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笛卡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勒內·笛卡兒
笛卡兒0.jpg
出生 1596年3月31日
國籍 法國
別名 René Descartes
職業 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
知名作品 《幾何學》、《方法論》、《形而上學的沉思》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國籍 別名 出生地 出生日期 畢業院校 職業
勒內·笛卡兒 法國 René Descartes 法國圖賴訥拉海 1596年3月31日 普瓦捷大學 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

人物經歷

早年

出生於法國西部的希列塔尼半島上的圖朗城。笛卡爾是第四個孩子,其上有大哥及二姐,三哥早年夭折。一歲時,母親溘然長逝,從小便失去母親的笛卡兒一直體弱多病。

一次生病,幼小的笛卡兒的生命幾乎夭折,在慈父的悉心照料下,使他轉危為安。勒內.笛卡兒的名字"勒內"一詞,在法語中就是"重生"的意思。笛卡爾的父母都屬於穿袍貴族,這個等級雖是貴族的下層,而社會地位又高於資產階級。讓娜·布羅查德死後幾年,笛卡爾的父親又和一位叫莫玲(Morin)的小姐結婚。此後笛卡爾一直由外祖母撫養,每年他父親到雷恩度假時,父子才見面。笛卡爾從小體弱多病,但他的智力遠遠超過哥哥、姐姐,經常向父親提出一些諸如"事物的理性和原因是什麼"等問題。

笛卡爾的父親很早就發現到他的才華,並經常以"我的小哲學家"稱呼他。可是他們父子倆相處得並不融洽,他自己曾經說,他是父親最不喜歡的孩子。他與兄弟之間的感情,似乎也不怎麼深厚。可能是因為這個緣故,他經常離鄉背井單獨外出旅行,並且對待朋友特別情深。

在他小時候的玩具中,他最喜歡一個斜視的洋娃娃,因而長大以後,他對於具有缺陷的人一直特別懷有好感。1604年,笛卡爾年滿8歲,父親將他送到蘭法萊雪城(La Fi che)一所由耶穌會神父創辦的皇家公學念書,開始接受正規教育。當時,該學校是歐洲最負盛名的學府,人才濟濟,四方貴族子弟從各處湧來。笛卡爾在這裡約學了8年6個月,為該校的模範生。師長體諒他健康不佳,允許他早晨多睡一些時候,但他卻利用這段寶貴的晨光,躺在床上看了不少珍貴的書。蘭法萊雪城公學的教學是按照耶穌會學校統一制訂的計劃進行的。

頭5年是學習人文學科,包括拉丁文希臘文和古典作品,還學習法語的散文和詩歌作品、音樂、戲劇表演,以及作為一個紳士必不可少的訓練:騎術和劍術。第六年至第八年的課程總稱為哲學。第六年學習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和道德學。第七年學習物理學數學天文學。這些學科講的幾乎都是亞里士多德的東西,只是在數學和天文學中,他偶而從老師那裡了解到當時的一些發展狀況。第八年學習形而上學,主要是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哲學和耶穌會士的注釋。

在這段求學期間,他被委託給一位遠親夏萊神父照顧。這位神父是一位傑出的學者,不久以後成為該校的校長,笛卡爾稱他為"我的第二個父親"。笛卡爾非常尊師重道,他對師長始終保持由衷的敬愛和真摯的友誼,耶穌會的神父也以慈父般的心腸愛護這位高材生。他的老師對他的評價是:聰明,勤奮,品行端正,性格內向,爭強好勝,對數學十分喜愛並具有這種能力。雖然如此,他對學校的功課卻不滿意,因為當時的公學,大都採用舊士林哲學的教育方式,無可否認那種哲學已與時代脫節,對於各種應時而生的科學問題,它的解答難以令人滿意,顯得異常地空洞和單調。尤其是實驗科學崛起之後,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已被新的事實所否定,而亞里士多德建立的哲學系統便普遍地受到挑戰與懷疑。後來他對學校的教育表示不滿時說,他認為自己並不是一個有知識的人,而是無知的人,除了令人懷疑和不確定的東西外,他什麼也沒學到。語言、文學和歷史容易使人陷入虛幻的誇張;詩歌和修辭沒有訴說真理;數學雖然其推論是自明,能給自己一些安慰,但是它的用處有限;宗教的和道德的啟示對有學問的人和對無知的人一樣,似乎都是神秘的;哲學雖經幾個世紀最有才智的人研究,結果仍然是"沒有一個問題不爭論不休。"笛卡爾不僅對自己知識上的積累不滿,而且氣憤地講,他所學的教科書是博學的破爛。

老師對於笛卡爾的懷疑,起先採取容忍的態度,但是後來,便有幾位老師激烈地抨擊他,這是他一生中感到特別傷心痛苦的一件事。幸好在公學時,他有一位非常要好的同學,即日後的馬林·梅色納神父(MarinMersenne),兩人終身魚雁不絕。1612年公學畢業後,他前往波埃顛(Poities)大學攻讀法律,幾年的努力,終於順利獲得學士學位。1616年,他再以最高成績榮獲法律碩士學位。

笛卡兒從小就表現出他勤于思考,對許多事物都喜歡尋根問底,決不盲目接受別人觀點的特點,在家裡聰明的口齒伶俐的保姆被連問不休的小笛卡兒問到張口結舌。在學校上學時,笛卡兒也常常問出許多他的老師都沒有想到過的問題。8歲的笛卡兒被父親送進學校,由於笛卡兒體質比同齡的孩子脆弱得多,校長特許他如果覺得身體不適,可以躺在房間裡休息而不必去教室上課,然而小笛卡兒對這種特殊的照顧並不藉此偷懶睡覺,而是微閉着雙眼,大腦里卻不停地加快回憶老師教的和自己讀到過的一些內容,並提出疑問,繼而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來回答。在他的枕邊總是堆放着一本本哲學、數學、天文學和歷史的書籍,早年的寂靜的冥思中孕育着笛卡兒的數學思想。

