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鄧顯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鄧顯鶴
文獻學家、文學家
出生 1777年
國籍 清朝
別名 南村老人、湘皋先生
職業 文獻學家、文學家
知名於 校勘《楚寶》,刊刻《船山遺書》,編纂《沅湘耆舊集》,復興湘學
知名作品資江耆舊集
《沅湘耆舊集》
寶慶府志
《南村草堂詩鈔》等。

鄧顯鶴(1777-1851),字子立,一字湘皋,晚號南村老人,湖南新化人。生於清高宗乾隆四十二年,卒於文宗咸豐元年,年七十五歲。少與同里歐陽輅友善,以詩相砥礪。嘉慶九年(公元一八〇四年)中舉,官寧鄉縣訓導,晚年應聘主講邵陽濂溪書院。除自作詩文外,他一生致力於對湖南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鄧顯鶴校勘並增輯周聖楷所作《楚寶》;搜集整理王夫之遺作,成《船山遺書》;編纂《資江耆舊集》及《沅湘耆舊集》;參預《武岡州志》、《寶慶府志》的修纂。湖南後學尊他為"楚南文獻第一人",而梁啓超則稱他為"湘學復興之導師"。

人物著作

篤於內行,博涉群書,足跡半天下,海內文人,多慕與之交。晚官寧鄉訓導,尋乞病歸。因事至長沙,請詩文者絡繹不絕,巔然稱楚南文獻者,垂三十年。生平尤篤風義,喜振拔孤寒。顯鶴工詩古文辭,著有《南村草堂詩鈔》二十四卷,《文鈔》二十卷,《易述》八卷,《毛詩表》二卷,校勘《玉篇廣韻札記》二卷,及自訂《年譜》二卷;又纂《資江耆舊集》六十四卷,《沅湘耆舊集》二百卷,《楚賢增輯考異》四十五卷,《寶慶府志》百五十七卷,《武岡州志》三十四卷,《朱子五忠祠傳略》及續傳復搜剔《蔡忠烈遺集》、《王船山遺書》,編校《歐陽文公圭齋集》,重訂《周子全書》,均《清史列傳》並行於世。

古史傳記

清史稿》其傳如下:

鄧顯鶴,字子立,新化人。少與同里歐陽紹洛以詩相勵,遊客四方,所至傾動。嘉慶九年舉人。厭薄仕進,一以纂著為事,系楚南文獻者三十年,學者稱之曰湘皋先生。內行修,事兄白首無間,撫其子勤於己子。尤篤於師友風義。嘗以為洞庭以南,服嶺以北,屈原、賈誼傷心之地也,歷代通人志士相望,而文字湮鬱不宣。乃從事搜討,每得貞烈遺行於殘簡斷冊中,為之驚喜狂拜,汲汲彰顯,若大譴隨其後。凡所著有《資江耆舊集》、《沅湘耆舊集》、《楚寶增輯考異》、《武岡志》、《寶慶志》、《朱子五忠祠傳略》及《續傳》、《明季湖南殉節傳略》。又《易述》、《毛詩表》、《南村草堂詩文集》,共數百卷。晚授寧鄉訓導。卒,年七十五。

貢獻

鄧顯鶴所編著的詩文、文獻書籍如《南村草堂詩抄》、《毛詩表》、《易述》、《沅湘耆舊集》、《楚寶》、《船山遺書》等著述。就他的影響,造就了近代歷史名人如鄒漢勛、魏源、譚嗣同、曾國藩、陳天華、毛澤東等偉人。其卓越貢獻有四:

第一,最早發現、推崇王船山的學術思想,率先組織大規模刊印《船山遺書》。而且是鄧顯鶴最早把王船山提到"當與顧亭林、黃藜洲、李二曲諸先生相頡頏"的崇高地位,使他在清末享有灼灼大名。

第二,熱忱與當時的先進名人交往,積極傳播進步思想。陶澍任安徽布政使時,就邀鄧顯鶴去編纂《安徽藝文志》,後任兩江總督期間,因鄧顯鶴向他宣傳王船山,陶因而為王船山隱居著書的"湘西草堂"親筆題寫"衡岳仰止"的匾額,以及"天下士,非一鄉之士,人倫師,亦百世之師"的楹聯。林則徐任湖廣總督期間,鄧與他經常有書信往來,林曾寫了《詠松堂讀書圖》的詩贈鄧顯鶴。當代知名之士與鄧顯鶴有密切往來的人有100多人。如曾國藩、左宗棠、魏源等名人。

