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贈嵩山焦鍊師

《贈嵩山焦鍊師》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體現了唐代文人崇道之風,表現出作者誠心求道以及對自由和長生的熱烈嚮往之情。

《贈嵩山焦鍊師》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此詩當作於李白離開長安之後。詩中的焦鍊師是一位著名的女道士。李頎王昌齡、錢起都有詩寄贈給這位女道士。李白因造訪焦鍊師而盡登少室三十六峰,沒有尋到,沒有得到他夢想的仙丹,所以寫此詩遙寄給她。

此詩體現了唐代文人崇道之風。詩中寫道:「願同西王母,下顧東方朔。紫書倘可傳,銘骨誓相學。」表現出李白誠心求道以及對自由和長生的熱烈嚮往之情。

目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贈嵩山焦鍊師[1]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李白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原文

《贈嵩山焦鍊師》

嵩丘有神人焦鍊師者,不知何許婦人也。又雲生於齊梁時,其年貌可稱五六十。常胎息絕谷,居少室廬,遊行若飛,倏忽萬里。世或傳其入東海,登蓬萊,竟莫能測其往也。余訪道少室,盡登三十六峰,聞風有寄,灑翰遙贈。

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煙。

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

道在喧莫染,跡高想已綿。

時餐金鵝蕊,屢讀青苔篇⑴。

八極恣遊憩,九垓長周旋。

下瓢酌潁水,舞鶴來伊川。

還歸空山上,獨拂秋霞眠。

蘿月掛朝鏡,松風鳴夜弦。

潛光隱嵩岳,煉魄棲雲幄。

霓裳何飄颻⑵,鳳吹轉綿邈。

願同西王母,下顧東方朔。

紫書倘可傳,銘骨誓相學。

作品注釋

⑴時餐金鵝蕊:「鵝蕊」一作「蛾藥」;屢讀青苔篇:「青」一作「古」。

⑵霓裳何飄搖:「裳」一作「衣」,「飄搖」一作「萎蕤」。

話譯文

嵩山的太室山與少室山相攜高凌青天,少室山上的貝多樹一年可開三次花,紫煙氤氤。

山中有蓬萊海上仙客,宛如麻姑仙女。

大道在心,喧塵莫染,心跡高韜,浮想聯翩。

飢時就餐桂花的金鵝蕊,閒暇時每每精讀青苔紙寫的道書。

宇宙八極恣意遊憩,長在天宮九垓交際周旋。

一瓢飲盡潁河水,身騎舞鶴來到伊川。

晚上還歸空山去,身披秋霞獨眠。

明月如鸞鏡掛在女蘿藤間,夜晚松風嚦嚦如鳴琴弦。

潛影晦光隱居中嶽嵩山,鍛精煉魄棲息在雲幄。

霓裳飄颻,鳳聲嚦嚦,綿綿不絕。

願你與西王母一道來看看我這個下謫人間的東方朔。

如果焦鍊師你可以收到我這封紫書,我將銘心刻跟你學習仙道。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李白:不朽的詩人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