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白盆珠鎮隸屬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位於東經115°02ˊ,北緯27°04ˊ,是廣東省大(I)型水利樞紐工程白盆珠水庫所在地。距惠東縣城(平山鎮)35公里,惠州市區75公里。下轄1個社區居委會和坑屯橫瑤橫坑布心新豐、鹿窩(以上六個村在原新庵鎮轄區內)、白馬橫江共和雙金新和、沐化等12個村委會,共設1個居民小組和99個村民小組。2013年,全鎮共有22866人,5140戶(其中農業人口20600人,4095戶)。[1]

目錄

歷史

盆珠鎮 該鎮原名白朦珠,由於鎮政府駐地兩面環山,中間為盆地,1958年改稱為白盆珠。撤併鄉鎮前全鎮面積 74平方公里。建國初期,設雙金鄉,為新庵區轄。1958年屬新庵公社轄。1983年冬從新庵分 出設雙金區,1987年撤區建白盆珠鎮。2006年4 月 新庵鎮併入該鎮。

資源

白盆珠鎮資源豐富,電力充足,發展工業潛力大,農貿市場活躍,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白盆珠鎮有年供水量100萬噸的自來廠1間;3.5萬伏和1.05萬伏的 變電站各一座;白盆珠 水庫有裝機容量2×1.2萬千瓦的水力 發電廠;電廠隔離 變壓器容量5000千 伏安,政府境內另有小水電站6座,總裝機容量達2500千瓦;程控電話裝機容量1500門;被改造為水泥(柏油)路面的平西公路貫穿全鎮。

經濟

白盆珠鎮堅持從實際出發,發揮山多、水足、交通方便、電力充足等優勢,大力發展"三高"農業和以外引內聯為主要內容的加工業。全鎮水果面積6500 畝,其中優質果近5000畝;有「三來一補」企業和合資企業及 個體私營企業16間,從業人員2000多人,主要項目有膠布手套、牛皮手套、毛線針織、鞋面加工、絲花加工、五金加工、塑料製品以及制規、磁性材料生產等,企業規模較大、產品檔次較高;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16720萬元,其中,農業產值9020萬元,工業產值7700萬元, 國民生產總值10475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223元。

旅遊

蓮花山與蓮花寺

蓮花山位於惠東縣與 海豐縣的交界處,海拔1337.3m,為粵東南第一高峰。蓮花山的主峰四周層層疊嶂,雲霧繚繞,宛如一朵盛開的蓮花,因此叫蓮花山。山上植物種類繁多,有 金毛狗、 黑桫欏、 蘇鐵蕨等國家保護植物,同時還孕育着種類頗為豐富的動物資源,其中有五種(( 雲豹、 豹、 黑鸛、 中華秋沙鴨、 蟒蛇)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登上蓮花山頂,各種田周風光盡收眼底。

蓮花庵位於蓮花山的西北部(屬於白盆珠鎮轄區)海拔904米處,又名飛瓦寺,由印真高僧和尚始建於明朝中葉 崇禎六年(癸酉年)。前後三座各五間,左右附廊,面積五百多平方米,金碧輝煌,頗為壯觀。後因流寇作亂被付之一炬。至明末清初的順治年間,惠東、海豐等地的名流望族出資重建,蓮花寺重現蓮花山,特聘慈任和尚主持。由於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大雄寶殿、觀音閣、齋堂等建築物被夷為平地,金身佛祖、寶貴財物被洗劫一空,歷史遺蹟又毀之一旦。時至文化大革命初,遊人如織,香火鼎盛。2000年起,惠東遠近的善男信女捐資重建,大雄寶殿、觀音閣等建築不斷完善。蓮花山風景秀麗,古剎壯觀,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蓮花山不僅是佛教聖地,而且是革命的紅色根據地。1928年5月,中共東江特委發動恢復海陸豐紅色政權的戰鬥,紅四師二營奉命從蓮花庵向海豐轉移途中,在半山庵與國民黨第七軍 黃旭初部隊和海豐民團數百人激戰二個多小時。1929年7月,農民領袖 彭湃和袁昌頤等四人遭國民黨殺害後,中共海陸豐縣委組織群眾在蓮花庵舉行隆重的追悼會。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也是我黨的革命根據地。[2]

