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螻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螻蛄(Gryllotalpa spps.)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總科,螻蛄科昆蟲的總稱。螻蛄俗名拉拉蛄,地拉蛄,天螻,土狗等,是藥用昆蟲。我國大陸上常見的分布較廣的螻蛄有5種,分別是華北螻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東方螻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金秀螻蛄(Gryllotalpa jinxiuensis You & Li)、河南螻蛄(Gryllotalpa henana Cai & Niu)和台灣螻蛄(Gryllotalpa formosana Shiraki)。一般入藥的主要是華北螻蛄和東方螻蛄。藥用通常為螻蛄科昆蟲螻蛄的乾燥成蟲和大個若蟲全體 。

華北螻蛄主要分布在北方各地,東方螻蛄在中國各地均有分布,南方危害較重。台灣螻蛄發生於台灣廣東廣西。普通螻蛄僅分布在新疆 。

  • 中文學名: 螻蛄
  • 英文名: mole cricket
  • 拉丁學名:Gryllotalpa spps.
  • 別   稱: 拉拉蛄,地拉蛄,天螻,土狗
  • 界: 動物界
  • 門: 節肢動物門
  • 綱: 昆蟲綱
  • 目: 直翅目Orthoptera
  • 科:螻蛄科Grylloidea
  • 種: 全世界已知約110種。中國記載11種
  • 分布區域: 全國分布

主要種類

螻蛄(Gryllotalpaspps.)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總科,螻蛄科昆蟲的總稱。螻蛄俗名拉拉蛄,地拉蛄,天螻,土狗等,是藥用昆蟲。我國大陸上常見的分布較廣的螻蛄有5種,分別是華北螻蛄(GryllotalpaunispinaSaussure)、東方螻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Burmeister)、金秀螻蛄(Gryllotalpa jinxiuensisYou & Li)、河南螻蛄(Gryllotalpa henanaCai & Niu)和台灣螻蛄(Gryllotalpa formosanaShiraki)。一般入藥的主要是華北螻蛄和東方螻蛄。藥用通常為螻蛄科昆蟲螻蛄的乾燥成蟲和大個若蟲全體 。

東方螻蛄

成蟲:雄成蟲體長30 mm,雌成蟲體長33 mm。體淺茶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凹陷明顯的暗紅色長心臟形 斑。前翅短,後翅長,腹部末端近紡錘形。前足為開掘足,腿節內側外緣較直,缺刻不明顯,後足脛節脊側內緣 有3~4個刺,此點是識別東方螻蛄的主要特徵,腹末具一對尾須 。

若蟲:若蟲初孵時乳白色,老熟時體色接近成蟲,體長24~28mm 。

卵:橢圓形,長約2.8mm左右,初產時黃白色,有光澤,漸變黃褐色,最後變為暗紫色 。

華北螻蛄

成蟲:雌成蟲體長45~50mm,雄成蟲體長39~45mm。形似東方螻蛄,但體黃褐至暗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1心臟形紅色斑點。後足脛節背側內緣有棘1個或消失(此點是區別東方螻蛄的主要特徵),腹部近圓筒形,背面黑褐色,腹面黃褐色,有尾須一對 。

若蟲:形似成蟲,體較小,初孵時體乳白色,二齡以後變為黃褐色,五六齡後基本與成蟲同色 。

卵:橢圓形,初產時長1.6~1.8mm,寬1.1~1.3mm,孵化前長2.4~2.8mm,寬1.5~1.7mm。初產時黃白色,後變黃褐色,孵化前呈深灰色 。

生物學特性

生活史

華北螻蛄和東方螻蛄生活史很長,均以成蟲或若蟲在土下越冬。華北螻蛄三年完成一個世代,若蟲13齡;東方螻蛄一年1代或二年1代(東北),若蟲共6齡。螻蛄一年的生活分6個階段:冬季休眠、春季甦醒、出窩遷移、猖獗危害、越夏產卵、秋季危害 。

冬季休眠階段

當氣溫下降,本地區大約在10月下旬開始向地下活動,一窩一蟲,頭部朝下,不群居,多在凍土層之下,地下水位之上,以成、若蟲越冬,第二年當氣溫升高到8°C以上時再掉轉頭向地表移動 。

春季甦醒階段

大約從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螻蛄開始活動。在到達地表後先隆起虛土堆,華北螻蛄約15cm虛土堆,較大,東方螻蛄隆起虛土堆約10cm,較小,此時是進行螻蛄蟲情調查和人工撲殺的最佳時機 。

