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羅家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羅家倫
原圖鏈接

羅家倫(1897年12月21日-1969年12月25日),字志希,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西進賢教育家歷史學家,「五四運動」的命名者。

經歷

1897年12月21日生。少承庭訓,習讀文史,四歲進入私塾讀書,十五歲就讀於南昌英文夜校學習外文、上海復旦公學。1917年以作文滿分考入國立北京大學文科[1],當時的校長是他的同鄉蔡元培,所以羅家倫也因此成為了蔡元培的學生。1918年,羅家倫和傅斯年等人創辦《新潮》月刊,主要針對反封建、反侵略等發表一些看法和文章,同時也竭力主張民主和獨立。1919年五四運動中,撰寫《北京學界全體宣言》,為學生領袖之一。

1920年赴留學,先後於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深造,接着遊歷歐洲倫敦大學柏林大學巴黎大學,在四大國五名校研讀七年,專治歷史哲學。1926年回國,任教於國立東南大學歷史系及附中。稍後以一介書生投筆從戎參加北伐軍,任北伐軍總司令部參議、編輯委員會委員長、戰地政務委員兼教務處長,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教務主任、代教育長。

1928年8月,清華學校更名國立清華大學,在時任教育部長蔡元培的推薦下,出任首任校長,期間整頓教育,裁併冗員,精簡機構,羅致優師,重視教育,招收女生,擴建學校,卓有成效。在清華主事兩年,至1930年辭去。他在清華的政績相當突出,時任清華國學院導師之一的陳寅恪曾說:「志希在清華,把清華正式的成為一座國立大學,功德是很高的。即不論這點,像志希這樣的校長,在清華可說是前無古人……。」但由於他在任內最後一段時間與當時的學生關係緊張,又由於其後任梅貽琦治校之功廣被稱道,羅家倫這段清華大學的成就便多少被淹沒。[2]

1932年8月,出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當時中央大學數易校長,校內局勢動盪。羅家倫到任之後,大刀闊斧地開始改革教育制度,使中央大學平穩地渡過了一個動盪期。羅提出「誠、朴、雄、偉」的校訓,把「創造有機體的民族文化」設為中央大學的使命;此後雖歷經抗戰西遷重慶,中央大學仍蓬勃發展,成長為名副其實的最高學府,經費曾一度相當於其他四所中國名校的總和,全國名校聯考三分之二的學生以該校為第一志願。

1941年,由於羅家倫的獨斷專行,被校內師生聯名反對,他請辭中央大學校長一職,出任黨政考察團團長、西北建設考察團團長、監察院首任新疆省監察使。抗戰勝利後,先後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籌備會議代表,1949年班任中國首任駐印度大使兼世界各國駐印使節團團長。

1949年到,先後出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國民黨黨史會主任委員、中國筆會會長、考試院副院長、國史館館長等職。1969年12月25日在台北逝世。[3]

評論

馮友蘭在《三松堂自序》里提到,1928年,他隨羅家倫到清華接收並擔任秘書長,楊振聲為教務長,他以頗長的文字論述羅家倫在清華的貢獻,如開放女禁,提高教員地位、與清華董事會、基金會的鬥爭、辭退外籍教授、實施擴建計劃等。馮友蘭對羅家倫在處理這些問題上的主張和表現都是肯定的,尤其是羅家倫當時要求撤銷清華董事會和基金會,要求外交部不得干預清華事務,馮友蘭把它概括為「清華反對半殖民地教育的一場嚴重的鬥爭」,這突顯出羅家倫辦學的民族精神。[2]

參考資料

  1. 胡適批閱羅家倫的作文試卷時,激賞的給了滿分,但招生委員會卻發現他數學零分,其它學科平平。蔡元培同意破例錄取。
  2. 2.0 2.1 陳來. 「五四」聞人羅家倫. 新浪歷史. 2013-06-25 [2019-02-11] (中文). 
  3. 清華首任校長羅家倫的介紹及其相關作品. 壹讀. 2016-07-14 [2019-02-11]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