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納粹大屠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納粹大屠殺又稱猶太人大屠殺,指的是納粹德國及其協作國對近600萬猶太人進行的種族滅絕行動[2]。當時歐洲共有近900萬猶太人,其中近三分之二被害,包括近150萬兒童。一些學者稱大屠殺亦當涵蓋近500萬非猶太遇難者,由此總受害人數將達到近1,100萬人。屠殺發生於納粹德國、德占歐洲地區及納粹德國盟國所控區域。

1941年至1945年,納粹對歐洲諸種族及政治群體展開迫害,猶太人遭到廣泛系統性屠殺,其規模為史上最大。在納粹黨領導及黨衛隊協調之下,德國所有政府部門均參與了大屠殺的相關事宜。其他受害的非猶太群體包括波蘭人、南斯拉夫人、蘇聯平民及蘇聯戰俘、羅姆人、共產黨人、同性戀者、共濟會成員、耶和華見證人及身心障礙者。德國與德國占領區有近42,500個設施用於集中關押受害者,將其作為奴隸勞工使用,對其進行屠殺或其他反人權活動。參與執行大屠殺的總人數估計超過200,000人。

迫害與屠殺分階段進行,最終發展為「猶太人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對歐洲猶太人進行集體滅絕。最初德國政府通過法案(如《1935年紐倫堡法案》)以將猶太人自社會中排除出去。1933年起納粹開始建立一系列集中營,而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開始建立猶太區。1941年,德國占領蘇聯在東歐的大片領土,開始廣泛獲取新領土,別動隊在這些區域屠殺了近兩百萬猶太人、游擊隊員及其他群體,手段普遍為大規模射殺。至1942年年末,受害者普遍乘火車前往滅絕營,若能在旅途中倖存,則將於毒氣室中遭系統性殺害。這一狀況一直持續至1945年4月至5月歐洲戰場尾聲階段。

猶太武裝抵抗運動規模相對有限。最大規模的抵抗運動為1943年的華沙猶太區起義,數千武裝貧乏的猶太人抵禦武裝黨衛隊時間長達四周。在東歐,約20,000至30,000猶太游擊隊員同納粹德國、其傀儡政權及軸心國盟國展開鬥爭。法國猶太人加入法國抵抗運動行列,對納粹及維希法國政權開展游擊戰。戰爭期間猶太武裝起義超過一百次。

證據顯示希特勒知曉並下達了對猶太人的屠殺命令。根據阿道夫·艾希曼海因里希·希姆萊約瑟夫·戈培爾等人的陳述,希特勒本人策劃了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而希特勒本人的陳述也顯示了他打算屠光猶太人的意圖[1]

名詞解釋

中文圈外大屠殺「Holocaust」一詞源自希臘文「Holókauston」(燔祭),指將動物作為祭品獻給神靈,意為動物的「全部」(olos)被「燒毀」(kaustos)。英語中以「Holocaust」代指大屠殺已逾數百年。在二戰之前,「Holocaust」曾被丘吉爾用來指代一戰期間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的大屠殺。1933年,這一詞語被用於形容納粹的行徑,此為這一詞語首度用於形容納粹。自1960年代起,該詞轉而被學者及流行作家用來特指納粹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行為。1978年後,電視連續劇「Holocaust」將該詞在大眾中普及開來。

納粹使用委婉語「猶太人問題最終解決方案」來描述該種族滅絕政策,並使用「不配活着的生命」(Lebensunwertes Leben)來代指受害人,並以此來證明自己行為的正當性。

罪惡的起源

耶胡達·巴爾勞爾·海爾堡路西·達維多維奇認為自中世紀以來,德國社會和文化就充斥着反猶主義,而納粹死亡營與中世紀少數族群迫害有意識形態上的直接聯繫[2]

十九世紀下半葉,休斯頓·斯圖爾特·張伯倫保羅·迪·拉加爾德在德國和奧匈帝國推動了民族主義(Völkisch)運動。這個運動使用了一種偽科學,即使用從生物學角度出發,將猶太人視為與雅利安民族征服世界的對頭。民族主義運動襲承了基督教反猶觀點,但不同的是,後者將猶太教視為一種宗教,而民族主義運動則將猶太人視為一個民族。

