充飢,還能驅寒祛濕,健胃強脾。傳說南宋紹興五年(1135),宋高宗令荊湖南路、荊湖北路制置使岳飛領兵二十萬,「征剿」洞庭湖一帶的楊幺。因岳飛所率兵勇,大都來自北方,不合湖南水土,胃脹腹瀉,大大影響了戰鬥力。經暗訪本地高人獲得指點,讓將士們喝一種用姜鹽茶葉熬成的釅湯,病情漸漸緩解消除。此後,本地人更佐以芝麻豆子(通稱相料),作為家常和待客的茶飲,沿襲至今。

耍故事:湘陰春節期間的一種娛樂形式。所謂「耍故事」,是人們按照古代歷史、小說、戲劇、神州中的故事內容,挑選一些青少年與幼兒,打臉掛須,戴盔披甲,穿紅着綠,點額畫眉,喬裝打扮成故事中的人物,配以場景,安置在一個個木質台子上,每台用四至八人抬着,基本上是一個台子上一個故事,也稱一齣戲。再配以旗、龍、鑼、鼓,在燈籠火把的簇擁下結隊而行。歷史上曾有文字記載:乾隆二十一年(1756)《縣誌》上有「元宵,剪紙為燈,或懸之庭戶,或列之街衢,或攜以行。至有扎龍燈、鰲山、塔、球者。城市徹夜遊玩,各鄉村,朱衣鬼面,持燈入人家,打花鼓,唱民歌,相聚數十人為戲,曰:耍燈」。

湘陰窯:湘陰窯是晉唐時間的民間瓷窯,後來又兼燒宮廷御器,屬青瓷系統,以印花影青為主要特點。唐陸羽《茶經》中將岳州窯與越州窯並提。湘陰窯與岳州窯有何關係無文字資料可查。據分析,唐代的窯,以所屬的州命名。湘陰在唐武德初改天下諸郡為州時,湘陰隸屬岳州,所以今天的湘陰窯可能就是唐代的岳州窯。湘陰窯主要分布在湘陰縣城堤垸一帶。南北長150米,深6米左右。窯口產品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如碗、缽、盤、盂、洗、壺、壇、罐等等。釉色以青釉為主,也有醬色釉。青釉瑩潔閃光,透明或半透明,多作玻璃質開片,往往上半部施釉,下半截露胎,垂釉如淚。醬釉不太透明,略開片或不開片。胎骨可分為瓷胎、瓦胎和缸胎三種,瓷胎的比重占器物總數的三分之二。大量使用匣缽燒制,這是制陶工藝中的一大革新。此外,湘陰縣鐵角嘴一帶也有晉唐時期的古窯址,但以唐代製品為主,大部分為壁形足青瓷碗。窯址分布在湘江西岸的鐵角嘴以北至吳家祠堂一帶,可分為上、中、下三個窯區。湘陰窯的瓷器對湖南古代瓷器的發展有着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湖南省瓷窯中的一顆明珠。[7]

名優特產

岳州瓷:岳州青瓷久有盛名,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考證,岳陽青瓷源於商周,盛產於唐,具有造型古樸大方,晶瑩潤澤,清淡雅致等特點。古岳州窯窯址,在今湘陰縣鐵角咀窯頭山,是唐朝六大青瓷名窯之一。

鶴龍湖螃蟹:鶴龍湖是湘陰縣最大的萬畝內湖,閘蟹產量很大,蟹黃厚實,肉質細嫩。附近有一條專門吃蟹的街,撈完蟹回來,就可以等待着現做的閘蟹,或清蒸,或辣制。你也可以帶上幾隻閘蟹,回城送給親友,或在家親手烹製。鶴龍湖大閘蟹分口味蟹和清蒸蟹兩種。國慶節前後吃蟹是最佳時機,農曆十月後的公蟹更有吃頭。

七彩龜:湘陰縣素稱"魚米之鄉",境內水產豐富,七彩龜是其中產量較多的的一種。肉質細嫩鮮美,富含人體所需的7種氨基酸,有補陰血、勵精氣之功效,富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其色彩十分艷麗,被譽為"活翡翠",富有觀賞價值。

湘雲鯽鯉:湘雲鯽鯉是湘陰縣與湖南師大生物研究所聯合開發的魚類新品種。具有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體形好,深受生產者和消費者歡迎。湘雲鯽鯉無論用什麼方法烹飪,都會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等特點,讓人食過不忘。