科研生涯 1616年,勒內·笛卡兒在波埃頓大學獲法律博士學位,後到荷蘭當上了一名軍官。一天,當時頗有名望的貝克曼在城牆上貼了一道數學難題,懸賞徵求答案。笛卡爾請人幫助把題目的荷蘭文翻譯成法文,當時貝克曼滿不在乎地瞧了一眼這位滿臉胳緦鬍子的青年軍官,他做夢也沒有想到,兩天之後笛卡兒交來了正確的答案,笛卡兒初露鋒芒,奇遇使這兩位數學天才成為了非常親密的朋友,成了一起探討數學和科學問題的好友。這次的成功使笛卡兒看到了自己的數學才能,更加激起了他的研究熱情。大學畢業以後,他的父親想使他增長見識,所以在1617年帶他到花都巴黎。但是他對都市裡豪華放蕩的生活絲毫不感興趣。稍能吸引他的,唯有與數學有關的賭博。據說他演算精明,料事如神,多次使莊家倒莊!在巴黎他遇到摯友梅色納,當時梅色納已進入小兄弟會,準備當神父,兩人重溫舊情一番。書中的知識已無法滿足笛卡爾的求知慾,當時他已22歲,身體逐漸好轉,他便想到歐洲各地旅遊,在世界這本大書里尋找實際知識。經過一番考慮,1617年他開始旅行,沿途留心觀察各種事物,仔細地做下筆記,反覆地思考問題。1618年,他在荷蘭作為一名無薪俸的軍官投入奧倫治親王、拿騷的莫利斯(Prince Maurice de Nassau)麾下服務。因為他認為,這是實現遊歷世界最理想、最經濟、最簡單的方法。何況貴族的子弟,在軍中享有許多特權,生活可以過得相當自由。當年冬天,由於天氣酷寒沒有戰事,在營地休息。不久雙方簽了和約,笛卡爾遂到白萊達(Br da)旅行。在白萊達的街頭,偶然遇到了一位名叫比克曼(Isaac Beeckman)的醫生,他心地開朗,兩人都有同樣的科學興趣,很快成為莫逆之交。他對笛卡爾的影響相當大。因此,笛卡爾十分感激他,把第一部著作《音樂提要》(Compedium Musicae)呈現給了這位朋友:"事實上,你是惟一把我從懶散的狀態中喚醒的人,喚醒了在我心中幾乎已經被我完全遺忘了的科學興趣。你把一個業已離開科學的心靈帶回到最正當、最美好的路上。"在比克曼的推動下,他開始撰寫自己有關數學的論文,形成後來建立解析幾何的那些基本思想。

翌年,笛卡爾遊歷丹麥和德國,並在法蘭克福(Frank furt)參加德皇的加冕典禮,然後到波蘭莫拉維(Moravie),最後又回到德國,加入巴伐利亞的馬克西米利安公爵(Maximilien de Bavière)率領的軍隊,攻打波漢姆(Bohême)王軍。時值嚴冬,笛卡爾在德國境內的一個小村中,住在一間非常暖和的房間裡,由於沒有俗事煩惱,使他能安心地躺在床上沉思默想,獲得啟示,悟出了科學的奇妙基礎。那是1619年11月10日,據他自己描述當時他有過3次的神視或稱奇夢。

第一個夢是一個非常恐怖的夢,他覺得有許多幽靈出現在他前面,嚇得他到處亂跑。醒來之後,覺得有一種痛苦,使他害怕這一切都是某些惡魔來勾引他,不讓他去完成他的任務。大約有兩小時沒睡着,他向上帝祈禱,祈求上帝支持他,並饒恕他的罪惡和缺點。接着他又睡着了,於是又做了第二個夢。

在夢中他覺得聽見了一種尖銳刺耳的聲音,他以為是一聲雷響,這使他驚醒了,睜開眼睛一看,他覺得在他房裡到處是火星。這並沒有什麼奇怪,笛卡爾常常有這種經驗,半夜醒來,眼前星光閃爍,以致使他能看見周圍的物體。笛卡爾慢慢恢復了平靜,這時他求助於哲學的理由,得出了符合他的理解的結論,把那聲雷響解釋為是"真理降臨到他身上,來占有他的一種信號"。於是他又睡着了。

