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瑪麗·安東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瑪麗·安托瓦內特
Marie Antoinette
255px
《持玫瑰的瑪麗·安托瓦內特》
伊麗莎白·維傑·勒布倫作(1783年)
法國和納瓦拉王后
在位 1774年5月10日–1791年9月4日
法國人的王后
在位 1791年9月4日–1792年8月10日
出生 (1755-11-02)1755年11月2日
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維也納霍夫堡皇宮
逝世 1793年10月16日(1793-10-16)(37歲)
法國巴黎革命廣場
安葬 1815年1月21日
法國聖但尼聖殿
配偶 路易十六
子嗣 瑪麗-泰瑞絲(法蘭西王后)
路易-約瑟夫(法蘭西太子)
路易十七
蘇菲公主
全名
瑪麗亞·安托尼亞·約瑟法·約翰娜
Maria Antonia Josepha Johanna
朝代 哈布斯堡-洛林
父親 弗朗茨一世(神聖羅馬皇帝)
母親 瑪麗亞·特蕾西亞
宗教 羅馬天主教
簽章 瑪麗·安東妮的簽章

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發音: /məˈr æntwəˈnɛt//æntwɑːˈnɛt/法語發音:[maʁi ɑ̃twanɛt]; 原名瑪麗亞·安東尼亞·約瑟法·約翰娜Maria Antonia Josepha Johanna[1]1755年11月2日-1793年10月16日),早年為奧地利女大公Archduchesses of Austria,後爲法國王后。她是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一世與皇后瑪麗亞·特蕾西亞的第十五個子女,在所有子女中排行倒數第二。1785年項鍊事件公諸於世後,安托瓦內特的民望滑入谷底。[2][3]大革命發生後,她被稱為「赤字夫人」(Madame Déficit)。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王室出逃未成,1792年9月21日,路易十六被廢,法國宣布廢除君主制。王室遭拘於聖殿塔內。安托瓦內特被控犯有叛國罪,路易十六處決九個月後,即1793年10月16日,被交付給革命法庭審判,判處死刑,魂斷斷頭台,享年38歲。

早年

File:Marie Antoinette Young2.jpg
瑪麗·安托瓦內特,由Martin van Meytens繪於1767年。

安東妮於1755年11月2日生於奧地利霍夫堡皇宮,是匈牙利、波西米亞女王瑪麗亞·特蕾西亞和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一世的第十五個子女(最小的女兒,還有一個幼弟)。次日受洗時,取名為瑪麗亞·安東妮亞·約瑟芬·約翰娜(Maria Antonia Josepha Johanna)。「瑪麗亞」是紀念聖母瑪麗亞,「安托瓦內特」是紀念帕多瓦的聖安東尼,「約瑟芬」是紀念她的長兄約瑟夫大公,「約翰娜」是紀念傳教士聖約翰。一位大臣是這樣描述這個新生兒的:「一位嬌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4]無論是家中,還是在朝廷,她都被簡單地稱為安托瓦內特。但是,在朝廷,她通常都會被稱為安托瓦內特女士(Madame Antoinette,法文),因為宮中常說法文。

File:MarieAntoinette1769-70.jpg
瑪麗·安托瓦內特,由Franz Xaver Wagenschön繪於約1769年

瑪麗·安托瓦內特在比她大三歲的姐姐瑪麗亞·卡洛琳娜和比她小一歲的幼弟麥斯米利安的陪伴下長大。她其他的哥哥,約瑟夫二世利奧波德二世斐迪南,布賴斯公爵已經在哈布斯堡王朝里扮演重要的角色。

瑪麗亞·特蕾西亞是一位強而有力又被人民愛戴的君主。雖然她會盡量抽出時間來監督自己子女的教育,但是忙碌的女皇還是不得不讓家庭教師來負起大部分的管教責任。可愛活潑的安托瓦內特女大公從小就被家庭教師寵壞,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玩耍上面;不過她非常喜歡音樂課,特別擅長豎琴與舞蹈。不同於一般皇室夫婦,她的父母並非盲婚啞嫁,而且極其享受家庭生活。雖然在正式場合裏,必須遵守規範禮儀,但私下裡這個皇室家庭的氣氛相當輕鬆。嚴母慈父在安托瓦內特心目中的角色極為重要。

File:MA-Lebrun.jpg
瑪麗·安托瓦內特於1783年

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姐姐們很快與歐洲各個王族聯姻。四姐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嫁給了未來的荷蘭總督,六姐瑪麗亞·阿瑪麗亞與帕爾馬公爵結婚,瑪麗·安托瓦內特最要好的十姐瑪麗亞·卡洛琳娜和那不勒斯國王費迪南結婚。

她是可愛和守規矩的孩子,但是她幾乎沒有受過真正的教育。她反覆無常,無法集中注意力,在藝術和閱讀方面幾乎什麼也不懂。 她的法語很差,而且只願意說德語。但是當她的八姐約翰娜在1762年死於天花後,瑪麗·安托瓦內特成了下個她母親的外交活動中的棋子。

