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萍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萍鄉(江西地級市)

萍鄉市原圖鏈接

萍鄉乃古之吳楚咽喉,今之贛西明珠,是中國近代工業起始最早的城市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商貿繁榮,已成為江西重要工業城市之一,下轄蘆溪縣上栗縣蓮花縣安源區湘東區,全市土地面積3823.99Km2,人口185.16萬,人口密度484人/Km2。

萍鄉是江西區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國首批內陸開放城市、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萍鄉市作為湘贛核心區域和龍頭城市,有「湘贛通衢」、「吳楚咽喉」之稱。萍鄉是一座有1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在近代史上,萍鄉是中國工人運動策源地、秋收起義策源地、中國少年先鋒隊誕生地、紅領巾的搖籃。

2015年3月,萍鄉入選「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市」行列,是江西唯一獲批的設區市。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萍鄉市

面積:3802平方公里

外文名稱:Pingxiang City

人口:187萬(2010年)

別名:贛西明珠、江南煤都

方言:贛語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著名景點:武功山、孽龍洞、楊岐山風景名勝區等

下轄地區:安源區、湘東區、蓮花縣、上栗縣、蘆溪縣

機場:宜春明月山機場

政府駐地:安源區

火車站:萍鄉站、萍鄉北站

電話區號:0799

車牌代碼:贛J

郵政區碼:337000

地理位置:贛西

行政代碼:360300

大學:萍鄉學院、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經濟開發區: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

建制沿革

萍鄉地處江西西部,有着悠久的歷史,自建治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了。

在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的黃帝劃野分州時,萍鄉屬九州之一的揚州地。西周仍為揚州地。春秋戰國為楚地。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後,置三十六郡,後增至四十郡,萍鄉為長沙郡臨湘之地。漢高祖初時,析九江郡地置淮南國,後又析淮南國地置豫章郡(轄境相當於今江西省),領縣十八,宜春(前201年置)為十八縣之一,此時,萍鄉為宜春縣地。按現在的行政區劃,當時萍鄉的老關南部、下埠西部、排上、東橋、麻山南部、源並南部、龍台、廣寒寨、白竺、長丰南部等鄉地,皆為荊州長沙郡的醴陵、攸縣、安成縣地。漢元光六年(前129年)時,封長沙王子為宜春侯,此時的萍鄉又為宜春侯封地。元鼎五年(前112年)時,廢淮南國仍為豫章郡地。東漢襲之。三國早中期,萍鄉為吳國揚州豫章郡宜春縣地。到昊末帝(孫皓)寶鼎二年(267年)十二月,析豫章郡地、廬陵郡地,長沙郡地和湘東郡地置安成郡,又析宜春縣地置萍鄉縣,治所在今蘆溪鎮的古岡村。萍鄉縣建治始此。

晉泰始(265-274年)初,因避鄭太后名「春」之諱,改宜春為宜陽,由縣升郡,萍鄉隸屬宜陽郡。到大康(280-289年)廢宜陽郡,萍鄉隸屬荊州安成郡。當時,萍鄉的桐木、金山、上栗北部、雞冠山北部等鄉鎮地皆為揚州豫章郡康樂縣地。晉永熙元年(290年)後,萍鄉隸屬江州安成郡。南北朝的宋、齊、梁、陳皆襲之,當時以縣之大小分封定爵。宋順帝(劉准)時,萍鄉為侯相(爵位的第二等)。齊高帝建元二年(478年),降侯相為伯相(爵位的第三等)。隋開皇初年,復改宜陽為宜春。到開皇十一年(519年)時,因九江土人文盛以安成為發難地,故廢安成郡,於宜春縣置袁州。州以北面的袁山得名,而山又以袁京處士得名。此時,萍鄉隸屬袁州。隋大業(605-613年)初,改袁州為郡,萍鄉隸之。縣治由蘆溪移至今萍鄉鎮(據《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五冊25-26圖)。此時的郡為一級政區,縣為二級政區。唐武德二年(619年)時,又改宜春郡為州,萍鄉隸之。根據現在的考古資料,萍鄉縣治應為此時由蘆溪古岡(今古城村)移至今地。唐貞觀元年(627年),分天下為十道,此時,萍鄉隸屬江南袁州。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時,分江南道為東西二道。萍鄉隸屬江南西道袁州。天寶元年(742年)復改袁州為郡,萍鄉隸之。唐乾元二年(759年)又改宜春郡為州,萍鄉隸之。自隋至唐,萍鄉均為上等縣份。

