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筱雲山莊照片來自

筱雲山莊 與它的名字一樣優美而富詩情畫意,台灣現存古宅第中,筱雲山莊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非常高,從台灣建築歷史的觀點來看,其建築規劃嚴謹而完整,涵蓋了清代同治初年,光緒以迄日治大正與昭和初年等不同時期的建築,包含門樓、半月池、門廳、正堂、護室、書齋、迎賓樓與園林等建築群。在建築上,更包含了閩南式粵東式,日本式與近代洋風建築。具備這些條件的大宅第,在台灣已屬鳳毛麟趾,更可貴的是筱雲山莊的屋主被公認為清代台灣最大藏書家,主人數代禮賢尚士,倡導文風,孕育許多文士,為台灣文化作出了相當的貢獻,是古宅與人文環境相得益彰之佳例。筱雲山莊歷經民國24年清水大地震及88年921大地震,迄今仍屹立不搖,更可見其建築技藝精巧,構造堅固,是一座值得我們加倍珍惜的台灣古建築。[1]


位於台中市神岡區三角村大豐路上的筱雲山莊,建於清同治五年,迄今已有一百三十年。瀏覽筱雲山莊的樓台庭園,美不勝收,筱雲山莊門樓上還設有統眼,兩側護龍還設有罕見的魚鱗瓦,氣派非凡。除了典雅建築外,筱雲山莊最引人津津樂道的則是山莊的藏書豐富,當時上自經史子集以迄籙碑之類,羅列一室,總計有二萬一千三百三十四卷,是當時台灣最豐富的私人圖書館,但現今因部分書籍遭人竊盜,因此書籍現都已經搬離筱雲山莊。[2]


筱雲山莊是清末官宅建築,可以見到台灣建築史許多不同的書畫,以及二十世紀初年的和洋混合與近代風格之設計,為兩進多護龍式,為了保護此建築,目前尚有呂家子弟居住其中,為了防範外人的介入,每當有呂家子弟要變賣祖產時,其他呂氏各家便會買下產權,因此一直以來都是呂氏家族在維護管理,也因為呂家子孫極力維護祖產,不願外人打擾,因此並不開放入內參觀,目前此筱雲山莊已被台中縣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3]


筱雲山莊景點簡介

筱雲山莊為清領時期舉人呂汝修的祖宅,當年呂舉人的父親呂炳南,因奉養慈母,為使歡娛晚年而特別興建的,同時由於呂家富有,又好結交文士,一時名流雲集,名聞遐邇。呂炳南,字耀初,生於道光9年(西元1829年),祖籍福建省詔安縣,道光末年間入泮,旋而候補訓導,並於岸裡構建文昌祠,設學堂,獎掖後進,對地方教育貢獻很多。生有三子,一門父子俱為秀才,後來其次子汝修,字賡年,於光緒十四年中式戊子科舉人,敕授文林郎,時人有「海東三鳳」的美稱。


同治年間,廣東名士吳子光來臺,曾在此當西席多年,因此造就不少英才之士,中部文風之盛,實與此關係至深。按連雅堂臺灣通史云:「時吳子光設教呂氏之筱雲山莊,藏書富。逢甲負笈從,博覽群籍,遂以詩文鳴里中。」三角呂氏是中部望族,家富好客,庭院恢弘,除了樓臺花木外,就是以筱雲軒最為有名,在此藏書數萬卷,自經史子集以迄籙碑之類,無所不備,吳子光曾為此作藏書記,有題聯云:「筱環老屋三分水,雲護名山萬卷書。」又說:「新築第宅一區,樓臺花木,壯麗甲於海東。」由此可知其堂皇富麗的一斑。後來此地又出了二位詩人,那就是呂厚庵呂蘊白,均為霧峰櫟社社員,當時,臺灣淪日,他們更以鼓吹詩教,發揚本土歷史文化不遺餘力。


筱雲山莊建築除了清代建築本體之外,周邊亦有日治時期建築,且亦保留初建時期風貌,因此於民國97年6月24日,公告指定南庭洋風日治建築(原名:筱雲別館)增列併入古蹟本體,民國99年12月20日公告指定「筱雲山莊北庭建築」增列入古蹟本體。[4]


