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達信大帝
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ตากสินมหาราช
波隆羅闍四世
暹羅國王
在位 1767年12月28日—1782年4月6日
加冕 1767年12月28日
前任 厄伽陀
副王 因他拉披他
繼任 拉瑪一世
出生 1734年4月17日
22x20px 暹羅阿瑜陀耶王朝阿瑜陀耶
逝世 1782年4月7日(1782-04-07)(47歲)
22x20px 暹羅吞武里王朝吞武里鄭王宮Phra Racha Wang Derm
配偶 巴博里乍
子嗣 21個兒子、9個女兒
朝代 吞武里王朝
父親 鄭鏞(原名鄭達)
母親 諾央

達信大帝[lower-alpha 1] ,即波隆羅闍四世 ,是泰國吞武里王朝建立者和唯一一位君主,1767年至1782年在位。原名 ,又名鄭信鄭新[lower-alpha 2]鄭國華[lower-alpha 3]鄭國英[lower-alpha 4],是中國、暹羅溷血兒,其父為廣東潮汕人。鄭信在對兩廣總督的呈文中自稱鄭昭[lower-alpha 5],中國文書稱之為「暹羅頭目」、「暹羅國長」[2]

鄭信原為暹羅大城王朝的一名將領。緬甸貢榜王朝吞併暹羅之後,鄭信起兵反抗緬甸的統治,最終驅逐了緬甸侵略者,平定各地割據勢力,於1769年建立吞武里王朝。在位期間,擊退了緬甸的再次入侵,征服了蘭納萬象琅勃拉邦占巴塞,威脅真臘(今柬埔寨)。此外,還致力於推進泰國的教育和宗教學習,並積極同中國、英國與荷蘭展開貿易活動。晚年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擾,引起官員及僧侶的不滿。1782年,在一次宮廷政變中被廢黜。將軍昭披耶卻克里自真臘歸國,平定叛亂之後處決了他,自立為王,建立曼谷王朝

今日的泰國人對鄭信非常尊崇,尊稱他為達信大帝吞武里大帝[lower-alpha 6] 。他也被泰國人認為是泰國歷史上的「五大帝」之一。

早年生活

年幼及受教育

鄭信於1734年4月17日出生在大城府。鄭信的父親名鄭鏞,是大城王朝稅官[3]具有潮汕民系的血統,來自中國廣東澄海(今汕頭市澄海區上華鎮)。[4][5]鄭鏞原名鄭達,在雍正年間南渡暹羅,居大城府華富里,成為一位攤主,致富後改名為鏞。[6]鄭信的母親諾央(นกเอี้ยง)是一名出生貴族的暹羅女子,[7]這也是他後來受到擁戴的原因。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鄭信的母親也是華人。[8]

年幼時,大城王朝的首相默德(Mhud,爵位為Chao Phraya Chakri)即對他印象深刻,將其收為義子,給他取名為「信」(สิน),在泰語中意思是「財寶」。[9]7歲時,開始在一所上座部佛教僧院接受教育。[10]經過7年的學習後,得到義父的推薦,成為一名皇家侍從。他學習了潮州話越南語以及數種印度的語言,並能流利地使用它們。

事業初期

此後,鄭信出家為僧三年,隨後,他侍奉國王厄伽陀。他被派往來興府擔任副府尹,守衛這片處在緬甸威脅之下的地區。後來,他被提拔為總督[11][12],授予披耶達[lower-alpha 7] 的頭銜,從此以後被稱為達信。

1764年,緬甸軍隊襲擊了暹羅南部地區。在瑪哈·瑙亞塔Maha Nawrahta的率領下,緬甸軍隊大獲全勝,直逼佛丕府。鄭信同另一位將軍Kosadhibodhi率軍防禦,將其擊退。翌年,達信成為甘烹碧府總督,被授予「披耶Vajiraprakarn」的頭銜。但他並未前去任職,因為緬甸軍隊攻打首都大城,他很快就被召回負責首都的防衛。暹羅與緬甸軍隊在大城激戰了一年多,在此期間,鄭信遭遇了不少挫敗,但卻越挫越勇。

