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綠帶燕鳳蝶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名:綠帶燕鳳蝶

拉丁學名:Lamproptera

meges Zinkin-Sommer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 門: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亞 綱:有翅亞綱

目:鱗翅目

亞 目:錘角亞目

科:鳳蝶科

亞 科:鳳蝶亞科

族:青鳳蝶族

屬:燕鳳蝶屬

種:綠帶燕鳳蝶

翅 展:44—47mm

綠帶燕鳳蝶,學名 Lamproptera meges Zinkin-Sommer,是屬於燕風蝶屬類似於白帶燕鳳蝶的一種動物。但兩翅的中域透明帶呈淡綠色,雄後翅內緣無白色香鱗性器官,前翅中域黑色帶決不兩倍於綠色帶的寬度。突出特徵是有長而寬的摺疊尾和較長的觸角。頭寬、胸粗、腹部不長於胸部。多生活在林區沼澤地帶接近有水的地方。常近地面急速飛翔,看起來似蜻蜓活動。 [1]

目錄

綠帶燕鳳蝶形態特徵

外形獨特,突出特徵是有長而寬的摺疊尾和較長的觸角。頭寬、胸粗、腹部不長於胸部。前翅直角形。後緣較外緣短,亞基部有一透明綠帶與後翅中區透明帶(綠色)相連;後翅窄而長,摺疊成一個很長的尾,其端緣呈綠色。雄和雌相似,僅雌在腹部腹面尾端前有一大的交配槽。

30~35 mm。體黑色,翅比體稍淡。本種與燕鳳蝶非常相似,惟前、後翅有綠色橫帶,故稱綠帶燕鳳蝶,但該橫帶的顏色會隨標本保存時間的延長而退色。雄蝶後翅臀區無臀褶和白色長毛。

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消失,顎形突小,葉狀;抱器瓣相對較短,橢圓形;內突窄,近端腹側凹陷很深後又突出,形成1個小鈎。陽莖端基環盾狀,尾部稍凹而不分叉;陽莖細長,基部略寬。

雌性外生殖器產卵瓣半圓形;後表皮突短,末端鈍;後陰片寬大,兩側各為1大1小且相連的雙葉狀;囊導管寬而短,交配囊較小,無囊突。 略呈球形,底面淺凹。淡綠色半透明有光澤。

末齡幼蟲(5齡)頭部淡綠色有黑色的斑紋,斑紋的形狀和大小變化較大。前胸背板綠色,前緣部分黃色,兩側有1對極矮的突起。體色深綠色,氣門線以上的部分有黑色小點。後胸、第1、2腹節的背線兩側有1個輪廓不太明顯的黃色斑。整個腹部的亞背線、氣門上線、氣門線及氣門下線上都有斷續的、不太明顯的黃色縱帶。肛上板分化不太明顯,板的下緣深黃色,有1對極矮的黃色隆起。胸足淡綠色,腹足與臀足灰白色,末端黃色。

似青鳳蝶G.sarpedon的蛹。頭部的突起很小,向左右兩側伸展。中胸背面中央的突起大而長,伸向身體的上前方。突起前端有發達的黃色隆線,前方的1條伸達頭頂,後方的1條終止於中胸的後緣。在背線兩側有2條發達的黃色隆線從第1腹節的前緣到達腹末。體色鮮綠色,在氣門線以上的部分有規則的暗綠色斑紋。體長約24 mm 。

綠帶燕鳳蝶生活習性

多生活在林區沼澤地帶接近有水的地方。常近地面急速飛翔,看起來似蜻蜓活動 。喝水過多時,會從肛門有節奏地噴出水來。也常訪花,但不停息其上,只是前翅急速振動而尾部抖動抬高,靠近花處原地停飛,幼蟲取食使君子科植物。

綠帶燕鳳蝶,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簡稱《三有名錄》。

綠帶燕鳳蝶分布範圍

耿馬、河口及南部(海南);越南、緬甸、泰國、馬來西亞。

綠帶燕鳳蝶近種區別

燕鳳碟尾突極長,前翅端半部有半透明區域,易與其他鳳蝶區分。與近緣種綠帶燕鳳蝶的區分在於前後翅正反面的中帶顏色為白色。飛行技巧高,飛行中易被誤認為是蜻蜓,常在溪邊吸水、飛行,也見於森林小路上 。

分布於華南地區。

參考來源

  1. 綠帶燕鳳蝶,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