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昌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昌族

阿昌族雲南特有的民族,主要聚居雲南省西部地區德宏州隴川縣、梁河縣及潞西市,保山地區的騰衝縣、龍陵縣也有少量分布。隴川縣的戶撒地區和梁河縣的遮島是最集中的地方。    阿昌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阿昌語分為戶撒和梁河兩種方言,大多數阿昌人都會講漢語、傣語,戶撒的阿昌族還會講緬語和景頗語,他們中有不少人能通五六種語言。這大概是阿昌族在歷史上善於同附近的民族交往,不斷向別的民族學習的緣故。

起源和歷史

阿昌族源於古代的氐羌族群,而與南詔、大理國時期的「尋傳蠻」有直接的淵源。唐代文獻中稱為「尋傳蠻」的,即是阿昌族和景頗族的前身。今日所用族稱「阿昌」,則最早見於元代文獻《招捕總錄》、《元史·地理志》等。

阿昌族在發展形成過程中,曾與諸多民族融合。宋元時期,內地商人已進入雲龍一帶阿昌人中。明代在雲南實行軍民屯田,漢族人口大量移入,一部分阿昌人融入到漢族及其他民族中,也有部分漢族融入到阿昌人中,如明軍屯守軍的後代多在當地轉化為阿昌族及其他民族。明清以來阿昌族長期與漢、白、傣等民族交往密切,也多有融合。

阿昌族民間對自身來源有不同的看法。以隴川縣戶撒鄉為例,當地就有「東來說」、「南來說」、「內地來說」等不同的說法。而且部分群眾家還保留着證明他們來自內地的家譜。

根據部分學者的意見,「北來說」和「東來說」是比較可靠的說法,並說明他們與景頗族在歷史上有淵源關係。 這些情況說明,阿昌族雖然人口不多,但他的來源也較複雜,也是一個多元一體的民族。

阿昌族的先民很早就居住在滇西北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一帶,後來一部分遷至怒江西岸,即古代稱作「尋傳」的地區,再逐漸南移,約於13世紀定居於現在的隴川縣戶撒壩子,另一部分則沿雲龍、保山、騰衝遷徙,最後定居於梁河地區。

宗教信仰

戶臘撒地區的阿昌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小乘佛教裡面又分出了很多的支系,阿昌族信奉的是其中的擺總派,「進窪」、「出窪」、「燒白柴」等是他們重要的佛事活動。受漢族文化的影響,戶臘撒地區的阿昌族還信奉道教。梁河、潞西、雲龍地區的阿昌族主要信「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祭「土主」(地鬼)是他們重要的宗教活動。[1]

服飾特點

阿昌族男子一般穿對襟上衣,黑色長褲,出門喜歡背「筒帕」和「戶撒刀」。未婚婦女一般穿短衣、長褲,將辮髮盤於頭頂。已婚婦女一般穿短衣,及膝筒裙,束髻,並用黑布或藍布纏成高達尺許的包頭,戴各種銀飾。也有穿對襟窄袖衫的裙子的。阿昌族男女均喜歡把鮮花插在頭上。

建築特點

無論山區或壩區阿昌族人家的住宅,皆建造為三合或四合院樣式,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房屋一般分為兩層,人居住在正屋,屋內設有神龕、燭台、長桌和火塘,樓下圈養牲畜,廂房和樓上堆放糧食及其他生活資料。木頭皆是阿昌族人家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過去的木框架雖然已經改變為今天的鋼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內壁卻仍然是木料。幾乎所有的阿昌族人家都喜歡在這內壁上鏤刻各種各樣的圖案。[2]

傳統節日

"窩羅"節

"窩羅"節是梁河地區阿昌族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初四,梁河地區的阿昌族從四面八方匯集在一起,圍繞着"窩羅"台方如痴如醉地跳起窩羅舞。

火把節

阿昌族都過火把節,雲龍漕澗阿昌族的火把節在農曆六月二十五舉行,以獻五穀神,祈求五穀豐登為主要內容。梁河、戶撒地區的阿昌族的火把節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

會街節

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 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傳說「個打馬」 (阿昌語,意思是菩薩)在上天取經的路途上,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把經書取到,並決定九月十五日返回人間。阿昌族人民為了迎接「個打馬」的歸來,便紮起青龍、白象,由男女青年收齋米,煮出齋飯供齋。以後,逐漸演變成民族節日。

潑水節

和當地的傣族一樣,阿昌族也過潑水節,潑水節期間是年輕人擇偶的好機會,屆時常常由姑娘家備好八大碗菜餚招待來串親的小伙子。

燒白柴

農曆十二月舉行。為使佛像暖和,各佛寺所屬群眾,晚上在佛寺附近,將木質成白色的木柴堆成"井"字形,燃起熊熊大火,和佛像一起烤火取暖,求佛保佑。

換黃單

農曆十月,各佛寺所屬群眾,將做好的黃單,給佛像換上,並將舊黃單取下,以示虔誠。 [3]

飲食文化

阿昌族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以米飯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製成餌絲、米線作為主食。餌絲食用方便,食用時只需在沸水中稍燙一下,撈出配上佐料即可食用;阿昌族喜吃芋頭,傳說古代慶豐收時,殺狗和吃芋頭必不可少。阿昌族婦女大都會做豆腐、豆粉,常用豌豆做成涼粉供食;肉食主要來源於飼養的豬和黃牛。 以酸辣谷花魚(栽秧時將魚苗放入田內,谷熟後取魚,稱谷花魚)最具特色。醃製的鹹菜、滷豆腐、豆豉常年必備,每餐不少;酒是白族人常年不斷的飲料,婦女常飲用糯米製作的甜酒,有濃郁的酒香和甜味;成年人和老年人多飲白酒。現在大多數阿昌族都已會用蒸餾法製作燒酒。

相關視頻

阿昌族舞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