出窩遷移階段

5月上旬開始,此時地表出現大量彎曲虛土隧道,並在其上留有一個小孔,螻蛄已出窩為害。正是這個階段遷移造成苗根和土壤分離,根部失水,導致苗木死亡 。

猖獗危害階段

5月中下旬經過越冬的成、若蟲開始大量的取食,滿足其產卵和生長發育的需要,造成缺苗斷條的現象 。

越夏產卵階段

6月下旬至8月上旬,氣溫增高、天氣炎熱,兩種螻蛄潛入30~40cm以下的土中越夏並產卵。華北螻蛄雌蟲鑽入土中後,先挖隱蔽室,而後在隱蔽室里抱卵。產卵50~500粒。東方螻蛄產卵前雌蟲多在5~10cm深處做一鴨梨形卵室,每室一般產卵30~50粒 。

秋季危害階段

8月下旬至9月下旬,越夏成、若蟲又上升到土面活動取食補充營養,為越冬作準備。這是一年中第二次為害時期 。

溫濕度對螻蛄的影響

螻蛄的活動受土壤溫度、濕度的影響很大,氣溫在12.5~19.8°C,20cm土溫在12.5~19.9°C是螻蛄活動適 宜溫度,也是螻蛄危害期,若溫度過高或過低,便潛入土壤深處;土壤相對濕度在20%以上是活動最盛,<15%時活動減弱;土中大量施入未充分腐熟的廄肥、堆肥,易導致螻蛄發生,受害也就嚴重 。

生活習性

群集性:初孵若蟲有群集性,怕光、怕風、怕水、孵化後3~6d群集一起,以後分散危害 。

趨光性:螻蛄具有強烈的趨光性,在40W黑光燈下可誘到大量螻蛄,且雌性多於雄性。據觀察,螻蛄對水銀燈也有較強的趨性 。

趨化性:螻蛄嗜好香甜食物,對煮至半熟的穀子,炒香的豆餅等較為喜好 。

趨糞土性:對未腐爛的馬糞,未腐熟的廄肥有趨性 。

喜濕性:螻蛄喜歡在潮濕的土中生活。有「跑濕不跑干」的習性,他棲息在沿河兩岸、渠道河旁、苗圃的低洼地、水澆地等處 。

有抱卵的習性:螻蛄在產卵前,先挖隱蔽室,而後在隱蔽室里抱卵 。

晝伏夜出性:螻蛄在夜晚活動、取食為害和交尾,以21~22時為取食高峰 。

分布範圍

螻蛄在中國的分布很廣,華北螻蛄主要分布在北緯32度以北地區,包括東北、內蒙古、新疆、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山東、蘇北等地。東方螻蛄幾乎遍及中國。台灣螻蛄只分布在台灣、廣東、廣西、江西、四川,為害不重。金秀螻蛄分布在廣西。河南螻蛄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北、陝西和四川等省的山區 。

食性與行為特性

螻蛄食性廣,可採食菊科、藜科和十字花科等多個科的植物,不僅採食植物葉片,還採食根、莖。溫度影響螻蛄採食,20°C以下,隨着溫度降低,採食量逐漸減少,活動也逐漸減少,5°C時螻蛄幾乎不再活動,20~25°C有利於螻蛄採食,高於25°C,採食量又開始下降。

螻蛄生活於土壤中,在土壤中挖掘洞穴,在挖掘洞穴過程中尋找食物,到了產卵期,就產卵於洞穴中。採用吸水脫脂棉作為介質代替土壤,螻蛄可在其中挖洞、疾走和鳴叫,並在其中生長、產卵繁殖,完成各種行為活動 。

化學成分

據文獻報道,螻蛄機體內的化學成分主要有十三種氨基酸,分別為天門冬氨酸、丙氨酸、穀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組氨酸、酪氨酸、脯氨酸、亮氨酸、纈氨酸、甘氨酸等。其中脯氨酸含量最高,蘇氨酸、天門冬氨酸和酪氨酸含量最低。螻蛄體內的宏觀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也十分豐富,宏觀元素有Fe、Mn、Zn、Ti、Se、Sr和Mo等,微量元素有P、K、Ca、Mg等 。

