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隴南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隴南屬亞熱帶向 暖溫帶過渡區、季風氣候,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3個 國家森林公園和2個 國家濕地公園。隴南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是中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文縣白馬人被譽為「東亞最古老的部族」。此外,隴南還是中國主要中藥材和油橄欖產地之一。2018年4月,入選「2018暢遊中國100城」。

歷史沿革

根據武都龍溝發現的「武都森林古猿(Dryopithecus wuduensis)」化石研究報告證明,早在1000萬年前,隴南已是古猿生活的重要地區。

在西和縣長道鎮寧家莊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址,證明隴南人類生活的最早年代可上溯到7000多年前。距今5000—6000年的仰韶文化遺址,在西漢水流域、白龍江流域各地普遍存在,如禮縣高寺頭遺址、武都安坪遺址等。

先秦時期今隴南境內為氐人、羌人和秦人所居。隴南是秦人的發祥地,又是我國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動的核心地區。在禮縣大堡子山發現的秦西垂陵園,證明禮縣是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秦莊公、秦文公、秦襄公等在禮縣紅河一帶建國立郡。

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9年)在今西和縣洛峪建立了隴南第一個行政建制武都道。後又在境內建立西縣(治今禮縣境)、下辨道(治今成縣廣化)、故道(治今兩當楊店)和羌道(治今宕昌縣)等縣級政權建制,屬隴西郡轄。今文縣境屬廣漢郡平道,今康縣境屬蜀郡葭萌縣。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郡治今西和縣洛峪鎮),屬益州刺史部,今隴南境大部屬武都郡;今西和縣北部、禮縣北部為西縣,屬隴西郡;今文縣為陰平道,屬廣漢郡。至東漢年間,武都郡改屬涼州刺史部,郡治先後移下辨、青泥河谷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失守漢中,遷郡治至扶風郡小槐里;今西和縣北部、禮縣北部仍置西縣,屬漢陽郡;今文縣境為蜀國都尉治,後曹操改廣漢屬國為陰平郡。

三國時今隴南境為魏蜀交界地帶,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此「六出祁山」。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武都郡屬秦州轄。蜀漢建興七年(229年)陳式收復武都、陰平二郡,武都治復置下辨。公元263年10月,魏將鄧艾率兵南下。經武都,出陰平,用奇兵陷成都,導致了蜀漢政權的覆滅。

西晉時今隴南境大部屬武都郡,今隴南境北端屬天水郡。東晉至南北朝時期隴南境內先後建立仇池國宕昌國武都國武興國陰平國五個胡人政權,稱為「隴南五國」。南北朝時區劃變革頻繁,地方行政機構比較混亂,今隴南境先後由南朝宋、北魏、西魏、北周統治。北魏太平真君年間武都郡治移至石門(今武都區境內),從此武都郡治始由西漢水流域南移白龍江流域,[1]正始元年(504年)北魏置南秦州於洛峪(今西和縣洛峪鎮),西魏時改稱成州。[6]北周年間,今隴南境內置有武州(今武都區)、文州(今文縣)、康州(後廢,今成縣、康縣)、成州(今西和縣南部)、宕州(今宕昌縣)、鳳州的廣化縣(今徽縣)、兩當縣(今兩當縣)和秦州長道縣(今西和縣北部、禮縣北部)。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廢郡制,以州統縣,今隴南境屬武州、文州、宕州、成州、秦州長道縣和鳳州廣化、兩當二縣轄。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武州為武都郡、改宕州為宕昌郡、改成州為漢陽郡、改鳳州為河池郡(治今徽縣),並廢文州改入武都郡。

唐高祖武德年間復改郡為州,在今成縣置西康州(貞觀元年廢併入成州),並在今文縣復置文州。[6][8]唐太宗貞觀年間設十道,武州、成州、宕州屬隴右道,鳳州屬山南西道,文州屬劍南道。唐玄宗天寶年間又改州為郡。唐肅宗乾元年間再改郡為州。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吐蕃占領今隴南境大部,《清水盟約》簽訂後文、武、成、宕各州盡為吐蕃地,僅剩河池一角。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收復成州,翌年武州收復,後改武州為階州。唐後期文州亦收復。

五代十國時期,今隴南境內置有階州、文州、成州、鳳州河池與兩當二縣等,先後由後梁、前蜀、後蜀、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管轄。期間,宕州仍為吐蕃地。

