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士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士琦(1551~1618),字圭叔,號豐輿,浙江台州府臨海人。明代軍事家。王宗沐次子。

萬曆十一年(1583年)進士,歷任南京工部主事、兵部郎中、福州知府。任重慶知府時,受四川總督邢玠命,單騎招撫播州(今遵義)宣慰使(土司)楊應龍,升川東兵備副使。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二月,日本豐臣秀吉再次侵入朝鮮,兵部尚書邢玠為經略,發兵出援;升王士琦為山東參政銜監軍,與總兵劉綎領兵2萬自四川赴朝。十一月,邢玠兵分三協,阻擋倭寇東西中三路。西路倭據栗林、曳橋險地,邢玠命劉綎陸軍、總兵陳璘水軍進攻,王士琦兼監兩軍。因中路董一元敗潰,影響全局,劉綎進攻失利,有人勸暫退全州。王士琦說,強敵在前,只有進死無退生。怒縛中軍。劉綎懼,力戰破敵,倭退不敢出。包圍栗林十餘日,倭向頭目平義智求救,王士琦令陳璘水師伺于海,陸師攻奪曳橋,乘勝攻克栗林[1]。援朝之戰結束,升河南左布政使。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任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著有《東征紀略》。

人物成就

黃仁宇先生著《萬曆十五年》,開頭說:「當日四海昇平,全年並無大事可敘」,這種平靜,其實正隱伏着內憂外患的危機,五年後即萬曆二十年,日本的關白(攝政)豐臣秀吉大舉入侵朝鮮。

豐臣秀吉代表了日本封建主和商人向外擴張的利益,且正是蕩平國內諸侯,一統日本,鋒焰正熾的時候。日本十八萬大軍從釜山登陸,一路勢不可擋,陷王京,占平壤,朝鮮八道幾盡全沒。朝鮮國王向大明天子告急,朝廷震驚。年底,以宋應昌為經略,李如松為東征提督,率部大舉援朝,二十一年二月拿下平壤,扭轉了朝鮮戰局。豐臣秀吉一邊假意言和,一邊命部隊留在釜山,且暗中增兵,待明朝軍隊撤走,卻於二十五年二月,再度舉兵十四萬捲土重來。這一次明朝派邢玠率兵援朝。到二十六年二月,集結了劉綎所率川軍,陳璘所率廣軍,鄧子龍所率浙直軍,並原駐的麻貴、董一元兩軍,開始了與日軍的生死決戰。

當時有一位深懷韜略的將領,雖不在主將名單之上,卻在戰場上起着威懾和主心骨的作用,這就是監軍參政王士琦。

幾年前,過訪臨海市博物館丁伋先生,聊起王士琦,丁先生示以他的《王士琦抗倭援朝功績考述》一文的稿樣,又有一份據《章安王氏宗譜》整理出來的王士琦抗倭援朝史料。這對研究當時那一場抗倭戰爭,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2]。王士琦不僅有勇有謀,文才武略,實乃慷慨悲之士,他在軍中和朝鮮軍民的心目中,威望遠在劉綎、陳璘二將之上。雖然如此,他卻不肯居功,這一點從他在國內並不著稱,而在朝鮮則享譽隆重的情況,也可以反映出來。當然,封建時代,李廣難封之類,並不少見。

鴨綠江援朝時,王士琦擊楫嘯歌,誓捐七尺,實有當年祖逖的英風。渡江那一天,風平浪靜,晴空萬里,同行的人都覺得是個好兆,倭寇。從全州向南原進發後,忽有朝鮮軍飛騎報信,告知泗州方面作戰失利。泗州與南原離得很近,朝鮮居民得知泗州敗績,爭相逃匿,使南原成了一座空城。王士琦的隨行們哭着勸他退守全州。在這種時刻王士琦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全軍士氣。他神氣鎮定,態度堅定地說:日寇能到南原,就不能到全州嗎?兩軍對壘,作為監軍的先走了,軍隊還能有鬥志和戰勝的勇氣嗎?今天只以死報國,誰再有異議,立斬。當晚傳令,第二天早上大張旗鼓,向南原挺進,朝鮮居民見到這陣勢,又紛紛回到了南原,軍心穩定,鬥志昂揚。

粟林之戰,和海上制敵,表現了王士琦的足智多謀,粟林的地形易守難攻,外圍有丘陵山岡,粟林則叢菁蔽日,我軍稍有行動就被躲在暗處的日寇發現。王士琦以誘敵之法,調出了敵軍,然後焚粟林,奪曳橋,直逼日軍老巢,使之潰不成軍。

援朝決定性的勝利是在朝鮮南海面上與日軍的決戰。我軍水陸攻敵,王士琦以為強攻之下,日寇有可能困獸猶鬥,定計令水兵撤出一面,敵援師果然突入,有戰船千艘;士琦命用火攻,日軍幾至被全殲,這次海上大戰的場面,不下當年赤壁鏖兵。戰役中明軍老將年逾七十的鄧子龍,朝鮮傑出將領李舜臣戰死。

在[[班師回朝]]之際,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情景,據《章安王氏宗譜》所記:「士女老幼爭以壺漿勞師,歡呼加額,引裾隨行」。「問候之使,接踵於途,復恭走數十里,迎宴江滸,稱觴獻頌。」「先生既奏膚功,召還振旅,僕夫在路矣,屬國君臣把袂而趑趄,士庶臥轅而流涕,若有不容一日舍先生去者」。

朝鮮朝野出於對王士琦的景仰,要為他「勤金石而垂丹青,在全州立《去思碑》作為紀念。」

主要著作

著有《封貢紀略》、《三雲籌組考》,記安攘、封貢、軍實、險要等事及守邊經驗。另著《東征紀略》等。

視頻

王士琦 相關視頻

聽黃仁宇先生眼中的「大歷史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