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腫頭龍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腫頭龍生活在六千七百萬年前,體長5米左右,頭頂腫大,好像長着一個巨瘤,用兩條粗壯的後腿走路,是鳥腳類恐龍的一種。臉部與口部飾以角質或骨質突起的棘狀物或腫瘤;而頭顱背部覆以突起的構,頭骨頂部出奇的腫厚、隆起,厚度達25厘米。由於頭骨腫厚,頭骨上的部分孔洞也封閉了。腫頭龍主要生活在山地的內陸平原和沙漠中。

目錄

簡介

恐龍名稱: 腫頭龍

拉丁文名: pachycephalosaurus

恐龍體長: 4.5米(最大有5米)

恐龍體重: 1.5噸

生存年代:白堊紀末期

分布地點:美國蒙大拿州、南達科他州、懷俄明州、加拿大

辨認要訣:頭顱為厚達23厘米厚的骨板覆蓋

腫頭龍的拉丁文意即"山丘狀頭殼的恐龍"

腫頭龍科是恐龍是一類奇特的鳥腳類中小型恐龍。它們的頭蓋骨異常腫厚,並擴大成了一個突出的圓頂,頭顱極其堅硬。它們的典型代表是腫頭龍。

評價

腫頭龍科恐龍的種類比較多,除腫頭龍外,還冥河龍、傾頭龍、劍角龍、平頭龍、小頭龍等,共有10多種。

實際上,到了距今1億年至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恐龍王國已經進入了它的黃昏期。可是就在這臨近結尾的時候,恐龍大家族中又演化出了許許多多奇特的類群,這些新出場的"演員"們把恐龍世界的最後一幕上演得分外地輝煌。腫頭龍類就是這些新出場的"演員"中非常獨特的一群。它們區別於其它恐龍類群的最主要特點就是頭頂上的骨骼異常的腫脹曾厚,因此科學家們推測它們很可能像山羊一樣,雄性之間靠經常性的以頭相撞,勝利者就可以在群體中保持較高的社會地位。發現於蒙古高原的脹頭龍就是腫頭龍類最早的代表之一。

脹頭龍的標本只有一塊殘破的頭骨,但是這塊僅僅只有不到13厘米高的頭骨其頂部的厚度卻達到了10厘米!這麼奇特的頭骨只可能屬於腫頭龍類的,它的功能大概只能是為了抗拒彼此猛烈對撞時產生的巨大衝擊力,以使腦子和頭部的其它器官不至於受到損傷。科學家推測,脹頭龍身長2米,體重不到50公斤,在腫頭龍家族中屬於小型種類。

脹頭龍生活在8千萬年前的蒙古高原上。它們的棲息地是一種乾燥,甚至在某些時候還有些沙漠化的環境。發現於同一時期的植物化石證明了這一點,因為它們都是一些耐旱的類型。不過,今天蒙古高原上的戈壁灘比恐龍生活的那個時代更加乾旱。這是因為當時的海平面比現在高,有更多來自海洋的水蒸氣能夠到達那裡形成降雨,因此那時戈壁的氣候比現在更為濕潤,在雨季時節可以形成許多淺淺的池塘或湖泊。[1]

參考文獻

  1. 腫頭龍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