過了一會兒,做了第三個夢。這與前兩個夢不同,溫和而又令人愉快。他在夢中見到了這兩本書,一本是字典,另一本是他曾非常喜愛而又多次讀過的詩集。最為有趣的是,笛卡爾還沒醒來就在夢中析夢。他判斷,那個字典僅僅是指結合在一起的各門科學,而詩集則更顯著、明白地標誌着哲學和智慧的統一。他還對他讀到的詩句逐一解析。他認為,前面那兩個夢是對他過去的生活的可怕的譴責,因為他過去的生活,在上帝面前和在人面前一樣,並不是無可指責的。但第三個夢溫和而又令人愉快,預示着未來,預示着在他的後半生將要發生的事,說明他將有能力去進行他設想的偉大事業,這使他有"天降大任於斯人"之感。他深信這三個夢完全是出於上天的恩賜,要他負擔起哲學的使命,所以他十分興奮,許願要到羅萊德(Loreto)朝軍人生涯 1620年,他參加波漢姆之役,可能也參加了白山之役。但第二年就退伍了,前往荷蘭,寓居海牙。這時,他首次遇到伊麗莎白公主(Princesse Elisabeth),當時她還是個不解人事的小女孩。她後來非常仰慕笛卡爾,因為她在19歲那年,讀到了笛卡爾的《方法導論》,體會到哲學是如此地平易近人,又如此地博大精深。1621年笛卡爾最後一次體驗軍營生活,加入匈牙利軍隊。次年3月,返回法國處理財務問題,和哥哥談妥祖傳古屋和耕地,這些產業每年可收入六七千法郎。為了日後能專心研究,他必須先籌劃生活費用,將歸他的那份產業賣掉。不久,他又外出旅行,先到瑞士,再到意大利。他在意大利住了一年多,曾去威尼斯參加當地的特殊節日--威尼斯與海的結婚慶典。然後由威尼斯步行到羅萊德聖母大殿朝聖,以了卻當年的誓願。另外,他也參加了宗教烏爾班八世(urbano Ⅷ)頒布聖年。雖然曾經路過翡冷翠,但並沒有去拜訪伽利略。1625年翻越阿爾卑斯回到法國,住在巴黎從事他的研究。當時巴黎的學術界名流(包括巴爾扎克、數學家阿爾迪、巴黎數學教授莫蘭和天文學家德博納等),因為仰慕笛卡爾之名,與他來往頻繁。笛卡爾此間還見到了許多老朋友,其中有馬蘭·麥爾塞納(Marin Mersenne)。麥爾塞納在後來許多年中一直是笛卡爾最忠實的朋友,書信來往頻繁,他利用自己與歐洲許多著名學者相識的有利條件,把笛卡爾的著作介紹給他們,又把他們的意見匯總起來告訴笛卡爾。

起先,他住在父親的一位朋友家裡,由於不勝應酬之苦,乃不辭而別,搬到一個陌生的市區。好友梅色納神父也在巴黎,多方為他尋找清靜之地。1628年秋,笛卡爾決定離開法國前往荷蘭。從此,他就在那兒定居下來,一直到1649年幾乎都沒離開過。至於為什麼笛卡爾選擇荷蘭這塊地方,我們猜想可能是因為他怕人家在法國指控他為異端,對自己的生命和自由都有所不利,也可能僅是為了法國的熟人太多了,交往應酬頗為妨礙研究工作,不如遠居他鄉,反而容易找到清靜的環境,安心完成他的哲學寫作計劃。因為當年的荷蘭的確是個好去處,政治修明,民風純樸,人民享有充分的思想和言論自由。笛卡爾在荷蘭的20年中,更換了多次住所,但通常都是選擇在一座大學或著名的圖書館附近。他的收入允許他租用一所小別墅,並僱傭幾個傭人。他終生沒有結過婚,不過住在荷蘭期間,有過一位情婦,名叫海倫(Helen)。她為笛卡爾生了一個女孩,取名為法蘭星(Françine)。笛卡爾非常愛她,可惜這個女孩5歲就夭折了,為此笛卡爾傷心了很久。

背後風波 笛卡爾為了把自己的哲學確立為天主教的官方哲學,急着要把他的哲學傳播出去。1644年他再用拉丁文將他的《論宇宙》,由天主的存在到自然界的一切現象一一用演繹的方法加以說明,編寫成《哲學原理》(Principia Philosophiae)。這本書是獻給那位敬仰他的美麗的伊麗莎白公主,全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人類知識原理》敘述了他的形而上學的思想;第二部分《物質事物的原理》;第三部分《可見的世界》;第四部分《地球》又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他在《論宇宙》中的機械唯物主義的基本思想。笛卡爾將它編成教科書的形式,分成四冊裝訂,意思是想把它的哲學帶入課堂。

不料5年之後,該書又引起了一場巨大的風波。這一次是神學家雷維尤斯(Revius)等人攻擊笛卡爾,視笛卡爾的機械宇宙觀和無神論相差無幾。早在1641年的時候,烏得勒支(Utrecht)大學有一位笛卡爾的弟子雷吉尤斯(Regius)採用笛卡爾的哲學體系授課,當時的校長吉爾伯特·沃埃特斯(Gilbert Voetius)甚為反對笛卡爾本人,於是向市法院控告笛卡爾;並敦促地方法院下令禁止這種新思想。笛卡爾於是起來自衛,發表了《勒內·笛卡爾給著名的吉爾伯特·沃埃特斯的信》,駁斥沃埃特斯,而沃埃特斯亦不甘示弱,嚴詞申斥,但再次被笛卡爾反駁。地方法院下令笛卡爾出庭申辯,但被笛卡爾拒絕,因此一項不利於他的判決便被通過了。烏得勒支的校董事會宣布笛卡爾哲學是不當的,要當眾焚毀笛卡爾的著作。幸好他在海牙的朋友(法國公使)替他求情,法官總算願顧全大家的面子,僅禁止以後公開討論笛卡爾的哲學,並取消雷吉尤斯的課,但也不允許公開反對笛卡爾的文章。荷蘭的生活已不如以前那樣安靜了,一些宗教界學人視笛卡爾為仇敵,所以笛卡爾幾次回國。第一次是在1644年,也就是《哲學原理》出版的那一年。他希望在巴黎教書的梅斯蘭神父(P?Mesland)能採用他的形而上學做教材。但是耶穌會的會長鑑於梅斯蘭神父與笛卡爾的關係太密切,早把他調到加拿大並且不許他回來。第二次在1647年,這次回國是因為法國國王允許給他俸金,但這事也始終沒有實現。但他會見了法國教學家和神學家巴斯卡(Blaise Pascal),向他提出了一個證明空氣對所有物體都有壓力的著名實驗。第三次是在1648年,正值法國內戰爆發,政局動盪,於是他只會見了一些著名的同代人,如伽森狄(P Gassendi)、霍布斯(T Hobbes),麥爾塞納等人,便匆匆去荷蘭,打消了歸國定居的計劃。