直轄市定古蹟

筱雲山莊是前清舉人呂汝修的祖宅,建於清同治五年(西元1866年),至今已有一百四十餘年的歷史,當年呂舉人的父親呂炳南,因奉養慈母,為使歡娛晚年而特別興建的,同時由於呂家富有,又好結交文士,一時名流雲集,名聞遐邇。 呂炳南,字耀初,生於道光九年,祖籍福建省詔安縣,道光末年間入泮,旋而候補訓導,並於岸裡構建文昌祠,設學堂,獎掖後進,對地方教育貢獻很多。生有三子,一門父子俱為秀才,後來其次子汝修,字賡年,於光緒十四年中式戊子科舉人,敕授文林郎,時人有「海東三鳳」的美稱。


同治年間,廣東名士吳子光來臺,曾在此當西席多年,因此造就不少英才之士,中部文風之盛,實與此關係至深。按連雅堂臺灣通史云:「時吳子光設教呂氏之筱雲山莊,藏書富。逢甲負笈從,博覽群籍,遂以詩文鳴里中。」三角村呂氏是中部望族,家富好客,庭院恢弘,除了樓臺花木外,就是以筱雲軒最為有名,在此藏書數萬卷,自經史子集以迄籙碑之類,無所不備,吳子光曾為此作藏書記,有題聯云:「筱環老屋三分水,雲護名山萬卷書。」又說:「新築第宅一區,樓臺花木,壯麗甲於海東。」由此可知其堂皇富麗的一斑。後來此地又出了二位詩人,那就是呂厚庵與呂蘊白,均為霧峰櫟社社員,當時,臺灣淪日,他們更以鼓吹詩教,發揚民族文化不遺餘力。 日治時期,呂家與新統治當局的穏定友好關係,成為筱雲山莊後續發展的基礎;山莊內的文教經營由傳統漢學教育進入日式近代教育,經濟發展則延續農地經營而成為庄內最大業主,反映在筱雲山莊的建築上則是持續的增修與日式洋風建築的新建。


筱雲山莊門樓位於東南角,格局為三開間兩層樓,厝脊為翹脊。門樓上置有銃眼,除了門面的象徵及風水的考量外,又兼具防禦的功能。篤慶堂係筱雲山莊的主屋,創建期為兩落單護龍的形制,前落明間為門廳,後落明間為大廳,是呂氏家族的精神中心所在。前落之厝身以斗栱出挑屋簷的作法,構造方式為「混合構造」,其厝身未作檐廊,明間作凹壽處理。後落之厝身為具檐廊之屋身,兩側房前另置隔牆以步口廊分隔房與深井,以增其私密性,構造方式亦採「混合構造」。


筱雲軒位於篤慶堂東側,為筱雲山莊讀書、藏書之所,構造方式為「柱樑結構」,採抬樑式木屋架,牆體材料以杉木、檜木、木板、土墼磚以及編竹泥牆為主。在筱雲軒南側另建築迎賓樓一座,做為招待賓客之用。迎賓樓樓高兩層,厝身作法北向正立面置以檐廊,東、西及南向則以履出檐。構造形式為「混合構造」,其外牆為承重牆構造,隔間牆則為柱樑結構,壁體以土墼為材,基座置以三層卵石,柱位處再改置紅磚以承重。[5]


關於神岡區筱雲山莊

筱雲山莊位於台灣台中市神岡區三角里大豐路116號,興建於同治五年(1866年),為神岡三角仔呂家在三角仔莊的所建立的第二座宅第,因此又稱呂家新厝或第二公厝。目前與相隔不到1000公尺的呂家頂瓦厝(第一公厝)同列為市定古蹟。 為目前台灣少數保存狀態良好的清代私人宅第,建築學者李乾朗將其列為清代台灣十大傳統民居,中華郵政並在民國99年將筱雲山莊與林安泰古厝、蘆洲李宅與霧峰林家宅園列為台灣古厝郵票第二輯的內容。


歷史
筱雲山莊主人呂氏,原籍福建漳州詔安縣,詔安位於閩南與粵東交界地帶,自唐代以後,人文薈萃。清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呂氏的北田房派下第十二世呂祥省搬眷渡台,定居於當時彰化縣揀東上堡瓦窯仔莊(即今台中市潭子區)定居。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驚動全台的林爽文事件之後,十三世移居三角仔莊(今神岡區三角里)建屋定居。


