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鄒伯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鄒伯奇
原圖鏈接
出生 1819年8月5日 -1869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中國照相機之父」
職業 學者、物理學家
知名於

中國近代科學先驅 發明、製成中國第一台照相機

自創地圖繪製法

鄒伯奇

鄒伯奇(1819年8月5日 -1869年 )[1]廣東南海縣大瀝鎮泌沖人,幼名汝昌,字一鶚,又字特夫、征君。中國清代物理學家學者、中國近代科學先驅 [2]

鄒伯奇17歲的時候開始研究光學。到了1844年製成照相機,鄒伯奇也因而被世人稱為「中國照相機之父 」。他還製造過望遠鏡、顯微鏡、七政儀等,同時又是近代墨學研究第一人[3]

鄒伯奇絕大部分的遺稿及自製的儀器都留給了後人 。鄒伯奇一生著作很多,但大多數是未完成稿。他逝世後,學者陳澧從其遺稿中選一部分,以《鄒征君存稿》為書名,與《鄒征君遺書》同時刊出,傳播於世。

人物生平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鄒伯奇出生在南海泌沖一個教書人家,父親和外祖父都是學養深厚的「數學愛好者」,因而給了他當時少有的數理啟蒙教育 。10歲時被身為南海儒林知名詩人的外祖父接到家中,教他《周易》、《九章算術》等,為鄒伯奇日後研習西方文化和科學知識埋下了興趣的種子。後來,鄒伯奇又曾經拜酷愛算術的梁序鏞為師,在承教儒家經典的同時,跟隨梁序鏞學習了大量古代數學知識 。

道光十五年(1835年),17歲的鄒伯奇因讀《夢溪筆談》中塔倒影與陽遂倒影同理,他開始對透鏡成像的研究發生興趣。發現古代「諸經義疏」中的算學錯誤後,就開始孜孜不倦研究數學,而人們司空見慣的湖光塔影,又使他一頭扎進對光學的研究中 。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鄒伯奇發明、製成了中國第一台照相機。設計了攝影繪地圖法 。他還寫了《度算版釋例》,說明「度算版」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鄒伯奇撰寫的《攝影之器記》成為世界最早的攝影文獻之一 。

三年(1853年),他設計製造了「對數尺」,該尺有多種功能,除一般的計算之外,還能作氣節、天文、體積等計算 。

咸豐七年(1857年),鄒伯奇任學海堂學長,與經學大師陳澧過從甚密,陳常請鄒伯奇為他解決學術難題 。

同治三年(1864年),進行了攝影繪地圖法的實地繪製。郭嵩燾特疏將鄒伯奇推薦給朝廷,鄒伯奇稱病推辭。曾國藩在兩江視察時,希望讓鄒伯奇上海機器局旁設的書院教書,亦未成 。

同治四年(1865年),廣東巡撫郭嵩燾聘請他主持測繪《廣東沿海地圖》。鄒把自己創立的「以圓繪圓」法改進為橢圓畫法。他認為,地球兩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小,是橢圓形的,在測算時,應「以橢圓曲率算之」。使繪圖技術趨於準確 。

同治八年(1869年),因病逝世,葬於故鄉南海縣泌沖 。

主要成就

玻板照相術

鄒伯奇的攝影器也就是照相機。只要有感光化學物和配置感光板,照相即可成功。根據學者的調研,鄒伯奇解決了這些問題 [10] 。 在鄒伯奇的一篇散存文章中,述及了攝影機的濕板照相法和濕板照相的操作過程。鄒伯奇還留有一頁散稿,記述了有關這些化合物的藥料配方。在這個藥料配方中,鄒伯奇是最早定名了「硝酸」、「鹽酸」、「醋酸」三類酸性物質。這批藥料從19世紀50年代起都可以在澳門購買,但鄒伯奇多以本地產原料配製 。

