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量化寬鬆(QE)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量化寬鬆(QE)
量化寬鬆(QE)照片來自

量化寬鬆是一種貨幣政策,由各國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以提高貨幣供應,可視之為「無中生有」創造出指定金額的貨幣,也被簡化地形容為間接「印鈔票」。其操作是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購入國債或企業債券等,使銀行在央行開設的結算戶口內的資金增加,為銀行體系注入新的流通性貨幣。   對於這個政策而言,「量」意味著貨幣供應量,而「寬鬆」則表示很多,旨在增加貨幣供應,降低借貸成本,進而支持整體經濟運作。該政策通常是一般貨幣政策對經濟刺激無效的情況下才被貨幣當局採用,即存在流動性陷阱的情況下,實施的非常規的貨幣政策。[1]

量化寬鬆的實際流程

量化寬鬆最終能夠達至「印鈔票」這一效果,實際上,也不是國家叫銀行開印鈔機多印幾張鈔票這麼簡單。以美國為例,它的量化寬鬆政策,其實是從中央銀行買入當地企業發行的債務開始。

當美國聯儲局從企業手上大手買入債務以後,實際上就等同把資金注入這些企業。企業收到這些資金之後,通常都會選擇把資金存入銀行,令銀行的存款增加。存款增加之後,銀行就能拿出更多錢去借給社會上不同的人士與團體,社會整體的消費力也因此得以促進。[2]

當人們把賺到的錢再存進銀行,上述提到的「存款增加→借貸資金增加→消費力增加」的流程就能繼續循環,最終以乘數效應達至「印鈔票」的效果。

上述的解釋,雖然把量化寬鬆的實際操作流程加以簡化,但相信各位讀到這裡,也能夠明白量化寬鬆並不是單單地印鈔票這麼簡單了。


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

(1)第一輪QE1,實施時間在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規模約1.725兆美元,平均每月逾1,000億美元,主要用於購買1.25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3000億美元美國國債以及1750億美元的機構證券(Agency MBS)。

(2)第二輪QE2,實施時間在2010年11月底至2011年6月,規模約6千億美元,主要用於購買財政部發行的長期債券,平均每個月購買金額為750億。

(3)扭轉操作(Operation Twist,OT),於2011年9月宣布實施,2012年6月再延長至2012年12月結束,期間賣出短期公債(3年期以內),同時買入相同金額的長期公債(6-30年期),因此並未淨釋出資金至金融市場。

(4)第三輪QE3,實施時間在2012年9月起實施,以Agency MBS為購買標的,9月購買230億美元,並自10月起每月購買400億美元,與前兩輪不同的是,QE3沒有明確實施截止日,將持續實施至美國就業市場復甦。2013年1月QE3再加碼,除仍繼續推行每月400億美元MBS的購債,再增加每月收購450億美元長期公債,使每月購債規模增至850億美元。雖然QE3仍沒有明確截止日,但卻加入了退場機制,即美國的預期通膨率高於2.5%及失業率低於6.5%時,將會開始採取漸進式縮減購債規模。

(5)QE退場:聯準會(Fed)決策2014年1月起開始縮減QE規模,每月購債規模減少100億美元至750億美元,包括美國公債和抵押擔保證券(MBS)各減少50億美元;2月宣布購債規模再縮減100億美元到650億美元;4月起每月購債金額減碼至550億美元;5月再減至450億美元;6月繼續削減債券收購規模100億美元,減至350億美元。Fed於2014年10月QE退場,並預計在2015年年中左右升息。

2020年3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Fed宣布將無限量收購美國公債與房貸擔保證券(MBS),重啟QE的資產收購計畫。


歐洲的量化寬鬆政策

歐洲央行(ECB)於2015年1月22日宣布總金額達1.1兆歐元的購債計劃,自2015年3月開始,每月收購600億歐元資產,購買的資產包括各成員國公債、資產擔保證券(ABS)及擔保債券(Covered Bond),。ECB利用貨幣收購各國發行的債券,以壓低公債與其他金融資產的利率,使企業能以便宜成本舉債與投資。

購債額度按各成員國央行在ECB出資比率分配,歐洲央行將在民間銀行、投資與退休基金、保險公司與其他主要公債投資人所交易的次級市場中,買進歐元區成員國公債。ECB購買各國公債的金額,不會超過任何一國未償還公債的33%,且不會超過任何一國新發行公債的25%。

2015年12月,ECB擴大QE規模與購債範圍至地方政府債,實施時間從2016年9月並長至2017年3月。同時降隔夜存款利率0.1百分點,降至-0.3%,為歷史新低。

2018年1-9月,每月購債金額從600億歐元減為300億歐元,維持放款利率為零及負存款利率的政策不變,包括再融資利率為0、邊際貸款利率0.25%、隔夜存款利率負0.4%。

2019年11月起,再度啟動量化寬鬆(QE)計畫,每月購買200億歐元債券,且未設截止日,以刺激低迷的歐洲經濟。[3]

日本的量化寬鬆政策

很多人都會以為美國是量化寬鬆的發明者,但事實上,日本才是最早實行量化寬鬆政策的國家。早在2001年,日本就曾向市場注入過超過36兆的流動資產,希望挽救當時持續疲軟的日本經濟。

而到目前為止,量化寬鬆亦是日本政府沿用的經濟政策之一。例如2019年4月16日,日本中央銀行行長黑田東彥,就提及考慮採取額外的寬鬆貨幣舉措,結果造成日經指數在當日保持了升勢。除了日本之外,量化寬鬆亦被英國以及歐洲央行當作主要的金融政策之一。


影片

甚麼是量化寬鬆QE(Quantitative Easing)?原來不是印銀紙!有甚麼影響?


參考資料

  1. 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08.06.2014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
  2. 甚麼是量化寬鬆(QE)?10.30.2019 天下雜誌
  3. 量化寬鬆(QE)08.21.2020 MoneDJ理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