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錢灃(清代官員)

錢灃(清代官員) 錢灃(1740年4月26日 -1795年10月30日 ),字東注,一字約甫,號南園,雲南昆明人,清代大臣、書畫家。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進士,授檢討,官至御史。曾疏言和珅軍機,辦事不遵制度,因授稽察軍機處之任。和珅知其家貧裘薄,凡勞苦事多委之,積勞成疾死。書法逼近平原,嘗興酣畫馬識者珍之。有《南園集》。

目錄

人物簡介

錢灃幼時家境貧寒,偶然得到些殘篇斷簡,便熟讀深思,曾入昆明五華書院學習,乾隆三十六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監察御史、湖南學政、通政司副使、江南道監察御史、通政司參議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工楷書,學顏真卿,又參以歐陽詢、褚遂良,筆力雄強,氣格宏大,行書參米南宮筆意,峻拔多恣。後之學顏者,往往以他為宗,如清末翁同龢、近代譚延闓、譚澤闓兄弟等都是學錢灃而卓然成家者。錢灃又擅畫馬,神俊形肖,世爭寶之。其詩文蒼鬱勁厚,正氣盈然,著有《南園先生遺集》。

藝術經歷

以直聞名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進士,授翰林院檢討,歷任國史館纂修官、江南道御史、通政司副使、湘南學政、湖廣道察御史、值軍機等職,時和珅用事,錢灃曾當面指責。又曾上疏彈劾過陝西總督畢沅、山東巡撫國泰等人的貪污營私案,因此《清史稿》中贊他"以直聲震海內"。

錢灃所處時代,是滿朝上下皆學董其昌書法的時代,而惟有他對魯公情有獨鍾。平生仰慕顏真卿為人,書亦法之,得其神而不襲其貌,堪稱學顏第一人。大楷臨摹《顏氏家廟碑》、《告身墨》、《中興頌》、《麻姑仙壇記》、《東方畫像贊》;行草從顏真卿《爭座位稿》、《祭侄文》、《十二意》入手,晚年以顏為本,參以歐、褚筆法,行筆頗為沉着痛快,亦有八面出鋒之勢,蒼勁雄健,耐人尋味;小楷則博採眾家之長,習過王羲之、王獻之、鍾紹京等歷代書家的精品。晚年還得益於褚遂良、米芾書法的精髓。錢書小楷剛健婀娜;大楷筆力遒勁,力透紙背;行書、草書風神獨絕。他學習古人而邁出古人的法度,自成一家。在清代,學顏書的人必先從學錢南園入手。如譽滿全國的另一大書法家何紹基即刻苦研習錢字而卓然成家。 藝術成就 除政聲清廉外,錢灃的書畫名氣亦很大。其書法摹顏、歐、米諸家,而又自成一體,筆力雄勁,結構嚴謹,氣勢開闊。錢灃(南園)的書法,端莊厚實,氣勢雄偉,使人"初見敬而畏之,愈久愈可愛"。也許會有人說,常見的顏體字怎麼會有如此感人的魅力?其實書法作品達到經久耐看是不容易的,要達到較高水平,必須經過會、通、精、化的艱苦歷程。錢南園的書法有此顯著成就,是與他的人品氣質和刻苦磨練分不開的。他為人耿直,敢於當面指責乾隆皇帝的權臣和珅的過失,先後曾上書彈劾過陝西總督畢沅、山東巡撫國泰和布政使與易簡等的貪官營私重案。《清史稿》稱他"以直聲震海內"。五十歲後曾兩次到湖南任學政。他從小愛好書法,遍臨各家,專攻顏體,終身不懈。這與他景仰顏真卿的人品氣質有關。他的性格氣質與顏真卿有相似之處,雖然時代不同,遭遇各異,但剛正不阿,敢於鬥爭的性格是相同的。因此,南園一生專攻顏體不是偶然的。他不僅在書法上有卓越的成就,還是個多才多藝的畫家和詩人。他善於畫馬,當時頗有名聲,人稱瘦馬御史。其畫以馬為主題,尤喜畫瘦馬,風鬃霧鬣,筋骨顯露,神姿逼人,筆墨凝重而傲岸有神。錢灃的詩、文、書、畫、聯都很有名。被譽為"滇中第一完人"。其書法集諸家之長,尤其精於顏體,筆力雄勁。錢灃書聯,結構嚴謹而剛勁清潤,如筇竹寺中二聯,都是珍品。其身後著作《錢南園遺集》、《南園詩存》、《南園文存》等行世。其楷書代表作有《枯樹賦》、《冒雨尋菊序》、《守株圖詩》、《端陽競渡序》,行書代表作有《桂花廳記》等。

人物軼事

錢灃一生最大的亮點是智破山東巡撫國泰的貪污大案,使得和珅庇護國泰的圖謀沒有得逞,給了他沉重的一擊。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月,錢灃直接舉報國泰貪縱營私以及其他種種不法行為。國泰是皇親國戚,權傾一方,為人狠毒,朝中又有和珅撐腰,錢灃只是一個六品監察御史,力量的對比相當懸殊,但他決心以智慧將國泰扳倒。當時,乾隆派戶部尚書和珅、左都御史劉墉與錢灃一道前往山東查辦此案,國泰事先得到和珅的通風報信,早早做了準備,他向商人借來許多銀子,湊足了庫存數量,以掩蓋庫銀嚴重短缺的真相。誰知這一切沒有瞞過錢灃的眼睛,錢灃開封檢查庫銀,發現庫銀多半是商家的雜色銀,與成色十足、色澤明亮的帑銀不符,於是,國泰貪贓枉法、造成國庫短缺的罪行徹底敗露。國泰曾向和珅行過重賄,和珅在確鑿的證據面前也不敢為他開釋。錢灃因此而名聲大振,一年之內,連升三級,出任通政司副使。 錢灃為人剛直不阿,為官清正廉潔,敢於諫議彈劾貪官污吏。先後舉劾山西巡撫畢沅和山東巡撫國泰。錢灃入仕二十餘年,一生與貪贓枉法進行鬥爭,清乾隆年間的三起反貪大案,也就是勒爾謹、王檀望的"冒賑折捐案",山東巡撫國泰貪污案,閩浙總督伍拉納與福建巡撫浦霖的貪污案,他都是積極的參與者。甘肅勒爾謹、王檀望"冒賑折捐案"被揭發後,他抱着除惡務盡的決心,首先彈劾陝甘總督畢沅,認為他作為陝甘兩省政務的最高領導,對此案負有失察之責,乾隆將畢沅的官階從一品降為三品。 [1]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