抵抗和取得獨立

File:Wongwian Yai.jpg
暹羅王鄭信騎馬塑像

1766年1月3日,就在大城淪陷前不久,鄭信率領500名士兵衝出了城市。[13]這一行動從來沒有得到充分解釋,鄭信和他的追隨者如何衝出緬甸的包圍至今仍是一個謎。

1767年4月7日,大城受到大量緬甸軍隊的包圍。大城被毀,暹羅王厄伽陀死去。暹羅全國分裂為六個部分,鄭信控制着東海岸。鄭信聲稱收到了神諭,決定要襲擊並占領春武里府[14]他先與總督和談,要求開城投降,但遭到了斷然拒絕。隨後,他趁夜發動突襲,於1767年6月15日占領了這座城市。[15]春武里府和桐艾府並未遭到緬甸人的屠殺,因而被鄭信選為反抗緬甸侵略的根據地。人們紛紛前來投奔,鄭信的隊伍迅速壯大。[16][17]隨後,鄭信來到了泰國灣東海岸的羅勇府,在那裡他被擁戴為大公[18]

緬甸軍隊徹底洗劫大城之後,對占領這座暹羅的都城並未抱有太大興趣,留下了蘇基(Suki)將軍率領少量部隊占據這座殘破的城市。緬甸人將兵鋒轉向了北方,對中國發起進攻。1767年11月6日,鄭信組織了一支5,000人的軍隊,在激勵下,沿昭披耶河乘船而上,成功地擊退了緬甸軍隊,占領了吞武里,處決了緬甸任命的暹邏人總督東英(Thong-in)。[19]隨後,他大膽地襲擊了駐紮Phosamton(在大城附近)的緬甸軍隊主力,迅速擊敗了他們。[20]緬甸人戰敗潰逃,鄭信在大城失陷的七個月後收復了這座城市。[17]隨後,在通鑾(爵位為「昭披耶卻克里」)的幫助下,打敗了他的對手,統一了全國。[21]

建立首都

Template:空章節

統治

即位

File:KingTaksin's coronation.jpg
達信大帝的登基大典

1767年12月28日,鄭信在吞武里吞武里宮Phra Racha Wang Derm即位為暹羅國王,[22]波隆羅闍四世(Boromraja IV)和帕西訕佩(Phra Sri Sanphet)為王號,然而卻以達信大帝之名為泰國人所知。鄭信之所以沒有回到大城而是選擇了吞武里,是因為吞武里距離大海僅僅二十公里,適宜發展對外貿易。然而終其在位,他一直在鎮壓內亂、抵禦外敵和擴張領土,沒有時間將其建設為大城市。[23][24]

五個分離勢力國家

大城陷落之後,暹羅不再中央集權,陷入了分裂。除了鄭信之外,波隆摩閣Borommakot的兒子貼披碧(Teppipit)占據着東南一帶的呵叻府彭世洛府總督鑾(Ruang)宣布獨立,他的領地延伸到了北欖坡。在彭世洛以北的程逸府,僧侶枋(Ruan)自稱親王。暹羅南部直到春蓬府的各府由那空是貪瑪叻的總督Pra Palad控制,Pra Palad也自稱親王。[25]

在鞏固了自己在吞武里的統治之後,鄭信決定剿滅這些割據勢力。他親自征討彭世洛,卻遭到挫敗,[26]鄭信決定集中力量攻打最弱的一個。1768年,呵叻的貼披碧被鎮壓並處決,[27]鄭信的侄子Chao Narasuriyawongse被任命為總督。Pra Palad被擊敗,被北大年總督逮捕。[28]鄭信赦免了他,將他囚禁在吞武里。

戰爭與叛亂

緬甸入侵

對外擴張

1769年,柬埔寨陷入動盪,烏迭二世(Narairaja)與安農二世(Ramraja)爭奪王位。烏迭在越南人的支持下擊敗了安農。安農自稱國王,並向暹羅請求庇護。這給了鄭信重建暹羅對柬埔寨宗主權的機會。他派遣一支軍隊協助安農歸國掌權,但沒有成功。[29][30]

占巴塞被吞併間接促使鄭信派遣軍隊對抗萬象。1777年,占巴塞國王支持娘隆Nang Rong District總督反抗暹羅王室的統治。鄭信派昭披耶卻克里前去征討,逮捕並處決了娘隆總督。在索拉·辛哈那的援軍的幫助下,卻克里追擊到了占巴塞,將國王Chao O及其攝政逮捕並立即斬首。占巴塞被併入了暹羅,鄭信對卻克里的戰勝非常高興,封他為「Somdej Chao Phraya Mahakasatsuek Piluekmahima Tuknakara Ra-adet」(สมเด็จ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มหากษัตริย์ศึก พิลึกมหึมาทุกนคราระอาเดช),意思是「鎮壓者昭披耶,權力引人注目、令所有城市畏懼的偉大戰士之王」,為有史以來最高的貴族頭銜。