1895,在德意志帝國議會前,民族主義領袖赫爾曼·艾爾沃特稱猶太人是「掠食者、霍亂桿菌,出於德國人民的利益應該清除他們。」1912年,泛德意志聯盟領袖海因里希·克拉斯在他的暢銷書《如果我是皇上》(Wenn ich der Kaiser wär)中呼籲應取消所有德裔猶太人的國籍,將其打回外僑(Fremdenrecht)身份[43]。克拉斯同時呼籲,猶太人應該排除在一切德國生活之外,不許擁有土地、擔任公職、或從事新聞、金融、自由職業等工作。克拉斯將猶太人定義為任何在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之日皈依猶太教的人,或是有一個猶太祖父母的人。

在德意志帝國,民族主義及其種族主義的偽科學十分普遍,被受到良好教育的專業階層廣泛接受,特別是在民族不平等的意識形態上得到認可。雖然,民族主義黨在1912年的議會選舉時遭到失敗,但反猶主義被所有主流政黨所襲承。1920年,作為民族主義運動的衍生派系——納粹黨成立了,並將他們的反猶主義傳承了下來。就一戰後德國的局勢,德國歷史學家漢斯·莫姆森在1986年的稿件中寫到:

如果某人堅持以孤立的角度來強調無可爭辯的重要關係的話,那麼從希特勒的世界觀到奧斯維辛的產生過程上,他不應該過度牽強,因為前者的態度絕不是什麼原創之舉... 對猶太人的滅絕政策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希特勒和他的同黨們的專利。從納粹黨那邊可以順藤摸瓜到「德國種族保護和反抗聯盟」那裡,後者則由泛德意志聯盟賦予了生命。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期,德國的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加之國家福利的不斷提升,烏托邦就要實現的氣氛在社會上廣為流傳。於此同時,種族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人種改良世界觀宣稱一些人種在生理上優於另一些人種。歷史學家迪特列夫·克特稱「浩劫」不單單是源自於反猶主義,而是一種「激進的累積」,是「許許多多小支流」匯集成為「大江」,並最終導致種族的滅絕行動。在一戰後,戰前的樂觀主義讓位給了幻滅,即德國官方發現許多社會問題無法解決,不得不強調留存生理上「優良」的種族,讓另一些「低劣」的滅絕。

大蕭條所帶來的經濟問題使得許多德國醫療機構鼓吹以安樂死讓那些生理與心理上「無可救藥」的人先死去,用省下來的錢來救濟尚存希望的患者。在1933年納粹政府上台時,德國社會也出現了相對應的政策:拯救「有價值的」種族,消滅「可憎的」社會渣滓。

希特勒將自己對猶太人的仇恨進行了公開化。在他的著作《我的奮鬥》中,他預示了自己的打算:將猶太人從德國政治、學術、文化等領域驅逐出去。他沒有提到自己要屠殺他們,但據報道稱希特勒在私底下將自己的企圖表現的更加赤裸。早在1922年,據說他與當時擔任記者的前少校軍官——約瑟夫·黑爾(Joseph Hell)談及自己的觀點:

一旦我掌了權,我的首要任務將是滅除猶太人。只要能力許可,我就把絞刑架成排地架起來——比如,從瑪利亞廣場一直架到慕尼黑——只要交通許可的話。然後,這些猶太人將不分老幼地被絞死,並一直掛在那裡,直到屍體變臭為止;只要衛生條件允許,他們將一直被掛在那裡。一批被取下,另一批就立即跟上,直到慕尼黑的最後一個猶太人斷了氣為止。其它城市也要如此效法,精確地統一方式,直到全德國都將猶太人清除乾淨為止。

莫姆森稱在德國有三種類型的反猶主義:

人們應當區分德國保守派的文化反猶結症——其主要在德國軍官和政府高層中流傳——反東方猶太主義,以及民族主義的反猶情結。保守派的功能各異,正如舒拉米特·霍爾科夫所指出的那樣,是一種「文化符號」。這種德國反猶主義在日後起了重要作用,使得功能性精英迴避了反猶運動的影響。因此,對於猶太人受到迫害一事上,帝國政府中的將軍、政黨領袖無一人出面干預。這在希特勒對蘇聯發動的「種族滅絕戰爭」來說再適用不過。


