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興(生卒年不詳),字少贛,河南開封人。兩漢之交時著名的儒學大師。

  • 鄭興擅長曆算,喜好古學,尤其對《左氏》、《周官》有研究。
  • 東漢研究《左氏》的人多半出自鄭興的流派,與當時另一個經學家賈逵合稱鄭賈,他們的學術流派被稱為鄭賈之學。

基本信息

姓名    鄭興  
字號    字少贛      
職業    儒學大師  
出生地   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
出生時間  不詳   
去世時間   不詳   
所處時代   兩漢   
主要成就   對《左氏》、《周官》有研究    

人物生平

效忠更始

  • 鄭興精習《公羊春秋》、《左氏傳》,他通過積累知識,深入思考,最終通達書中要旨,同學輩都以鄭興為師。[1]
  • 王莽新朝天鳳年間,鄭興帶着自己的學生跟從劉歆講《左氏傳》大義,劉歆很欣賞鄭興的才華,讓鄭興撰寫條例(著作的義例、體例)、章句(古籍的分章分段和語句停頓)、傳詁(解釋經籍的文字),並負責校正《三統曆》(夏、商、周三歷,劉歆撰)。
  • 公元23年(地皇四年)二月,劉玄在綠林軍的擁立下稱帝,建元更始。公元23年(更始元年,地皇四年)冬劉玄派遣司直、代丞相李松率軍西取長安。李松占領長安之後,任命鄭興為丞相府長史,更始二年二月,派他回洛陽去迎接劉玄遷都長安。
  • 鄭興到了長安接駕入關,但劉玄身邊的綠林軍諸將都是關東人,不願入關,都勸劉玄留居洛陽。劉玄左右為難,難下決心。鄭興就勸劉玄說:「陛下,您是從荊楚一帶起家的,雖有天子的名號,但還沒來得及向天下人施恩惠,而陛下一朝建號登基,關中長安豪傑就群起響應,誅殺王莽,打開城門,在郊外的道路上等着,準備迎接陛下入長安。關中父老這樣做,究竟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天下百姓在王莽的暴政之下受苦太久了,他們思念大漢高祖皇帝的舊恩啊!陛下遲遲不西向入關去安撫百姓,臣擔心百姓與陛下離心,各地的盜賊重新起事。《春秋》上寫齊桓公即位為『齊小白入齊』。為什麼不稱他為侯而只呼其名呢?就是因為他沒有去參拜祖先宗廟的緣故啊!現如,朝廷的大臣們紛紛建議,等到平定了赤眉軍再入關,真是本末倒置啊!假如關中三輔發生叛亂,陛下只能派兵到函谷關一帶防守。到了那個時候,陛下就是想安臥於洛陽,晚上還能夠睡得着覺嗎?」劉玄聽了鄭興的話,就說:「朕意已決,西遷長安。」劉玄遷都長安之後,拜鄭興為諫議大夫,派他去安撫平定關西和朔方、涼州、益州,回朝之後又鄭興拜為涼州刺史。鄭興上任之後,恰逢天水郡發生叛亂,當地郡守被叛亂者殺害,由於天水郡屬涼州管轄,鄭興被按律免職。[2]

