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神舟二號飛船

神舟二號飛船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二艘無人實驗飛船,也是中國第一艘正樣無人航天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三部分組成。飛船於2001年1月10日1時0分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發射升空,在太空飛行數天後,於2001年1月16日19時22分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着陸。

目錄

歷史信息

發射時間:2001年1月10日1時0分3秒

發射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六十五次飛行,也是繼一九九六年十月以來中國航天發射連續第二十三次獲得成功[1]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飛船起飛十三分鐘後,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1年1月16日晚上7時22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着陸地點: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6天零18小時/108圈

結構特點

這次發射的「神舟二號」飛船是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個艙段組成。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設計師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在工程院出版的《中國科學技術前沿》一書中介紹,飛船在設計上採用模塊化設計,早期的飛船都採用兩艙設計,如前蘇聯的東方號、上升號美國的水星號、雙子星號都採用兩艙設計。但隨着技術的發展以及飛船飛行任務的日益複雜,兩艙式飛船不能滿足宇航員對活動空間的需求,不能滿足宇航員對特殊疾病的預測以及心功能前庭功能對航天飛行的適應性,所以我國的神舟號採用的是三艙(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兩對太陽能電池帆板構型(「神舟二號」的兩對太陽能電池帆板)和升力控制返回、圓頂降落傘回收方案。三艙結構比兩艙結構增加了一個軌道艙,它是宇航員在太空自由飛行時的生活艙和工作艙,航天員在返回地面之前將其分離掉,這樣座艙就可以適當減小尺寸,以供航天員在上升和返回時使用[2]

視頻

神舟二號飛船 相關視頻

神舟二號飛船發射前,因為設備的故障,導致火箭重重撞在發射架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