第三,提攜後學英才。著名三湘三傑魏源、鄒漢勛何紹基都曾為鄧顯鶴所賞識和器重,他們都曾向鄧顯鶴請教過學問,一輩子都以老師的禮節敬重他。特別是鄒漢勛,"孜孜為學時,無人知者,惟同縣人鄧顯鶴深異之",招他校刊《船山遺書》而一舉成名。魏源也正是通過與鄧顯鶴、鄒漢勛等人的密切交往,而得到一條接觸船山著述的重要渠道而成為"師夷之強技以制夷"的名人。後來,鄒漢勛的孫子鄒代鈞,也就繼承了湖湘學派的進步思想,於1898年在新化創辦實學堂,造就了陳天華、楊源浚、羅元鯤等不少英才。

第四,一生從事文獻出版工作並著書立業,造就後代。鄧顯鶴在其故居--南村草堂共刊刻出版各種學術、文獻書刊四十多種、六百多卷;自已編著四百多卷。共計1000餘卷。如《南村草堂詩抄》、《毛詩表》、《易述》、《沅湘耆舊集》、《寶慶府志》、《武岡州志》、《楚寶》、《船山遺書》等著述。就這些著作影響,造就了近代許多歷史名人。這些著作原件已存湖南省圖書館、新化縣圖書館。開辦"鄧顯鶴紀念館",把這些著作陳列出來,供人瞻仰學習,勵人上進,造就後代,那將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編撰生涯

鄧顯鶴從18歲起即編詩集,39歲時,已有《種草堂初集》、《相思草》、《北上集》、《觀海集》、《過江》上、下集等14種,約8000餘首。嘉慶二十三年,詩稿毀於火。後靜心追憶,又經歐陽輅刪輯,僅存300餘首,編為《湘皋詩存》5卷。後又成《南村草堂詩鈔》24卷、《南村草堂文鈔》20卷。陶澍以為:"湘皋之詩,導源於魏晉,而馳騁於唐宋諸老之場。雄厚峻潔,磅礴沉鬱,情深而意遠,氣盛而才大。"其文鈔,鄞人沈道寬比之全祖望《鮚埼亭集》。

數十年中,勤於問獻考訂編纂,用心收集前人詩文,以集成《資江耆舊集》60卷、《沅湘耆舊集》200卷;《沅湘耆舊集續編》100卷、《沅湘耆舊集小傳》20卷和《資江耆舊集小傳》4卷。

重刊明代周聖楷《楚寶》,並加增益考訂,刊成《楚寶增輯考異》40卷、《外篇》5卷,時人以為是書:"去取詳慎,於地理廢置沿革,尤多辨晰,所論斷皆有依據,足補前書所未及。"

鄒漢勛校勘王夫之的遺書經部38種計180卷,刊行於世。考訂周敦頤《周子全書》9卷、《首錄》2卷,編校元歐陽玄《圭齋集》18卷。還著有道光《寶慶府志》157卷、嘉慶《武岡州志》34卷、《邵州先民錄》等10餘種傳世。

鄧顯鶴最為之花費心血,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他對湖南地方文獻的整理。《清史稿》說他"以纂述為事,心系楚南文獻者三十年。"易宗夔說他"搜討掌故,不遺餘力"、"巋然稱楚南文獻者,垂三十年雲。"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說他"以搜討鄉邦掌故為已任,一意表彰先哲。"曾國藩說他"其於湖南文獻,搜討尤勤,如饑渴之於食飲,如有大譴隨其後驅迫而為之者"、"全省之方輿略備,巨製零章,甑采略盡。"(《表墓》)

在整理的文獻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船山遺書》的刊刻。因此晚清著名經學家王先謙由衷地讚賞:"今者船山先生竟與顧、黃兩先生共垂不朽,刊書之功不可沒。" 於是經過艱苦的搜集,鄧顯鶴共整理《船山遺書》一百五十卷,於道光十九年在長沙開雕。不料,咸豐四年,由於太平軍攻陷湘潭,"板竟毀於火"。湘皋先生對之汲汲不忘,多次寄書寄詩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督其印書。同治二年,曾國荃在先生所搜集整理的基礎上又"增益百七十二卷","海內學者始得見其全書焉"。(以上事見《清史稿·儒林傳》、曾國藩《王船山遺書序》)。王船山提倡的"盡天地只是個誠"的"實學",對於湖湘學人"經世致用"學風的影響是決定性的,是湘學勃興的理論基礎。而沒有鄧氏的努力,天下學子竟不得以窺船山學問的全貌。因此,有人稱湘皋先生為"湘學復興大師"。

