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盪鞦韆的小猴

盪鞦韆的小猴》是一則胎教故事[1]

胎教一詞源於我國古代,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2],現代醫學也已經證明了,生活在媽媽子宮裡的胎兒是個能聽、能看、能感覺的小生命,媽媽對外界事物的感受都能通過某種途徑作用於胎兒。所以媽媽們在懷孕的時候應該加緊與胎兒之間的交流,對他施以良性刺激,以豐富胎兒的精神世界。

在胎教中,給胎兒講故事是一項不可缺少的胎教內容,讓胎寶寶接受美的薰陶,都可以讓胎兒「見多識廣」。講故事時孕婦應把腹內的胎兒當成一個大孩子,向他(她)娓娓道來,通過語言神經傳遞給胎兒,使得胎兒不斷地接受客觀環境的影響,在不斷變化的文化氛圍中發育成長[3]

目錄

故事內容

山上有一隻小猴,他機靈活潑,可大家都不喜歡他,因為他最愛取笑別人。一天,小猴正在盪鞦韆,瞎了一隻眼的猴子走過來,想和他一塊兒玩。小猴大聲嚷道:「走開,走開,我才不跟你玩呢!」 他把鞦韆盪得更高了。一邊盪,一邊編起歌兒唱:「獨眼龍,打燈籠。 只見西來不見東。」 獨眼猴被氣跑了。「嘻嘻,」小猴得意地笑了。 這時,一隻跛腳的猴子正朝這邊走來。小猴唱道:「跛杆,跛腳杆, 一腳長來一腳短。」跛腳猴瞪了他一眼,氣得轉身就走,「咯咯,」小猴笑得上氣不接下氣。

小猴在鞦韆上盪呀,盪呀,眨巴着眼睛,東瞧西看。咦,一隻駝了背的老猴子,正坐在樹上給他的孩子抓癢,小猴子又唱開了: 「駝背駝,像駱駝, 背上背着一大坨。」駝背老猴睬都不睬他,只是轉過身來,用背朝着他,「哈哈,」小猴笑得更開心了。撲鼕!樂得手舞足蹈的小猴從鞦韆上摔下來了。「哎喲,哎喲――」小猴痛得在地上直打滾。 聽到小猴的哭喊聲,駝背老猴跑來了,獨眼猴和跛腳猴也跑來了。他們扶起小猴一看:腿摔斷了。駝背老猴忙給他接骨,跛腳猴給他上夾板,獨眼猴給他扎繃帶。 過了些日子,小猴能下地走路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也成了一隻跛腳,多難看呀!他傷心地哭起來。「小猴,你怎麼啦?」駝背老猴問道。「我的腿殘廢了,別人會笑我的。」「怎麼會呢?現在大伙兒不是比以前更愛護你了嗎?」 想到以前常取笑別人生理上的缺陷,小猴的心裡又悔又愧……

胎教故事注意事項

1、為了讓母親的感覺與思考能和胎兒達到最充分的交流,最好是保持平靜的心境並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2、在念故事前,最好先將故事的內容在腦海中形成影像,以便比較生動地傳達給胎兒[4]

3、如果沒有太多的時間,只能匆匆地念故事給胎兒聽[5],至少也要選擇一頁圖畫仔細地告訴胎兒,儘量將書畫上的內容「視覺化」地傳達給胎兒。

4、在選擇胎教書籍[6]時,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自以為寶寶會喜歡哪些書籍,儘量廣泛閱讀各類書籍。

視頻

盪鞦韆的小猴 相關視頻

語言胎教的奧秘
聽故事對寶寶好處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