五代十國時,先為吳國(902-937年)地,後為南唐(937-975年)地。宋時,萍鄉隸屬江南西道袁州。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時,萍鄉隸屬江南西道袁州安撫司;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隸屬江南西行中書省袁州總管府。元朝元貞二年(1296年)升萍鄉縣為州,萍鄉隸屬江西行中書省袁州路;元至正二十四年(1394年)七月改袁州路為府,萍鄉隸之。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萍鄉州為縣,隸屬江西布政使司袁州府。至清順治二年(1645年)時,萍鄉屬江西省袁州府。此時,萍鄉編戶一百三十里,置三隅七鄉。順治十六年(1659年)裁草市(今萍鄉西南東橋一帶)司巡檢為湖南省攸州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知縣尚崇年奉文,在萍鄉置十鄉二十八里四十九保一百零四圖。乾隆九年(1744年)時,改大安司巡檢駐蘆溪市(今蘆溪鎮)。嘉慶二十五年(1802年)時,草市司巡檢已復歸萍鄉。光緒季年(1908年)知縣遵奉部頒新章,在萍鄉置二鎮四十鄉、十八市一特別市。宣統二年(1910年)設南昌、瑞州、臨江、袁州四府兵備道(整飭兵備的道員)。袁州府兵備道駐萍鄉城;設同知(清地方官名)駐栗江鎮(今上栗鎮);設大安司巡檢駐新店市(今新泉)。

民國初年,萍鄉仍屬袁州府。設贛西鎮守使,駐萍鄉。全縣的襲清制為二個鎮四十個鄉二十八個里一百零四個圖,置東區、西區、北區、南區、小西區五個區,縣城分五隅。民國十六年(1927年),全縣置十七區三十餘個鄉一個市。民國十九年(1930年),復為五個區四十個鄉。此時,全國的工農運動風起雲湧,萍鄉境內只有中部地區是白區,北部和南部均已成為紅色區或游擊區。在東橋、上埠、大安、新安、南溪、長平、上栗、桐木等鄉,以及距縣城僅六公里的安源市也建立了工農兵政府,在大安建立了縣工農兵政府。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區仍舊,並四十個鄉為十個鄉,下置二十八個里四十九個保一百零四個圖。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十月,贛西北特委成立,萍鄉劃歸宜春中心縣委領導,並在安源、宣風等地設立區委會。旋後,直至民國三十八(1949年)止,全縣為十七個區四十個鄉四個鎮(以民國三十三年,即1944年為準)。四鎮是:中山、蘆溪、湘東、栗江。在此之前,中山鎮曾根據城區的社會組成狀況,分置為交通鎮(今市區西部新生路以西的老火車站一帶)、文化鎮(今市區南部八一街以南到南門橋一帶)、進賢鎮(今市區市政府前的正大街以北到郵電局一帶)、中山鎮(今市區市政府以東到東門、北橋一帶)。1949年7月23日萍鄉解放。

解放初袁州府改為袁州專區,萍鄉屬袁州專區管轄。區域設置將原十七個區並為十一個區,四十四鄉(鎮)分置為三百二十八鄉(鎮)。旋後,又將十一個區並為六個區,並三百二十八個鄉(鎮)為九十一個鄉(鎮),置有萍鄉、高坑、安源三個區級鎮和蘆溪、宣風、上埠、湘東、上栗五個鄉級鎮。區級鎮下面還置有十三個鄉級街政府(相當於今的鄉級街道辦事處)。1950年8月又調整為十七個區一百九十二個鄉(鎮)十二個街政府,同年底將一百九十二個鄉(鎮)分置為三百零九個鄉(鎮)。1952年9月袁州專區與南昌專區合併為南昌專區,萍鄉屬南昌專區管轄,下設十八個區。1955年並十八個區為十三個區,並二百九十七個鄉(鎮)為九十一個鄉(鎮)。1956年並十三個區為六個區,並九十一個鄉(鎮)為二十九個鄉(鎮)。1957年撤銷區級建置。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