酸甜藠頭:酸甜藠頭產於湘陰縣三塘鄉,年種植面積達3000畝,產量1200多噸。鮮藠頭經過加工,製成美味食品;干入藥,能通陽散結,主治胸脾心痛、瀉疾等症。三塘鄉由於土質適應於藠頭的生長,從解放前就種植加工藠頭。解放後,成立了醬廠,加工的酸甜藠頭,以白、圓、脆、肉緊而聞名,具有防暑、開胃、助消化等效用,多年一直暢銷國內外市場。

樟樹港辣椒:樟樹港辣椒,結果期短,產量小,特點是油、辣、肉。鐵鍋燒紅,不放油,從辣椒樹上扯幾隻,丟進鍋里煸炒,挾一筷子,辣椒皮肉還是一體,更有一種血性本色的辣,「好的辣椒有水果的香醇」,美食家羅布沃爾什說。樟樹港辣椒便有種「嫩剝青菱角」的清新自然,它的辣不是朝天椒那樣辣的狂放,也不是燈籠椒那樣辣的淡泊,它的辣是一種悶騷的辣,這種辣在骨頭裡的性格,很像曾在樟樹港的柳莊種了14年菜的左宗棠的脾氣。

蘭嶺綠茶:中國湖南省蘭嶺茶廠是湖南省茶葉企業的後起之秀,有已建和在建的生態良種茶園300多公頃。在湖南農業大學和湖南茶葉研究所等專家們指導下,研製和生產了一大批名優茶葉。蘭嶺毛尖、蘭嶺綠茶、蘭嶺花茶九六年至今連續兩屆榮獲湖南名牌產品稱號,同時,九六年至今連續兩屆榮獲國家AA級和A級綠色食品稱號。生態良種茶園自建園起連續八年從未噴過化學農藥,三年未施化學肥料,於二000年九月獲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的有機茶原料生產、加工和貿易三項認證。產品不僅是國內暢銷名牌產品,而且已銷往香港和歐美市場。蘭嶺茶廠主要產品有蘭嶺毛尖等名優有機生態茶、蘭嶺綠茶等AA級綠色食品茶、蘭嶺花茶系列產品、出口眉茶系列產品、紅碎茶系列產品、袋泡茶等。

風景名勝

青山島

青山島又名青潭,位於湖南省北部,是南洞庭湖中的一座自然孤島,距湘陰縣城北20公里。全島陸地面積11.2平方公里,內湖6000畝,似一隻巨大的龍蝦,呈南北丘陵帶狀布局。南北長約10000m,東西寬約1000m,平均海拔38m,最高處為50m。南為橫嶺湖,北為上荷葉湖,東為梅子湖和湘江,東岸為屈原行政區。

青山島四面環水,湖面煙波浩渺,常有漁歌互答。洞庭湖有名的瀟湘八景之一「遠浦歸帆」,指的就是這青山島。清詩人李慶成「錦帆遙映石榴裙,一曲漁歌兩岸聞,現浦落霞歸雁亟,好賒明月吊湘君」就是青山島的真實寫照。宋朝的米芾也有「晴嵐漾漾,落霞照水,有葉其舟,捷于飛羽,幸濟洪濤,將以寧處,家人侯門,觀笑容與」的經典描述。

青山島以濕地生態成名,山島聳峙,蘆葦蕩漾,春夏秋冬景色各異,時值深秋,但見蘆花漫天飛舞,一點也不欠詩情畫意。這裡位於世界三大鳥類遷徙飛行線的亞太飛行線上,四周有約五百平方公里的廣闊水域,湖洲、楊柳、蘆葦面積約六十萬畝,由於洞庭湖特殊的地理條件和優越的濕地環境。大量北方鳥群遷至洞庭湖越冬,冬春之交成千上萬的候鳥在這裡繁衍棲息,冬季候鳥遷徙高峰期,鳥類總量可達20多萬隻。冬春時節,「鳥飛遮住半邊天,鳥落占去半邊湖」的場景十分壯觀。

青山島歷史文化底蘊厚重,名勝古物頗多。青山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漁業文化遺址多處。「青山天下漁」,有關專家稱,青山是我國南方淡水漁業文化的發祥之地,也是現代淡水漁業文化的繁榮之地。據唐《通典》、《刮地載志》、《元和郡圖志》及清郭蒿燾編《湘陰縣圖志》等史料記載,舜帝二妃從帝南巡,後投湖殉帝而去,葬於青山。原建有黃陵二妃墓,唐時稱湘靈廟,黃陵二妃墓自古為湘陰縣第一勝跡,歷代文人墨客如杜甫、李白、韓愈、張說、李賀、劉禹錫、蘇東坡、夏元吉等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詩文。楊幺起義也曾駐紮於此。

