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趙燕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趙燕,男,1956年生,浙江杭州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1],現擔任中國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2] ,藝評網合作藝術家[3]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國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

出生地點----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956年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浙江美術學院

教育經歷

1985年,浙江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裝潢專業畢業,獲學士學位,留校任教;

1993年-96年,中國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主任助理;

1992年-98年,先後赴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香港等地考察,歷時一年半;

1996年-99年,中國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副主任;

1999年-至今,中國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

參展獲獎

1997年

首屆華人平面設計大賽,中國北京,標識1件入選獎 ;

德國科特布斯中國海報展覽,德國科特布斯,海報1件特邀作品;

華人設計名家百人展,中國台灣,雜誌封面設計5件特邀作品;

1998年

Bertolt Brecht 100周年紀念海報展,德國柏林、埃森,海報1件特邀作品;

首屆中國國際設計博覽會,中國北京,標誌1件海報1件優秀獎2件;

首屆中國設計藝術大展,中國成都,海報2件評委作品;

1999年

上海國際海報邀請展,中國上海,海報4件特邀作品;

東北亞現代藝術交流展,中國杭州、韓國平澤,海報10件;

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設計藝術展,中國深圳,海報1件評委作品;

2000年

墨西哥中國海報展,墨西哥城,海報2件特邀作品;

法國「關注水源」招貼設計大賽,法國巴黎,海報2件入選獎;

「城市發現」海報交流展,中國香港、德國柏林,海報2件特邀作品;

2001年

中國1920--2000海報展,加拿大蒙特利爾,海報3件特邀作品;

第12屆肖蒙國際招貼大賽,法國肖蒙,招貼2件入選獎;

中國平面設計大賽2001,中國廣州,招貼2件評委作品;

中國現代海報藝術展,德國柏林,海報5件特邀作品;

2002年

美國費城中國當代招貼設計展,美國費城,招貼8件特邀作品;

第20屆布魯諾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捷克布魯諾,海報1件入選獎;

中國紅十字會公益海報大展,中國北京,海報2件特邀作品;

北京"新資源"平面設計師提名展,中國北京,海報8件特邀作品;

台灣"發現亞洲"國際海報邀請展,中國台灣,海報1件特邀作品;

第一屆韓國國際海報雙年展,韓國漢城,海報1件入選獎。

獲得榮譽

作品多次展覽並獲獎。

藝術評論

摺疊藝多不壓身——趙燕的藝術之思 導讀:和趙燕老師的幾次匆忙會晤,對他有一個字的至深印象——「酷」。從美院裝潢設計專業畢業後一直留校任教至今,幾十年對視覺傳達設計元素的探索、精研、玩味,使他突破了設計在藝術形式語言上的局限,深諳視覺語言的重要性和精湛技藝所凝結的幅面表現,構建出極富設計特質和引人入勝的圖象場景。近年來,他將目光集聚於元青花的藝術品鑑賞和鑑定研究,為深入教學工作而展開着富於知性的實踐,也因此獲得了學術本身的寬泛和精進。

為學:韌心

趙燕老師的確有股子「酷」勁,從他準備報考美院的裝潢設計本科就可以看出。「我讀過兩次大學,70年代考入(現名:杭州市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讀大專,專業也是裝潢設計,因為學校剛剛成立,很多課程都是特聘美院的老師兼。所以讀大專時,就認識了很多美院老師,也促成了我想報考美院裝潢設計專業本科的念頭。但考試的過程並不順利,因此這一考就足足花去了我五年的時光。」由此可以領略到趙燕老師的性格韌度,從而找到破譯其作品內核的信息密碼。

80年代中期的美術教育,在整個社會文化情境的影響下,正經歷着一場藝術本體回歸的潮流,各種思潮在這個時候湧現出來。「那個時期的課程改革剛剛開始,思路比較凌亂,老師碰到新問題,也正在摸索過程中,所以我們接受的還是舊體系學習內容和方法,一半是繪畫課程,一半是工藝美術課程,比如我們在念大學一、二、三年級時候分別都還有人體素描、花卉圖案、動物圖案、人物圖案、風景圖案、國畫、白描等課程,但當時的舊體系教育對我個人後來的方向轉變還是很有好處。」趙燕回憶道。

時代分寸地抵禦着視覺的粗礪,也解構着思想的錮禁,正是這種脫困於新舊印痕中的藝術現實,不僅成就了他的設計藝術,亦達成了多種繪畫於身的技藝。

為藝:專心

設計,英文design的拉丁文原意就是在紛亂中建立秩序。視覺傳達設計很大程度上興起於19世紀中葉歐美的印刷美術設計(GraphicDesign)。追根溯源,無異是趙燕數次進出歐美的動力和成因。「我在歐洲看到的設計,對我後來自己的設計教育內容有很大的吸收,後來包括整個學院,都是受歐洲影響比較重,很多課程都是從英國、法國、德國這些國家借鑑過來。平面設計與其它專業不一樣,你只要踏上這個國家的土地,就能夠看到所有平面設計的作品水平和面貌,機場的導視系統、街頭的戶外廣告、地鐵的小型招貼、公共場所的燈箱廣告、及一些海報、印刷品。歐洲和美國的設計不一樣,還是比較注重人文傳統,它有很多流派,我個人覺得歐洲整個設計是很多流派相互影響,是一種真正的百花齊放,廣告、海報設計上手法多種多樣。」