1959年1月,增置青山鎮。南昌專區搬宜春,改為宜春專區,萍鄉屬宜春專區管轄。1960年9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消萍鄉縣,設立萍鄉市,屬宜春專區管轄,公社(場、鎮)增至五十一個。1961年恢復區級建置,設八個區七十一個公社(場、鎮)。1963年由八個區並為七個區,仍設七十一個公社(場、鎮),將市內七個鎮改由市直轄。1966年撤區並鄉,由七十一公社(場、鎮)減少為四十七個。1967年並為三十五個公社(場、鎮)。1968年改為九個鎮、二十三個公社、四個墾殖場、一個農場、一個水產場,共計三十八個公社(場、鎮)。1969年又改為三十二個公社(場、鎮)。

1970年三月十日,經國務院批准將萍鄉市改為江西省直轄市。下轄三十二個公社(場、鎮)。1971年經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報國務院備案,設城關、湘東、蘆溪、上栗四個市轄縣級區,下設三十二個公社(場、鎮)。1972年增為三十七個公社(場、鎮)。1974年調整為三十八個公社(場、鎮)。行政全市區劃為四個縣級區,九個鎮、二十五個公社、四個墾殖場,五百四十五個大隊。1983年撤消萍鄉鎮,設五個街道辦事處(為公社級)。1983年冬和1984年春進行機構改革,實行政社分開,全市設二十九個鄉、九個鎮(包括城關區閒置的白源鎮)、五個鄉級街道辦事處。五百九十二個村。

1984年,萍鄉市設置白源鎮,管轄長溪、橫板大隊;設置廣寒、萬龍、雞冠、五陂鄉。1986年2月15日同意萍鄉市湘東區設置泉田鄉,管轄區為農科所的樟里、青泥、甘泉、盆形、五里、流田六個村。

1992年6月20日,將吉安地區的蓮花縣劃歸萍鄉市管轄。

1997年11月13日撤銷萍鄉市上栗區,設立上栗縣,以原上栗區的行政區域為上栗縣的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上栗鎮。撤銷萍鄉市蘆溪區,設立蘆溪縣,以原蘆溪區的行政區域為蘆溪縣的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蘆溪鎮。上栗縣、蘆溪縣由萍鄉市管轄。[1]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2月7日,萍鄉市總面積3823.99平方千米(2014年),轄安源、湘東兩區和蘆溪、上栗、蓮花三縣,28個鎮、19個鄉,7個街道辦事處,1個城郊管委會、124個居民委員會和639個村民委員會。另有1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國家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其土地面積包括在安源區和上栗縣中),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

安源區:面積(平方公里)221.70,轄鳳凰街道、八一街道、後埠街道、丹江街道、東大街道、白源街道、安源鎮、高坑鎮、五陂鎮、青山鎮、城郊管委會。

湘東區:面積(平方公里)858.76,轄白竺鄉、 峽山口街道、湘東鎮、荷堯鎮、老關鎮、臘市鎮、下埠鎮、排上鎮、東橋鎮、麻山鎮、廣寒寨鄉。

蓮花縣:面積(平方公里)1063.11,下轄琴亭鎮、坊樓鎮、良坊鎮、路口鎮、升坊鎮、高洲鄉、六市鄉、南嶺鄉、荷塘鄉、神泉鄉、三板橋鄉、湖上鄉、閃石鄉。

上栗縣:面積(平方公里)720.91,下轄上栗鎮、桐木鎮、金山鎮、赤山鎮、雞冠山鄉、長平鄉、東源鄉、楊岐鄉、福田鎮、彭高鎮。

蘆溪縣:面積(平方公里)959.50,下轄蘆溪鎮、宣風鎮、上埠鎮、南坑鎮、銀河鎮、源南鄉、長豐鄉、張佳坊鄉、新泉鄉、萬龍山鄉。[2]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萍鄉市位於江西省西部,東與本省宜春市、南與吉安市、西與湖南省株洲市、北與湖南省瀏陽市接壤。地處東經113°35′~114°17′,北緯27°20′~28°0′之間。

