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

《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回顧了詩人在安史之亂中向北方逃難途中多虧重表侄王砅幫助他脫離險境,表達了作者的感激之情。[1]

《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目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2]

我之曾祖姑,爾之高祖母。爾祖未顯時,歸為尚書婦。

隋朝大業末,房杜俱交友。長者來在門,荒年自糊口。

家貧無供給,客位但箕帚。俄頃羞頗珍,寂寥人散後。

入怪鬢髮空,吁嗟為之久。自陳翦髻鬟,鬻市充杯酒。

上雲天下亂,宜與英俊厚。向竊窺數公,經綸亦俱有。

次問最少年,虬髯十八九。子等成大名,皆因此人手。

下雲風雲合,龍虎一吟吼。願展丈夫雄,得辭兒女丑。

秦王時在坐,真氣驚戶牖。及乎貞觀初,尚書踐台斗。

夫人常肩輿,上殿稱萬壽。六宮師柔順,法則化妃後。

至尊均嫂叔,盛事垂不朽。鳳雛無凡毛,五色非爾曹。

往者胡作逆,乾坤沸嗷嗷。吾客左馮翊,爾家同遁逃。

爭奪至徒步,塊獨委蓬蒿。逗留熱爾腸,十里卻呼號。

自下所騎馬,右持腰間刀。左牽紫游韁,飛走使我高。

苟活到今日,寸心銘佩牢。亂離又聚散,宿昔恨滔滔。

水花笑白首,春草隨青袍。廷評近要津,節制收英髦。

北驅漢陽傳,南泛上瀧舠。家聲肯墜地,利器當秋毫。

番禺親賢領,籌運神功操。大夫出盧宋,寶貝休脂膏。

洞主降接武,海胡舶千艘。我欲就丹砂,跋涉覺身勞。

安能陷糞土,有志乘鯨鰲。或驂鸞騰天,聊作鶴鳴皋。

鑑賞點評

《王直方詩話》:敘事如老杜《送表侄評事》雲:"我之曾祖姑,爾之高祖母",從頭如此敘說,都無遺。其後忽雲:"秦王時在坐,真氣照戶牖。"再論其事,他人不敢更如此道也。

《唐詩歸》:鍾惺雲;前段不過敘中表戚耳,忽具一部開國大掌故,無頭重之患。自"往者胡作逆"以下,只是亂離相依,飲食仆馬細故,無端無委,無轉無接,首尾不應,細大不論,胸中潦倒,筆下淋漓,非獨詩,即看作一篇極奇文字亦可。自傳敘事體,入詩奇,作起語尤奇(首四句下)。譚雲:"真氣到林藪","真氣驚戶牖",一幽一爽。鍾雲:千載如生,是太史公傳荊軻、魯連筆意("秦王"二句下)。

杜臆》:前半篇敘述往事,曲折矯健,有太史公筆力。……"鳳雛無凡毛",轉語得力。"飛走使我高",語亦可笑;然上雲"委蓬蒿","高"與"美"反相照。"右持腰間刀,左牽紫游韁",左右隔聯作對,句法新異。

《杜詩詳註》:申涵光曰:此詩似傳似記,聲律中有此奇觀,更足空人眼界。此夔州以後之詩,揮酒任意而出之者,如"寂寥人散後,入怪鬢髮空",乃隔句呼應;"右持腰間刀,左牽紫游韁",乃隔聯斜對,與秦蜀諸詩,謹嚴融洽者,固不同也。

《新唐書》載王圭母李氏語,與此詩不合,亦無陶母剪髮事。而公詩云雲,不應不實,始知國史或有缺訛,而詩史信為可據也。至其起句老氣橫九州,真詩中巨靈手。

《唐詩別裁》:傳志體作詩,真大手筆。倒補"秦王"二句,史公能有此筆法("秦王"二句下)。"鳳雛句",接入評事("鳳雛"句下)。"左""右"字,參差變化。("右持"二句下)。因交趾有丹砂,故以遊仙意作結,亦送人一體("我欲"六句下)。

讀杜心解》:是詩滔滔莽莽,如雲海蜃氣,不得以尋常繩尺束量之。

《杜詩鏡銓》:李雲:前半太史公得意之文,後半亦直敘,如長江出蜀,當看其一往浩瀚。李雲:真如鉅鹿之戰,讀之神王("子等"八句下)。通首兩韻倒底,與《大食刀歌》同。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3]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4]

盛唐偉大的詩聖杜甫是大家都喜愛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情感內斂、沉鬱頓挫,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很多詩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比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就表現了作者濟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也表現了他的聖人情懷。[5]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100秒看完杜甫的一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