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慶大轟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重慶大轟炸指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4年12月19日,日本對戰時中國陪都重慶進行了長達6年半的戰略轟炸。據不完全統計,在1938~1943年5年間日軍對重慶實施218次戰略轟炸,中國方面則指控日軍1938年2月至1943年9月間出動飛機9513架次,空襲重慶及附近地區200餘次,投放包括細菌彈在內的各類炸彈2.16萬枚,炸死1.19萬人,炸傷1.41萬人,炸毀房屋1.76萬幢。日本對重慶實施的空襲,是由日本陸、海軍航空隊聯合進行的「地毯式轟炸」,是繼納粹德國空軍在1937年4月西班牙內戰中對格爾尼卡平民實施轟炸之後,歷史上最先實行的戰略轟炸。其目的是希望透過製造大量平民殺傷,以瓦解中國軍民的抵抗士氣。

為紀念大轟炸罹難者,重慶市自1998年以來,每年的6月5日,定為重慶大轟炸紀念日,全城拉響防空警報,警示人們勿忘歷史、珍惜和平[1]

發起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後,日本開展對中國的全面侵略。11月,中國國民革命軍淞滬會戰中失利,當時的首都南京被日軍占領陷入危機,國民政府在11月20日起撤往重慶作為戰時陪都。隨後在1938年華北、華中戰場日軍依序將國軍擊退,中國的沿海精華區幾乎被日軍完全占領;依照普通國家的輸贏定義,此時的中國幾乎失去了首都、所有主要對外港口,依照前幾次衝突的經驗法則,日本認為這時候國民政府應該主動向日本媾和。

但是,這次國民政府沒有明確讓步之跡象,撤往重慶之後打算和日軍長期對抗;日軍雖然在1938年對華中精華地帶發動武漢會戰,國庫的財力及作戰部隊的衝力已經幾乎耗盡,日本參謀本部也承認由於受到後勤制約,因此當時沒有能力攻入重慶;要進一步打進四川根據地似乎遙遙無期,在各種壓力下日軍開始尋找各項軍/經手段逼使重慶政府收手,日本方面認為戰略轟炸亦成為一種可能可以成功的作戰方式。

1938年底,日本開始對重慶進行戰略轟炸。雖然中國方面指控日本從1938年2月18日對重慶東南方的廣陽壩機場轟炸為首開戰略轟炸重慶之始,但在1938年日軍尚未攻陷華中據點,且日本並不存在足以自華中沿岸機場長距離轟炸的技術及機型,故對重慶進行空中軍事行動也主要是偵查或式小規模襲擾為主,而非有組織性的大規模航空作戰;1938年10月日軍攻陷武漢後,12月2日後日軍大本營對華中方面軍下令開始向重慶實施「由空中入侵對敵軍戰略中樞加以攻擊同時進行空中殲滅戰」,這項命令公文為「最高指令大陸命第241號」,為日軍正式有組織性對重慶城市地帶進行戰略轟炸之開端,目的是希望震撼作為戰時首都的重慶,打擊中國政府抗戰的意志。

在大本營命令下,日本帝國陸軍部、海軍部才進行直接協調,擬出相關轟炸計劃,目標是「陸海軍航空部隊協同在全中國各要地果敢地進行戰略、政略的航空作戰,挫敗敵人繼續戰鬥的意志」。包括重慶、蘭州等主要城市都被列在戰略轟炸的目標中,但限於機隊規模,足以結合海、陸軍空中兵力轟炸者只有重慶[2]

視頻

重慶大轟炸 相關視頻

抗日影像志 重慶大轟炸
【檔案】重慶大轟炸(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