地形地貌

萍鄉市屬江南丘陵地區,以丘陵地貌為主。東、南、北大多為山地,西部地勢較低,境內山地、丘陵、盆地錯綜分布,地貌較為複雜。東南部有武功山脈,海拔一般在800~1900m,最高峰(白鶴峰)海拔1918.3m。北部楊岐山至大屏山一帶地勢較高,地形險要,海拔在600~900m左右。西部萍水河河床最低點的海拔只有64m。中部偏東地勢較高,成為洞庭湖水系和鄱陽湖水系的分水嶺。

萍鄉市地貌類型有中、低山、丘陵、崗地和河谷平原四類。其中中、低山和丘陵區分布廣泛,面積分別為1535.92Km2和1591.09Km2,占全市總面積的40.17%和41.61%;崗地面積為256.41Km2,占全市總面積的6.71%;河谷平原區面積440.57Km2,占全市總面積的11.52%。

氣候特徵

萍鄉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類型。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極端最高氣溫達41.0℃,極端最低氣溫為—9.3℃,年平均氣溫為17.3℃。全年平均降水量為1603毫米,日照數約1600小時,無霜期270天。

水文特點

區內水系地域分屬長江流域的洞庭湖水系和鄱陽湖水系。全市主要河流有五條,即萍水、栗水、草水、袁水、蓮水。袁水、蓮水發源於羅霄山和武功山,流入贛江;萍水、栗水、草水發源於武功山與羅霄山、楊岐山之間,最終注入湘江。主要支流有長平河、福田河、東源河、樓下河、高坑河、萬龍山河、張家坊河、金山河、大山沖河、鴨路河等。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水資源豐富,有袁水、萍水、草水、蓮江五條河流,地表水徑流量為26.46億立方米/年,水能源可開發量4萬千瓦,地下水儲量為4億立方米。

2011年自產地表水資源量23.23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54.4%。全市平均降水量1238.6毫米,比上年減少33.8%。地下水資源量12.77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5.8%。水資源總量23.23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54.4%。年末全市6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0.359億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0.19億立方米。[3]

礦產資源

萍鄉主要礦產資源有煤、鐵、錳、銅、鉬、鎢、鋁、石灰石、高嶺土、花崗岩、礦泉水等36種,各種非金屬礦產資源具有十分廣闊的開發潛力。萍鄉市已探明的礦藏有煤、鐵、錳、銅、石灰石、高嶺土、粉石英、瓷土等礦產資源豐富,煤炭遠景儲量達8.52億噸,鐵礦儲量6760萬噸,優質石灰石67億噸。

萍鄉以煤立市,1898年清郵政大臣盛宣懷在安源創辦萍鄉煤礦,1908年又創辦了當時中國第一個股份合資企業――漢冶萍公司,修築了株萍鐵路(至安源),萍鄉煤礦為該公司重要組成部分,是江南最早採用西法機器生產、運輸、洗煤、煉焦的煤礦,1916年就產原煤95萬噸、焦炭25萬噸,被譽為「江南煤都」。

人口

人口

2010年11月1日 零時,萍鄉市常住人口總數為1854510人(不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和居住在市內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員),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年增加8816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49%。

2010年11月1日零時,萍鄉市共有家庭戶481517戶,家庭戶人口為1777789人,占總人口的95.86%,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6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91人減少了0.22人。

萍鄉市常住人口中,男性為938751人,占總人口的50.62%;女性為915759人,占總人口的49.38%。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7.06下降為102.51。

萍鄉市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366976人,占總人口的19.79%;15—64歲的人口為1331907人,占總人口的71.82%;65歲及以上人口為155627人,占總人口的8.3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80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10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70個百分點。

截至2015年4月份,萍鄉市總人口數達197.4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6.74萬人,非農業人口60.73萬人。1-4月份,全市遷入人口1708人,遷出人口2371人,出生登記9620人,死亡註銷3704人,辦理二代身份證34704人,新登記流動人口3772人,辦理居住證3201本。[4]

民族

2010年,萍鄉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851013人,占總人口的99.8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497人,占總人口的0.1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86474人,增長了4.90 %,占總人口比重減少了0.09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684人,增長了92.88 %,占總人口比重增加了0.09個百分點。[5]