奧地利法國簽訂了一個新的和平條約,這使從1494年開始的間歇性的戰爭有希望結束。路易十五的繼承人是他的孫子路易-奧古斯特,計劃中,他應該與瑪麗亞·特蕾西亞的其中一個女兒結婚。由於約翰娜的逝世就決定了瑪麗·安托瓦內特會送到法國與王儲結婚。

當瑪麗亞·特蕾西亞問預言家她的女兒在法國是否會幸福,他回答:「有十字架來保證。」1770年4月瑪麗·安托瓦內特離開了維也納,此時她十四歲。女王對她嗚咽的女兒的告別詞是:「別了,我最親愛的孩子。要對法國人民非常好,讓他們能說我為他們送來一個天使。」

1775-1778:太子妃早期

儘管外界將她誹謗成當代惡名昭彰的奢侈王妃,這位法國的新王后對於國王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因為路易國王在小時候長年經歷過反奧的情緒洗禮,包括身邊重要的幾位部長及官員都是反奧的重要人物,所以在他們的提防下,讓這位來自奧地利帝國的法國新王妃對於法國的政治政策沒有任何發言的權利。於1775年8月6日,她的弟妹瑪莉·泰瑞莎Princess Maria Theresa of Savoy產下一子,且他將在七年後成為法國正式王位繼承人,因此安托瓦內特的地位岌岌可危。她的玩樂生活也吸引了許多男士的仰慕,她也讓這些男士進入她的小社交圈中,包括巴桑男爵(Baron de Besenval)等。

對於惡名昭彰的奢侈,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哥哥約瑟夫大公曾經在信中警告她:

名言

當大臣告知瑪麗:「及天下慌亂,百姓無麵包而餓死。」瑪麗曰:「何不食蛋糕?」歷史上瑪麗沒有說過這句話,是後人將憤慨宣洩在這位熱衷於打扮的王后身上。[5]這句話的起源可能是憤怒農民的編造,最早出現在盧梭第六卷懺悔錄中(1767年寫成,1782年發行):

Enfin je me rappelai le pis-aller d’une grande princesse à qui l’on disait que les paysans n’avaient pas de pain, et qui répondit : 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

我終於想起了一位崇高的公主說的挽救時局的辦法:當她獲知農民沒麵包時,她說「讓他們吃布莉歐好了」

儘管盧梭只說了是一位「崇高的公主」,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在直指瑪麗,但懺悔錄本身在歷史素材上,並不算嚴謹。[6]

頭銜

  • 奧地利女大公瑪麗亞·-安東妮亞(Archduchess Maria Antonia of Austria)、匈牙利波西米亞公主(Princess of Hungary and Bohemia)、托斯卡納公主(Princess of Tuscany)(1755-1770)
  • 法國王儲妃殿下(Son Altesse Royale Dauphine de France,1770-1774)
  • 法國和納瓦拉王后陛下(Sa Majesté la Reine de France et de Navarre,1774-1791)
  • 法蘭西人的王后陛下(Sa Majesté la reine des Français,1791-1792)

影視、文學作品、遊戲

  • 傳記《瑪麗·安東尼特》,茨威格
  • 漫畫、動畫《凡爾賽玫瑰
  • 1938年 電影《絶代艷后
  • 2006年 電影《凡爾賽拜金女
  • 2006年 電影《Marie-Antoinette (téléfilm)
  • 鏡音鈴、連的歌曲《惡之召使》中鈴的角色原型正是瑪麗·安東尼。
  • 2015年 手機遊戲《Fate/Grand Order》——以「Rider」和「Caster」的職階登場,在遊戲中的形象較傳統印象更為正面,寶具分別為「榮光永存的百合王冠」和「願愛與輝煌直至永恆」。
  • 2015年 漫畫《屍亂凡爾賽》主角的姐姐,也是主角所替身的對象,作者:スエカネクミコ,本作引用背景,劇情為架空虛構與科幻。
  • 2016年 漫畫《末代王妃》的主角,作者:惣領冬實,本作偏史實向(凡爾賽宮有參與監督)。
  • 2018年 手機遊戲 모두의마블 for kakao(旅遊大亨)--양투아네트(Antoinette,安托瓦內特)

參見

資料來源

  1. Lever 2006,第1頁
  2. ( in the Parlement de Paris, early 1785, after Louis XVI bought St Cloud chateau for the personal use of Marie Antoinette), quoted in Castelot 1957,第233頁
  3. C.f. the following quote: "she (Marie Antoinette) thus obtained promises from Louis XVI which were in contradiction with the Council's (of Louis XVI's ministers) decisions", quoted in Castelot 1957,第186頁
  4. Fraser, Antonia. Marie Antoinette. Anchor. 2001. 
  5. Fraser 2001,第xviii, 160頁; Lever 2006,第63–5頁; Lanser 2003,第273–290頁
  6. Johnson 1990,第17頁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