託庇隴西

  • 鄭興免職之後本想離開涼州,回到京城,但當時赤眉軍已經入關,向東回長安的道路被阻斷了,鄭興只好向西,去投奔割據隴西的隗囂。隗囂很尊重鄭興,拜他為祭酒,對他虛心禮請,待遇規格很。但是,鄭興心裡以此為恥,經常稱病不起。隗囂為人自大,經常誇耀自己,以周文王自比,想一統天下,就與手下諸將商議,要自立為王。鄭興聽說此事之後,就去勸阻隗囂。隗囂無奈,再次停止了這個計劃。
  • 公元29年(建武五年),隗囂將送自己的長子隗恂入侍洛陽(做人質),在隗恂即將出發時,鄭興向隗囂提出與隗恂一道返回中原故鄉安葬父母。隗囂擔心其一去不回,拒絕了這個要求,只是對其大加賞賜。他不但給鄭興建造了新的住宅,又提高了俸祿地位。鄭興就又去進見隗囂,他說:「從前遭逢赤眉之亂,我因為與將軍是舊日的同僚,所以才敢來投奔您這個才德兼備的人。多蒙將軍收留善待之恩,我們一家才能夠保全性命。我聽說侍親的道理,父母活着時用禮節奉養他,父母死後用禮節安葬他,用禮節祭奠他,遵奉這些禮節,不敢半點違反。如果我因為增加官秩搬遷房舍,而改變想法轉而留下來當官,這說明我是用歸葬雙親的事引誘您給我加官進爵,這樣一個一點也不講禮制的人,將軍怎麼能用啊!「隗囂說「:我就不配挽留老朋友嗎?」鄭興說:「將軍雄踞七郡之地,為羌胡之眾所倚,擁戴本朝。恩德深厚,威權至重。您在隴西,已是封疆大吏,若到洛陽,自然是三公重臣。鄭某隻不過是一個平庸的人,不敢深處不出,留在這裡的話,就憑大將軍一句話,何愁不能飛黃騰達?今後到了洛陽,大將軍只要對聖上推薦一句,鄭某也是一樣當官。所以我決計不會背叛將軍。我是為了歸葬雙親才向您請求歸鄉的,這件事一定要做, 我願把妻子、兒女留下來,我獨自歸葬,將軍又何必猜疑呢?」鄭興提出留下家人做人質,隗囂也不好再說什麼,就說:」好!」隗囂最後不但同意鄭興東歸,還下令為鄭興一家置辦行裝,准許其全家離開天水返回洛陽。 [3]


投奔劉秀

  • 公元30年(建武六年),鄭興回到洛陽,在好友侍御史杜林推薦之下,鄭興被劉秀任命為太中大夫。
  • 公元31年(建武七年)三月三十日,發生了日食。鄭興便上疏道:「《春秋》認為天反時便成災,地反物便成妖,人反德便是亂,亂就妖災發生。往年以來,怪現象連續出現,料想是辦事有缺陷。按《春秋》『魯昭公十七年夏六月甲戍初一,有日食。』古書上說:『日過分而未至(未及夏至),日、月、星三辰有災,於是百官穿着素服,國君不舉盛饌,避正寢過日食時,樂師奏鼓,廟祝用幣於社,史官用語言自責。』現正值孟夏,純乾用事,陰氣未發作,災害更重。國家沒有善政,天意就在日月上表現出來。變咎一來,不可不謹慎,其要害在於針對人心,選擇恰當的官吏。古時堯帝知道鯀不可用而用了他,這是屈己之明,因人之心。齊桓公不計舊仇而用管仲,晉文公回晉國而用郤縠,都是不計私仇,擇人處位的意思。現公卿大夫多推舉漁陽太守郭伋可做大司空,而陛下沒有及時定下來,道路上流言很多,都說『朝廷想用功臣』,功臣用而位置錯了。希望陛下上以唐虞為師,下看齊、晉的做法,來成就屈己從眾的美德,促成群臣讓善的功勞。日月交會,本應在每月初一,而近 年日食,每多在三十日。先時而合,都是月亮走快了點。太陽是君王的象徵而月亮是臣子的象徵,君主亢急那麼臣下促迫,所以走得快了。今 年正月出現繁霜,自那時以來,大多寒日。這也是急咎的懲罰。老天爺對賢聖之君,等於慈父對於孝子,丁寧申戒,想讓他反思政事,所以災變出現,這是國家的福。現陛下高明而群臣惶促,應多想柔克之政,留心《洪範》之法,廣泛聽取意見。」鄭興的這道奏書遞上去之後,所奏之事多被劉秀採納。
  • 劉秀十分迷信讖言,他曾經問過鄭興關於郊祀(古代於郊外祭祀天地 )的事情,並說:「我想用讖言斷定,怎麼樣?」鄭興答道:「臣下不懂讖言。」劉秀怒道:「你不懂讖言,你能說讖言不對嗎?」鄭興見皇上發怒,十分惶恐,就說「:臣對於讖書沒有學過,而不是認為不對。」聽了鄭興的解釋,劉秀的怒意才緩解下來。鄭興多次言政事,依經守義,文章溫和儒雅,但因為他不會用讖言所以不得重用。 [4]

