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蘼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蘼蕪
t0166a6fd7e3ec54374.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106932&sid=6320045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蘼蕪

漢語拼音:Mí Wú
別名:蘄茝、薇蕪、江蘺、芎苗、川芎苗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肝、膽、腎經
功能:疏風,平肝
主治:風眩,驚風,風眼流淚,頭風頭痛

蘼蕪,中藥名。為傘形科藁本屬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幼嫩莖葉。具有疏風,平肝的功效。主治風眩,驚風,風眼流淚,頭風頭痛。[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蘼蕪

拼音名:Mí Wú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Chuanxiong, stem and leaf of Wallich Ligusticum

別名:蘄蕪、薇蕪、江蘺、芎窮苗、川芎苗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 1. 陶弘景:蘼蕪今出歷陽,處處亦有,人家多種之。葉似蛇床而香,方藥用甚稀。
  • 2.《唐本草》:蘼蕪有二種,一種葉似芹葉,一種如蛇床,香氣相似,用亦不殊爾。
  • 3.《綱目》:蘼蕪一作麋蕪。其莖葉蘼弱而繁蕪。故以名之。當歸名蘄,白芷名籬,其葉似當歸,其香似白芷,故有'江籬'之名。王逸云:'蘺草生江中',故曰江籬是也,《別錄》言蘼蕪一名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幼嫩莖葉。

採收和儲藏

春、夏季採收幼嫩莖葉,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全株有濃烈香氣。根莖呈不規則的結節狀拳形團埠,下端有多數鬚根。莖直立,圓柱形,中空,表面有縱直溝紋。莖下部的節膨大成盤狀(俗稱苓子),中部以上的節不膨大。莖下部葉具柄,柄長3-10cm,基部擴大成鞘;葉片輪廓卵狀三角形,長12-15cm,寬10-15cm,三至四回三出式羽狀全裂,羽片4-5對,卵狀披針形,長6-7cm,寬5-6cm,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至長卵形,長2-5mm,寬1-2mm,頂端有小尖頭,僅脈上有稀疏的短柔毛;莖上部葉漸簡化。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總苞片3-6,線形,長0.5-2.5cm;傘輻7-20,不等長,長2-4cm;小傘形花序有花10-24;小總苞片2-7,線形,略帶紫色,被柔毛,長3-5mm;萼齒不發育;花瓣白以,倒卵形至橢圓形,先端有短尖狀突起,內曲;雄蕊5,花葯淡綠色;花柱2,長2-3mm,向下反曲。幼果兩側扁壓,長2-3mm,寬約1mm;背棱槽內有油管1-5,側棱槽內有油管2-3,合生面有油管6-8。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肝;膽;心經

功能主治

疏風;平肝。主風眩;驚風;風眼流淚;頭風頭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嚼服。

注意

陰虛內熱者慎服。

各家論述

  • 1.《本經》:主咳逆,定驚氣,辟邪惡,去三蟲。
  • 2.《別錄》:主身中老風,頭中久風風眩。
  • 3.《本草圖經》:作飲香,雲可以已泄瀉。
  • 4.《履巉岩本草》:除腦中冷,治面上游風去來,目淚出,多涕唾及諸頭風。食後取苗細嚼,茶清送下。
  • 5.《本草匯言》:靡蕪,主頭風風眩之藥也,此藥氣味芳香清潔,故去風散濕,本草所稱主咳逆,定驚氣,作飲止泄瀉,皆辛香發越郁遏不正之氣歟。[2]

摘錄

中華本草

分布區域

主要栽培於四川雲南貴州廣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蘇、陝西、甘肅等地均有引種栽培。

生長環境

為著名栽培中藥材,未見野生。

生長見習

喜溫暖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的環境,稍能耐旱,怕蔭蔽和水澇。在育「苓」階段和貯藏期,要求冷涼條件。適宜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沙質壤土上栽培,不宜在過沙的冷砂土或過於黏重的黃泥、白鱔泥、下濕田等處種植,忌連作。

繁殖方式

用地上莖的莖節(苓子)繁殖,分育苓和栽種。

栽培技術

  • 1、育苓:選海拔1000m以上的山區培育,於2月上旬挖出壩川芎根莖(稱撫芎),除去泥土、鬚根或莖葉,按行株距(25-30)cm×(15-20)cm開穴,深約6cm,每穴放撫芎1枚,芽頭向上,壓實,覆土3cm,每1h㎡用撫芎2250-3750kg。苗高10cm左右時間苗,每穴留壯苗8-10株,中耕除草2-3次,追肥1-2次,7月下旬莖節膨大略帶紫色時挖取全株,割下根莖(干後供藥用),將莖杆捆成小束,放室內或陰涼處,8月上旬取莖中部按節切成3-4cm小段,提供壩地做種用。
  • 2、栽種:於8月上、中旬,按行株距(25-30)cm×20cm開溝,深2-3cm,將苓子平施溝內,芽向上埋入土中,用堆肥或土糞掩蓋,再用稻草稀覆畦面。冷涼地區可就地育苓,7月中旬,直接用收穫的川芎地上莖作種,就地選陰涼濕潤地方育苓,方法與山區育苓相同。

病蟲防治

  • 1、根腐病,發現病株立即拔除,含有中燒毀;與禾本科作物輪作。
  • 2、白粉病,用石硫合劑或甲基托布津或粉銹寧藥劑防治。
  • 3、葉枯病,常在5-7月發生,可用25%粉銹寧1000倍液噴霧。
  • 4、還有菌核病等為害。
  • 5、川芎莖節蛾,育苓階段用80%敵百蟲100-150倍水溶液噴霧,並注意着重防治第1代二齡前幼蟲,平原地區前用5:5:100的煙筋、楓楊葉和水,共泡數日後浸苓子12-24h。
  • 6、還有地老虎、種蠅等為害。[3]

參考資料

  1. 蘼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蘼蕪中醫世家
  3. 蘼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