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防風固沙林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錄

名詞解釋

防風固沙林是指為降低風速,固定流沙,改良土壤而營造的防護林。在風沙災害嚴重地區,通常需先栽植沙生植物,包括灌木及草本植物來固定流沙。如我國有的沙區先在格狀沙丘上設置生物沙障,栽植檸條、沙蒿等固沙灌木,以阻止沙粒被風吹移動,並使沙地濕度提高,有機質增加,使沙地環境得到初步改善。在此基礎上栽植喬木樹種,逐步達到防風固沙,改造沙地的目的。

防風固沙林樹種的選擇要求:

(1)根系伸展廣,根櫱性強,能籠絡地表沙粒,固定流沙。

(2)耐風吹露根及沙埋,有生長不定根的能力,耐沙割。

(3)落葉豐富、能改良土壤。

(4)耐乾旱、耐瘠薄、耐地表高溫或耐沙窪地的水濕及鹽鹼。

可選樹種:女貞、柳杉、水杉、樟樹、冬青、金銀花、錦雞兒、紫穗槐、檉柳…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