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是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內地區使用的一個行政區劃單位,起源於中國戰國時代。現代漢語中,也常常將某些外國的二、三級行政區劃翻譯為為郡。

郡,由秦朝起,曾作為第一或第二級行政區劃,唐朝之後已經不使用,宋朝人雅稱州為郡,明代以後,士人雅稱府為郡[1]

歷史沿革

郡的設置始見於戰國時期,主要是較大的諸侯國在自己邊疆設立,內地由於不需要雄厚的武力故不設郡,只設縣。當時設郡的國防目的和價值遠遠大於同時期的縣。郡的地位在此時有一定的威懾意義,《史記》記載秦武王的左丞相甘茂認為韓的宜陽縣名為縣、實為郡,難以攻克的觀點。

秦始皇消滅六國統一天下,六國人民並不心服,各地都有駐留兵力的必要,所以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下統縣,成為中國第一個統一王朝的郡縣二級行政區劃設置。西漢由於恢復了一定程度的分封制,所以郡的同級還出現了諸侯王國,以郡、國統縣,仍然是二級制。郡的數量也大大增加,由秦末的約48郡,增加到了漢朝的約102郡。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原來只起監察作用的13個州成為正式的一級行政區,郡成為州以下的二級行政區。此後,歷經三國、東晉、南北朝等分裂割據局面,由於大量增分建制,州郡縣三級行政區劃體系發生重大轉變[2]。最後全國出現了200多個州、600多個郡、1000多個縣,一州只有兩三個郡、一郡只有兩三個縣,介於州縣之間的郡的實際意義幾乎不復存在。

隋文帝在中國統一後,廢除了天下各郡,實行州縣二級制。不久後,隋煬帝又改州為郡,恢復到了秦漢的郡縣二級制。唐朝建立後,再次改郡為州,但到了唐玄宗時又改州為郡,這也是郡最後一次作為正式行政區劃出現。到了唐玄宗禪讓,唐肅宗登基後,再次改郡為州,從此中國不再使用郡的劃分。但宋朝的州則有一個郡名作別名,後來的大理國太平天國等政權亦設置過郡。

戰國郡的長官稱郡守,是高級官員。西漢改稱太守,品秩二千石,仍是重臣,往往與中央政府最高的三公、九卿等職位往互調任。

漢字文化圈以外國家

漢字文化圈中,「郡」在中國大陸、台灣和日本是普遍作為國外行政區劃第二級行政區單位的譯名。在漢字文化圈以外國家「郡」和「縣」通常可以通用。

視頻

郡 相關視頻

漢武帝設置河西四郡,每一個命名都有着獨特的涵義,意境深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