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畏人》是唐朝著名文學家杜甫的作品之一,出自《全唐詩》。[1]

《畏人》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目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畏人

創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古體詩

作者;杜甫

詩詞原文

《畏人》 早花隨處發,春鳥異方啼。

萬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

畏人成小築,褊性合幽棲。

門徑從榛草,無心走馬蹄。

作品賞析

詩成後,拈畏人二字為題,非專詠畏人也。蔡氏編在寶應元年。曹植詩:「客子常畏人。」[2]

早花隨處發,春鳥異方啼。萬里清江上①,三年落日低②。畏人成小築,褊性合幽棲。門徑從榛草,無心待馬蹄。

此詩嘆羇旅寂寥也。上四言景,有故鄉故國之思。下四敘情,有避世避人之意。《杜臆》:離家萬里,寄跡三年,身世孤危,所以畏人而幽棲也。胡夏客曰:萬里二語,十字只如一句。)

①孔稚珪詩:「孤征越清江。」②三年,舊作三峰,謂登萬里橋而望三峰,此說非也。成都無山,安有三峰?【趙注】公自乾元二年入成都,至寶應元年春,為三年矣。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3]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4]

唐代詩人杜甫是古代又一出名的窮爸爸。父親和祖父均為朝廷命官的杜甫,也曾想走仕途,然而他官運不濟,一直到44歲時才混了個「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的小官。不想當年又生「安史之亂」,「穀食踴貴」。《舊唐書·杜甫傳》記載,避亂回家的杜甫「自負薪采梠,兒女餓殍者數人」。最讓杜甫傷心的是,因為窮,小兒子被餓死了。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中,杜甫悲憤地寫道:「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杜甫最喜歡小名叫「驥子」的兒子杜宗武,曾誇讚「驥子好男兒」,並把杜家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杜宗武身上。在兒子過生日那天,特作《宗武生日》詩:「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5]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100秒看完杜甫的一生

參考資料

  1. 《畏人》 古詩文網
  2. 《畏人》 詩詞文句網
  3.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4. 杜甫特別開心的一首詩,行文瀟灑,頷聯為千古絕對,不愧為詩聖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6-04 11:06
  5. 「窮爸爸」用詩歌表達為父者心聲 京報網;發布時間;2014-06-23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