宋時承前制,階州、成州、鳳州屬秦鳳路,文州屬利州路。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王韶收復岷、宕二州,今宕昌、禮縣、西和縣改屬岷州(治今岷縣),至此隴南全境從吐蕃手中收復。南宋時期關隴一帶為宋金鏖戰前沿,岷州治所移至西和縣。宋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年)宋金議和,因「岷」字犯金太祖名諱改稱和州,因淮西已有和州遂名西和州。紹興十四年(1144年)階、成、文、西和四州隸屬利州西路。紹興三十年(1160年)金大舉攻宋,朝廷命大將吳璘據守隴南。宋寧宗開禧二年(1206年)吳璘之孫吳曦叛宋,四州屬金和蜀國,次年吳曦被殺,四州歸宋。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今隴南境大部被蒙古汗國占領。

元時今武都區、成縣、西和縣、徽縣和兩當縣境,屬陝西行省鞏昌等處都總帥府,分別置有階州、成州、西和州和徽州(元初於河池置南鳳州,後稱徽州);今禮縣、宕昌縣、文縣境,屬吐蕃宣慰司,初置禮店蒙古軍元帥府,後改為禮店文州番漢軍民元帥府,實行土司管理。

明朝時今隴南境均屬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年間文州、西和州、成州降州為縣,與階州、徽州同屬鞏昌府。今宕昌縣、禮縣境改屬岷州衛,後今禮縣境改屬秦州衛,明憲宗成化九年(1473年)始置禮縣。

清朝承明制,今隴南境屬陝西布政使司洮岷道和隴右道。康熙年間陝甘分治,今隴南境均屬甘肅布政使司。雍正七年(1729年)階州升為直隸州,領文、成二縣,轄今武都區、文縣、康縣、成縣、舟曲縣和宕昌縣南部境;同年,徽州降州為縣,與禮縣、兩當縣同屬秦州直隸州。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今隴南境屬甘肅布政使司鞏秦階道。

1913年,階州直隸州改為武都縣,並分置出西固縣。同年,鞏秦階道改稱隴南道,次年又改稱渭川道。1929年,從武都縣分設永康縣,後改稱康縣。[1]1932年4月,習仲勛等人在兩當縣發動兵變,稱為「兩當兵變」。[13]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二、三方面軍突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直插哈達鋪,在這裡制定了揮師陝北,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戰略決策。同年,國民政府將甘肅省劃分為七個行政督察區,除西固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公署駐岷縣)外,今隴南境內諸縣均屬第四行政督察區(公署駐天水)。1942年,成立甘肅省第八行政督察區(公署駐武都縣),成縣、文縣、康縣、西固縣改屬武都。

1949年7月,西北局在西安組建武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武都縣、西固縣、文縣、康縣、西和縣和禮縣;11月25日,國民黨任命王治岐為甘肅省政府主席,撤銷武都專員公署改為省政府;12月9日,武都起義宣告甘肅全境解放。[14]1950年5月,岷縣劃歸武都專區。1951年4月,武都分區行政專員公署更名為武都區專員公署。1954年,西固縣治遷宕昌並改名為宕昌縣。1955年2月,武都區專員公署更名為武都專員公署。1956年,禮縣、西和縣、成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4月,武都專區全境劃歸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恢復武都地區,轄武都縣、康縣、成縣、文縣和宕昌縣。1963年10月,岷縣重新劃歸武都專區管轄,這次調整後,直至1985年6月,武都地區下轄武都、岷縣、宕昌縣、文縣、成縣和康縣。1985年5月14日,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管轄武都縣、宕昌縣、文縣、成縣、康縣、西和縣、禮縣、徽縣和兩當縣,原屬武都地區的岷縣劃歸定西地區管轄;6月1日,武都地區正式更名為隴南地區。[1]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和武都縣,設立地級隴南市,隴南市設立武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3月,隴南市轄1個市轄區(武都區)、8個縣(康縣、文縣、成縣、徽縣、兩當縣、西和縣、禮縣、宕昌縣),全市轄4個街道辦事處、140個鎮、55個鄉(含4個民族鄉),3167個行政村,113個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地處東經104°01′19″至106°35′20″,北緯32°35′45″至34°32′00″。北與天水市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接壤;南抵四川盆地,與廣元市、青川縣、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九寨溝縣毗連;西依甘南高原與迭部縣、舟曲縣和定西市的岷縣;東接秦巴山地,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和寶雞市鳳縣為鄰。全市東西長約237千米,南北寬約230.5千米,土地面積27923平方千米,占甘肅省面積的8.67%。