晚年生活 1649年2月,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Queen Christina)邀請笛卡爾到瑞典皇宮教她哲學,以期使自己的宮廷成為藝術的庇護所和有學問人的薈萃之處。她自1647年以來,通過法國大使得到笛卡爾的著作,不斷地與他通信。收到《心靈的激情》一份手稿後,她接連幾次發出邀請信,表示渴望會見"傑出的笛卡爾先生"。笛卡爾先猶豫了一陣子,因為他"生於都蘭的花園中",不願"去岩石和冰雪中的野獸出沒的地方"。但後來他想這樣一位尊貴的女王,對他的哲學的宣揚或許會有不少的幫助,何況女王派了一位上將去勸他,還派遣了一艘軍艦去接他,與此同時,法國駐瑞典大使又頻加敦促,他終於決心北上。是年9月,他由安姆斯特德(Amsterdam)乘船到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臨行前,他將最後一部著作《心靈的激情》(Trait despassions)的手稿交給出版社,另外還有一部殘缺的著作,即《理性之光對真理的探求》(La Recherche de la Verit Par la lumière Naturelle)大約也是在這段時間完成的。

笛卡爾到達斯德哥爾摩時,正值嚴寒之季,北國的天氣異常凜冽。23歲的女王為他舉行的盛大歡迎儀式,她的熱情和活力給笛卡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女王的性情卻有些怪誕,她每星期要聽3次他的課,但必須在清晨5時給她講授。這出乎笛卡爾的意料之外,他原習慣晚起,如今為了將就女王的癖好,一星期有3天他必須半夜起床,然後在酷冷的天氣下,從他的寓所顫抖地走到女王的書房上課。如此經過了兩個月,1650年2月1日清晨,笛卡爾因為着涼患了感冒,很快地又轉成肺炎,病情嚴重。10天後,在接受最後一次聖事後即與世長辭了,享年54歲。當時的學術界對他逝世的消息都不予重視,只有一家報紙報道此項新聞,但措辭譏諷:"在瑞典死了一個瘋子,他以為人能任意地活下去 。"因他是天主教徒,在新教的瑞典被埋葬在為未受洗禮的孩子準備的公墓里。出殯時,僅有寥寥幾位友人前來送葬,這是否應驗了他的座右銘:"凡善自隱藏者,方為善自攝生者"??可是笛卡爾的理想畢竟是歷來思想家所企求的境界。他所提出的"方法的懷疑",對於"什麼是真"的問題的提出以及對自明律或直觀的說明,無疑是近代哲學的中心問題,所以不到幾年,大家都發現了他的偉大,承認了他是時代的先知。1667年,他的遺骸被運回巴黎,隆重地埋葬在聖格內弗埃-蒙特(Sainte G neviève-del-Mont)的聖堂中。1799年,法國政府又把他的遺骸供在法國歷史博物館中,與法國歷史上的光榮人物在一起。1819年以後,他的遺骸又被安置在柏雷斯的聖日曼(Saint-Germain-des-près)教堂中,供人瞻仰。尤其墓碑上寫着:"笛卡爾,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第一個為人類爭取並保證理性權利的人"。1896及1937年,世界各地都隆重地舉行哲學會議,以紀念他的誕生和《方法導論》問世300周年。笛卡兒死於肺炎。在教會控制下的學術界,對笛卡兒的逝世十分冷淡,只有幾個友人為他送葬。隨着笛卡兒的數學和哲學思想影響的擴大,法國政府在笛卡兒去世後18年,才將其骨灰運回安葬在巴黎名人公墓。在評論笛卡兒的骨灰回歸他的故土法國時,德國數學家雅克比幽默地說:"占有偉人的骨灰,通常比他們活着的時候占有他們本人更方便。"1799年又將其骨灰置於歷史博物館,1819年移入聖日耳曼聖心堂中,其墓碑上刻着:笛卡兒,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第一個為爭取並保證理性權利的人。