經濟

綜述

2013年,萍鄉市全年完成生產總值792億元,增長8.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30億元,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60億元,增長9%;財政總收入109.79億元,增長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4.2億元,增長1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89元,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11100元,增長11%。[6]

第一產業

萍鄉糧食實現增產,2013年總產量56.14萬噸,增長2.4%。全年糧食種植面積82.12千公頃,比上年增長0.9%;油料種植面積16.22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24.65千公頃,增長3.2%。

2013年肉類總產量13.9萬噸,增長2.5%。年末生豬存欄71.9萬頭,增長2.8%;生豬出欄142.9萬頭,增長3.4%。全年水產品產量3.41萬噸,增長4.8%。禽蛋產量0.84萬噸,增長2.1%。

2013年有效灌溉面積37.78千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55.64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9.5%,其中農用排灌動力機械21.42萬千瓦,增長6.9%;聯合收穫機達1066台,增長4.9%。實際機耕面積達61.67千公頃;機械收穫面積54.17千公頃,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3.66萬噸。

第二產業

2013年末萍鄉市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34家,比上年末增加19家;全年實現銷售收入60.42億元,比上年增長28.7%。農民專業合作組織706個,增長17.3%;合作組織成員2.5萬戶,增長11.6%。全年工業增加值399.23億元,比上年增長16.6%,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0.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0.65億元,增長21.0%。支柱產業保持較快發展,五大支柱產業(冶金、煤炭化工及煤炭深加工、建材、機械、醫藥食品)完成工業增加值224.77億元,增長20.7%,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85.0%。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板玻璃592.75萬箱,增長126.5%;生鐵468.39萬噸,增長34.2%;鋼材512.57萬噸,增長26.9%;原煤946.64萬噸,增長5.0%。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9.71%,與上年持平;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90.97億元,比上年增長41.7%;實現利稅178.57億元,增長33.3%,其中利潤121.95億元,增長41.4%。在34個行業大類中,有32個行業實現了盈利。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409.9%,比上年提高29.6個百分點。

2013年末三個工業園區(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江西蓮花工業園區、江西蘆溪工業園區)投產企業達200家。安置從業人數6.63萬人,增長9.7%。全年園區完成工業增加值116.64億元,增長21.4%;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利稅分別完成532.47億元、32.76億元和49.62億元,分別增長38.6%、20.0%和12.4%。

2013年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實現總產值62.93億元,比上年增長34.4%;按建築業總產值計算,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均16.78萬元,比上年增長66.4%。

第三產業

2013年萍鄉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21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56.33億元,增長17.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6.88億元,增長16.7%。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22.89億元,同比增長34.4%;零售業零售額136.29億元,同比增長14.0%;住宿業零售額1.93億元,同比增長25.5%;餐飲業零售額22.10億元,同比增長25.1%。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金銀珠寶類增長52.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增長48.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同比增長36.8%,家具類增長26.7%,汽車類增長26.3%。全年進出口總額7.3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1.3%。其中,出口7.15億美元,增長59.5%;進口0.24億美元,增長3.69倍。

2013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33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8億美元,增長17.0%。利用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實際進資189.79億元,增長34.2%。

2013年接待國內旅遊人數1055.4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5.3%;國內旅遊收入64.26億元,增長36.8%。接待入境旅遊人數5.98萬人次,增長36.5%;旅遊外匯收入1892.26萬美元,增長37.6%。

2013年財政總收入100.51億元,比上年增長15.6%。財政總收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3.2%,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8.49億元,增長42.3%。稅收收入實現較快增長。稅收總收入76.76億元,增長35.1%,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到88.3%。

2013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467.47億元,比上年增長20.3%。其中,單位存款餘額184.45億元;儲蓄存款餘額273.5億元,增長15.5%。金融機構貸款餘額254.29億元,增長17.4%。其中,短期貸款餘額133.41億元,增長22.9%;中長期貸款103.57億元,增長16.2%。

交通

公路

萍鄉交通發達,是贛湘交通中心,2011年公路通車裡程已達4663.6公里;其中四級以上公路2770公里,次高以上路面公路219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為140公里,是江西省平均水平的182%。國道G319、國道G320、國道G322和G60滬昆高速公路(昌金段)、G72泉南高速公路(吉蓮段)、S89上蓮高速公路、S38昌栗高速公路(預計2015年12月通車)在萍鄉交匯組成了「大十字」主幹線,形成了貫通全市,通達四鄰,兩縱兩橫的高等級公路網。

