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維他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維生素
來自騰訊科技網的圖片
維生素

中文名稱 :維生素

外文名稱 :Vitamin

作 用 :參與機體代謝的調節

含 義 :維持生命的物質

維生素(英語:Vitamin)是一系列有機化合物的統稱。它們是生物體所需要的微量營養成分,而一般又無法由生物體自己生產,需要通過飲食等手段獲得。維生素不能像糖類、蛋白質及脂肪那樣可以產生能量,組成細胞,但是它們對生物體的新陳代謝起調節作用。缺乏維生素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適量攝取維生素可以保持身體強壯健康;過量攝取維生素卻會導致中毒。

基本簡介

維生素又名維他命,通俗來講,即維持生命的物質 ,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必須的一類有機物質,也是保持人體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質。維生素在體內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各種維生素的化學結構以及性質雖然不同,但它們卻有着以下共同點:

①維生素均以維生素原的形式存在於食物中;

②維生素不是構成機體組織和細胞的組成成分,它也不會產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參與機體代謝的調節;

③大多數的維生素,機體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必須經常通過食物中獲得;

④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或微克計算,但一旦缺乏就會引發相應的維生素缺乏症,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特性

維生素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3大物質不同,在天然食物中僅占極少比例,但又為人體所必需。有些維生素如:B6.K等能由動物腸道內的細菌合成,合成量可滿足動物的需要。動物細胞可將色氨酸轉變成煙酸(一種B族維生素),但生成量不敷需要;維生素C除靈長類及豚鼠以外,其他動物都可以自身合成。植物和多數微生物都能自己合成維生素,不必由體外供給。許多維生素是輔基或輔酶的組成部分。 維生素是人和動物營養、生長所必需的某些少量有機化合物,對機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健康有極重要作用。如果長期缺乏某種維生素,就會引起生理機能障礙而發生某種疾病。一般由食物中取得。現階段發現的有幾十種,如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等。 維生素是人體代謝中必不可少的有機化合物。人體猶如一座極為複雜的化工廠,不斷地進行着各種生化反應。其反應與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關係。酶要產生活性,必須有輔酶參加。已知許多維生素是酶的輔酶或者是輔酶的組成分子。因此,維生素是維持和調節機體正常代謝的重要物質。可以認為,最好的維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質」的形式,存在於人體組織中。

分類介紹

  • 維生素A,抗乾眼病。維生素,亦稱美容維生素,脂溶性。由Elmer McCollum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間發現。並不是單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視黃醇的衍生物(視黃醇亦被譯作維生素A醇、松香油),別稱抗乾眼病維生素 多存在於魚肝油、動物肝臟、綠色蔬菜,缺少維生素A易患夜盲症。
  • 維生素B1,硫胺素,又稱抗腳氣病因子、抗神經炎因子等,是水溶性維生素。由卡西米爾?馮克(Kazimierz Funk)在1912年發現(一說1911年)。在生物體內通常以硫胺焦磷酸鹽(TPP)的形式存在。 多存在於酵母、穀物、肝臟、大豆、肉類。
  • 維生素B2,核黃素,水溶性。由D. T. Smith和E. G. Hendrick在1926年發現。也被稱為維生素G多存在於酵母、肝臟、蔬菜、蛋類 。缺少維生素B2易患口舌炎症(口腔潰瘍)等。
  • 維生素PP,水溶性。由Conrad Elvehjem在1937年發現。包括尼克酸(煙酸)和尼克酰胺(煙酰胺)兩種物質,均屬於吡啶衍生物。多存在於菸鹼酸、尼古丁酸 酵母、穀物、肝臟、米糠。
  • 維生素B4(腺嘌呤、氨基嘌呤,Adenine),現在已經不將其視為真正的維生素。膽鹼由Maurice Gobley在1850年發現。維生素B族之一,1849年首次從豬肝中被分離出,此後一直認為膽鹼為磷脂的組分,1940年Sura和Gyorgy Goldblatt根據他們各自的工作,表明了它具有維生素特性。蛋類、動物的腦、啤酒酵母、麥芽、大豆卵磷脂含量較高。
  • 維生素B5,泛酸,水溶性。由Roger Williams在1933年發現。亦稱為遍多酸。多存在於酵母、穀物、肝臟、蔬菜。
  • 維生素B6,吡哆醇類,水溶性。由Paul Gyorgy在1934年發現。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多存在於酵母、穀物、肝臟、蛋類、乳製品。
  • 生物素,也被稱為維生素H或輔酶R,水溶性。多存在於酵母、肝臟、穀物。
  • 維生素B9 葉酸,水溶性。也被稱為蝶酰穀氨酸、蝶酸單麩胺酸、維生素M或葉精。多存在於蔬菜葉、肝臟。
  • 維生素B12氰鈷胺素,水溶性。由Karl Folkers和Alexander Todd在1948年發現。也被稱為氰鈷胺或輔酶B12。多存在於肝臟、魚肉、肉類、蛋類。
  • 肌醇,水溶性, 環己六醇、維生素B-h。多存在於心臟、肉類。
  • 維生素C,抗壞血酸,水溶性。由詹姆斯?林德在1747年發現。亦稱為抗壞血酸。多存在於新鮮蔬菜、水果。
  • 維生素D,鈣化醇,脂溶性。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發現。亦稱為骨化醇、抗佝僂病維生素,主要有維生素D2即麥角鈣化醇和維生素D3即膽鈣化醇。這是唯一一種人體可以少量合成的維生素。多存在於魚肝油、蛋黃、乳製品、酵母。
  • 維生素E,生育酚脂溶性。由Herbert Evans及Katherine Bishop在1922年發現。主要有α、β、γ、δ四種。多存在於雞蛋、肝臟、魚類、植物油。
  • 維生素K萘醌類,脂溶性。由Henrik Dam在1929年發現。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統稱,主要有天然的來自植物的維生素K1、來自動物的維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維生素K3和維生素K4。又被稱為凝血維生素。多存在於菠菜、苜蓿、白菜、肝。