藏書

清藏書家、文獻學家、文學家。字子立,號湘皋。少與同里歐陽紹洛以詩相勵,遊客四方,嘉慶九年(1804)舉人,道光間官寧鄉訓導13年。厭薄仕進,系楚南文獻者30年,學者稱之曰湘皋先生。生平喜讀書、藏書、著書,博覽百科,足跡半天下,以搜討鄉邦文獻、掌故為己任,海內名人多與之交往。乃從事搜討,每得貞烈遺行於殘簡斷冊中,為之驚喜狂拜。藏書處有"聽雨山房"、"南村草堂"、"古希濂堂"等。編纂《船山遺書目錄》,著錄王船山先生遺書52種。纂《資江耆舊集》24卷,《沅江耆舊集》200卷、《寶慶府志》157卷,另有《武岡州志》、《寶慶府志》等。增輯《周聖楷楚室》、《明季湖南殉節諸人傳略》、《楚寶增輯考異》,搜刻《蔡忠烈遺集》、《王船山遺書》。編校《歐陽圭齋集》、重訂《周子全書》等,人稱"楚南文獻"。能詩文,著《易述》、《毛詩表》、《湘皋詩存》、《南村草堂文抄》、《南村草堂詩抄》等。

評價

湖湘文化精神自清初王夫之之後,至道光、咸豐朝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之前,餘音裊裊,不絕如縷,最終能得薪火相傳,實得力於嘉、道年間陶澍、賀長齡、賀熙齡、鄧顯鶴、魏源諸人承其餘緒。而鄧氏以一訓導冷官,力挑斯任,其功與勞大有非他人所能及者。[1]

梁啓超:湘學復興之導師。

曾國藩:闡揚先達,獎寵後進,知之惟恐不盡,傳播之惟恐不博且久。

左宗棠:著作甚勤,四海聲名今北斗;風流頓盡,百年文獻老南村。[2]

湘丈之歿,湖山黯然,邵州人奉栗主於東山講舍,以是為先生神之所棲,允矣。然先生文採風流,照耀一世,內行醇篤,與人交有始終,尤非尋常文人所有,豈僅一邑一鄉之典型云爾哉!

墓表

曾國藩鄧湘皋先生墓表

失生新化鄧氏,諱顯鶴,字子立,遠近稱為湘皋先生。先生自甫掇科名,即已厭薄仕進,慏然有志於古之作者,與同里歐陽紹洛磵東以詩相厲。客游燕、齊、淮揚、嶺南,所至悲愉抑塞,一寓於詩,覷幽刺怪,遏之使平,終歲顓顓,誓不履近人之藩,而又恥不逮古人。

每有篇什,輒就磵東與相違覆,引繩落斧,剖晰毫釐,書問三反,或終不得當,交嘲互訟,神囚形瘁,已而窒極得通,則又互慰大歡,以為解此者,天下之至豪也。先生以嘉慶九年甲子科舉於鄉,道光六年大挑二等,官寧鄉縣訓導,凡十有三年,引疾歸。其遺外時榮而有事著述,與磵東略同。然磵東持律矜嚴,體勢稍褊,先生則波瀾益壯,跌宕昭彰。磵東牆宇自峻,與人少可,先生則闡揚先達,獎寵後進,知之惟恐不盡,傳播之惟恐不博且久。用是門庭日廣,而纂述亦獨多,詩歌所不能表者,益為古文辭以彰顯之。其於湖南文獻,搜討尤勤,如饑渴之於飲食,如有大譴隨其後,驅迫而為之者。

以為洞庭以南,服嶺以北,旁薄清絕,屈原、賈誼傷心之地也,通人志士仍世相望,而文字放佚,湮鬱不宣,君子懼焉。於是搜訪濱資郡縣名流佳什,輯《資江耆舊集》六十四卷。東起漓源,西接黔中,北匯於江,全省之方輿略備,巨製零章,甄采略盡,為《沅湘耆舊集》二百卷。遍求周聖楷《楚寶》一書,匡謬拾遺,為《楚寶增輯考異》四十五卷。繪《鄉材經緯圖》以詔地事。詳述永明播越之臣,以旌忠烈。為《寶慶府志》百五十七卷、《武岡州志》三十四卷。衡陽王夫之,明季遺老,國史儒林傳列於冊首,而邦人罕能舉其姓名,乃旁求遺書,得五十餘種,為校刊者百八十卷。瀏陽歐陽文公玄全集久佚,流俗本編次失倫,為覆審補輯若干卷。大儒周子權守邵州,錄其微言,副以傳譜之屬,為《周子遺書》若干卷。所至厘定祀典,褒崇節烈,為《召伯祠從祀諸人錄》一卷、《朱子五忠祠傳略考證》一卷、《五忠祠續傳》一卷、《明季湖南殉節諸人傳略》二卷。嗚呼,可謂勤矣!蓋千秋者,人與人相續而成焉者也,惟眾人甘與草木者伍,腐而腐耳。自稍有智識,即不能無冀於不朽之名。