1770年,鄭信發起戰爭,對抗越南阮主在柬埔寨的統治。在經歷過幾場小敗仗之後,暹羅柬埔寨聯軍於1771年和1772年擊敗了阮軍。這些戰敗激起了越南國內的叛亂,隨後叛亂的西山起義軍迅速推翻了阮主政權。1773年,阮主同鄭信達成和解,將他們控制的一些柬埔寨領地歸還給了暹羅。[31]

1771年,暹羅軍隊將安農二世推上王位,烏迭退往柬埔寨東部。兩位王子達成妥協,安農擔任國王,烏迭擔任副王,由Tam王子擔任攝政。然而這一妥協卻是不如人意的,Tam王子被謀殺,副王烏迭突然死亡。不少重要官員認為是安農製造了他們的死,在Talaha (Mu)王子的率領下發動叛亂,1780年將安農抓獲,投入河中溺死。Talaha立烏迭年僅四歲的兒子安英為國王,並自封攝政。這與鄭信的政策發生對立。鄭信派20000人,由卻克里率領入侵柬埔寨,欲立自己的兒子因他拉披他為新的柬埔寨王。Talana在越南軍隊的幫助下在金邊抵抗暹羅軍隊。然而就在戰爭開始之前,暹羅國內發生重大騷亂,卻克里決定率軍回國,將指揮權交給了索拉·辛哈那[32]

在萬象,大臣Pra Woh反叛萬象的親王,隨後逃到占巴塞境內,駐紮在烏汶附近的Donmotdang。Pra Woh向暹羅人投降,但暹羅軍隊撤離之後,Pra Woh遭到萬象軍隊的襲擊,被捕處決。此事件立刻被鄭信當作是對對自己的巨大侮辱,1778年,令卻克里率20000人入侵萬象。對萬象充滿敵意的琅勃拉邦親王為求自保向暹羅屈服,派兵追隨卻克里圍攻萬象。[33]

在圍城四個月之後,暹羅人占領了萬象,將翡翠玉佛Emerald Buddha勃拉邦佛劫掠到了吞武里,萬象親王成功逃脫並開始逃亡生涯。萬象和琅勃拉邦成為了暹羅的附庸國。[34]

經濟、文化和宗教

晚年

泰國歷史學家指出,血統的問題給鄭信不利影響,鄭信開始成為一名宗教狂熱分子。從1781年開始,鄭信逐漸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擾。他認為自己是一尊未來的,期望把自己的血液從紅色變為白色。他開始實踐冥想,甚至向僧侶發表演講。更嚴重地,他要求僧侶授予自己須陀洹的位階,激起了暹羅佛教的教派分裂。[35]拒絕屈服並尊他為佛的僧侶們都遭到降級,拒絕尊崇他的許多人遭到鞭打,罰作卑賤的苦力。[34]

因為戰爭造成的經濟緊張非常嚴重。饑荒、搶劫和犯罪蔓延各地。官場上充斥着腐敗,發生許多官逼民反的事件。鄭信因而用嚴峻的刑罰處罰他們,酷刑拷打並處決高級官員,導致官員們對他普遍不滿。

1782年,披耶·訕卡(Phraya San)發動宮廷政變,將鄭信罷黜[36]強迫他出家為僧。吞武里陷入大規模騷亂,全城充斥着殺戮和劫掠。政變發生後,得知消息的昭披耶卻克里自柬埔寨前線返回,通過逮捕、偵查和懲罰的手段,迅速平定了叛亂。

根據《皇家泰國編年史》,卻克里決定判處鄭信死刑。該編年史稱,鄭信被押到處決地點時,要求見卻克里將軍一面,但被將軍拒絕了。1782年4月10日,鄭信在吞武里宮旁的Wichai Prasit要塞前被斬首,其屍體被埋葬於Wat Bang Yi Ruea Tai。卻克里將軍隨後掌握了政權,自封為國王,稱拉瑪一世,建立卻克里王朝。[37]

而越南史料《大南實錄》則記載,卻克里下令在黎明寺前按照處死皇室成員的傳統方法Execution of Thai royalty處決了鄭信,即將他裝入天鵝絨制的麻袋中,用檀香木棍子活活打死。[38]而另有史料稱被打死於宮中的是鄭信的替身,其本人被秘密送往那空是貪瑪叻山中,直到1825年才逝世。[39]