鐵路

萍鄉市境內滬昆鐵路橫貫東西,2014年建成滬昆客運專線(杭長段)在萍鄉城北設立萍鄉北站,使城市形成3小時內到達上海杭州,4小時內到達武漢廣州,到達省會南昌一小時不到,到湖南長沙也只需半小時,規劃中的渝長廈快速鐵路也將經過萍鄉,屆時到達福建海西經濟區更加方便。主要鐵路有滬昆鐵路、滬昆高速鐵路、吉衡鐵路

社會事業

教育

綜述

萍鄉的教育事業以基礎教育為主體,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同時並舉,形成了「三位一體」遍布城鄉的教育網絡。至2001年,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1308所,其中普通高校3所,成人高校1所,普通中專學校4所,成人中專學校1所,普通中學123所,職業中學20所,小學校565所,幼兒園92所,特殊教育學校5所,技工學校3所,成人學校(中等、初等學校、技術培訓)486所,在校學生30餘萬,於1985實現了普及小學五年教育。從1993年開始,全市五縣區普及了義務教育,並以較高標準通過了江西省政府「兩基」驗收,初中入學率保持在98%以上,輟學率控制在1.94%以下。以掃除青壯年文盲和提高城鎮、農村勞動者為主要任務的成人教育蓬勃發展,萍鄉市15歲至47歲年齡人口非文盲率達99.2%以上,居全省前列。

萍鄉充分利用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優勢,加大「兩史一情」傳統教育,教育工作出現新的局面,注重讓學生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得到全面實施。自進入90年代後,萍鄉高考成績扶搖直上,1993年至2001年連續9年以較大優勢確定了在江西省的領先位置。

本科院校

萍鄉學院、贛南醫學院萍鄉校區(籌)。

高職院校

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

成人高校

江西廣播電視大學(萍鄉分校)。

中專學校

萍鄉市工業學校、萍鄉市衛生學校。

高級中學

萍鄉中學、蘆溪中學、安源中學、上栗中學、湘東中學、蓮花中學。

衛生

2012年末,萍鄉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41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81個,婦幼保健院6個,皮膚病專科疾病防治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個,衛生監督檢驗所6個。衛生技術人員10648人。其中,執業醫師3207人和執業助理醫師630人,註冊護士4464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7962張。

科技

2012年末,萍鄉擁有省工程研究中心4家。2012年通過省級科技主管部門鑑定的科技成果18項。2012年受理專利申請468件,增長3.5%;授權專利279件,增長25.1%。全年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金額1.3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16.9億元,增長25.3%,占生產總值的16.0%。

體育

2012年末,萍鄉有青少年俱樂部11個,晨晚煉健身活動點1045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395個。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健身意識不斷加強,全年參加健身活動人數達21萬人次。

文化

2012年末,萍鄉有藝術表演團體9個(含個體),文化館6個,公共圖書館6個,博物館3個,廣播電台7座,電視台5座。有線電視用戶23萬戶。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75%。

歷史文化

方言

宜瀏片:包括宜春市、宜豐、上高、清江、新淦、新余市、豐城市、萬載等市縣。湖南省瀏陽、醴陵市也屬此片。

宜瀏片的特點是有入聲,但不分陰陽,「百白綠六」等字聲調相同。去聲也不分陰陽。豐城和萬載入聲分陰陽,陰入低,陰入高,屬例外情況。

宜瀏片除新余之外,聲母送氣都不影響調類分化。

宜豐、上高、新淦、萬載四縣聲調有變音現象,變音為高升調,表示小稱、愛稱,鄙稱等感情色彩。

颳風多說「發風」,而昌靖片多說「起風」。

風景名勝

綜述

萍鄉市有國家級重點保護單位二處,省市級重點保護單位67處。著名的風景旅遊區武功山集雄、奇、峻、秀自然風光於一身,主峰白鶴峰海拔1918.24米(江西最高峰為閔贛交界處的黃崗山2160米),有南方罕見的高山草甸數萬畝和眾多的瀑布群,保存有大量原始次森林,國家一二級珍稀的動植物資源,同時也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武功山主峰白鶴峰海拔1918.3米。楊岐山禪宗佛教文化遠播海外,在日本、韓國有大量信徒。楊岐山為國家級AAAA級風景區,現存唐寺(楊岐普通寺)、唐塔、唐碑(劉禹錫撰)、文廷式墓等人文景觀。

