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莫相疑行》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一首雜言古詩。詩人運用對比手法,將自己曾經受到皇帝賞識而聲名顯赫與如今同幕互相排擠相對比,襯托出當時官場的醜惡,同時表達了詩人對人世冷暖的、世態炎涼的厭倦和憎惡。

《莫相疑行》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這首詩作於唐永泰元年(765年)辭掉嚴武幕職後,杜甫居草堂之時。唐廣德二年(764年),嚴武復鎮成都後,杜甫應邀入幕,本想有所作為,然而事與願違,詩人既受不了幕制拘束,又受不了其他幕僚的排擠、嫉妒,於唐永泰元年(765年)正月初二日辭幕府,歸浣花溪草堂,作此詩一為一吐心中的積鬱與不快,二為向幕僚們表明自己的心志。

此詩為少年輕薄而作也。上六,暮景而追往事。下六,途窮而慨世情。申涵光曰:起句,說得突兀悲槍。自怪句,從失意中忽作驚人語。"當面輸心背面笑",視天下朋友皆膠膝,人情風俗可想見矣。

目錄

作品原文

《莫相疑行》[1]

男兒生無所成頭皓白,牙齒欲落真可惜。

憶獻三賦蓬萊宮,自怪一日聲烜赫。

集賢學士如堵牆,觀我落筆中書堂。

往時文采動人主,此日饑寒趨路旁。

晚將末契托年少,當面輸心背面笑。

寄謝悠悠世上兒,不爭好惡莫相疑。

詞句注釋

1、莫相疑:不要相猜疑。

2、男兒生無所成:意謂男子漢大丈夫生活在世上無所成就。

3、皓白:純白,潔白。

4、落:脫落。

5、真:實在,的確。

6、可惜:值得惋惜。

7、憶:回想。

8、獻三賦:三賦,指杜甫所作的三大禮賦,即《朝獻太清宮賦》、《朝享太廟賦》、《有事於南郊賦》。

9、蓬萊宮:唐宮名,在陝西省長安縣東.原名大明宮,唐高宗時改為蓬萊宮。

10、自怪:自己也奇怪。怪,奇怪、驚奇。

11、煊(xuān)赫:即顯赫。

12、堵牆:指集賢殿內的學士們站立圍觀者密集眾多,排列如牆。

13、落筆:下筆。

14、中書堂:中書省的政事堂。

15、往時:以往的時候。往,即過去、從前。

16、動:驚動,觸動。

17、人主:指唐玄宗。

18、此日:即如今。

19、趨:奔走。

20、末契:指長者與晚輩的交誼.

21、輸心:掏心,表示真心。

白話譯文

生為七尺男兒卻一生無所成就,如今滿頭白髮,牙齒將要脫落,實在值得惋惜。

回想當年我獻三大禮賦於皇宮,為皇帝所賞識,自己也奇怪竟一日之間便聲名顯赫。

集賢殿的學士們站立圍觀者密集眾多,排列像堵牆,爭相觀看我在中書堂下筆應試文章。

以往的時候以文彩驚動君王,而如今卻因饑寒交迫奔走在路旁。

晚年時把自己的真情托給年輕的同僚,而他們卻當面推心置腹,背地裡把我嗤笑。

告知你們這些世俗的世間小兒,我無心與你們爭竟好惡,請不要相互猜疑於我。

名家點評

宋代學者張戒:"當面輸心背面笑",乃俗子常態,古今一也。夫子美名垂萬年,豈與世上兒爭好惡哉!而或者疑之,故有"寄謝"之句,且題曰:《莫相疑行》。

宋代詩人劉克莊:他人於"當面輸心背面笑"之下文必有餘怨,公卒章優遊閒暇,了無忿懟。

明代文學家徐中行:人情紙薄。果如此,掩袂老妓《琵琶行》未可與白髮宮娃道也。

清代學者仇兆鰲雲:"往時文采動人主,此日饑寒趨路旁",雖懷抱如斯,亦品地有失。凡詩,必說憂君憂國,太迂;但言愁飢愁寒,太卑。杜公不免有此二病。今按:公之憂君國,根於至性;愁饑寒,出於真情。若欲避此而泛言景物,反非本來面目。宣子之說,未為少陵知音。追昔撫今,無限悲慨,於結尾露意。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願意任此「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餘,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視頻

倒霉的杜甫

詩聖杜甫的故事

參考資料

  1. 《莫相疑行》 詩詞古文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