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文學名:白肚鶴

學名:Ciconia abdimii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Aves

目:鸛形目 Ciconiiformes

科:鸛科 Ciconiidae

屬:鸛屬 Ciconia

種:白腹鸛 C. abdimii

命名者及年代Lichtenstein, 1823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紅色名錄保護級別:無危物種

白肚鶴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覓食: 尤喜蝗蟲

觀賞: 可供為珍禽。

好運的象徵: 非洲土著認為白腹鸛的到來是有雨的預兆。 [1]

目錄

形態特徵

小型鸛類,體長73厘米左右,重量大約1公斤,嘴長而直,可達 210 毫米;

頸與腿亦長,雄體跗 □ 長達 245 毫米。身體幾乎為純白色。

肩羽、翼上大覆羽、初級覆羽及飛羽均呈光灰黑色,大部分飛羽外羽呈銀灰色。

眼乳白色 ; 外輪黑色 ; 嘴黑色,下嘴腹面紅色 ; 眼周及頰部裸區紅色。

雌雄羽色相同。眼周、頰部裸區及腿腳均為紅色。

生態習性

步行: 舉步緩慢,休息時常以一足站立。飛行慢。

覓食: 魚類、蛙類、蜥蜴昆蟲,有時也食野鼠。[2]

棲息環境

棲息於開闊的沼澤和潮濕草地

生長繁殖

6月繁殖,營巢於樹上。雌雄白鸛共同產卵,但以雌鳥為主。

卵: 每窩2~3枚; 圓形乳白色,重150克,孵化期約32天左右。

分佈範圍

非洲東南從埃塞俄比亞到南非,亞洲的阿拉伯半島西南。[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