愛情故事 一、(美麗的謠言) 1650年,斯德哥爾摩的街頭,54歲的笛卡爾邂逅了18歲的瑞典公主克里斯汀。 那時,落魄、一文不名的笛卡爾過着乞討的生活,全部的財產只有身上穿的破破爛爛的衣服和隨身所帶的幾本數學書籍。生性清高的笛卡爾從來不開口請求路人施捨,他只是默默地低頭在紙上寫寫畫畫,潛心於他的數學世界。 一個寧靜的午後,笛卡爾照例坐在街頭,沐浴在陽光中研究數學問題。他如此沉溺於數學世界,身邊過往的人群,喧鬧的車馬隊伍。都無法對他造成干擾。 突然,有人來到他旁邊,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在幹什麼呢?"扭過頭,笛卡爾看到一張年輕秀麗的瞼龐,一雙清澈的眼睛如湛藍的湖水,楚楚動人,長長的睫毛一眨一眨的,期待着他的回應。她就是瑞典的小公主,國王最寵愛的女兒克里斯汀。 她蹲下身,拿過笛卡爾的數學書和草稿紙,和他交談起來。言談中,他發現,這個小女孩思維敏捷,對數學有着濃厚的興趣。 和女孩道別後,笛卡爾漸漸忘卻了這件事,依舊每天坐在街頭寫寫畫畫。 幾天後,他意外地接到通知,國王聘請他做小公主的數學老師。滿心疑惑的笛卡爾跟隨前來通知的侍衛一起來到皇宮,在會客廳等候的時候,他聽到了從遠處傳來的銀鈴般的笑聲。轉過身,他看到了前兒天在街頭偶遇的女孩子。慌忙中,他趕緊低頭行禮。從此,他當上了公主的數學老師。 公主的數學在笛卡爾的悉心指導下突飛猛進,他們之間也開始變得親密起來。笛卡爾向她介紹了他研究的新領域--直角坐標系。通過它,代數與幾何可以結合起來,也就是日後笛卡爾創立的解析幾何學的雛形。 在笛卡爾的帶領下,克里斯汀走進了奇妙的坐標世界,她對曲線着了迷。每天的形影不離也使他們彼此產生了愛慕之心。 在瑞典這個浪漫的國度里,一段純粹、美好的愛情悄然萌發。 然而,沒過多久,他們的戀情傳到了國王的耳朵里。國王大怒,下令馬上將笛卡爾處死。在克里斯汀的苦苦哀求下,國王將他放逐回國,公主被軟禁在宮中。 當時,歐洲大陸正在流行黑死病。身體孱弱的笛卡爾回到法國後不久,便染上重病。在生命進入倒計時的那段日子,他日夜思念的還是街頭偶遇的那張溫暖的笑臉。他每天堅持給她寫信,盼望着她的回音。然而,這些信都被國王攔截下來,公主一直沒有收到他的任何消息。 在笛卡爾給克里斯汀寄出第十三封信後,他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此時,被軟禁在宮中的小公主依然徘徊在皇宮的走廊里,思念着遠方的情人。 最後一封信上沒有寫一句話,只有一個方程:r=a(1-sinθ)。 國王看不懂,以為這個方程里隱藏着兩個人不可告人的秘密,便把全城的數學家召集到皇宮,但是沒有人能解開這個函數式。他不忍看着心愛的女兒每天悶悶不 樂,便把這封信給了她。拿到信的克里斯汀欣喜若狂,她立即明白了戀人的意圖,找來紙和筆,着手把方程圖形畫了出來,一顆心形圖案出現在眼前,克里斯汀不禁 流下感動的淚水,這條曲線就是著名的"心形線"。 國王去世後,克里斯汀繼承王位,登基後,她便立刻派人去法國尋找心上人的下落,收到的卻是笛卡爾去世的消息,留下了一個永遠的遺憾…… 這封享譽世界的另類情書,至今,還保存在歐洲笛卡爾的紀念館裡。 二、 笛卡爾一直未結婚,但是他有一個私生女兒,五歲時夭折了,他講這是他平生最大的悲傷。他永遠衣冠楚楚,佩掛一柄寶劍。笛卡爾當然是個偉大的人,可是在愛情方面,他是不合格的,甚至讓人憤怒。這個理性哲學家,被人拒絕了就立刻識趣的離開,身邊的女僕為他生了個女兒,但只留下個名字,其他得旁人一概不知。沒落的貴族伊麗莎白公主主動和他寫信,他很開心的回信,可後來瑞典女王來了,他就不顧公主慘澹的境遇離開了。是不是過於理智的人就是這樣?與斯賓諾莎、萊布尼茨一樣,笛卡爾終身未婚,沒有享受到家庭生活所帶來的快樂。

個人作品

哲學 在荷蘭的那段優越環境中,笛卡爾開始他的著作生涯,將多年的研究心得筆之於書。自1619年11月那次領悟之後,笛卡爾曾在一篇題為《奧林匹克》的手稿中對他的夢作了詳細說明。他死後,這一手稿落到克萊色列爾手中。萊布尼茨在1675~1676年訪問巴黎期間有機會從中抄了一些段落,這些一直保留在漢諾威皇家圖書館。與此同時,笛卡爾心中早已有了《方法導論》的輪廓,並設計了他的方法論的規則。笛卡爾回憶說:在這個冬天以後,我還繼續練習運用我所規劃的那種方法,因為我除了按照這些規則小心地對我的一切思想作普遍的引導之外,還不時留下一點時間,特別用來解決數學上的一些難題,有時也用來解決一些別的科學上的難題,我可以把這些問題弄得幾乎和數學問題一模一樣,使它們脫離其他科學中一切我發現不夠堅實的原理。"經過9年的實驗和總結,直到1628年,才把原來的構想記錄下來,稱為《指導心靈的規則》(《Les kègles pour la drection de L'esprit》)。這是笛卡爾最早的哲學著作。該書可視為《方法導論》的初稿,笛卡爾打算用36條規則來概括他的全部方法,分成三個部分,每部分12條。第一部分描述了新方法的一般特徵,提出了建立關於量的一般科學的思想;第二部分過渡到這個方法在數學領域的應用;第三部分是要說這個方法在一般哲學問題上的應用。可遺憾的是,這部著作並沒有寫完,寫到規則21就中斷了,並且第二部分的後3個規則的解釋也省略了,第三部分根本就沒寫。這部未完成的著作,笛卡爾在生前也沒有發表過,直到他死後的1701年才在阿姆斯特丹問世,距離笛卡爾去世的時間,已有50多年了。