缺乏原因

1、食物供應嚴重不足,攝入不足;如:食物單一、儲存不當、烹飪破壞等。比如葉酸受熱損失。

2、吸收利用降低;如:消化系統疾病或攝入脂肪量過少從而影響脂溶性Vit的吸收。

3、維生素需要量相對增高;如: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兒童、特殊工種、特殊環境下的人群。

4、長期食用營養素補充劑的人群眾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5、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會導致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發現歷史

由於維生素對人類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人類很早就意識到它的存在。早在古埃及時,人們就發現進食某些食品可以避免患夜盲症,但是那時人們還不知道它的具體機理。

中國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曾經指出,用動物肝臟防治夜盲症,用穀皮湯熬粥防治腳氣病。

1747年英國海軍軍醫詹姆斯·林德總結以前的經驗,提出了用檸檬預防壞血病的方法,但是他還不知到究竟是什麼物質對壞血病有抵抗作用。

1912年,波蘭化學家卡西米爾·馮克從米糠中提取出一種能夠治療腳氣病的白色物質(硫胺),他稱之為Vitamin,這是第一次對維生素命名。

隨着分析科學和醫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維生素被發現,人們開始用字母來區別不同的維生素,出現了維生素A、維生素B1等名稱(在漢語中,曾經使用維生素甲、維生素乙這樣的說法,但現在已經基本不再被使用)。

缺乏症


注意事項

如果在空腹時服用維生素,會在人體還來不及吸收利用之前即從糞便中排出。如維生素A等脂溶性維生素,溶於脂肪中才能被胃腸黏膜吸收,應宜飯後吃用,才能夠較完全地被人體吸收。[1]

禁忌

  1. 維生素A
  2. 服用維生素A時需忌酒。維生素A的主要功能是將視黃醇轉化為視黃醛,而乙醇在代謝過程中會抑制視黃醛的生成,嚴重影響視循環和男性精子的生成功能。
  3. 維生素AD
  4. 服用維生素AD時忌粥。粥又稱米湯,含脂肪氧化酶,能溶解和破壞脂溶性維生素,導致維生素A和維生素D流失。
  5. 維生素B1
  6. 蛤蜊和魚類中含有一種能破壞維生素B1的硫胺類物質,因此服用維生素B1時應忌食魚類和蛤蜊。
  7. 維生素B2
  8. 高纖維類食物可增加腸蠕動,並加快腸內容物通過的速度,從而降低維生素B2的吸收率;高脂肪膳食會提高維生素B2的需要量,從而加重維生素B2的缺乏。因此,服用維生素B2時應忌食高脂肪食物和高纖維類食物。
  9. 維生素B6
  10. 食物中的硼元素與人體內的消化液相遇後,若再與維生素B6結合,就會形成絡合物,從而影響維生素B6的吸收和利用。因此,服用維生素B6時應忌食含硼食物。一般含硼豐富的食物有黃瓜、胡蘿蔔、茄子等。[2]

相關視頻

什麼是維他命?它有什麼作用?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