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蜈蚣蘭

中文學名 蜈蚣蘭

拉丁學名 Cleisostoma scolopendrifolium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科 蘭科

亞科 蘭亞科

族 萬代蘭族

屬 隔距蘭屬

蜈蚣蘭中藥名。為蘭科隔距蘭屬植物蜈蚣蘭Cleisostomascolopendrifolium(Makino)Garay的全草。分布於我國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湖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血之功效。主治氣管炎,咯血,咳血,口腔炎,慢性鼻竇炎,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膽囊炎,腎盂腎炎,小兒驚風。[1]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綠附生草本。質硬,匍匐分枝。葉2列,革質,兩側對褶呈短劍狀,長5-8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鈍。花序比葉短,基部具筒狀膜質短鞘,花1-2朵;花小;淡紅色,單生;花梗長2-3毫米;苞片卵形;中萼片卵狀長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1.5毫米,側萼片斜卵狀長圓形,比中萼片略大;花瓣長圓形,比中萼片短而窄;唇瓣3裂,側裂片近三角形,先端鈍,基部中央有1條與距內隔膜相連的高褶片;距近球形,短於萼片,距口下緣具1環乳突狀毛,背壁上1個形如馬蹄狀的胼胝體,隔膜較低,遠離胼胝體。蒴果長倒卵形,長6-7毫米。花期6-7月。[2]

產地生境

附生於崖石上或山地林中樹幹上,海拔達1000米。產中國河北(小五台山)、山東(嶗山)、江蘇(南京棲霞山)、安徽、浙江東部(天台山、樂清、臨海)、福建西部(寧化)、四川東北部(青川)。也見於日本、朝鮮半島南部。

藥用價值

【拼音名】Wú Gōnɡ Lán

【別名】金百腳、石蜈蚣、飛天蜈蚣、岩洛、蜈蚣草、百腳蜈蚣、柏子蘭

【來源】蘭科隔距蘭屬植物蜈蚣蘭Cleisostoma scolopendrifolium (Makino)Garay,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乾。

【性味】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潤肺止血。用於氣管炎,咯血,膽囊炎,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慢性副鼻竇炎,腎盂腎炎,小兒驚風。

【用法用量】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3]

隔距蘭屬介紹

描 述:Cleisostoma Bl. 隔距蘭屬,蘭科,近10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至澳大利亞,我國有大序隔距蘭C. paniculatum(Ker-Gawl. )Garay等16種,個別種類,如蜈蚣蘭C. scolopendrifolium(Makino)Garay,向北可達青島與連雲港,為本屬中分布最北的一種。附生蘭,莖直立或懸垂;葉扁平或圓柱狀;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通常具較多的小花;唇瓣3裂,有距;距通常具縱隔膜,分距為兩室,罕有隔膜退化為狹脊的,在距的後壁上具1枚大的胼胝體,它有時與唇瓣基部的突起連接,完全封閉距的入口;蕊柱粗短,基部較寬,呈金字塔狀,具明顯的蕊柱足或無足;花粉塊2,具不等的裂隙,有蕊喙柄及粘盤。[4]

參考資料

  1. 蜈蚣蘭,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蜈蚣蘭,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蜈蚣蘭,中藥大全
  4. 隔距蘭屬Cleisostoma,植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