同時,笛卡爾也着手撰寫形而上學,這就是他日後《第一哲學沉思》的雛形。1629年10月,他告訴梅色納神父,正在寫一本宇宙論,計劃3年內寫完。事實上到1633年他已完成了這本《宇宙論》--或稱《論宇宙》(包括《光學》和《論人》(Tralt du monde ou de la lumière)。正待付梓之際,消息傳來,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在意大利受到教會方面的譴責,因為他擁護哥白尼(N·Copernicus)的地動說。笛卡爾趕緊從比克曼那裡借來伽利略的《關於托勒密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對話》,在這本書中他看到自己的許多結論,尤其是承認哥白尼太陽中心說,與伽利略相一致。為避免與教會及當時學術界人士引起正面衝突,笛卡爾打消了出版該書的意圖。這時候,他沮喪地告訴梅色納神父:"地動說與我的論文關係異常密切,我真不知如何能夠將這理論從我的著作中刪去,而又能使其他的部分仍然成立,不致以淪為一堆殘缺不全的廢紙。然而,我又絕不願意在我的言論中,出現一些令教會不悅的言辭,我寧願毀掉它,以免使它成為畸形之物……如果地動說不能成立,那麼我的哲學基礎便全部錯誤了,因為很明顯的 ,我的哲學就在證明地動說。"不過,笛卡爾並沒有毀掉他的手稿。他希望有一天,"地球的另一面也同樣地處罰它,這樣,我的《宇宙論》才有可能在時間中見到天日"。這本書後來在1677年出版。該書系統地闡述了他的物理學、宇宙學的觀點,可以說是哥白尼、伽利略的思想在科學上的繼續和在哲學上的發展。

宇宙論 全書分成兩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光學》(Trait de la lumière),主要論述了感覺和物理條件的區別,光和熱的本性,物質的廣延、硬度、流動性等特性,物質的三要素,地球上和天體上物質運動的規律等等。第二部分是《論人》(Trait deL'homme) ,主要論述了包括人在內的動物有機體的運動,同時還說明動物是一種無意識的機器。笛卡爾原來還打算寫的第三部分是《論靈魂》,但在笛卡爾的遺稿中根本就找不到這一部分,也許根本就沒有寫出來。?這不幸事件發生過後,各方的好友頻頻催促笛卡爾讓他們看看他的新發現。於是,他又謹慎地將《宇宙論》中的主要部分整理出來,分別寫成三篇文章,再加上一篇序文,於1637年8月8日一起在雷登(Leyde)出版。當時雖然沒有刊出作者的姓名,但大家都知道這是笛卡爾的著作。

笛卡爾在這本匿名發表的書中不僅以自傳的形式記敘了他的思想發展過程,而且在其中透露了他在1633年因伽利略受到教會的責難後再不敢發表的《論宇宙》一書中關於世界和宇宙的機械唯物主義的基本思想。這本書是用法文,即"我們的母語"寫成的,目的是"希望那些只是運用自己的自然理性的人們比那些只注意古人著作的人對我的意見能夠作出更好的判斷"。這部著作是和三篇論文組合而成的。它們是《折光學》、《氣象學》和《幾何學》。在《折光學》中,探討了光的折射問題,並且獨立地發現了後來人們所說的斯乃爾規律。在《幾何學》中,他奠定了我們現代所說的解析幾何學的基礎。至於那篇序文,也就是令笛卡爾名垂千古的《方法導論》。《方法導論》的全名應是《在正當運用理性及追求科學真理上的方法論》(《Disconrsdela M thode pour bien Conduire sa Raison et chercher la verite dans les sciences》)。笛卡爾在1637年2月27日給麥爾塞納神父的信中說:"我不把它叫作方法論(Trait de la M thode),而把它叫做'談談方法'(Piscours de la M thode)。這就相當於說它是'關於這個方法的導言和意見',是要表示我的目的不是要教授這個方法,而只是談談這個方法。"笛卡爾在書中也說:"我的目的並不是要在這裡講授每一個人為了更好地指導他的理性所應遵循的方法,而只是表明我是以什麼方式來引導自己的理性"。笛卡爾還說,"我把下面這些論文叫做'關於這個方法的論文'(Essais de cete M thode)",以表示他 講的方法是後面幾篇論文中的方法,而這些論文是表現這個方法的論文,所以這本書的名字準確地講應叫做《談談這個方法》(《Disconrse on the (this) m thode》),但人們習慣稱之為《方法導論》。

該書出版後不久,古耳西勒(E.Cour Celles)即把它翻譯成拉丁文,他按照字面直譯,譯得十分中肯。《方法導論》用法文寫的,而且又是以自傳的方式寫成,易讀易懂,措詞親切活潑。它不但是法文的散文杰作,而且在觀念上,也開創了法國哲學家之明顯而清晰的傳統。笛卡爾在《方法導論》中將他在這個時候設計出的方法歸結為四條規則,即:

"第一條是:決不把任何我沒有明確地認識其為真的東西當作真的加以接受,也就是說,小心避免倉促的判斷和偏見,只把那些十分清楚明白的呈現在我的心智之前,使我根本無法懷疑的東西放進我的判斷之中。

"第二條是:把我所考慮的每一個難題,都儘可能地分成細小的部分,直到可以而且適於加以圓滿解決的程度為止。

"第三條是:按照次序引導我的思想,以便從最簡單、最容易認識的對象開始,一點一點逐步上升到對複雜的對象的認識,即使是那些彼此之間沒有自然的先後次序的對象,我也給它們設定一個次序。

"最後一條是:把一切情形儘量完全地列舉出來,儘量普遍地加以審視,使我確實毫無遺漏。"?此後,笛卡爾還把《方法導論》中所描述的哲學再加以發揮,撰寫成《第一哲學沉思》(Meditationes des primapilosophia)。為了慎重起見,他將手稿的樣本分寄給當時著名的神學家和哲學家,以及他的好友,如梅色納神父、伽森狄(Gassendi)、亞爾諾德(Arnauld)、霍布斯(Hobbes)等人,以徵求他們的意見。該書的對象是學術界的人士,所以用拉丁文寫的,題名為:Meditationes de prima philosophia in quibus Deiexistentia et animae humanoe immertalitas demonstrantur。意即:"形而上學沉思,證明天主實有及靈魂的不死不減"。他又將學者的疑難和自己的答辯一併附在書中於1641年出版。被後人稱為《第一哲學沉思集》。該書是笛卡爾的成熟之作,成為研究他的哲學思想的主要資料。