地表層有大量的鐘乳溶洞,孽龍洞已開闢為旅遊景點。萍鄉保存下來的儺文化資料具有豐富完整的特點。

武功山

武功山風景名勝區位於萍鄉市蘆溪縣,介於東經114°10′-114°17′和北緯27°25′-27°35′之間,屬羅霄山脈北段,綿延120公里,總面積260餘平方公里。武功山主峰白鶴峰(又稱金頂)海拔1918.3米。

武功山是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這裡山景雄秀、瀑布獨特、草甸奇觀、生態優良、天象稱奇、人文薈萃。現已規劃景點200餘處,整個風景區分為金頂觀光休閒區、羊獅幕觀光遊覽區、九龍山宗教文化區、發雲界遊憩娛樂區、大王廟原始生態區五個核心景區。

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面積約260平方千米)、國家地質公園(面積約378.3平方千米)、國家自然遺產、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 、2009年入圍「中國大學生最喜歡的旅遊景區」金獎、中國美麗田園等榮譽稱號。

2013年,萍鄉武功山國際帳篷節照片登上美國《時代》雜誌。

楊岐山

楊岐山位於萍鄉市上栗縣,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距上栗縣城區25公里。楊岐山是一個以優美的自然景觀為外延,以豐厚的人文景觀為內涵,構成融自然風光和宗教文化為一體的旅遊勝地,有楊岐普通寺和孽龍洞等風景。

楊岐山古稱翁陵山、漉山,海拔約1000米。戰國初著名哲學家楊朱(又稱楊子),來到此地,面臨歧路,迷向哭泣,故此山名「楊岐山」。

楊岐山是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一——楊岐宗的發祥地。公元1199年,楊岐宗傳入日本,至今為日本佛教大宗之一。東亞、東南亞等許多國家和我國台灣地區也代有傳人和廣有信徒。

孽龍洞

孽龍洞是位於萍鄉市城區15公里的上栗縣福田鎮清溪村,是一個形成於1億八千年前的天然溶洞,全洞長達4.2公里,蜿蜒曲折,深邃清幽。

洞內常年恆溫18度冬暖夏涼。洞內景點多達一百餘個,如:天堂大廳、童子拜觀音、千丘梯田、倒柳垂楊、許願池、回龍廳等。最為壯觀的是洞內的洞天飛瀑,它高九米寬七米,天然瀑布水從九米高的上空直奔洞池,濺起無數水花,聲勢浩大聲撼震天,為此洞一絕。清風、怪石、流泉、飛瀑被稱為「洞中四絕」。

相傳古代鄱陽湖有條孽龍企圖把江西變成澤國,到處興風作浪殘害百姓,後被許真君制服於萍鄉楊岐山下的一個山洞裡,孽龍洞故得其名。

1983年曾被中國風景名勝權威、同濟大學教授、中國園林學家陳叢周先生譽名為「天下第一洞、地下藝術長廊」。是一個休閒、遊覽、避暑的最佳去處。

楊岐普通寺

楊岐普通寺,位於萍鄉市上栗縣的楊岐山上,占地面積7600平方米,原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現存建築面1200平方米,距萍鄉市區25公里。楊岐普通寺依楊岐山而建,逐層遞高,古樸雄偉。楊岐普通寺系中國佛教五宗七家之一禪宗臨濟宗楊歧派的發祥地。

楊岐普通寺,初名廣利禪寺,乘廣禪師唐寶十二年(753)首創,宋慶曆年間,方會禪師在此創楊岐宗,將廣利禪寺改名為普通寺。1987年,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筆題寫了「楊岐普通寺」匾額。