地貌地形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階梯地形的過渡帶。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岭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

文縣天池

隴南市北部西禮山地呈現低山寬谷的黃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東部徽成盆地介於北秦嶺和南秦嶺之間,長百餘千米,寬數十千米,呈現丘陵寬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為高中山與峽谷地,高峻山嶺與深陷河谷錯落相接,對比顯著,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東南,由大拉梁、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經銀洞山(海拔2468米)、牛頭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斷頭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巒疊嶂,崖壁陡絕,角峰鋸脊,石骨嶙峋。其間河谷幽深狹長,深切曲流十分發育,多急流險灘和瀑布。峽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狹窄的沖積平原斷續出現,其中武都平原綿長近50千米,寬不過1千米。

隴南周邊山峰:北為長江黃河分水嶺之大拉梁和岷峨山,東有甘陝邊界的透馬駒山,西有與甘南相鄰的蔥地山,南為甘川分界的摩天嶺。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縣西北部的天池鄉境內。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

隴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體差別和區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劃分為三個地貌類型區:

淺中切割淺山丘陵盆地地貌區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縣、徽縣、兩當縣三縣全部。西秦嶺分為南北二支伸入本區域,形成南北高中間低凹、長槽形斷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嶺斷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對高差500米左右,為淺切割中山區,地勢平緩,淺山已墾殖為農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養林,植被覆蓋良好。南邊系南秦嶺地壘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對高差500~1000米左右,為中切割中山區。中間系緩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壩地散布于山丘之間,土厚水豐,歷史上就是糧食的集中產地。

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本區域系南秦嶺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東延部分相互交錯地帶,包括康縣、武都區、文縣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處於北緯33度以南,屬亞熱帶邊緣區。這一區域因山勢較高、溝壑縱橫,高山河谷交錯分布,大部分耕地為坡耕地,土層較薄,石塊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氣候條件好,屬南北氣候過渡地帶,兼有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氣候,既能生產糧食,也是紋黨、當歸、紅芪、油橄欖、茶葉、大紅袍花椒等名貴藥材和稀有樹種的理想適生區。

全切割中高山地貌區

本區域包括宕昌縣、禮縣、西和三縣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間,谷峰相對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縣哈達鋪、理川、南陽一帶,禮縣西漢水及其支流兩岸,西和縣漾水河及其支流兩岸等地屑淺丘陵黃土梁峁地形,相對高差小,地勢平緩,河谷開闊,土地連片面積大,有許多山間小平原分布,西禮盆地就在其中。西漢水下游山陡谷狹,山地、旱地較多,土地較為分散,但耕地較多,有大面積的草地和土地資源可開發利用。

水文

隴南江河溪流縱橫密布,境內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岭間,處處溪水跌宕,飛瀑流泉。隴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級支流有白龍江、西漢水等48條,總長1297千米;二級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條,總長4756千米;三級支流有1651條,總長4313千米;四級支流有1312條,總長3428千米,大小河流共3760條,年徑流總量279億立方米,河流密度達到每平方千米0.5條。

主要江河:嘉陵江幹流,流經兩當、徽縣東南部,

境內流程86.2千米,年徑流量2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2556平方千米。 白龍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經宕昌縣、武都區、文縣等兩縣一區,境內流程229.5千米,年徑流量93.8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2萬平方千米。白水江,為嘉陵江二級支流,於文縣石雞壩鄉入境,在玉壘鄉關頭壩匯入白龍江,境內流程107.3千米,年徑流量34.3億立方米,流域面積3040平方千米。白龍江因其與秦嶺、淮河同在北緯33°-34°之間,同屬1月0℃等溫線經過區,此線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凍,因而與秦嶺、淮河同為中國地理上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分界線。西漢水,為嘉陵江上游一級支流,流經禮縣、西和、成縣、康縣等4縣,境內流程205.6千米,年徑流量16.7億立方米,流域面積9569平方千米。[29]

氣候

隴南市氣候在橫向分布上分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

北亞熱帶包括康縣南部、武都南部、文縣東部,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淺山地區。在這一帶有全市兩個熱量高值區,一個是白龍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淺山區,年平均氣溫在2~14℃≥10℃的積溫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積約30萬畝,占全市地總面積的6.7%,屬一年兩熱農業區。另一個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氣溫10-12℃,≥10℃積溫3500-4000℃,耕地面積約為170萬畝,占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7.8%,為兩年三熟農業區。