魏道智等人分析了東方螻蛄干體內的總氮量、游離氨基酸、蛋白質、組成氨基酸的含量,為螻蛄的質量評價和資源開發提供了實驗依據。隨後,該實驗組又從東方螻蛄中成功分離得到脂肪酸和甾醇兩大類化合物及苯乙酸,分別二十三烯(cis-tricosene)、順-9-十八碳烯酸-2,3-二羥基丙基酯(9-octadecenoicacid(Z)-,2,3-dihy-droxypropyl ester)、十四烷酸(tetradecanoic acid)、11-十六碳烯酸(11-hexadecenoic acid)、十六(烷)酸(hexadecanoic acid)、9-十八碳烯酸(octadec-9-enoic acid)、十八烷酸(octadecanoic acid)、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膽甾5-烯-3-醇(cholest-5-en-3-ol)、麥角甾5,22-二烯-3-醇(ergosta-5,22-dien-3-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psitosterol)、苯乙酸(phenylacetic acid)。這是首次從螻蛄中分離得到的除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以外的化學成分,為螻蛄臨床藥用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

藥用價值

據文獻報道,螻蛄是一味藥用歷史悠久的動物藥。中醫用於治療各種水腫,大、小便不利,尿瀦留,泌尿系統結石等雜症。螻蛄味咸,性寒,歸膀胱、大腸、小腸經。對於螻蛄的入藥在我國古醫學中也頗有講究。《別錄》中記載:「螻蛄生於東城平澤,夜出者良,夏至日取,暴干。」《本草綱目》中記載:「入藥為雄。」《弘景醫案》記:「自腰以前甚澀,能止大小便;自腰以後甚利,能下大小便。」可見,螻蛄的整體入藥與部分入藥在藥理和藥性上有很大的差別,也說明了螻蛄機體的不同器官化學成分和有效成分的差別 。[1]

有關螻蛄藥理方面的研究較少,歐洲螻蛄的提取物被用於治療傷口和燒傷,東方螻蛄的提取物被用於治療膿腫和潰瘍,螻蛄的提取物處理傷口表皮和傷口癒合的速度比平均速度快。螻蛄提取物對剝皮基底角質形成細胞化合物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可以加快傷口的癒合。據文獻報道,體外試驗表明東方螻蛄提取物對人體癌細胞有細胞毒性 。

我國螻蛄資源豐富,中醫藥記載螻蛄有利尿解毒功效,內用可消水腫利尿,能治跌打損傷,外用可以治療膿腫瘡毒。其中藥組方在多種醫藥典籍中均有記載,各地民間也有廣泛的應用。臨床上螻蛄主要用於治療大小便不通、水腫、肝硬化腹水症,也用於治療尿瀦留、泌尿系統結石、腎炎以及結核病。近年來與螻蛄相關的各項藥學研究正在成為熱點。螻蛄藥用有效成分尚不明確,藥理與體內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的研究也需深入研究。螻蛄為動物藥品,其毒副作用的研究也應予以重視。隨着各方面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螻蛄很有可能成為一種極有前途、應用更加廣泛的動物藥材 。

主要危害

螻蛄的危害表現在兩個方面,即間接危害和直接危害。直接危害是成蟲和若蟲咬食植物幼苗的根和嫩莖;間接危害是成蟲和若蟲在土下活動開掘隧道,使苗根和土壤分離,造成幼苗乾枯死亡,致使苗床缺苗斷壟,育苗減產或育苗失敗 。[2]

螻蛄的飼養技術

建池

規模化飼養先建磚灰結構的飼養池。長3 -4米,寬2米,深2米。下部填1米厚的壤土,稍加壓實。再填20厘米厚的濕潤疏鬆含農家肥或含腐殖質的土,表面撒一層發酵的牛糞或馬糞、碎麥稈、谷糠作為螻蛄活動的保護層,再鬆散地放一層長麥秸,玉米芯、稻草等。池口用鐵紗籠罩蓋以便遮陰和保溫 。

投種

螻蛄有較強的趨光性,可在每年的4一5月及9一10月,用電燈或黑光燈,在天黑後,於村舍附近的野外誘捕成蟲。誘捕到的成蟲剔除肢體殘缺、瘦小、有病、嚴重磨損的個體加工成商品,選留優質個體留種。將兩種螻蛄分於不同池內飼養,每池投放蟲量每平方米10對 。

