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內容簡介

白色城堡是一本小說,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第一部歷史小說。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被認為是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此說備考,尚不知另外兩位為誰),是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壇巨擘。

年輕威尼斯學者被俘虜到伊斯坦布爾,成為土耳其人霍加的奴隸。二人竟然外貌神似。時間久了,他們甚至比對方更熟悉對方的生命歷程和生活習慣。

他們聯手對付了席捲土耳其本土的一場瘟疫,霍加晉升為皇宮的占星師,威尼斯人則成了蘇丹的傾訴對象。他們還為蘇丹發明了一件用來對抗波蘭與其西方盟軍的戰爭武器。武器在圍攻「白色城堡」時上陣,當然,他們不可避免地失敗了。 此時,兩人在城堡的身影底下,濃濃大霧中,霍加選擇了逃離,奔向他的想象城市威尼斯,威尼斯人則作為替身留了下來繼續霍加的生活。

評論

一群海盜,一位奧斯曼國的帕夏,一個東方文明中的占星師,共同演繹一則東西方認同的寓言。

一部恰如其分且充滿異國情調的作品。它卓越地調和了帕慕克先生認為的太有主見的西方與太過隨俗的中東。一瞬間,雙方相遇。——《紐約時報

《白色城堡》是一部傑作,不是因為它喚起時代,而是對個人神話的探究,還因為帕慕克以如此簡單的故事涵括了這樣的深思。——《衛報》

天空中冷空氣跟熱空氣交融會合的地方,必然會降下雨露;海洋里寒流和暖流交匯的地方會繁衍魚類;人類社會中多種文化碰撞,總是能產生出優秀的作家和優秀的作品。因此可以說,先有了伊斯坦布爾這座城市,然後才有了帕慕克的小說。——莫言

作者簡介

費利特·奧爾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土耳其當代最著名的小說家,西方文學評論家將他與馬塞爾·普魯斯特托馬斯曼卡爾維諾博爾赫斯、安伯托艾柯等相提並論,稱他為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1952年6月7日,帕穆克生於伊斯坦布爾。 1998年《我的名字叫紅》出版,該作品獲得2003年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同時還贏得了法國文藝獎和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2006年,帕慕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7年,獲頒布達佩斯大獎。 文學思想 帕慕克的文學思想:通過憂傷、呼愁探討,揭示土耳其國家、民族和個人的命運。 帕慕克的作品一直圍繞着闡釋和揭示土耳其人尷尬的文化身份這一主題而展開,作品不僅描繪了伊斯坦布的憂傷與呼愁,而且反映了文明之間的衝突和融合,形成了一種嚴肅的智性思考,處處洋溢着伊斯蘭文化的底蘊。他的創作描述了土耳其這個充滿異國情調的國家和歷史文化,同時以小說的形式尖銳地指出了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和本民族個體特徵日益消融的當下,第三世界國家面臨着文化的邊緣化以及對自己文化身份的迷失與追尋,面臨着每個國家和民族所謂的本土性和世界性問題。奧爾罕帕慕克

內容預覽

內容簡介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第一部歷史小說。 一群海盜,一位奧斯曼國的帕夏,一個東方文明中的占星師,共同演繹一則東西方認同的寓言。 年輕的威尼斯學者被俘虜到伊斯坦布爾,成為土耳其人霍加的奴隸。二人竟然外貌神似。時間久了,他們甚至比對方更熟悉對方的生命歷程和生活習慣。他們聯手對付了席捲土耳其本土的一場瘟疫,霍加晉升為皇宮的占星師,威尼斯人則成了蘇丹的傾訴對象。他們還為蘇丹發明了一件用來對抗波蘭與其西方盟軍的戰爭武器。武器在圍攻「白色城堡」時上陣,當然,他們不可避免地失敗了。此時,兩人在城堡的身影底下,濃濃大霧中,霍加選擇了逃離,奔向他的想像城市威尼斯,威尼斯人則作為替身留了下來繼續霍加的生活……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