在德國,另一種反猶保守勢力是羅馬天主教,它的冷漠導致教徒們對不斷升級的大迫害無動於衷。天主教最著名的抗議是針對安樂死的,而就大屠殺而言他們竟然一聲不吭。

第三種,也是最殘忍的反猶主義是所謂的民族主義反猶運動,或種族主義;它強烈鼓吹使用暴力。不管怎樣,人們必須注意,甚至是在1938年—1939年間,希特勒都一直通過使用移民的方式來排斥德國猶太人;此時,並沒有出現明確的屠殺概念。然而,這並不意味着納粹在其它地方吝惜下狠手,侵犯猶太人、猶太商鋪、機構,這些都是明擺着的。然而,直到戰爭打響的第二年,正式的屠殺活動才浮出水面。這是「預留」計劃失敗之後跟進的[3]

萬湖會議與最終解決方案 (1942年—1945年)

1942年1月20日,萊因哈德·海德里希柏林郊區萬湖主持了萬湖會議,有15名納粹領袖,把包括一些國務秘書、政府高官、納粹黨領袖、黨衛隊官員以及其它制定與猶太人政策相關的政府部位領導人。會議最初的目的是討論「歐洲猶太人問題」的徹底解決方案。海德里希有意「在各個不同的占領地區規劃出大規模屠殺. . . 作為希特勒下達的解決歐洲猶太人問題的答覆……為了確保執行,必須讓部委層級官僚知曉,並使其共同承擔執行這項政策的責任。」

艾希曼所作的備忘錄副本被留存了下來,然而海德里希的指示是以「委婉語」的風格寫成,因此會議上的真實用語無從知曉。海德里希在會議上的意見表明將把猶太人轉送至東方,代替之前的對外移民政策。這項政策不過是最終解決方案之前的一個臨時計劃,涵蓋了1100萬名猶太人,範圍不但包括德國,而且包括了世界上的其它主要國家,如不列顛美利堅。解決方案是毫無懸念的:「海德里希明確說明在『最終方案』階段,猶太人必須以苦役和大屠殺的方式全部殲滅。」

官方稱猶太人在波蘭總督府有230萬人,匈牙利有8.5萬人,其它國家有110萬人,蘇聯500萬人,但200萬依然在未被控制的領土上。這樣,總計為650萬。他們將會用火車送至地處波蘭的「滅絕營」,然後立即被送入毒氣室。在一些營地,如奧斯維辛營,可以勞動的就先留下,然後再殺。戈林的代表,埃里希·諾依曼博士則帶走了一少部分人用於工業生產[4]

受害人與死亡人數

受害人 人數
斯拉夫人 1250萬
猶太人 590萬
蘇聯戰俘 200–300萬
波蘭人 180–200萬
羅姆人 220,000–1,500,000
殘疾人 200,000–250,000
共濟會成員 80,000–200,000
斯洛文尼亞人 20,000–25,000
同性戀 5,000–15,000
耶和華見證人 2,500–5,000

受害者人數的統計因「大屠殺」(Holocaust)一詞的定義而不同。唐納德·涅維克(Donald Niewyk)和弗朗西斯·尼科西亞(Francis Nicosia)認為該詞指代是針對五百萬歐洲猶太人大屠殺行為,他們亦稱 Holocaust 一詞「沒有一個能令所有人滿意的定義」。根據馬丁·吉爾伯特(Martin Gilbert)的估計,總的遇害者人數在六百萬以下,約占當時730萬歐洲猶太人的78%。

廣義上,西方語境中的「猶太人大屠殺」(Holocaust)的受害者包括約200到300萬蘇聯戰俘、200萬波蘭人、150萬羅姆人、20萬殘疾人、政治或宗教異見者、15,000名同性戀及5000名耶和華見證人,總的死亡人數約在1100萬左右。最為寬泛的統計包括600萬蘇聯平民,死亡人數將增加至1700萬人。美國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的研究估計1500-2000萬人死亡或被監禁。R.J.拉梅爾(R.J. Rummel)對納粹國家主導的屠殺行為死亡人數估計為2100萬人。另一估計加上蘇聯平民後的死亡人數達2600萬人。