西來古剎

位於獅子山下的白盆珠水庫邊,始建於北宋嘉佑元年(公元一○五六年),又名西來庵,距今已經950多年,傳為從安徽九華寺騰雲駕霧而來的點塵無和尚所建。西來古剎的獅峰洞口有一塊神奇而巨大的磐石,如祥雲蓋在佛祖殿上,一石三間一百多平方,天造地設,自然形成。它完全取代了構建古剎廟的梁、柱、瓦。磐石面粗底滑,人稱之為歌舞石,又稱飛來石,面可坐人百許。遊人有詩讚曰:「仙洞巨石氣勢雄,靜觀萬物妙無窮,飛來磐石天然蓋,古寺神奇造化功。」點塵無和尚在此餐花飲露,為民眾廣播佛法,以至後來粵東南的佛教寺院,均來自這座小寺庵。後點塵無和尚在庵後巨石下的仙人洞圓寂,肉身不腐,顏無變異。對西來庵的由來,還廣泛流傳有一首小詩:獅峰曾子飲流霞,醉倒象山岩洞下。幾度春風吹不醒,至今顏色似桃花。隨着西來古剎公路的修建以及其他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前往西來古剎的香客遊人絡繹不絕。

仙人河

仙人河原名布心河,位於白盆珠鎮布心村轄區內,它連接于山勢雄俊的樟樹凹,發源於蓮花山。距惠東縣城40公里,交通便利,是一個娛樂休閒,盡享自然風光的好去處。

仙人河河水清澈見底,周邊布滿形態萬千的卵石,空氣清新宜人。遊人順着河道,邊走邊看,四面的美景接踵而來,在明媚陽光的照耀下,形態各異的花草樹木,變幻出萬千景象,有天真活潑的「美少女」,有莊重嚴肅的「關公」,有啼叫不停的「大公雞」,還有輕煙裊繞的「古炮台」,僻靜清幽,「別有情趣」的感覺油然而生。

水庫風光 白盆珠水庫屬省大I型水庫,為我省第四大水庫,我省的主要飲用水源之一,庫區水面積40平方公里,庫容量12億立方米,是集防洪、供水、灌溉、發電於一體的綜合型水庫,又是風光旖旎、雋秀多姿的生態旅遊區。2005 年,白盆珠水庫被水利部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站在水庫主壩放眼遠望,庫灣一碧萬頃,恰似一面渾然天成、碧綠晶瑩的橢圓形大鏡子,又似碧光閃閃、晶瑩剔透的巨型綠寶石,更似一條搖曳多姿、婀娜動人的玉帶子。庫區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水面清澈碧綠,煙波浩淼,島嶼棋布,其水域之壯美、水質之純美、水性之恬美、水色之秀美、水姿之柔美,令人心曠神怡、讚嘆不己。水庫兩岸是放眼皆綠的巍峨山巒、綿綿山脈,庫區上方是湛藍空曠、白雲飄逸的茫茫蒼穹。白盆珠水庫副壩風光旖旎、視野開闊,當你置身其中欣賞這美妙靜諡的湖光山色時,會油然想起初唐詩人 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當你泛舟其中,眼望着悠悠藍天、巍巍青山,感受着徐徐微風的輕柔吹拂,聆聽着飛鳥悅耳的鳴唱,呼吸着可罐裝出口的清鮮空氣,更令你仿佛置身於一幅活生生的大自然巨畫中暢遊。著名導演 馮小寧執導的電影《 黃河絕戀》、《 紫日》,電視連續劇《 朱元璋》等影視作品在此取景拍攝。

白盆珠溫泉

白盆珠溫泉是惠東縣白盆珠鎮境內的自然資源,位於白盆珠鎮橫江村委會扶圳村民小組,緊靠省道平西公路,距白盆珠圩鎮3公里,距縣城平山鎮3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據勘測,白盆珠溫泉共有自然泉眼5處,平均日流量為5000方。溫泉平均溫度為51℃,溫度最高泉眼64℃。白盆珠溫泉屬偏硅酸鈉泉,不含硫。水質清澈明淨,經化驗含有豐富的的 偏硅酸、 鈉、 氯等元素。經常洗浴溫泉水,可以起到舒筋活絡、消除疲勞等作用,對風濕病、皮膚病、重型感冒等疾病,具有一定療效。

白盆珠 溫泉具有泉眼多、流量大、溫度高、水質好的特點,有着廣闊的開發前景。可以利用溫泉水興建為旅客提供洗浴溫泉的洗浴項目,也可以利用溫泉水開發溫泉療養項目,還可以利用溫泉資源興辦集旅遊、休閒、療養為一體的綜合項目。