與中國的關係

鄭信在緬甸入侵的時候同中國清朝建立關係,共抗緬甸。他也派使臣前往清朝,成為清朝的藩屬。

拉瑪一世奪取皇位後,為繼續維持與清朝的宗藩關係,冒認鄭信的兒子,自稱鄭華。

紀念與傳說

File:Taksin tomb.JPG
位於澄海的達信大帝衣冠塚入口

紀念

鄭信是泰國人心目中的五大帝之一(五大帝分別為:蘭甘亨大帝納黎萱大帝、達信大帝、馬古大帝朱拉隆功大帝;他們因其愛民、仁德之心,為後世所懷念。又或者將蘭甘亨、納黎萱、拉瑪五世為三大帝;或者將蘭甘亨、納黎萱、那萊王鄭信拉瑪一世、拉瑪五世、拉瑪九世為七大帝。)

根據泰國史料記載,鄭信於12月28日加冕。自1955年,泰國政府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鄭王節

傳說

  • 泰國華人中流傳着這樣一段傳說:某日暹羅國財政大臣路過鄭信的搖籃邊,看見搖籃盤着一條七錦大蟒蛇,他認為這孩子必為異人,於是收為養子。
  • 鄭信在年幼為僧時,曾同於寺中當沙彌的好友通鑾出寺托缽化緣,見一中國算命老先生。算命先生看了手相告訴他們,他們兩人將成為國王。他們當然沒有認真對待,但後來鄭信果然成為暹羅王,而通鑾也真的成為鄭信的繼承者拉瑪一世[40][41]
  • 鄭信稱王時,在澄海的鄉親搭船去慶祝。離別時,鄭信贈送了18缸禮物給鄉親,千囑萬咐不要中途揭封觀看,回鄉以後再分贈。航行途中,他們忍不住打開看到缸口盛滿鹹菜,大失過望,又打開多缸發現皆為鹹菜,盛怒之下便把十七缸子全丟入海。回到潮州澄海後,眾鄉親都爭相來看剩下唯一的鹹菜缸,才發現鹹菜下面是金銀珠寶[42]
  • 1782年,暹羅大將卻通鑾發動宮廷政變,他處死鄭信,篡位為王,史稱「拉瑪一世」。按照泰國的習俗,殺死國王的血不能留到地上。於是,通鑾把鄭信裝到麻袋裏用檀香木杖擊頭部而死。鄭信死前立下詛咒:「奪我王位者,九世而亡!」這就是困擾泰國王室,並極大影響泰國如今政局的「鄭信血誓」。泰國卻克里王朝的第九代泰王蒲美蓬·阿杜德,史稱拉瑪九世, 深受民眾愛戴。第十代泰王瑪哈·哇集拉隆功,拉瑪十世是個出名的花花公子。[43]

家族

鄭信有21個兒子和9個女兒:[44]

  • 王子 Chui, 即 王子 Template:Link-th (副王)
  • 王子 Noi
  • 王子 Amphawan (即後來的 Mr. Wan)
  • 王子 Thatsaphong (即後來的 Lord Phong Narin)
  • 王子 Narenthra Ratchakuman (即後來的 Lord Narenthra Racha)
  • 王子 Thatsaphai (即後來的 Lord Inthra Aphai)
  • 王子 Suphanthuwong (即後來的 Mr. Men)
  • 公主 Pancha Papi
  • 王子 Sila
  • 公主 Komon
  • 公主 Buppha
  • 王子 Singhara
  • 王子 Lek
  • 公主 Samliwan (即後來的 Chao Chom Manda Samli)
  • 王子 Onnika (即後來的 Mr. Nu Dam)
  • 公主 Praphaiphak
  • 公主 Sumali
  • 王子 Thamrong
  • 公主 Lamang
  • 公主 Sangwan
  • 王子 Khanthawong
  • 王子 Mekhin
  • 王子 Isinthon
  • 王子 Bua
  • 王子 (Unnamed)
  • 王子 Nu Daeng
  • 公主 Sut Chatri
  • 王子 Noi (即後來的 Nakhon Si Thammarat領主)
  • 王子 Thong In (即後來的 Nakhon Ratchasima領主)

此外,拉瑪一世的長女Template:Link-th是鄭信的王妃,不過在1779年先於丈夫過世。

注釋

  1. 或音譯「昭帕達信」。「達」指「達府」,即今泰國北方來興府。
  2. 越南史料《河仙鎮葉鎮鄚氏家譜》稱其為「鄭新」。[1]
  3. 越南史籍《埜史略編紀》卷九:「先是,廣東省潮州府人鄭國華,暹號丕雅新。從前流寓暹羅,襲其父偃業,為茫薩長。」
  4. 越南史籍《大南實錄》中稱其為「鄭國英」,由於《大南實錄》避諱「華」字,「鄭國英」可能是「鄭國華」的避諱叫法。
  5. 「昭」在泰語中意思是「王」。
  6. 或音譯「帕昭恭吞武里」。吞武里即今曼谷的吞武里區。
  7. 「披耶」為泰國貴族爵位的第二等,相當於侯爵。「達」指的是「來興府」。

