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西閣三度期大昌嚴明府同宿不到

《西閣三度期大昌嚴明府同宿不到》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關於接待地方官的五言律詩。詩表達了三層意思,首先是杜甫為了什麼事情期待嚴明府到西閣同宿;其次是說期待來宿的情況,這是主體;最後是期待而未到的感慨。

《西閣三度期大昌嚴明府同宿不到》
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關於接待地方官的五言律詩

杜甫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的秋天到雲安(今雲陽)時,嚴某作縣令,杜甫因病滯留雲安約半年,多賴嚴明府接濟。嚴明府在大曆元年的春天,調任大昌縣令,並在當年的冬天或第二年的春天再次調到雲安作縣令。杜甫也是在大曆元年的春天由雲安到達夔州。大曆元年(766年)秋,杜甫住夔州白帝山腰面江之西閣,邀約當時任職於大昌縣的嚴縣令來同宿。三度邀請也未到,故寫下這首詩。

目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西閣三度期大昌嚴明府同宿不到[1]

創作年代;唐代宗大曆年間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西閣三度期大昌嚴明府同宿不到》

問子能來宿,今疑索故要。匣琴虛夜夜,手板自朝朝。

金吼霜鍾徹,花催蠟炬銷。早鳧江檻底,雙影謾飄颻。

白話譯文

我曾問你能否來我這對床夜語,你也曾回答到西閣留宿,可是你還沒有來到。我痴痴地疑想:你是不是要我執意相邀,匣琴夜夜空放在這裡,等待你彈奏。你是不是手持手板,忙於迎謁,暮暮朝朝,此刻,知霜鍾像金石的吼聲傳出了清曉,蠟燭在燭花的滴落中也已經燃盡了。江邊欄干下面的水鳥已經醒來,成雙成對的影子在江面上飄啊飄。

詞句注釋

1、西閣:在靠夔州城的西門內。期:約。明府:唐人稱縣令為"明府"。大昌嚴明府:大昌縣令嚴某。

2、問:一般註解均用其本義,也通。但不若釋為"請"。

3、索:須。固要:堅決邀請。

4、虛:此處為"空"義。"夜夜",不是一夜,題日"三度"便是"三夜"。

5、"朝朝",不是一朝而是三朝,與"夜夜"相合。手板即笏,古代官吏上朝或見上司時所執,備記事用。

6、徹:通也,明也,道也,達也。霜鍾:曉鍾。霜鍾徹,即霜鍾遠達。

7、鳧:讀音為fú。為一種動物。

8、颻:讀音為yáo。意思為隨風搖動。

作品鑑賞

詩的首聯點出了杜甫三度期大昌嚴明府來西閣同宿的目的。

詩的第三四句談到"匣琴虛夜夜,手板自朝朝。"杜甫尊重嚴明府,把他當"上司"看待,故用了"手板"。從上述內容,可以想像杜老此時的心情:專門約請這位地方長官來探討重要問題,總不能關門睡大覺,等客人敲門才起床接待,太不禮貌吧。那時限於通訊條件,不能隨時通話。能來,不能來。因此杜甫老是在家等着,為了有趣,便把裝在匣里的琴取出,此處不言如"玉琴鳴夜夜"之類,而曰"匣琴虛夜夜",藝術地含蓄耐人尋味。當時大昌是夔州重要屬縣,借嚴明府來夔,相約同宿探討重要史實或現實,機會難得,所以必須充分考慮探討的內容和作好記事的準備。這一切,其真誠苦心躍然紙上。

詩的第五六句生動地描寫了秋夜風吼鐘響,更深人靜,秉燭待旦的情景。

天亮了,嚴明府還是沒來。杜老走出屋外,但見江檻下的水面,有兩隻水鳥在煙波浩淼的江中,無拘無束地相伴偕游。於是以"早鳧江檻底,雙影漫飄飄"之句,作了全詩的結尾。此時,雙影飄飄的情景,撞擊着徹夜未眠,滿懷期望而終於失望的情狀,詩句不言孤獨而惆悵,實則是顧影自憐,深深反映內心的孤獨而惆悵。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50">

File:杜甫的詩666.jpg|縮略圖|右|250px|原圖鏈接圖片來源

File:杜甫的詩5559.jpg|縮略圖|右|250px|原圖鏈接圖片來源

File:杜甫的詩5553.jpg|縮略圖|右|250px|原圖鏈接圖片來源

File:杜甫字6.jpg|縮略圖|右|250px|原圖鏈接圖片來源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3]

盛唐偉大的詩聖杜甫是大家都喜愛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情感內斂、沉鬱頓挫,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很多詩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比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就表現了作者濟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也表現了他的聖人情懷。[4]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100秒看完杜甫的一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