白馬山

溫泉東南方幾公里處有一座海拔1256米的白馬山,雄奇峻秀,山中有「十八洞天」、「九曲十三彎」。遍布怪石古松、深澗飛瀑,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縣裡正在報批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白馬山下有一條白馬河,為鵝卵石河床,流水終年不斷。白馬河流經溫泉北側,在白盆珠鎮注入西枝江,全長12公里。從田心村至白盆珠鎮南部橋頭約9公里,可開發為橡皮艇漂流項目。溫泉所在的橫江村是白盆珠水庫副壩所在地,距溫泉不足1公里。水庫有40平方公里的水面,11.9億平方米的庫容,從副壩碼頭上船遊覽水庫,寬闊的庫面有如高山平湖、陸地海洋,可供開設 遊艇、 飛艇、 水上飛機、 降落傘等水上遊樂項目。庫內浮起許多小島,可開設狩獵、野營活動項目,水庫上游有一座千年古剎"西來庵"可供遊客乘飛艇前往拜謁遊覽。溫泉附近及水庫區內還有許多大小不一的瀑布,可供遊客觀賞。

山頂上不僅可以看到整個白盆珠,還可以看到奇松、怪石、峭壁、雲海。這裡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有「江心頂」、「長春觀」、「王母點兵」、「將軍帽」等多處別具特色、妙趣橫生的自然景點。

雙金圍古蹟

雙金圍是白盆珠鎮雙金村的古墟鎮,村莊的四方分別建立東、南、西、北四大城門,分別稱為:常春門仰陽門觀龍門承恩門。四周以房屋為屏,占地約平方米。圍內布局整齊,房屋錯落有序,共設置三街六巷,隱含了一定古圍村的古代文化的內涵。

雙金圍的四大城門,始建於 乾隆時期,結構模式美麗壯觀,氣勢恢宏,施工技術巧妙絕倫,具有世俗傳統文化的東方氣派。四大城門均放置水準石,據村民告知,在1979年水浸雙金圍的時候,發現四塊水準石的水位在同一水平面上。城門的向位也相當講究,其中南城門向東、西城門向南。由此可見當時建造工藝之精湛與考究。每個城門都雕刻着門聯,字眼工整,引人注目。門聯的內容與每個城門的名稱息息相關,蘊含豐富古代文學色彩,充分展示了當時賴氏族人崇尚知識,具有相當高的文學造詣。據村中老人說,以前在村莊居住的有 劉、 賴、 羅、 馮、 陳、 鍾、 姚七大姓氏。當時由於受到封建姓氏宗族觀念的影響,隨着人口的不斷增多,各姓氏之間的矛盾糾紛不斷激化。賴氏作為圍中第二大姓氏,人丁興旺,同時由於自賴氏在雙金村開基後的連續五代,無一「白身」(白身:,也就是白丁,一般指古代沒有正式身份的人),至少也是秀才身份,人才輩出。於是賴氏族人認為雙金村是實現 「才丁兩旺」的風水寶地,便開始謀劃將雙金圍成為只有賴氏單一姓氏的村莊。於是村民賴為龍根據風水學的角度牽頭建立四大城門。據聞,可以通過建築四大城門使其他姓氏人員主動離開雙金圍。四大城門建成後,其他姓氏的村民逐步離開雙金圍定居,最後只剩下劉、賴兩個姓氏的村民,當時劉氏族人見形勢不妙,便想方設計改變圍中風水格局,在雙金圍中挖一水塘,意圖砍斷雙金圍的「西龍」龍脈。(傳說雙金圍是雙龍貫通之地,雙龍分別從雙金村的學校、市場兩處向雙金圍中延伸)。賴氏為了維護利己的風水格局,便與劉氏打官司。劉湖南邀請其同年爺洪翰林官爵幫助打官司,洪翰林在雙金圍住了兩天後,便勸導劉氏放棄官司,因為他發現賴氏族人非常注重文化修養,圍中處處都能聽到賴氏族人朗朗的讀書聲,而劉氏族人卻重武不重文。並建議兩氏之間應該結為親家,以化恩怨。於是在洪翰林的撮合下,文武秀才賴漢錦迎娶劉湖南的女兒為妾士。兩家便實現由冤家變成親家。隨後,賴漢錦在現 多祝鎮購地數百畝饋贈給劉氏,讓劉氏安然遷居。

雙金圍中巷道經緯有序,均以卵石鋪成。雖然圍內的大部分房屋已經相當破舊,但斑斑駁駁的磚牆,訴說滄桑的歷史,給人一種追求其往事的欲望。而且從一些遺蹟中可以看出,圍內鼎盛時期,人群密集,商賈集群。

教育

白盆珠鎮於2010年成功創建省教育強鎮,春節前要接受省教育強鎮複評。全鎮現有學校11間,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1間(新庵學校),初級中學1間(白盆珠中學),完小3間(白盆珠中心小學、雙金小學、坑屯小學)。幼兒園1間(該幼兒園原為私立幼兒園,於2014年由鎮政府斥資購買並改辦為公辦幼兒園,地址在白盆珠鎮圩鎮。

相關視頻

惠東縣白盆珠鎮橫江村花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