同治五年(1866年),呂炳南為奉養張太夫人,斥資建造別業一座(即筱雲山莊)。落成時,呂炳南聲望達於頂峰。呂炳南有三子,呂汝玉呂汝修呂汝誠,同治八年(1869年)呂炳南創建「文英書院」,其後汝玉及汝修皆承繼支助。光緒十四年(1888年)呂汝修又於中舉,獲有「文魁」匾額。這三位秀才兄弟,有《海東三鳳詩集》、《餐霞子遺稿》。筱雲山莊建成後,其時廣東嘉應州鴻儒吳子光客寓呂家,呂家聘為西席。吳子光在岸裡文英書院講學,著有《一肚皮集》十八卷。又參與《淡水廳志》編撰。光緒四年(1878年)筱雲山莊藏書室落成時,吳子光題對聯曰「筱環老屋三分水,雲護名山萬卷書」,加以筱雲軒庋藏書籍豐富,包括經、史、子、集等多達二萬一千多卷。


呂家興建的文英書院(文英社)及筱雲軒遂有促成台灣中部文風益加鼎盛之美譽,並以孕育出一位進士:苗栗邱逢甲,四位舉人:霧峰林文欽林獻堂之父)、清水蔡時超、鹿港施士浩及筱雲呂賡年。其後連雅堂等名儒皆來過筱雲軒,可惜近代藏書逐漸散佚。呂氏以書香傳家,後人在文化藝術方面皆有所成,呂厚菴以詩名,與櫟社唱和密切;呂孟津精於畫,擅畫駿馬;呂泉生則以音樂聞名,其名作「搖籃曲」之搖籃所在地即筱雲山莊。 1999年5月,臺中縣文化局將筱雲山莊清代建築部份登錄為縣定古蹟。6月24日,再將南庭洋風日治建築(筱雲別館)劃入古蹟範圍。2010年12月20日,再將北庭的日式建築劃入古蹟範圍。


筱雲山莊方位座北朝南,北側有小丘陵,左側有溝渠環護,頗具風水上的意義,當時人文薈萃,促使台灣中部的文風益加鼎盛的發源地。筱雲山莊前方具一個燕尾脊之大型門樓作為入口導引,兼具防衛、遠眺的功能並具有風水上的意義,門樓上具有房間,推斷為當時遭逢地方變亂,為提供兵勇及後來守更者使用,門樓右側有一馬房,作為出遠門使用之交通工具。建築主體為兩院落多護龍格局的四合院,正堂為出廓起形式,與各護龍間以「過水」相接,可同時居住多人,可守望相助增加防禦功能,筱雲山莊的護龍比中央門廳「篤慶堂」凸出一間,使正面看起來像三合院,與台灣各地的四合院作法較為不同。


筱雲山莊在清同治五年(1866年)初建時的規模,應包括門樓,第一進篤慶堂,第二進五常堂,左右各有一列護龍。外護龍於光緒年間陸續完成,目前所見的護龍左右各有三條,總共六條護龍。門樓附近的迎賓館則為清末或日治時期完成,到了昭和八年(1933年)又完成近代洋風建築,使之成為現存的建築群組。筱雲山莊的建築材料多來自於福建,木頭主要以杉木、樟木為主,所用的磚塊多為紅甓及顏只磚,石雕風格較為樸實,屬泉州白石。木構方面,篤慶堂及正堂 採穿斗式架構,屋面則以傳統閩南仰合瓦鋪設,以剪黏及泥塑裝飾屋脊,內部裝飾則以現今仍保存有完整的交趾陶,最為特別,交趾陶為色彩豐富的低溫陶,不容易 在陽光雨水下保存,筱雲山莊仍保有,足以見得當時匠師技藝超群。在整體風格上具閩、粵混和風格,「篤慶堂」前方設有一座半月池,水池具有消防及調節氣候的作用,較接近客家風格,推測乃因地緣接近客家地區,而受其影響。在左邊的護龍外,則設有曲水流殤的園林,主要功能為藏書之用,為台灣園林建築中,較為少見的例子。


