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洪邁親民的好官(審案圖)原圖鏈接來自 百度 的圖片

穆護歌》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四筆》卷八。

目錄

容齋四筆·序

始予作《容齋隨筆》,首尾十八年,《二筆》十三年,《三筆》五年,而《四筆》之成,不費一歲。身益老而著書益速,蓋有其說。嚷自越府歸,謝絕外事,獨弄筆紀述之習,不可掃除。故搜采異聞,但緒《夷堅志》,於議論雌黃,不復關抱。而稚子櫰,每見《夷堅》滿紙,輒曰:「《隨筆》、《夷堅》,皆大人素所遊戲。今《隨筆》不加益,不應厚於彼而薄於此也。」日日立案旁;必俟草一則乃退。重逆其意,則衷所憶而書之。櫰嗜讀書,雖就寢猶置一編枕畔,旦則與之俱興。而天嗇其付,年且弱冠,聰明殊未開,以彼其勤,殆必有日。丈夫愛憐少子,此乎見之。於是占抒為序,並獎其志雲。

原文

郭茂倩編次《樂府》詩《穆護歌》一篇,引《歷代歌辭》曰:「曲犯角。」其語曰:「玉管朝朝弄,清歌日日新。折花當驛路,寄與隴頭人。」黃魯直題《牧護歌》後云:「予嘗問人此歌,皆莫能說牧護之義。昔在巴、僰間六年,問諸道人,亦莫能說。他日,船宿雲安野次,會其人祭神罷而飲福,坐客更起舞,而歌《木瓠》。其詞有云:『聽說商人木瓠,四海五湖曾去。』中有數十句,皆敘賈人之樂,末云:『一言為報諸人,倒盡百瓶歸去。』繼有數人起舞,皆陳述己事,而始末略同。問其所以為木瓠,蓋刳曲木狀如瓠,擊之以為歌舞之節耳。乃悟穆護蓋木瓠也。」據此說,則茂倩所序,為不知本原雲。且四句律詩,如何便差排為犯角曲,殊無意義。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3]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容齋隨筆》[4]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穆護歌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