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萊斯·沃爾夫
原圖鏈接

萊斯·沃爾夫Lester Lionel Wolff(1919年1月4日-)出生在紐約市一個顯赫的猶太家庭,他的家族自18世紀以來就定居於此。畢業於紐約大學並取得市場行銷學位。

1940年與布蘭奇·希爾弗斯結婚;布蘭奇於1997年逝世。目前沃爾夫居住於紐約州的羊肉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沃爾夫曾經擔任過民用空中巡邏隊的隊員,中隊長和獵潛艦船員。

是美國民主黨前眾議院議員,現任美國貿易發展署總裁。是一位相當知名的亞洲事務處理專家,也是杜魯學院太平洋社區研究所的主席。

1979年美國宣布通過訂立《台灣關係法》沃爾夫是該法的制定者之一[1]

圖為沃爾夫接受眾人祝福以及華人團體贈送的油畫禮物。

歷任「世界和平獎評審委員會」主席,是一位資深的政治家,終生致力於世界的和平和穩定,尤其是對亞洲地區的和平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沃爾夫一生積極投身於於慈善事業,並領導猶太人聯合呼籲會的一個分會。

目錄

經歷

1939到1941年,任紐約大學教授,之後他升任紐約市立大學系主任。

1957年,沃爾夫曾被美國眾議員選為消費者研究小組委員會的顧問委員會主席。

1964年當選為眾議員,(1965年1月3日上任,連任至1981年1月3日。)他最初代表第三選區參選,後來因區域重新分配變成第六選區。沃爾夫之後擔任美國國會亞太事務委員會主席及麻醉品濫用和控制特別委員會主席。他在領導民用空中巡邏隊的國會中隊時,官階升至上校

1969年,沃爾夫向白宮提出《對外援助法》的修訂版本(該法第一版於1961年簽訂),以恢復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直接和平對談的倡議。

1978年他也參與了大衛營協議(埃及與以色列和平條約)的簽訂。

1978年代表美國國會訪問中國,奠定中美建交的原則和基礎;並同時保證了台灣海峽兩岸的和平和發展。

1979年4月10日宣布通過訂立《台灣關係法》來維持與中華民國的非正式外交關係及維護其國家安全和雙方的商業利益,沃爾夫即是該法的制定者之一。,[2]從美國副國務卿來台被打,到台灣關係法誕生:台美斷交紀錄片《驚濤拍岸40年》

1979年,他曾在國會修正白宮發起的《對外援助法案》,導致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恢復和平談判,為中東地區的穩定也作出了貢獻。

2010年,沃爾夫獲頒世界和平獎的最高榮譽獎,

2014年沃爾夫獲頒美國最高市民獎國會金質獎章。

卸任後的工作

他目前是美國貿易發展署的總裁,也是杜魯學院太平洋社區研究所的主席。

他出版了許多有關外交政策的書籍。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他每週主持一次公共廣播電台(PBS)的「問國會」節目。由於他對於亞洲文化與各國關係的經驗和知識,使他成了一位相當受歡迎的亞洲顧問。

1987年到2007年間,他擔任格里芬公司的董事。

2017年10月30日詹姆斯 D. 馬丁(James D. Martin,1918年9月1日-2017年10月30日)的逝世,沃爾夫成了美國目前年齡最大的前國會議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