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金屬陶瓷

金屬陶瓷英文單詞cermet或ceramet是由ceramic(陶瓷)和metal(金屬)結合構成的。金屬陶瓷是一種複合材料,它的定義在不同時期略有不同,如,有的定義為由陶瓷和金屬組成的一種材料,或由粉末冶金方法製成的陶瓷與金屬的複合材料。《辭海》定義為:由金屬和陶瓷原料製成的材料,兼有金屬和陶瓷的某些優點,如前者的韌性和抗彎性,後者的耐高溫、高強度和抗氧化性能等。美國ASTM專業委員會定義為:一種由金屬或合金與一種或多種陶瓷相組成的非均質的複合材料,其中後者約占15%~85%體積分數,同時在製備的溫度下,金屬和陶瓷相之間的溶解度相當小。從狹義的角度定義的金屬陶瓷是指複合材料中金屬和陶瓷相在三維空間上都存在界面的一類材料。

目錄

簡介

WC-Co基金屬陶瓷作為研究最早的金屬陶瓷,由於具有很高的硬度(HRC 80~92),極高的抗壓強度6000MPa (600kg.N/mm),已經應用於許多領域。但是由於W和Co資源短缺,促使了無鎢金屬陶瓷的研製與開發,迄今已歷經三代:第一代是「二戰」期間,德國以Ni粘結TiC生產金屬陶瓷;第二代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添加Mo到Ni粘結相中改善TiC和其他碳化物的潤濕性,從而提高材料的韌性;第三代金屬陶瓷則將氮化物引入合金的硬質相,改單一相為複合相。又通過添加Co相和其他元素改善了粘結相。金屬陶瓷研製的另一個新方向是硼化物基金屬陶瓷。由於硼化物陶瓷具有很高的硬度、熔點和優良的導電性,耐腐蝕性,從而使硼化物基金屬陶瓷成為最有發展前途的金屬陶瓷。金屬陶瓷為了使陶瓷既可以耐高溫又不容易破碎,人們在製作陶瓷的粘土裡加了些金屬粉,因此製成了金屬陶瓷。金屬基金屬陶瓷是在金屬基體中加入氧化物細粉製得 ,又稱彌散增強材料 。主要有燒結鋁(鋁-氧化鋁) 、燒結鈹(鈹-氧化鈹)、TD鎳(鎳-氧化釷)等。由一種或幾種陶瓷相與金屬相或合金所組成的複合材料。廣義的金屬陶瓷還包括難熔化合物合金、硬質合金、金屬粘結的金剛石工具材料。金屬陶瓷中的陶瓷相是具有高熔點 、高硬度的氧化物或難熔化合物,金屬相主要是過渡元素(鐵、鈷、鎳、鉻、鎢、鉬等)及其合金。

評價

金屬陶瓷兼有金屬和陶瓷的優點,它密度小、硬度高、耐磨、導熱性好,不會因為驟冷或驟熱而脆裂。另外,在金屬表面塗一層氣密性好、熔點高、傳熱性能很差的陶瓷塗層,也能防止金屬或合金在高溫下氧化或腐蝕。金屬陶瓷既具有金屬的韌性、高導熱性和良好的熱穩定性,又具有陶瓷的耐高溫 、耐腐蝕和耐磨損等特性。金屬陶瓷廣泛地應用於火箭、導彈、超音速飛機的外殼、燃燒室的火焰噴口等地方。為了滿足電器對觸頭材料提出的各種複雜的,甚至是矛盾的要求,發展了金屬陶瓷材料。它是兩相金屬的機械混合物,每相金屬各相保留原有的物理性能。兩相金屬中一相為難熔相,它的硬度高、熔點高,在高溫和衝擊作用下不變形,在電弧作用下不熔化,因此這相金屬在材料中起骨架作用。這類金屬有鎢、鉬、金屬氧化物等。另一相金屬為載流相,它主要起導電和導熱作用。這類金屬銀、銅等。載流相金屬熔點都比較低,在電弧高溫作用下熔成液體,保留在難熔相金屬骨架構成的空隙中,防止了熔化金屬的大量噴濺,使觸頭電磨損大大減小。以下介紹幾種常用的金屬陶瓷材料:(1)銀-氧化鎘 這種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電磨損、抗熔焊和接觸電阻低而穩定的特點。它被廣泛應用於中等功率的電器中。這種材料具有這些優良性能的原因是: 1)在電弧作用下氧化鎘分解,從固態升華成氣態(分解溫度約900℃),產生劇烈蒸發,起着吹弧作用,並清潔觸頭表面;2)氧化鎘分解時吸收大量的熱,有利於電弧的冷卻與熄滅;3)彌散的氧化鎘微粒能增加熔融材料的粘度,減少金屬的飛濺損耗;4)鎘蒸汽一部分重新與氧結合形成固態氧化鎘,沉積在觸頭表面,組織觸頭的焊接。氧化鎘含量在12%~15%時可以得到最佳性能。如果在銀-氧化鎘中添加一些微量元素,例如硅、鋁、鈣等能進一步細化晶粒,提高耐電磨損性能。[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