智尤大者,所冀尤遠焉。人能弘道,無如命何,或碌碌而有聲,或瑰材而蒙垢,或佳惡同時同位同,而顯晦迥別,或覃思孤詣,而終古無人省錄,彼各有幸有不幸,於來者何與?先生乃舉湖南之仁人學子,薄技微長,一一掇拾而光大之,將非長逝者之所託命耶?何其厚也。

先生生於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卒於咸豐元年閏八月二十五日,春秋七十有五。曾祖元臣,祖勝逵,父長智。妻曹氏,仁厚淑慎,里黨欽之。妾何氏。子二:琳,廩貢生,候選訓導,前卒;琮,道光丁酉科拔貢生,癸卯科舉人。父歿後一月,以毀終。女子子三人。孫四:光黼、光緗、光紱、光組。曾孫大程。自先生以名儒篤行昌其家,群從子姓,皆孝友力學,兄子瑤尤賢而能文章。先生之書,其不繫於《湖南文獻》者,又有《南村草堂詩鈔》二十四卷、《文鈔》二十卷、《易述》八卷、《毛詩表》二卷、《校勘玉篇廣韻札記》二卷、《自訂年譜》二卷,瑤皆敬謹弆藏,其未刊者皆寫定,可傳於世。先生內行完粹,教澤在人,瑤所為行狀甚詳,此故不著,獨著其治詩之精,與其有功於鄉先哲者,揭於墓道,以式鄉邦,而訊異世。

該墓表由曾國藩撰文(《曾國藩全集》有收錄)、左宗棠書寫並篆額。是曾、左二人唯一聯手創作的作品。墓表拓本由新化劉氏後人收藏,鑑於鄧先生故居南村草堂業已倒塌,願轉讓拓本,籌資重建草堂。

故居

鄧顯鶴的故居"南村草堂"為庭院式二重堂木質結構平房,建築屬穿斗式硬山頂,距今二百餘年,占地面積600餘平方米,前堂與後堂相隔5米。原為三棟木房,現存二棟(因文化大革命拆除了一棟)。以"南村草堂"為中心,方圓500米之內,有幾處景觀,可供人旅遊、休閒、觀賞。

景點一:石刻字體

"招隱""桂莊""棲真" 石刻字體

在"南村草堂"附近的山岩上,有湘皋先生拓摹書寫的三處石刻,現完好無損。一處是宋·張宣公所書的"招隱"二字,寫於淳熙五年戊戌公元一一七八年,距今已827年。此二字是湘皋先生從桂林隱崖上拓摹後,在道光丙午長至後一日,刻於其屋後的龍泉山石壁上。二、三處,在葉公山石壁上,刻有"桂莊"、"棲真"四字。(此六字由來已載166年前的《新化縣誌》三十五巻,藝文三)。古代書法,無價之寶,蔚為壯觀,值得觀賞。

景點二:白崖新霽

以湘皋詩文《白崖》"懸崖孕層冰,吐出皆瓊屑。一片空白胸,人世無此潔。"為引,在梓木沖西,由鄧家坳蜿蜒而上,有石山焉,稱"白崖嶺",石質潔白,晶瑩似玉。身臨其境,猶如仙境之中。如從遠處看白崖嶺,在方圓30公里內,都可見到"白崖"與雲朵共舞。

景點三:龍牙洞

在南村草堂對面100米處,有一個洞。因洞口崢嶸,龍牙森列,故以"龍牙洞"為名。咸豐年間,長沙馮樹堂孝廉卓來游南村草堂,隸書其額"龍牙洞"三字,鄧氏南村公外祖毛松鄰老人為賦詩鐫其壁。鄧湘皋先生亦以《龍牙洞》為題,賦詩一首:"乖龍慣遭謫,蛻此蜿蜒跡。風雨何時歸,腥涎滿四壁。"

景點四:雙井龍泉從南村草堂走50米,有石山焉,其趾有泉,山亦因之得名,稱"龍泉山",先人即地掘泉,水色湛藍,清亮如鏡。井外溝渠四達,引以灌溉附近之田壤,觸之清涼,汲之泡茶,香甜爽口;盛夏冷飲,其寒透骨。 為此,湘皋先生以《雙井》為題賦詩一首:"清絕清湘源,萬里分一派。汲得雙井泉,欲下涪翁拜。"景點五:龍泉池硯(又名鄧家水庫)

雙井、龍牙洞流出的清澈泉水匯入龍泉池硯。1953年興修水利,已建成了水面積達250多畝的鄧家水庫,灌溉5000多畝良田。水庫如予以開發,除可供釣魚愛好者垂釣、休閒外,還可供戀人劃遊艇談情說愛……

參考資料

  1. 鄧顯鶴年譜,知網空間,2007
  2. 鄧顯鶴:芒鞋上的湘學,婁底新聞網,2014-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