參考文獻

  1. 武世營《河仙鎮葉鎮鄚氏家譜》,收錄於《嶺南摭怪等史料三種》,239頁。
  2. 《高宗實錄》卷一千三十六至一千一百四十,乾隆四十二年七月乙亥至四十六年九月辛丑
  3. Parkes, p. 770
  4.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 未定義名稱為 Lintner, p. 112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5. Woodside 1971, p. 8.
  6. 朗葦吉懷根Luang Wichitwathakan. 《暹邏王鄭昭傳》. 由許雲樵翻譯 . 商務印書館. : 五. 
  7. David K. Wyatt. Thailand: A Short History. Yale University Press. : 140. ISBN 0300035829. 
  8. Are we them? The Chinese in 20th-century Thai literature and history, pp. 189
  9. RID 1999. RIT. [19 Ma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03). Select สิ and enter สิน 
  10. Wat Choeng Thar's official website. Watchoengthar.igetweb.com. [2010-03-29]. 
  11. Anthony Webster. Gentleman Capitalists: British Imperialism in Southeast Asia 1770-1890. I.B. Tauris. : 156. ISBN 1860641717. 
  12. King Taksin the Great. Wangderm Palace. 2003 [2008-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08-10). 
  13. John Bowman. Columbia Chronologies of Asian History and Cultur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514. ISBN 0231110049. 
  14. King Taksin's shrine. Navy.mi.th. [2010-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02). 
  15. Damrong Rajanubhab, p. 385
  16. Art&Culture ,100. Crma.ac.th. [2010-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22) (泰語). 
  17. 17.0 17.1 W.A.R.Wood, p. 253
  18. Eoseewong, p. 126
  19. Damrong Rajanubhab, pp. 401–402
  20. Damrong Rajanubhab, pp. 403
  21. Eoseewong, p. 98
  22. "Palaces in Bangkok". Mybangkokholiday.com.'.' Retrieved September 25, 2009.
  23. Wyatt, p.141
  24. Syamananda, p. 94
  25. Wood, p. 254
  26. Damrong Rajanubhab, pp. 414–415
  27. Damrong Rajanubhab, pp. 418–419
  28. Damrong Rajanubhab, pp. 423–424
  29. Wood, pp. 257–258
  30. Damrong Rajanubhab, p. 427
  31. Barnes, p. 74
  32.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 未定義名稱為 Wood, pp. 263-264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33. Wood, p. 268
  34. 34.0 34.1 Wyatt, p. 143
  35. Craig J. Reynolds (1920). The Buddhist Monkhood in Nineteenth Century Thailand. Cornel University. , p. 33
  36. Rough Guides. The Rough Guide to Southeast Asia. Rough Guides. : 823. ISBN 1-85828-553-4. 
  37. Nidhi Eoseewong. (1986). Thai politics in the reign of the King of Thon Buri. Bangkok : Arts & Culture Publishing House. pp. 575.
  38. Prida Sichalalai. (1982, December). "The last year of King Taksin the Great". Arts & Culture Magazine, (3, 2).
  39. Wyatt, p. 145; Siamese/Thai history and culture–Part 4 Template:Wayback
  40. พระราชวรวงศ์เธอ กรมหมื่นพิทยาลงกรณ์. สามกรุง. Bangkok: สำนักพิมพ์คลังวิทยา. : 54–58 (泰語). 
  41. 《暹羅王鄭昭傳》第六頁
  42. 泰國吞武里王朝開國皇帝鄭信
  43. 老泰王去世,誰知200年前華裔泰王曾留下血咒「九世而亡!」. 每日頭條. 2016-10-14 [2002-10-11]. 
  44. ธำรงศักดิ์ อายุวัฒนะ. ราชสกุลจักรีวงศ์ และราชสกุล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ตากสินมหาราช. Bangkok: สำนักพิมพ์บรรณกิจ. : 490. ISBN 974-222-648-2 (泰語). 

外部連結

鄭信
吞武里王朝
出生於:1734年4月17日逝世於:1782年4月7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
厄伽陀
大城王朝
暹羅國王
1767年–1782年
繼任:
拉瑪一世
卻克里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