趙燕任教初期,也是國內設計教育改革最活躍的時候,很多歐洲的設計大師都來過中國作交流,中西視覺設計語言的交流和碰撞,對年輕一代教師的影響很大。德國的烏韋·勒斯、岡特·蘭堡、霍格·馬蒂斯,日本的佐藤晃一、田中一光等設計大師都對他的藝術設計產生過影響,尤其是烏韋·勒斯,對其影響尤為深遠。烏韋·勒斯被譽為創造現代平面設計形式的人,他所創造的現代平面設計手法和典型平面設計的現代語言,在歐洲也是先驅者,在90年代間,烏韋·勒斯是中國大學內平面設計教育的最大影響者之一。

並不長的歐洲生活,趙燕對西方設計學中的視覺造型元素有深入的理解,而大學期間傳統嚴謹的繪畫能力塑造,對色彩,線條,形狀,肌理,字形,字體和空間布局亦深諳於心,對造型元素的組合關係和形式美法更有着特殊的解讀。他曾在歐洲考察學習期間,收集、整理了很多當地的設計資料,歸整後在國內做了一系列的講座,影響深遠。他所設計的海報、招帖、包裝、雜誌廣告在國內外眾多專業展覽中囊獲獎項,成就斐然。

為教:傾心

幾十年的教學生涯,趙燕笑稱自己是一名「消防員」,哪裡需要救「火」,就接替哪裡。他曾經上過25門本科課程,20門研究生課程。處在學院的管理崗位,他的稱職和勤奮亦是所有教員和學生有目共睹,他是8小時上班的管理者和碩導,其它專業的研究生總是見不到自己的導師,而只有他的學生可以經常自豪地在同學面前宣稱:「如果有必要,我們每天都能見到自己的導師」。

教學中的趙燕,也是一位非常耐心的導師。他所謂的簡單傳授方式,實則蘊含着很多的方式方法。他笑稱,最嚴厲的批評就是諷刺,但背後卻是一位師者的良苦用心。「通常我會挑選一些好的作品拿出來表揚,在看稿的過程中我比較仔細,千萬不要忽視和埋沒了一個人的潛能,千萬不要發現這個人稍微有點跑偏就把很好的藝術素質打擊下去,要想方設法把他的能力拎出來。比如過去我教過一個學生,能力很強,但畫面總是有點頹廢。後來經過幾次啟發,把他作品作為先進的典型拿出來分析以後,他很受鼓舞,後來創作出很好的作品,並在各類比賽中屢屢獲獎。而如果稍微一壓制,學生就會產生牴觸情緒,結果不是走極端,就是消極對抗。」

收藏和鑑賞其實無法分清,收藏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和利用,鑑賞和鑑定則是為了辯明真偽,考證藝術品的內涵和文化價值。趙燕對瓷器的研究也是有些年份了,特別是對元代青花瓷器的鑑定和研究,已有數十年的時間。在他《元代青花瓷器研究觀點與論辯》一文中,可以看到他以客觀的角度分析了現有國內外文獻資料關於元青花瓷器的來源、類型鑑定、工藝特徵的爭議,提倡以正確和科學的工作態度開展元青花瓷器的研究。

研究如此,教學亦如此,趙燕一直主張對學生的教育應該「言之有物,持之有據」,否則教學會流於膚淺和表面。長期對於元代青花瓷器的研究成果,學生成為了最終的受益者。而他對學生的畢業要求是:「五米開外,晃眼便知」,這是他作為學者的底氣,亦是他作為師者的擔當。結局當然是皆大歡喜,從他這裡出去的研究生被各種拍賣機構爭先搶奪,炙手可熱。

對於當前的藝術教育,他一直也有自己的思考。「為總結三十年從事藝術教育經驗,我最近想寫一篇文章,題目是《理想的大學教學模式》。我以為理想的大學教學模式,其中的核心部分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最受抱怨的這部分問題得到徹底解決。作為全世界的一流大學,我想都應該有這樣的機制。」

走近了,才發現趙燕老師的「酷」僅只是表象,實際的他謙遜、寬和、冷靜、知性,無論是師者,還是學者,他都沒有故作高深的名人氣派,言詞緩慢卻清晰銳達,直面現實泰然自若,勤思於藝術之事而又不失本真,於後學一輩實有無限豐富之教益。

作品欣賞

趙燕作品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趙燕作品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趙燕作品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參考來源

  1. 趙燕 ,艾思學術網
  2. 趙燕 ,大畫家網
  3. 趙燕 ,技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