在藥料配方中,雞蛋膠是玻璃攝影術中極為重要的化學物品,其主要成分是蛋清(即蛋白)。戴念祖說,其中,「氣水」可能是蒸餾水,加明礬,是以之淨化水質。將蛋清、少量食鹽加純淨水以筷子打勻(攪打時間不宜過短),刮去浮沫,再打,將絲縷打化,再倒入盆中澄之。俟清之後,傾入瓷盤或玻盤中待用。這蛋清能稱為玻板或紙面的令人滿意的銀鹽載體。將玻板或紙的一面細心地放入盛有蛋清的瓷盤中,使其均勻地黏連蛋清之後,再將其置於銀鹽溶液中,使之均勻地附着着銀鹽溶液,因而就製成了銀質陽面板或紙(或膠片)的正片。早期玻璃板照相術遲遲未成功,就是因為未曾發現蛋清膠及其耐心細緻的操作法。但是,每種藥料的數量,鄒伯奇沒有詳盡的記錄 。

鄒伯奇以他自製的照相機和感光化合物拍了許多照片。其中一塊自拍像玻璃底版珍藏在廣州市博物館。1973年,戴念祖用這底版沖印了極為清晰的鄒伯奇相片 。

此前的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製成了第一台實用的銀版照相機,它是由兩個木箱組成,把一個木箱插入另一個木箱中進行調焦,用鏡頭蓋作為快門,來控制長達三十分鐘的曝光時間,能拍攝出清晰的圖像。鄒伯奇的相機發明與此相去不遠。有研究者指出,目前並沒有證據證明鄒伯奇的相機曾經參考了達蓋爾的發明,所以很有可能他是獨立完成了相機的發明 。

地圖繪製

鄒伯奇另一個突破性的成就,就是將他的研究成果運用到地圖繪製上來。在地圖繪製方面,經線緯線的繪製在當時是一個高難度的問題。儘管地球球形說在15世紀末已經得到了西方的廣泛認可,但是清代聽說到這個信息比西方整整晚了200 多年,當時甚至仍有多數壓倒少數的聲音反對球形說。而當時已經是科學先行者的鄒伯奇卻是欣然接受了這個理論,並迅速進行研究 。

鄒伯奇認為,「用半度切線法,內密外疏,與實數不符」。他研究出用曲線表示經緯線的畫法,因為地球是圓形的,「以圓繪圓,其形乃肖也」。鄒伯奇摸索出用曲線來表示經緯線的畫法,也開始設計和運用攝影來繪製地圖,他的攝影繪圖為古老的中國實地實測、勘測地表地質打開了一扇塵封之門,他也成為了現代地圖繪製的科學先驅 。他先後用自己的方法改繪了當時最具權威的全國地圖《皇興全圖》(共66幅),成為了當時最為「洛陽紙貴」的地圖。另外,他率領弟子繪製的家鄉地圖《廣東省地圖》、《南海縣地圖》、《潯岡州地圖》 [6] 。 鄒伯奇又從耶穌會士傳入中國的測量著作中有關「以平鏡測高」的幾何原理得到啟發,立即將景畫器用作繪製地圖和平面測量。《攝影之器記》就繪圖與測量方法也留下了很具體的說明。同時鄒伯奇也清楚知道,畫紙必須處於物鏡焦平面上,因此,被畫之物或地域不宜太分散、遠近相差太大,這才能使所「畫與當面景色無少異」由鄒伯奇指導其弟子們繪的《潯崗洲圖》、《桑圓圍全圖》等,都是以此攝影法測繪的。這攝影繪圖為現代空中測地圖、勘測地表地質打開了技術之門 。