從征巴蜀

  • 公元33年(建武九年)漢軍大舉進攻割據四川的公孫述,劉秀派遣鄭興南下巴蜀,到津鄉去監督征南將軍岑彭、積弩將軍傅俊的部隊。恰逢征南將軍岑彭被刺客所殺,鄭興就擔負起統領岑彭所部的重任,與大司馬吳漢一道去打公孫述。公孫述死後,劉秀下詔讓鄭興留屯成都。不久,侍御史彈劾鄭興在奉命出使期間私買奴婢,於是降職做蓮勺縣(故址在今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交斜鎮來化村)縣令。這時正是喪亂以後,郡縣殘破荒蕪,鄭興剛想修築城郭,修禮教來教化百姓,就因事免職。[5]

退隱授徒

  • 鄭興離開蓮勺以後,不再做官。客居南陽閿鄉講經授徒,三公幾次請他做官都不肯出來,最後在家中去世。 [6]

後世地位

  • 鄭賈之學,在數百年間一直被奉為儒家正統,一直到五代北宋,才逐漸被服、杜之學取代。 [7]

人物思想

  • 鄭興是從今文經學派轉人古文經學派的經學家。是東漢初期反讖緯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對後世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有一定的影響與啟示。
  • 東漢初葉的古文經學派,多受天人感應說的影響,鄭興也未能免俗。例如建武七年三月他就曾因為晦日食上疏。
  • 在這道奏疏中,鄭興以日食天降謫咎,欲人君反政,與今文家的思想殊無二致。但鄭興的思想仍有矛盾。此矛盾表現於他主張有神論而不信讖緯說。
  • 生於讖緯「正宗」統治的王朝而自稱「臣不為讖」,說明鄭興所持的思想為「異端」思想。至於他的思想的自相矛盾,與他在皇帝面前不敢自認「非讖」,則是東漢「異端」思想初期階段的性懦表現。但從他「三公速辟不肯應」的消極不合作與「以不善讖故不能任」的被黜斥看來,已經說明了「異端」思想的悲劇運命。
  • 東漢初期,鄭興與尹敏、桓譚等人反對圖讖,只是依據着五經「以仁義正道為本」的儒家思想來屏棄「奇怪虛誕之事」,而並沒有堅定的無神論世界觀;本質上與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及「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態度,同樣顯示着常識的健康理性的看法。
  • 綜觀鄭興的思想成就,還頗為貧乏,只不過對於王室御用的神學「正宗」顯示出了若干的離心傾向。但對於「正宗」的離心力的出現,則正是「異端」思想的初步;其思想史上的價值並不能因其量少而降低。 [8]

人物評價

  • 《後漢書》:①河南鄭興、東海衛宏等,皆長於古學。 ②昔留侯以為高祖悉用蕭、曹故人,而郭伋亦譏南陽多顯,鄭興又戒功臣專任。 ③建武初,元與桓譚、杜林、鄭興俱為學者所宗。 ④桓譚以不善讖流亡,鄭興以遜辭僅免,賈逵能附會文致,最差貴顯。世主以此論學,悲矣哉! ⑤中世儒門,賈、鄭名學。眾馳一介,爭禮氈幄。 [9]
  • 杜林:①林得興等固諧矣,使宏得林,且有以益之。 ②竊見河南鄭興,執義堅固,敦悅《詩》、《書》,好古博物,見疑不惑,有公孫僑、觀射父之德,宜侍帷幄,典職機密。昔張仲在周,燕冀宣王,而詩人悅喜。惟陛下留聽少察,以助萬分。[9] 

