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滴鼻劑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目錄

名詞解釋

滴鼻劑(nasal drops)系指專供滴人鼻腔內使用的液體製劑,滴鼻劑以水、丙二醇、液體石蠟、植物油為溶劑,多製成溶液劑,但也可製成混懸劑或乳劑。為促進吸收、防止粘膜水腫,應適當調節滲透壓、pH值和黏度。油溶液刺激性小,作用持久,但不與鼻腔黏液混合。滴鼻劑Ph應為5.5-7.5,應與鼻腔黏液等滲,不影響纖毛運動和分泌液離子組成,如複方尼松龍滴鼻劑。

局部用藥滴鼻劑

1、血管收縮劑。它能收縮黏膜血管,消除鼻黏膜充血腫脹,解除鼻塞,改善通氣,如1%鹽酸麻黃素滴鼻液。

2、抗過敏滴鼻劑。其主要用於過敏性鼻炎患者,如麻黃素苯海拉明滴鼻液、麻黃素可的松滴鼻液、康復新滴鼻劑等。

3、鼻黏膜刺激潤濕劑。它能使鼻黏膜血管擴張,分泌增加,減輕乾燥症狀,恢復黏膜功能,可用於萎縮性鼻炎,如清魚肝油、石蠟油等,能促進黏膜潤濕,發揮機械性保護作用。

4、黏膜腐蝕劑。黏膜腐蝕劑主要用於治療黏膜局部糜爛、出血,如5%硝酸銀、30%三氯醋酸等。

全身用藥滴鼻劑

1、胸痹心痛的治療。

2、高血壓的治療。

3、抗病毒的治療。

4、抗炎、解熱、鎮痛等的治療。

5、擴張性心肌病的治療。

6、頭痛的治療。

7、鎮咳的治療。

經鼻腔用藥具有吸收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使用方便的優點,特別適合於易被胃腸道破壞的藥物及不易或不願口服及注射的患者使用,尤其適合於兒童。部分藥物的鼻腔給藥替代口服或注射,特別是口服或注射效果不佳的藥物及口服不能或不願的患者用藥,在這些方面具有巨大潛力。

用藥方法

患者在使用滴鼻劑時,首先要將鼻腔內的分泌物擤(音醒)淨。如果鼻腔內有干痂,則應先用溫鹽水清洗浸泡,待干痂變軟取出後再滴藥。

使用滴鼻劑時可用兩種姿勢:一種是仰臥向後垂頭式,即患者在滴藥時仰臥於床上,肩部墊一軟枕,使頭部儘量向後仰,使鼻腔低於口咽部。滴藥時,滴鼻劑應距鼻孔1—2厘米。每次滴藥3—4滴。讓藥液順着鼻孔一側慢慢流下,讓鼻腔側壁對藥液起到緩衝作用,以免使藥液直接流入咽部,讓苦味難忍。滴完藥後,用手指輕按幾下鼻翼,使藥液布滿鼻腔。然後,保持滴藥姿勢3—5分鐘,再坐起。鼻粘膜炎,喋竇炎、篩竇炎、額竇炎的患者,採用此法較好。二是側臥側下垂頭式,即讓病人側臥,讓頭部偏向需要用藥的鼻腔那側,頭部向肩部下垂,使頭部低於肩部,然後滴藥。滴藥的方法同上文所述的方法相同。如果雙側鼻腔都需滴藥,則在一側鼻腔滴藥5分鐘後,把身體和頭偏向另一側,再滴藥。上額竇炎的患者採用此種方法較好。

如果需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滴鼻劑時,使用兩藥的時間應間隔3分鐘以上,以免降低藥物的療效或引起不良反應。如同時使用能使鼻粘膜血管收縮的滴鼻劑和消炎的滴鼻劑,則應先用前者,後用後者。

長期使用滴鼻劑,會產生許多副作用。因此,使用滴鼻劑一般不可超過兩周。嬰幼兒應儘量不用滴鼻劑,以免影響其鼻粘膜的發育。高血壓患者應慎用能使鼻粘膜血管收縮的滴鼻劑,以防用藥後加速血壓升高。向鼻腔里滴藥是治療鼻炎、鼻竇炎等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