-==其它領域===

在物理學方面,著有《磬求重心術》、《求重心說》、《格術補》等,分別論述力學和光學問題;在數學方面,著有《乘方捷術》三卷,第一卷講乘方和開方,第二卷講對數,第三卷為乘方、開方、對數之應用;在天文學方面,鄒伯奇繪製過《赤道南恆星圖》、《赤道北恆星圖》,製作過「天球儀」、「太陽系表演儀」。在鄒伯奇的時代,中國學術界對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還有爭議,鄒伯奇製作的儀器,以太陽為中心,顯示出進步的天文學思想。他還用天文學理論,考證了中國古籍中關於天文學現象論述的正誤,寫了《夏少正南門星考》等論文十幾篇,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在儀器製作方面,他還研製了「渾圓水準儀」、「水銀溢流式水準器」、「風雨針」(氣壓計兼測高儀》等 。 在地理學上,他率先採用經緯法畫出了全國地圖,並將經過北京的一條經線定為本初子午線 。

編印著作

鄒伯奇一生「好覃思而懶著述」,留下的成書寥寥,大量遺稿只為備忘而記,很不系統 。鄒伯奇在世時沒有經濟能力為自己出書,直到他去世後,鄒伯奇的部分書稿在廣東一些學者的資助下,才得以印刷流傳 。

鄒伯奇的遺作主要編印為《鄒征君遺書》、《鄒征君存稿》,在他身後名聲鵲起。其中最重要的《格術補》,由湖南長沙名士、數學家丁取忠主持重印,邀請殷家儁補註,最終由認識鄒伯奇的王闓運出資完成湖南白芙堂本刊印事務,是公認的清末中國科技代表作之一。他最有影響的是一片短文《攝影之器記》,是中國通用了的「攝影」一詞的開創之作 。

人物紀念

伯奇公園

伯奇公園位於泌沖村建設大道和伯奇南路交叉口地方,泌沖村和廣州只是一水之隔,所以從黃岐鎮前往廣州的客車很多經過這個路段。伯奇公園占地4227平方米,於1994年秋奠基興建1996年10月落成。通過各方面的支持和資料搜集,伯奇紀念室的資料不斷完善,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參觀 。

由於曾經的鄒氏宗祠早已經完全被拆了,不復存在了,連一個磚頭都不剩。1994年,族人只能在伯奇公園內新建一個宗祠 。

1994年,在鄒伯奇曾孫鄒孟才的帶領下,泌沖村在村旁修建了一座伯奇公園,用以紀念先祖功績。伯奇公園內綠樹成蔭,中間有一「伯奇銅像「,這四個字的落款為前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所題

1999年,泌沖村希望在公園內建立一鄒伯奇銅像,村民認為,鄒伯奇在中國科學史上留下重重一筆,梁啓超曾贊其為「豪傑之士「,為其題字的也應該很有分量才行。正好,泌沖籍的原南海政府官員去北京開會,受到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的接見,當時這位官員想起銅像一事,向鄒家華提起題字一說,並向他做了簡介,鄒家華副總理認為鄒伯奇很偉大,他很高興,當即同意題字

伯奇杯

為了紀念鄒伯奇的重要貢獻。中國攝影家協會、廣東省攝影家協會、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主辦「伯奇杯」全國創意攝影大展,此大展已成為廣東乃至全國的重大攝影品牌活動 。

其它

大瀝持續3年舉辦伯奇杯全國創意攝影大展,並成功創建了「省攝影之鄉」,通過大賽打響了鄒伯奇攝影文化品牌 。

2013年12月,大瀝鎮正式推出「中國伯奇」網,讓市民進一步了解伯奇文化及其精神 。

視頻

參考來源

  1. 鄒伯奇(1819年8月5日 -1869年 ),www.52lishi.com/a...- 2020-6-11
  2. 廣東南海縣大瀝鎮泌沖人,幼名汝昌,字一鶚,又字特夫、征君。中國清代物理學家學者、中國近代科學先驅 ,搜狐, www.yuwen360.com/mi...- 2021-12-26
  3. 他還製造過望遠鏡、顯微鏡、七政儀等,同時又是近代墨學研究第一人,知乎 - www.zhihu.com/q...- 20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