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舂碓舞

 

 

 

舂碓舞是在佤族中流傳最廣、最為普及、幾乎每個村寨都會跳的舞蹈。解放後,《舂碓舞》經加工、整理後已搬上了藝術舞台、上銀幕、電視。

1、佤族舂碓舞

2、布依族舂碓舞

舂碓舞,布依語音為「涼嗄」,流傳於羅甸縣茂井鎮風景村一帶,屬當地布依族傳統舞蹈,是勤勞的布依族人民在勞動生產中創造出來的。

舞蹈通常是在秋收後的「吃新節」前後或重要節慶日演出,一般以三人為一小組,三或四個小組又組成一個大組同時表演,無樂器伴奏,靠演出道具竹棒等敲擊之聲與舞者「啊哩」的呼喊之聲形成節奏。

相傳在上古時代,石磨尚未出現在布依族人民的生活里,每年豐收的稻子脫殼主要是靠碓舂。為用剛收穫的穀物做成食品祭祀祖先,布依族人民在每個豐收後的時節,都要用新穀物做成粑粑,趕在吉日雞叫之時一起祭祀祖先。於是祭祖前舂碓的聲音便形成了山寨的一首動聽曲子。而家家戶戶忙碌的身影,彼此照應,就像一台靈動的舞蹈。年長日久,愛美,聰慧的布依族同胞便將這一獨特的生活規律演澤成為自己的舞蹈藝術,傳承至今。 [1]

目錄

參考文獻

  1. 舂米舞的介紹,百度, 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