本書是"獻給巴黎神學院的最有智慧的、最聞名的院長"。笛卡爾原本是想得到巴黎神學院的支持,藉助於它的權威來論證他的理論的正確性。他在致神學院院長及神學家們的信中說:"如果你們恩准並公開證明它的真理性和確實性,我想,我不會懷疑。從今以後,現在的關於這兩個問題的一切錯誤和虛假的意見將會迅速地從人們的心靈中抹去。"這位院長雖然接受了他的誠意,但是該書在1662年還是遭到被禁印的厄運。當初笛卡爾曾經向梅色納神父透露:"形而上學沉思具有我的物理學的全部基礎,但請不要張揚,否則那些亞里士多德的擁護者會故意刁難反對。我希望閱讀這些沉思的人不知不覺地習慣於我的原則,使其在發現這些沉思已推翻了亞里士多德之前,已經承認它是真理。"結果亞里士多德的擁護者,還是群起攻擊這個新思想。當他將六個沉思與他自己收集起來的第一組反駁(由荷蘭神學家卡特魯斯(Caterus)提出的)和自己的回答送給麥爾塞納,希望他收集其他人的意見。結果,以麥爾賽納為首的一批神學家向他提出了第二組反駁。第三組反駁是由英國哲學家霍布斯(Hobbes)提出的。這並不是笛卡爾的心愿,因為與這樣一位異教徒和唯物主義者的聯繫將會使巴黎神學院反感,幸好霍布斯對笛卡爾的觀點採取的是敵對態度。第四組反駁是楊森主義者阿爾諾(AArnauld)提出的。麥爾塞納事後違反笛卡爾的心愿,將《沉思》送給了唯物主義的原子論者伽森狄(Gassendi),伽森狄提出了一長篇反駁,並且後來對笛卡爾的回答也作了反駁。第六組反駁是由麥爾塞納集合起來的一批哲學家、幾何學家和神學家們提出的。出版第二版時,又增補了巴黎耶穌學院的教授布爾丹提出的第七組反駁,這組冗長的反駁曾使笛卡爾大為不快。這些詰難和笛卡爾本人的回答實際上是歐洲近代第一次公開的、直接的哲學論戰。它們對於了解笛卡爾的哲學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方法導論》和《形而上學的沉思》發表後,笛卡爾在歐洲知識界獲得了極高的聲譽,同時也引起一些人的反對。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校長(沃埃特斯)曾指責他是無神論者,地方當局也譴責他有罪。1645年烏得勒支大學頒布命令,禁止出版支持和反對笛卡爾學說的著作。在法國,笛卡爾遭到他以前的教師、耶穌會的神父們的冷遇。他向他們進一步解釋自己的主張,認為這些思想可以得到天主教會,尤其是耶穌會的支持。但是他的希望落了空,耶穌會最終還是正式抨擊了笛卡爾主義,他的著作被列入羅馬教廷的"禁書目錄"。

個人成就

笛卡兒指出科學的本質是數學。他說"我尤其對數學推理的確實性與明了性感到高興。"他強調科學的目的在於"造福人類",使人成為自然界的"主人和統治者"。

自從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問世以來,人們一直把代數限定在研究數及其關係的範疇內,把幾何限定在研究位置和圖形的範疇內。代數和幾何截然分家持續了幾千年,猶如兩座高山被萬丈深淵分割,連接代數和幾何的橋樑將"數"和"形"緊密聯繫在 一起的科學就是笛卡兒創立的坐標幾何學。坐標幾何(後被人們稱為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是:在平面上建立起坐標系,坐標系是由兩條正交的上面已標定好方向和長度單位 的直線所組成的。由於確定了坐標系,因此平面上任何一個點都可以用一對實數來表示它所在的位置,反之,任何一對實數也可用一個平面上的點來表示。這樣一來圖形和位置關係研究就可以通過曲線方程來轉化為對數量關係和計算問題的研究。從此代數問題有了幾何直觀的解釋,幾何直觀形象有利於去發現其數學的描述。笛卡兒是怎樣產生坐標幾何的思想的呢?據說是在1619年的夏天,笛卡兒因病進了醫院,中午當他躺在病床上,苦苦思索着一個數學問題而不得其解時,忽然發現天花板上有一隻蒼蠅從這個地方飛到另一地方,當時天花板是用木條嵌成正方形的圖形。笛卡兒發現,要說出這隻蒼蠅在天花板上的位置,只需要說出蒼蠅所在正方形是在天花板上的第幾行和第幾列。當蒼蠅落在第四行第五列的那個正方形時 ,他可以用(4,5)來表示 這個位置……由此他聯想到可用這類似的辦法來描述一個點在平面上的位置。他高興地邊跳下床邊叫"我找到了,找到了",然而不小心將被子上的國際象棋撒了一地,當他目光落到棋盤上時,他又興奮地一拍大腿:"對,對, 就是這個圖"。正是由於笛卡兒那種鍥而不捨的毅力,那種勤思苦索的精神,那種獻身科學的決心,使他開創了數學的新紀元,改變了科學的歷史進程。可以這麼說,17世紀以後,數學之所以能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坐標幾何學的創立。

在他的《幾何學》中第一次出現變量與函數的思想.笛卡兒所謂的變量,是指具有變化長度而不變方向的線段,還指連續經過坐標軸上所有點的數字變量,正是變量的這兩種形式使笛卡兒試圖創造一種幾何與代數互相滲透的科學。笛卡兒的功績是把數學中兩個研究對象"形"與"數"統一起來,並在數學中引入"變量",完成了數學史上一項劃時代的變革。對此恩格斯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數學中轉折點是笛卡兒的變數,有了變數,運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辯證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微分和積分也就立刻成為必要的了。"應該指出,笛卡兒的坐標系是不完備的,他未曾引入第二條坐標軸,即y軸。另外笛卡兒也沒有考慮橫坐標的負值。