暖溫帶包括全市的中部、東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海拔在1100-2000米之間,≥10℃的積溫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間,耕地曲積約150萬畝,占全市耕地總面積的33.3%,為二年四熟農業區。

中溫帶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區,主要是宕昌、西和縣大部,武都區的金廠、馬營、池壩,禮縣的下四區等區域。這一區域誨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積溫小於2100℃,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下,耕地面積約100萬畝左右,占全市總耕地面積的22.2%,為一年一熟、三年兩熟農業區。[2]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隴南是甘肅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境內江河眾多,水量充沛,僅年徑流量大於1億立方米的河流就有20多條,且落差集中,季節變化小,開發效率高,發展水利水電事業條件優越,前景廣闊。[31]境內水利理論蘊藏量425萬千瓦,可開發量223萬千瓦,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80多座,裝機34.4萬千瓦,僅占可開發量的15.4%。

隴南又是甘肅水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水資源總量達144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比甘肅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國人均水量(約2700立方米)多880立方米,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植物資源

隴南生物資源種類繁多,境內地形複雜,光熱充足,為各種動植物的繁衍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1.87%,高出了全省30.54個百分點。[32]全市有林地面積175836萬畝,自然生長的樹種多達1300多種,其中珍貴樹種51種;境內生息着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20多種。隴南有中藥材1200多種,歷史上總產量占甘肅省的70%以上,最大出口量占甘肅省90%左右;還有銀耳、木耳、香菇、猴頭菇、薇菜、蕨菜等100多種食用菌和山野菜。

動物資源

隴南境內野生動物種類占甘肅省的一半以上,截至2012年境內有陸生森林動物約28目91科(亞科)430種。其中:有獸類動物7目28科80種,有鳥類動物16目43科280種,有兩棲類2目8科30種,爬行類動物3目(亞目)12科(亞科)40種。水生動物主要有魚類4目8科70種。森林昆蟲類有24目230科2150種,蜘蛛類31科(亞科)200種。其中,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異獸珍禽達20多種,包括世界稀少,中國獨有的「國寶」「活化石」大熊貓、有「美猴王」之稱的金絲猴,以及羚牛、褐馬雞和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鯢、角雉、藍馬雞、白馬雞、雪雞、綠尾虹雉等。其中大熊貓數量占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隴南市現已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產34種,礦產地445處。其中,資源清、儲量大、品位高、有開採價值的金屬礦有鉛、鋅、銻、汞、銅、金、錳、鐵等,非金屬礦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綿延300千米,累計探明鉛鋅儲量超過1300萬噸,預測遠景儲量可達2500萬噸,是中國鉛鋅礦超大型礦田之一,平均品位4.5—12%,為中國第二大礦體,現年產鉛鋅礦含鉛3.08萬噸,含鋅12.95萬噸。銻金屬儲量為14.9萬噸,為中國第三大礦體。黃金儲量已探明190噸,遠景儲量為300噸以上,已探明儲量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礦床20多處,其中文縣陽山金礦探明儲量已探明儲量300噸以上,是中國特大型金礦之一,有望成為亞洲最大的金礦;禮縣的岩金,探明儲量27.8噸,遠景儲量50噸;文縣的砂金,年產量占甘肅省40%以上。

隴南市開發有三大成礦帶:一是橫亘西和、成縣、徽縣等縣、東西長85千米,南北寬7-22千米,總面積約20平方千米的西成鉛鋅礦帶。二是西和崖灣銻礦帶,金屬儲量14.9萬噸,占全國8%,儲量居全國第三。三是白龍江、白水江流域的黃金礦帶,黃金儲量70噸以上,是甘陝川「金三角」礦帶的核心地區,為甘肅省重要的採金基地。[3]

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4.3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2.03萬人,城鎮化率為34.82%。出生率11.27‰,死亡率7.74‰,人口自然增長率3.53‰。

民族

隴南市是一個多民族散雜居地區,有漢族、回族、藏族、蒙古族、彝族、壯族、朝鮮族、滿族等民族。[41]截止2011年,隴南市共有30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7.8%,少數民族總人口為6.13萬人,占總人口的2.2%。其中,回族人口3.9萬人,藏族人口2萬人,分別占全市少數民族總人口的63.6%和32.6%。