筱雲山莊在日治時期仍有增建,多分佈於基地的南邊與北邊,所採用的建築材料與設計式樣皆引進西洋式的造型,具有閩洋折衷風格、和洋混和風格等多種式 樣,呈現較多時代的變化,裝飾材料以洗石子磨石子為主,牆體結構則為傳統的土埆牆,所用的元素及空間構思參雜了傳統工法及西方元素,庭園亦採中國日本融合的風格,是當時日治仕紳住宅的典型作法。[6]


筱雲山莊介紹

「筱雲山莊」。這棟古老的建築物,建築材料一石一磚都是由大陸運來的。當初之所以興建此山莊,另有一段孝親感人的真人時事:山莊主人呂柄南除了培養子弟讀書識字不遺餘力外,事母甚孝,為使母親歡娛晚年,解除思鄉之愁,特別模仿大陸故鄉型式興建筱雲山莊,讓慈母在山莊內安度晚年歲月。所以,筱雲山莊的建築型式不但仿造福建詔安故居的住宅型式,也代表著台灣與大陸不可分之情感。


筱雲山莊為四合院兩進建築,兩側各有三道護龍,最外側有磚造二層門樓,兩側各有石鼓,門楣上題著「筱雲山莊」四個大字,大院極為寬敞,巨木成蔭,闢有月形地、日式庭園,花木翠綠,爭奇鬥艷。 第一進門聽上懸掛著「篤慶堂」匾一塊,屋前鋪有紅磚,中間整齊排列的紅磚道有「隆重歡迎」的意思;兩邊廂房式主人的家居所,為保留隱私,所以磚面交叉斜向排列,提醒客人「訪客止步」,這事前人將私人隱私與溫柔敦厚民風融於一體的生活智慧表現。第二進祖廳以靛青色調為主,有十分可觀的各式木雕。因為建材都是從大陸運來的上等磚石,品質、色澤都十分完美,到現在仍有良好的保存狀態,堂皇富麗,極有官宅氣派。第三條護龍外壁貼有罕見的魚鱗瓦,壁上刻有山水花鳥、人獸等祥瑞圖紋,都是出自名家的傑作。


筱雲山莊不但具有樓台花木之美,且有萬卷藏書,一時名流雲集,成為人文薈萃的聚所,宏宣文教、發揚民族文化之功不可沒,是當時中部文化的搖籃。在台中地區,三角呂宅(筱雲山莊)、社口林宅(大夫第)與潭子林宅(摘星山莊),可說是年代相近、風格雷同、規模相當的三座名院,典雅古樸的建築,象徵著昔日有過一段風華的歲月。由於彼此的距離很近,創見人又有密切的關係,在建築、藝術與歷史上都有很高的評價,不僅堪稱葫蘆墩(豐原)地區的三大宅第,更可以名列全省十大古厝之一。筱雲山莊這座已經歷盡滄桑的古院老屋,前面大門燕尾脊的門樓,以及內院建築,多被各地興建仿古代建築的民俗村、民俗公園等作為參考藍圖,但這都不如您親自光臨筱雲山莊,身歷其境更能令人「發思古之幽情」,更具有真實感。[7]


列為台中縣縣定古蹟的筱雲山莊,由於呂家富有,又好結文士,一時名流雲集,名聞遐邇。據清末名舉人吳子光所著:「筱雲軒藏書記」記載,於同治年間藏書數萬卷,與台南府城海東學院、板橋林家汲古書屋正可爭相媲美。呂家三代均為科舉出身,尤以呂賡修中式光緒戊子科舉人,文章道德為時人所重。按連雅堂臺灣通史云:「時,吳子光設教呂氏之筱雲山莊藏書富,邱逢甲負笈從,博覽群籍,遂以詩文鳴里中。」三角村呂氏是中部望族,家富好客,庭院恢弘,除了樓臺花木外,就是 以筱雲軒最為有名,在此藏書數萬卷,現在 呂家子孫大都旅居國外,這棟歷盡滄桑的院 落,真令人有發思古之幽情。筱雲山莊俗稱新厝仔,呂家另有頂厝、公廳都為古老建築物。細觀筱雲山莊,可以見到台灣建築史許多不同的書畫,以及二十世紀初年的和洋混合與近代風格之設計。總而言之,筱雲山莊可說是一座臺灣居住生活史之典型博物館。[8]