笛卡兒對韋達所採用的符號作了改進,他用字母表中開頭幾個字母 等表示已知數,而用末尾幾個字母 等表示未知數,這種表示法一直沿用至今。他還考慮過高次拋物線( ),並且給出了作擺線切線的相當精巧的方法。

笛卡兒的哲學思想受到很多人的推崇,黑格爾(Hegel)稱他是"現代哲學之父"。他是將哲學思想從傳統的經院哲學束縛中解放出來的第一個人,是唯理論的創始人。

在貝克曼提出"運動守恆原理"的影響下,笛卡兒開展對物理學的研究。在1644年出版的《哲學原理》一書中,它彌補了伽利略的不足,他還認為在運動量守恆這條規律之外,再要有其第二級定律兩條:第一條定律是如果沒有外界的作用,任何物質粒子的狀態 包括它的大小、形狀、位置和運動)不會有任何變化。 第二條定律是如果物體處在運動之中,那麼如無其他原因的作用的話,它將繼續以同一速度在同一直線方向上運動,既不停下也不偏離原來的方向。笛卡兒最早認識到慣性定律是解決力學問題的關鍵所在,最早把慣性定律作為原理加以確立。這對後來牛頓的綜合工作有極其深遠的影響。1649年10月,勒內.笛卡兒應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邀請來 到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為這位19歲的姑娘講授哲學和數學,很遺憾由於笛卡兒對女王的生活習慣不適應,加上嚴寒冬天的威脅,這位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哲學家病倒了。1650年2月11日,這位科學巨人與世長辭了。


人物評價

笛卡兒不僅在哲學領域裡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同時笛卡兒又是一勇於探索的科學家,在物理學、生理學等領域都有值得稱道的創見,特別是在數學上他創立了解析幾何,從而打開了近代數學的大門,在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笛卡兒的主要數學成果集中在他的"幾何學"中。當時,代數還是一門比較新的科學,幾何學的思維還在數學家的頭腦中占有統治地位。在笛卡兒之前,幾何與代數是數學中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笛卡兒站在方法論的自然哲學的高度,認為希臘人的幾何學過於依賴於圖形,束縛了人的想象力。對於當時流行的代數學,他覺得它完全從屬於法則和公式,不能成為一門改進智力的科學。因此他提出必須把幾何與代數的優點結合起來,建立一種"真正的數學"。笛卡兒的思想核心是:把幾何學的問題歸結成代數形式的問題,用代數學的方法進行計算、證明,從而達到最終解決幾何問題的目的。依照這種思想他創立了現代稱之為的"解析幾何學"。1637年,笛卡兒發表了《幾何學》,創立了直角坐標系。他用平面上的一點到兩條固定直線的距離來確定點的距離,用坐標來描述空間上的點。他進而又創立了解析幾何學,表明了幾何問題不僅可以歸結成為代數形式,而且可以通過代數變換來實現發現幾何性質,證明幾何性質。解析幾何的出現,改變了自古希臘以來代數和幾何分離的趨向,把相互對立着的"數"與"形"統一了起來,使幾何曲線與代數方程相結合。笛卡兒的這一天才創見,更為微積分的創立奠定了基礎,從而開拓了變量數學的廣闊領域。最為可貴的是,笛卡兒用運動的觀點,把曲線看成點的運動的軌跡,不僅建立了點與實數的對應關係,而且把形(包括點、線、面)和"數"兩個對立的對象統一起來,建立了曲線和方程的對應關係。這種對應關係的建立,不僅標誌着函數概念的萌芽,而且標明變數進入了數學,使數學在思想方法上發生了偉大的轉折--由常量數學進入變量數學的時期。正如恩格斯所說:"數學中的轉折點是笛卡兒的變數。有了變數,運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辨證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微分和積分也就立刻成為必要了。笛卡兒的這些成就,為後來牛頓、萊布尼茲發現微積分,為一大批數學家的新發現開闢了道路。

笛卡兒在其他科學領域的成就同樣累累碩果。笛卡兒靠着天才的直覺和嚴密的數學推理,在物理學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貢獻。從1619年讀了開普勒的光學著作後,笛卡兒就一直關注着透鏡理論;並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參與了對光的本質、反射與折射率以及磨製透鏡的研究。他把光的理論視為整個知識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笛卡兒堅信光是"即時"傳播的,他在著作《論人》和《哲學原理》中,完整的闡發了關於光的本性的概念。他還從理論上推導了折射定律,與荷蘭的斯涅耳共同分享發現光的折射定律的榮譽。他還對人眼進行光學分析,解釋了視力失常的原因是晶狀體變形,設計了矯正視力的透鏡。在力學方面,他提出了宇宙間運動量總和是常數的觀點,創造了運動量守恆定律,為能量守恆定律奠定了基礎。他還指出,一個物體若不受外力作用,將沿直線勻速運動。

笛卡兒在其他的科學領域還有不少值得稱道的創見。他發展了宇宙演化論,創立了漩渦說。他認為太陽的周圍有巨大的漩渦,帶動着行星不斷運轉。物質的質點處於統一的漩渦之中,在運動中分化出土、空氣和火三種元素,土形成行星,火則形成太陽和恆星。笛卡兒的這一太陽起源的旋渦說,比康德的星雲說早一個世紀,是17世紀中最有權威的宇宙論。他還提出了刺激反應說,為生理學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笛卡兒近代科學的始祖。笛卡兒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奠基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他自成體系,熔唯物主義與二元論於一爐,在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他又是一位勇於探索的科學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幾何在數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笛卡兒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