史籍記載

  • 《後漢書》、《東觀漢記》有傳,《資治通鑑注》、《資治通鑑》、《水經注》、《水經註疏》、《漢書》、《後漢紀》、《文獻通考》、《通典》均有相關事跡記載。

參考資料

  1. 《後漢書·鄭范陳賈張列傳》:鄭興字少贛,河南開封人也。少學《公羊春秋》。晚善《左氏傳》,遂積精深思,通達其旨,同學者皆師之。
  2. 《後漢書·鄭范陳賈張列傳》:更始立,以司直李松行丞相事,先入長安,松以興為長史,令還奉迎遷都。更始諸將皆山東人,咸勸留洛陽。興說更始曰:「陛下起自荊楚,權政未施,一朝建號,而山西雄桀爭誅王莽,開關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虐政,而思高祖之舊德也。今久不撫之,臣恐百姓離心,盜賊復起矣。《春秋》書『齊小白入齊』,不稱侯,未朝廟故也。今議者欲先定赤眉而後入關,是不識其本而爭其末,恐國家之守轉在函谷,雖臥洛陽,庸得安枕乎?」更始曰:「朕西決矣。」拜興為諫議大夫,使安集關西及朔方、涼、益三州,還拜涼州刺史。會天水有反者,攻殺郡守,興坐免。
  3. 《後漢書·鄭范陳賈張列傳》:及囂遣子恂入侍,將行,興因恂求歸葬父母,囂不聽而徙興舍,益其秩禮。興入見囂曰:「前遭赤眉之亂,以將軍僚舊,故敢歸身明德。幸蒙覆載之恩,復得全其性命。興聞事親之道,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奉以周旋,弗敢失墜。今為父母未葬,請乞骸骨,若以增秩徙舍,中更停留,是以親為餌,無禮甚矣。將軍焉用之!」囂曰:「囂將不足留故邪?」興曰:「將軍據七郡之地,擁羌胡之眾,以戴本朝,德莫厚焉,威莫重焉。居則為專命之使,入必為鼎足之臣。興,從俗者也,不敢深居屏處,因將軍求進,不患不達,因將軍求入,何患不親,此興之計不逆將軍者也。興業為父母請,不可以已,願留妻子獨歸葬,將軍又何猜焉?」囂曰:「幸甚。」促為辨裝,遂令與妻子俱東。時建武六年也。
  4. 《後漢書·鄭范陳賈張列傳》:帝嘗問興郊祀事,曰:「吾欲以讖斷之,何如?」興對曰:「臣不為讖。」帝怒曰:「卿之不為讖,非之邪?」興惶恐曰:「臣於書有所未學,而無所非也。」帝意乃解。興數言政事,依經守義,文章溫雅,然以不善讖故不能任。
  5. 《後漢書·鄭范陳賈張列傳》:九年,使監征南、積弩營於津鄉,會征南將軍岑彭為刺客所殺,興領其營,遂與大司馬吳漢俱擊公孫述。述死,詔興留屯成都。頃之,侍御史舉奏興奉使私買奴婢,坐左轉蓮勺令。是時喪亂之餘,郡縣殘荒,興方欲築城郭,修禮教以化之,會以事免。
  6. 《後漢書卷三十六·鄭范陳賈張列傳第二十六》:興去蓮勺,後遂不復仕,客授閿鄉,三公連辟不肯應,卒於家。
  7. 《後漢書·鄭范陳賈張列傳》:鄭、賈之學,行乎數百年中,遂為諸儒宗,亦徒有以焉爾。
  8. 第八章 王充的無神論和唯物主義思想 .中國思想通史.2014-05-16
  9. 9.0 9.1  後漢書卷三十六·鄭范陳賈張列傳第二十六 .國學導航。201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