神岡筱雲山莊

筱雲山莊,是一座名副其實、優美且富詩情畫意的宅院,深具文化氛圍與藝術成就,最可貴的是它的藏書,包括經、史、子、集等多達二萬一千多卷,被公認為清代台灣私人藏書量最龐大的宅第。自創建人呂炳南以來,數代的山莊主人皆禮賢尚士,倡導文風,家族孕育出許多文人雅士,包括一位進士、四位舉人,為台灣文化做出相當的貢獻,是古宅與人文相得益彰之實例。這座優美的大宅院,具有傳統的閩南合院、書齋、庭園,以及近代和洋混合等多樣建築風格,現獲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保持狀況良好。


人物與歷史

清乾隆三十六年(西元一七七一年),原籍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的呂氏開台先祖呂祥省攜眷渡台,定居當時彰化縣揀東上堡瓦窯仔莊(今台中縣潭子),直到乾隆五十五年(西元一七九○年)驚動全台的林爽文事件後,呂家才移居三角仔莊(今神岡鄉三角村)建屋落戶。[[ ]]


十四世的呂衍納(世芳)例授「林郎」之職,為清代台灣社會頗受尊重之地方賢達職銜。呂世芳敏於才幹,務農並善經營,家業逐漸昌盛,使呂家成為三角仔莊的富戶望族,其禮賢好客之名聲震遐邇,又常為人紓困解難,因此得當時人喻為魯仲連。其子呂炳南(耀初)天資特稟,童年時即有塾師授以經籍,未及弱冠便補弟子員,從此聲譽日隆。呂炳南繼承家業後,好客禮賢之風不改,四方之士樂以呂家為東道,呂家因此漸成為台灣中部文士雅集的重鎮。同治五年(西元一八六六年),呂炳南為了奉養張太夫人,斥資建造別業一座:「筱雲山莊」。


呂炳南有三子呂汝玉呂汝修呂汝誠,三人俱中秀才,被譽為「海東三鳳」。
呂氏以書香傳家,後人在文化藝術方面亦頗有所成:呂厚菴以詩名與霧峰林家的櫟社唱和密切;呂孟津擅畫駿馬;呂泉生則以音樂聞名,名作〈搖籃曲〉中的搖籃所在地,便是筱雲山莊。


環境、格局與構造

筱雲山莊,屬於傳統的多護龍式閩南合院,占地約六千餘坪,東南方另設有門樓供出入之用。此門樓為三開間、燕尾屋脊的兩樓建築,大門上題「筱雲山莊」,入口兩側有雕刻精緻的抱鼓石,頗有官宅氣派,門樓上有書卷窗與六角漏窗,並另設銃眼。門樓的左右壁堵牆上,有交趾陶燒裝飾,題材為「孔明獻空城計」與「杜牧秦淮夜泊」,施作精緻且栩栩如生。穿過院門可見地鋪紅磚的寬敞庭院,前端的半月形水泥具有貯水、洗滌與風水等諸多意義,在建築設計上,是不可少的一環。


山莊的主體建築,為一座多護龍格局的四合院,分為前後兩進,左右各有廂房。第一進「篤慶堂」,門廳較兩側護龍略為內縮,留出寬敞的空間,使整幢大宅由正面觀之,形成凹壽的形制,入口的暗示性更強。大門以黑為底,中為朱色的門聯,再配上朱色的腰門,造形簡潔有力,自然中顯出莊嚴與氣勢。推開篤慶堂大門,左右兩側都是字畫,字跡雖已斑駁,但仍可辨識,隱隱散發著書香氣息,是一般古厝所沒有的特殊韻味。穿過門廳後,便是正廳「五常堂」,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內有神龕、案桌、太師椅等精緻傢俱,兩側板壁上亦繪有書畫。廳內以青綠為主色,搭配神龕的金色邊框與板壁的白色邊框,顯得一派典雅肅穆。筱雲山莊的內院兩側,以矮牆隔開內院與廂房的前天井,藉此令訪客與家中婦女的活動,有所區隔,使宅院保有私密的空間。此種布局與同鄉的社口大夫第,以及潭子摘星山莊相同,屬於粵式建築的手法。