萍鄉孔廟

萍鄉孔廟,是在中國已知的22座孔廟中興建較早,也是江西省保存最為完好的孔廟。始建於唐武德年間,為唐萼倡建,故址在萍鄉市南正街的寶積寺後,北宋時兵毀。自南宋後經過八次遷建,清順治十年(1653年)重建,現存建築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建。1987年就被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早在1981年時,萍鄉孔廟就被闢為萍鄉市博物館,在大成殿西側的訓導齋和明倫堂內,還有萍鄉古代文明陳列館。有着「世界罕見、亞洲第一」之稱的巨型千年靈芝,以及距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的恐龍蛋化石都曾在這裡展出。2010年,萍鄉市博物館遷出了孔廟,搬到了新的地址,孔廟則變成了博物館的一個分館,時常舉辦一些關於孔廟文化的展覽。

安源紀念館

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位於萍鄉安源區,距萍鄉城區6公里。前身是創辦於1956年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遺址陳列室。創辦於1956年,1968年興建陳列館,1969年開放,1984年8月改現名。

安源路礦工人紀念館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00畝,建築面積3245平方米,陳列面積2400平方米。紀念館陳列大樓高24米,長100米,寬30米,系二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正中間建有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部徽,兩邊是紅色瓷磚組成的五星紅旗和大型有機玻璃火炬燈。大廳門口有6根用大理石砌成的方開型大柱,高約14米。

安源錦繡城

安源錦繡城又名安源古城、安源影視城。該影視城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濃縮了老安源的建築,茶樓、煙館、祠堂、工人俱樂部等五十多處景觀,旨在重現二、三十年代的安源老街舊景色。同時還將呈現出早期在萍鄉拍攝過的礦井、道具、演出劇照、名人題詞。安源影視城的建成將進一步促進安源紅色旅遊開發,更加方便以安源為背景的影視劇拍攝。

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姓名 生卒年 事跡 文廷式 1856—1904 近代著名愛國詩人、詞家、學者.

劉鳳誥 1760—1830 歷任國子監祭酒、太常寺卿、內閣學士、兵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

吳希 1237—1279 起兵勤王抵禦外侮

李有棠 1837—1905 寫成《遼事紀事本末》40卷,《金史紀事本末》52卷

劉元卿 1544—1609 著名教育家

唐廩 874-? 唐乾寧元年(894)進士,入翰林院,官至秘書正字,掌管國史、著作兩局

湯增壁 1881—1948 代孫中山作詩挽革命烈士,毛澤東的國文老師

現代名人

吳希 李有棠 黃海懷 朱益藩 劉鳳誥蔡孟堅 喻宜萱 吳運鐸 林瑞笙 彭荊風甘祖昌 熊澤京 甘勛優 蕭嘉魁 鄧貞謙李良發 李有棻 葉新甫 喻增高 應益都孔原龔全珍 胡啟初 柳斌 蔡正雅 彭汝容 陳述彭 簡水生 彭蘇萍 孔丹孔棟 湯晶媚 劉洪彪 顏龍安 吳學周劉恢先 劉天泉

城市榮譽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循環經濟試點城市 全國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 工作先進城市 全批國家級創建創業型城市

全國首批資源型城市 可持續發展轉型試點城市 全國雙擁模型城市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旅遊攻略

內容來源於螞蜂窩

景點概況

簡介:萍鄉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類型,全年光照充足、雨水豐沛、四季分明,這裡不僅文化底蘊豐厚而且環境秀美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萍鄉武功山風景區被評為是國家級風景區,這裡擁有大量的紅色歷史遺蹟和文物。萍鄉風景區境內有古戰場遺蹟、金雞山、白玉洞、平崗嶺地下長城、亞熱帶森林等旅遊景點。境內有萍鄉著名的邊貿點——浦寨、弄壞邊境貿易管理區,是為遊客提供旅遊購物的絕佳去處。

最佳旅行時間:四季皆宜,春秋最佳

建議遊玩天數:2天

當地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語言

贛語、客家語、官話、吳語

景點遊玩

參考資料

  1. 萍鄉的歷史沿革上栗文藝在線 2016-10-19
  2. 萍鄉概況萍鄉市政府網 2019-06-14
  3. 萍鄉概況萍鄉市政府網 2019-06-14
  4. 萍鄉概況萍鄉市政府網 2019-06-14
  5. 萍鄉概況萍鄉市政府網 2019-06-14
  6. 萍鄉概況萍鄉市政府網 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