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直腸損傷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漢字的發展成為維繫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步的一條生動鮮明的脈絡[1],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2]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字體多樣。

目錄

名詞解釋

因直接外傷或骨盆骨折所致的直腸穿孔稱為直腸損傷。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直腸內出血、腹膜炎或直腸周圍感染征。直腸是大腸末段,全長約15-20厘米。分為兩部。腹膜反折以上部分稱為直腸盆部,腹膜反折以下部分稱為直腸肛門部。直腸盆部損傷,處理原則同結腸損傷。直腸肛門部損傷,多難以修補縫合,往往需要行乙狀結腸造瘺術。

臨床表現

1.腹痛、便血。

2.以下腹部為主的壓痛及反跳痛。

3.直腸指診有血,可觸及直腸破口。

診斷鑑別

診斷依據

1.明確的下腹部創傷或骨盆骨折病史。

2.上述臨床表現。

3.下腹腔穿刺陽性。

4.直腸鏡檢可明確診斷。

疾病治療

治療原則

1.防治休克。

2.抗感染。

3.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4.手術治療。

用藥原則

1.直腸損傷手術後以「A」和「B」項藥物補液、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為主。

2.伴有休克者,積極抗休克。

3.對於老年患者,成破損嚴重且伴營養狀況不良者,術後應注意加強支持療法,必要時給予輸血或人體白蛋白,以增強傷口的癒合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