筱雲山莊採中軸對稱的四合院形制,中規中矩,四平八穩,令人心生寧靜、安詳的感受。現存的建築物群,始於同治五年(西元一八六六年)建造之篤慶堂,其次為光緒四年(西元一八八八年)陸續興建的外護室、書齋「筱雲軒」與半月池,最後是昭和八年(西元一九三三年)興建的近代建築,後者不論在風格或材料與作工上,都已可見受西方建築的影響。這前後長達六十餘年的擴建,簡直可說是一段建築史的具象體現,各個時期擴建的建築,皆反映了當下的時代特色。


筱雲山莊是一座土墼厝,外表鑲嵌魚鱗形穿瓦衫,以防雨水沖刷而導致土墼流失。建造時,為求建築持久穩固,不惜遠道自大陸取得質佳堅實的石材、木材、綠釉琉璃磚等建材,有些因施工技巧的難度極高,更求諸內陸名師來台現場施作,比如壁堵上的交趾陶,便是委託福建泉州晉江一經堂燒製。台灣的石材質鬆且脆,因此舉凡台基、牆基與柱珠,呂家都是用質堅不易風化、俗稱「泉州白」的白色花崗石建造。此外,呂家的木雕瓜筒、栱、梁、隔扇門窗與牆堵等,材料也都來自唐山,至今雖已逾百年,仍然十分完整。以台灣這種濕度偏高的氣候來看,筱雲山莊竟能經此漫長歲月而未腐朽毀壞,可見其建材的精心與考究。[9]


鉅資修復 「筱雲山莊」風貌再現

台中市定古蹟「筱雲山莊」,這座「兩落多護龍」格局的四合院,是清代舉人呂汝修祖宅,已有150餘年。台中市文資處已開放導覽服務,希望帶動潭子、神岡觀光文化。「筱雲山莊」歷史悠久,清朝建築主體、筱雲軒與門樓在民國88年指定為縣定古蹟;周邊還有日據建築,保留初建時風貌,97年6月再公告指定南庭洋風日據建築「筱雲別館」併入古蹟本體;99年增列「筱雲山莊北庭建築」為古蹟。


台中市文化局表示,中央出資2千3百萬、市府1千8百萬,106年動工第三期修復左三護龍、迎賓樓、右二及右三護龍、景觀修復,其中「迎賓樓」最具特色,高2層,面寬2開間,108年7月完工,這是當年呂家接待賓客場所,未來將適度開放參觀,讓遊客認識筱雲山莊歷史、格局,想像當年文人雅士聚集的熱絡。文資處說,全區可見清代、日據到現代的建築風貌,同時擁有「中國式」、「日式」2座風格園林,保存完整,在台灣建築史是特例,具稀少性。已提供導覽,解說場次每周日上午10點30分及下午3點30分各1場,可上網站預約。[10]


地址

台中市神岡區三角里大豐路116號


開放訊息

目前僅正廳部分開放參觀,餘私宅尚有所有權人居住,不便開放敬請見諒。 為管理參觀秩序,採線上團體預約參觀方式,並須於參觀日7天前完成預約,每週日提供 上午10:30 及 下午3:30 兩場次參觀服務 (採預約制),每場次約40分鐘~1小時參觀導覽服務,每時段參加人數以60人為上限。 ※已預約民眾若未於該週週四前收到本處回復,請主動聯繫,俾利確認預約成功與否。 導覽解說團隊: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志工大隊山城支隊志工


預約導覽相關訊息 預約導覽解說場次:每週日上午10:30及下午15:30各一場,每場導覽時間約1小時。 導覽解說團隊: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志工大隊山城支隊志工。 洽詢電話:04-22290280分機502 何小姐 (週一至週五9:00~12:00;13:30~16:30) 注意事項:目前僅正廳部分開放參觀,餘私宅尚有所有權人居住,故本服務僅於每週日固定時段提供,並須於參觀日7天前完成預約,每場人數以60人為上限。 若該場次預約人數未達5人以上,基於志工支援人力成本效益考量,本處志工隊將保留預約名單接受權利,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已預約民眾若未收到預約成功電子郵件通知,請主動聯繫文化資產處,俾利確認預約成功與否。[11]



目錄

視頻

筱雲山莊 - 「藏書萬卷筱雲軒,文雅書文鳴里中」


20190629 筱雲山莊&頂瓦厝古蹟巡禮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