餵養管理

螻蛄的青飼料有麥苗、穀苗、玉米、高粱、嫩葉、瓜果皮或其他菜葉等,精飼料有煮熟曬乾的穀粒、炒香的豆餅、花生餅渣、麥數等。在傍晚投喂,以投的料能吃完為好。青飼料每天投喂,精飼料1一2天投1次。勤投、少投、防霉爛。精料加工成塊狀可避免和減少霉爛,製作方法及配方如下:禾本科青苗乾粉5000克、麥數(炒香)500克、乾酵母50克、豆餅粉(炒香)1000克、清水1500毫升。將上述飼料攪拌成稠糊狀,壓成薄餅切成小塊,曬乾保存。餵時壓碎成米粒大小,投入池中,同時配餵青飼料。螻蛄飼養池中如氣溫太高可遮陰或在池周圍潑水降溫,過於乾旱則可在池中潑一些水,增加濕度。冬季可在池邊搭風障,池內放秸稈保溫 。

採收加工

人工飼養的螻蛄,東方螻蛄每年採收一次,華北螻蛄隔年採收一次成蟲。每年春季將池內20厘米深腐殖土內用大孔篩揀出成蟲並除去雜物,留一部分優質蟲作種蟲,發現土裡蟲糞較多,結塊或有寄生蟲蟎等,應更換層土。將收到的成蟲去頭、翅及足,清除內臟,洗淨,在燒開的水中燙死,曬乾或烘乾。食用的可直接用鮮蟲炸、煎、煮、蒸,加工成風味食品 。

防治措施

根據螻蛄的以上習性,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

燈光誘殺

螻蛄趨光性強,可用黑光燈、水銀燈、頻振誘蟲燈、太陽能誘蟲燈誘殺,效果較好,能殺死大量的有效蟲源。晴朗無風悶熱的天氣誘集量最多 。

林業措施

從整地到苗期管理,本着預防為主。深翻土地、適時中耕、清除雜草、改良鹽鹼地、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等,創造不利於害蟲發生的環境條件 。

人工捕殺

在春季甦醒尚未遷移時,扒開虛土堆撲殺。螻蛄可以食用和藥用,做好廣泛的宣傳,可調動廣大群眾人工捕 捉的積極性,發揮更大作用(但也不能食用過多,螻蛄有小毒);結合燈光誘集後人工捕殺效果更好 。

用馬糞鮮草誘殺

在苗圃步道間,每隔20m左右挖一小坑,規格30~40×20×6(cm),然後將馬糞和切成3~4cm長帶水的鮮草放入坑內誘集,加上毒餌更好。次日清晨,可到坑內集中捕殺。另外,水可放入淡鹽水,不用加藥物,淡鹽水對螻蛄有很強的殺傷力 。

毒餌誘殺

用2.5%敵殺死乳油、50%辛硫磷乳油、90%美曲膦脂原藥0.5kg,加水5kg,拌餌料50kg。餌料煮至半熟或炒七分熟,餌料可選豆餅、麥麩、米糠等,傍晚均勻撒於苗床上,也可用新鮮草或菜切碎,用50%辛硫磷乳油100g加水2~25kg,噴在100kg草上,於傍晚分成小堆放置圃地,誘殺螻蛄,注意防止家禽中毒 。

生物防治

在土壤中接種白僵菌,使螻蛄感染而死,是以菌治蟲的防治手段。保護利用天敵,紅腳隼、戴勝、喜鵲、黑 枕黃鸝和紅尾伯勞等食蟲鳥類是螻蛄的天敵。可在苗圃周圍栽植楊、刺槐等防風林,招引益鳥棲息繁殖,以利消滅害蟲 。

化學防治

土壤處理:做苗床前,每667m2用5%辛硫磷(粒劑2.5kg拌細土撒於土表,再翻入土內,或用80%敵敵畏乳油100倍液拌碾碎炒香的豆餅製毒餌,撒於苗床土面;做完床,在苗床上噴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用藥量為每667m2為0.75kg,在早晚使用,否則影響藥效,因為辛硫磷乳油見光易分解失效。因此,在噴藥後表層覆上步道土,殘效期為1~2個月。用3%呋喃丹顆粒劑5g/m2,防治地下害蟲對苗木不產生藥害 。

種子處理:用50%辛硫磷乳油0.3 kg拌種100 kg,可防治螻蛄等多種地下害蟲,不影響發芽率。使用70%銳勝可分散性種子處理劑進行拌種,其種子表面有保護層,可有效地保護萌發種子不受侵害 。

發生期防治:當發現有成、若蟲危害時,噴施有機磷或菊酯類殺蟲劑。如土中根施3%氟菊酯顆粒劑、根灌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防治、使用70%銳勁特(氟蟲腈)懸浮劑2000倍液灌床防治等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