猶太人

年份 猶太受害人
1933–1940 少於100,000
1941 1,100,000
1942 2,700,000
1943 500,000
1944 600,000
1945 100,000
露西·達維多維茲Lucy Dawidowicz的二戰前後歐洲猶太人口列表
國家 估算
戰前
猶太人
人數
估算
受害
比例
受害
波蘭 3,300,000 3,000,000 90
巴爾幹國家 253,000 228,000 90
德國與奧地利 240,000 210,000 90
波西米亞摩拉維亞 90,000 80,000 89
斯洛伐克 90,000 75,000 83
希臘 70,000 54,000 77
荷蘭 140,000 105,000 75
匈牙利 650,000 450,000 70
蘇聯白俄羅斯 375,000 245,000 65
蘇聯烏克蘭 1,500,000 900,000 60
比利時 65,000 40,000 60
南斯拉夫 43,000 26,000 60
羅馬尼亞 600,000 300,000 50
挪威 2,173 890 41
法國 350,000 90,000 26
保加利亞 64,000 14,000 22
意大利 40,000 8,000 20
盧森堡 5,000 1,000 20
蘇聯俄羅斯 975,000 107,000 11
丹麥 8,000 52 <1
總計 8,861,800 5,933,900 67

1945年以來,最常見的對被屠殺的猶太人人數的估計是600萬人。設在耶路撒冷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大屠殺遇害者和英雄紀念協會寫道,遇害的猶太人無法精確統計,但已從檔案中找到300萬個被殺害的猶太人姓名,並被放置於遊客中心展示,亦可在網上的中心數據庫查閱。600萬的數字來源於黨衛軍高級官員阿道夫·艾希曼紐倫堡審判中的黨衛軍官員威廉·霍特證詞稱:1944年8月,艾希曼告訴他已有600萬猶太人被屠殺,400萬死在集中營,200萬被別動隊槍殺或死於疾病。1953年傑拉爾德·賴特林格(Gerald Reitlinger)所著《最終解決方案》給出了遇害人數的早期估計:4,200,000-4,500,000人之間,其他早期估計有勞爾·希爾伯格的5,100,000和Jacob Lestschinsky估計的5,950,000。Yisrael Gutman和Robert Rozett在《猶太人大屠殺百科全書》中估計的人數是5,590,000-5,860,000人之間。>柏林工業大學的沃爾夫岡·本茨研究出的人數是5,290,000-6,200,000之間。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寫道這些數據的主要來源是戰前和戰後人口統計的對比和納粹關於遣送和屠殺的檔案。

勞爾·希爾伯格的5,100,000遇害者人數被視為比較保守的估計,他只是用了有據可查的死亡記錄,避免統計學上的調整。他在《歐洲猶太人的毀滅》第三版中寫道,800,000人死於猶太隔都、1,400,000人死於露天槍殺、2,900,000人死在集中營。他估計波蘭猶太人的死亡人數達三百萬人。馬丁·吉爾伯特給出了最少估計5,750,000名猶太人被殺,包括在奧斯維辛被毒死的200萬人。露西·達維多維茲使用戰前的統計數據估計有5,934,000猶太人遇害(參見表格)。

各滅絕營死亡人數超過3,800,000人,其中80—90%都據測是猶太人。死在滅絕營的猶太人占納粹大屠殺所有猶太遇害者人數的一半,波蘭的猶太人幾乎都死在這些滅絕營中。除死在滅絕營的猶太人外,至少有五十萬猶太人在其他集中營死亡,其中包括在德國的幾個主要集中營。這些集中營並非滅絕營,但關押有大量的猶太囚犯,特別是戰爭最後一年納粹從波蘭撤出後。約一百萬人死於這些集中營,有估計至少50%是猶太人,但具體數字不得而知。另外有80萬到100萬猶太人在德國蘇聯占領區被別動隊殺害。許多人亦因疾病和營養不良,在他們被遣送之前就死在波蘭的猶太隔都中[5]

視頻

納粹大屠殺相關視頻

三分鐘看完人類史上惡魔——納粹德國的興亡
二戰納粹罪行,屠殺猶太人,殺不眨眼
1941年處理猶太人是棘手問題,戈林提出了「最終解決方案」,太毒

參考文獻

  1. 1942年1月20日 (1941年12月4日)納粹確定處理猶太人的最後解決方案——種族滅絕,歷史上的今天 2005-09-19
  2. 猶太人歷史 ,搜狐網,2020-1-6
  3. 海德格爾與胡塞爾關係史外篇:反猶主義與納粹問題,中國社會科學網,2017年03月10日 作者:倪梁康
  4. 萬湖會議和「最終解決」, The Holocaust Encyclopedia
  5. 納粹大屠殺中,猶太人只占1/3,知乎,三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