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鄧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鄧淵

鄧淵 (北魏官員)

鄧淵(?~403年),字彥海,雍州安定郡(今甘肅省涇川縣)人。北魏大臣、史學家,前秦名將鄧羌之孫。

鄧淵博覽群書,長於卜筮。道武帝擊敗後燕,擢為著作郎。出任蒲丘縣令,肅清盜賊。入為尚書吏部郎,配合尚書崔玄伯制定朝廷禮樂。天興五年(402年),參與柴壁之戰,賜爵下博蕭子,加號中壘將軍。

天興六年(403年),受累於和跋案,坐罪賜死。著有《代記》。

人物生平

鄧淵其祖父為前秦名將鄧羌。淝水之戰後,慕容垂起事反秦,其父鄧翼被挾裹至鄴城,遂居於後燕。拓跋珪破燕後,鄧淵降順北魏,擢為著作郎,後出為薄丘令,入為尚書吏部郎,參與制定北魏早期的朝儀、律令、音樂的制定工作。又隨拓跋珪出征平陽,以功賜爵漢昌子,改下博子,加中壘將軍。

鄧淵博覽經書,長於易筮,又了解鮮卑舊事,因此,從為著作郎起的十年間,潛心將鮮卑人口耳傳聞的《代歌》進行記錄整理,並記注的拓跋珪事跡,寫成記錄拓跋部落「祖宗開基」、「君臣廢興」的一代國史——《代記》,保存了北魏歷史不少珍貴資料,於天興六年被拓跋珪賜死,和跋因事被誅,鄧淵的堂弟鄧暉與其交好,和跋的子弟逃奔長安,降了後秦,風傳鄧暉為其提供了逃跑的機會,拓跋珪以鄧淵知情不報,賜淵死,時人咸愍惜焉。

和跋之死另有隱情,子弟的叛逃也屬於正常避禍,與鄧暉有無關係很難確定,鄧暉與鄧淵又分族別居,而拓跋珪卻因此殺了鄧淵,理由非常不充分,後世的研究者認為鄧淵之死非因和跋之事,而是著作《代記》時,有暴露拓跋部「舊惡」之嫌,得罪了拓跋珪,鄧淵實為北魏「國史案」被殺的第一人。

歷史評價

魏書》:「鄧淵貞白幹事,才業秉筆,禍非其罪,悲哉!」

家族成員

祖父

鄧羌,前秦名將,官至車騎將軍、使持節,封真定郡侯。

父親

鄧翼,初為前秦河間相,後歸順後燕,官至建武將軍、趙郡內史等,封真定侯。

兒子

鄧穎,官至散騎常侍,襲封下博子。

鄧權,鄧穎之弟,官至龍驤將軍、豫州刺史,封新野侯。

鄧顥,鄧權之弟,官至中書侍郎。

孫子

鄧怡、鄧宗慶、鄧靈珍、鄧靈奇。

曾孫

鄧良奴、鄧伯忻、鄧羨、鄧恭伯。

玄孫

鄧纂、鄧獻、鄧儼、鄧躋。

來孫

鄧孝緒。[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