青山島是全國僅存的三座漁村之一,也是湖南最後一座漁村。島上的1000多居民與外相隔,享受着天倫之樂。

鶴龍湖荷花公園

鶴龍湖是湘陰境內又一天然湖泊,位於鶴龍湖管區,面積10000餘畝,與湘陰縣城隔江相望,湘江大橋建成後,與縣城融為一體,交通十分方便。鶴龍湖水草豐茂、水質優良,湖畔有綠蔭長堤,湖中鳶飛魚躍,荷香醉人,是養鱉殖蛙、魚類繁衍、種植蓮、菱等水生經濟作物的絕佳水域。鶴龍湖一萬多畝水面廣種蓮、菱,放眼遠眺,如同一片巨大的綠毯鋪在水面上,令人心曠神怡。荷葉中不時有飛鳥驚起,撲翅而飛。夏日酷暑難當的夜晚,於月明星稀之際,蕩舟於湖上,置身於荷葉叢中,既可飽覽荷塘秀色,又可清涼消暑,滌盪心胸,是垂釣休閒、避暑度假的好地方。

左宗棠故居

柳莊,左宗棠故居,位於樟樹鎮巡山村柳家沖,南距縣城15公里。1843年,左宗棠用教書所得積蓄約九百兩白銀在柳家沖置田70畝,並親自設計建造了一座占地4畝多、有48間房屋的磚木住宅,因摯愛柳樹不折性格,起名「柳莊」。從建成入住到1857年遷居長沙,左宗棠在柳莊居住14年,期間,他除研習農事、鑽研農桑外,還廣泛研究天文、軍事、歷史、時事,「讀破萬卷」、「心憂天下」,通曉治道,通觀國事,為其建功立業、名垂青史奠定了深厚基礎。

文廟

位於縣城步行街,始建於宋慶曆四年(1044年),與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同時,歷朝歷代先後十多次予以維修、加修、重修,至清咸豐元年,「規模宏麗,遂甲於湖以南」,整個文廟建築群風格獨特,技藝精湛,氣勢宏大,古樸雄偉,狀元橋位於文廟之前,橫跨「泮池」。按科舉時代規矩,高中狀元者可打馬過橋。狀元橋兩側,南面為「肅然起敬」牌坊,北面為「太和元氣」牌坊,古時文官在此必須下轎,武官到此必須下馬。二牌樓均為石榫結構,全用花崗石塊鏤空雕刻而成,其造型奇特,製作精良,令人嘆為觀止。湘陰文廟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是湖南保存最好的文廟之一。1983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予以大修。

南泉寺

南泉寺位於湘陰縣城東南五里許,自唐建寺以來,為湘北極有影響的名剎。南泉寺唐時名為雙林寺,在宋代,由於普庵禪師的主持,南泉寺名震一時。普庵禪師禪學高深,且極好文學,通達音律,又熟知梵文,其所創梵語「普庵咒」自明清以來一直成為佛門無可替代的放生、救生、辟邪之神咒。普庵禪師到湘陰後,廣擴雙林寺,並於寺南鑿井得泉,泉水清冽,飲之者百病可除,普庵禪師便親自改寺之名,因泉在寺南,故謂之「南泉禪寺」。南泉禪寺在宋代名聞天下,然自宋以來,幾度興廢,滄海桑田,影響漸弱,至1930年只剩大殿一進。1952年,湘陰因修中學把所剩大殿也拆了,千年古剎,終成廢墟。2003年,湘陰縣委無償劃地300畝給佛教團體,2006年,省政協委員、省佛協副會長、岳陽市佛協會長懷梵大師主持南泉寺重建工作,並擔任新中國成立後南泉寺首任方丈。在社會各方的鼎力支持下,南泉寺現已初具規模。今日之南泉寺,既是湖湘傳統文化、佛教文化的對外窗口,也是湘陰重要的旅遊景觀之一。

洋沙湖

洋沙湖是湘陰境內一天然湖泊,位於湘陰城區東南,面積近6000畝。洋沙湖出口處築有四孔淨寬4米、淨高5米、全長21.6米、設計最大排水流量185立方米每秒的防洪閘,臨湘江一帶建有長達數公里的防洪大堤。洋沙湖湖面開闊,碧水清澈,四周綠蔭懷抱。春夏之交,微風吹過,湖面波光粼粼,浩渺無際,而當日麗風清,風平浪靜之時,湖面水平如鏡,岸邊楊柳與建築物倒影於湖中,美麗如畫。湘陰縣政府正與順天集團合作,力圖將洋沙湖及其周邊打造成一個集兒童樂園、水上活動中心、近水山莊、旅遊度假、休閒垂釣於一體的大型生態旅遊山水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