文縣白馬人

白馬人是古代白馬氐族的後裔,是隴南特有的部族。白馬氐族群分布在甘肅、四川兩省,但對傳統文化活態傳承最好的是文縣鐵樓藏族鄉、石雞壩鄉和武都區坪埡藏族鄉的儺文化。解放初期被定名為藏族,定名的主要根據是由於白馬人與松藩、虎牙等藏民生活區毗鄰。較長時期以來,白馬人對於自己被稱為藏族,普遍存在意見。學術界也就白馬藏人的族屬問題存在較大分歧。2012年,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對白馬人進行DNA研究後發現,白馬人是東亞最古老的部族,其祖先應該來

經濟發展

綜合

經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445.09億元,同比增長7.4%。

2019年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8.9億元,同比增長5.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6.75億元,同比增長9.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59.43億元,同比增長7.2%。第一、二、三產業對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分別為14.23%、31.12%和54.65%,第三產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7.73:23.98:58.29,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所占比重下降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所占比重上升4.3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下降3.31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隴南是中國主要中藥材產地之一,野生藥材種類繁多,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境內有各類中藥材1200多種,其中名貴藥材350多種,素有「天然藥庫」之稱譽。甘肅出產的五大拳頭藥材中,有四大藥材均以隴南為主產地,尤以「米倉紅芪」、「文縣紋黨」、「宕昌當歸」、「銓水大黃」因其量多質優而名列全國之冠。天麻、黃連、半夏、柴胡、杜仲、貝母、山茱萸、刺五加等都享有盛譽,均為大宗生產。隴南市藥材年產1500多萬公斤,產量占甘肅省70%以上,出口量占甘肅省90%左右。當歸、紅芪、紋黨、大黃、防黨、野黨榮獲國家《出口商品榮譽證書》。

2019年糧食種植面積為348.13萬畝,比上年增長0.41%;油料種植面積41.64萬畝,比上年增長1.29%;蔬菜種植面積50.95萬畝,比上年增長3.91%。全年糧食總產量85.4萬噸,比上年增長2.48%,其中:夏糧31.55萬噸,比上年增長1.42%;秋糧53.85萬噸,比上年增長3.11%。

2019年肉類總產量5.18萬噸,同比下降0.48%;藥材產量15.64萬噸,同比增長12.16%;水產品產量0.13萬噸,同比增長31.92%。

第二產業

2019年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3%。其中:國有企業增加值下降0.9%;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8.4%;中外合資企業增加值增長56.6%。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5.8%;重工業增加值增長9.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95.5%。

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14.7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3.1億元,比上年增長89.3%。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增長11.79%。其中:國有投資增速同比增長11.37%,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75.81%;非國有投資增速同比增長13.12%,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4.19%。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增速同比下降3.97%;第二產業投資增速同比增長35.13%;第三產業投資增速同比增長9.97%。

交通、郵電、旅遊

2019年蘭渝鐵路隴南段222公里。境內公路2721條,其中普通國道5條、國家高速4條,省道39條、省級高速1條、縣道49條、鄉道182條、村道2441條。通車總里程19086.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1.43公里、一級公路2.6公里、二級公路872.56公里、三級公路1059.73公里、四級公路15784.44公里、等外公路795.34公里。全年共完成客運量為3360.41萬人次,同比增長1.89%;完成旅客周轉量為213222.43萬人公里,同比增長1.77%;全市完成公路貨運量為2544.49萬噸,同比增長6.02%;完成貨運周轉量505409萬噸公里,同比增長6.46%;完成全社會運輸總周轉量526731.26萬噸公里,同比增長6.26%。

2019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687816.36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511245萬元、移動業務總量888320.52萬元、聯通業務總量132140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56110.84萬元。全年旅遊總人數達2179.8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3.93%。旅遊綜合收入117.37億元,同比增長27.35%。

國內貿易

2019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3.5億元,同比增長7.6%。分銷售地看,城鎮實現零售額88.0億元,同比增長6.7%;鄉村實現零售額35.5億元,同比增長9.8%。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12.4億元,同比增長10.1%;零售業實現零售額90.2億元,同比增長6.3%;住宿業實現零售額4.8億元,同比增長9.3%;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6.1億元,同比增長12.7%。

對外經濟

據蘭州海關統計,2019年隴南市全年進出口總額為19000萬元,同比下降1.1%。其中:直接出口總額18908.8萬元,同比下降1.6%,進口額91.2萬元。

2019年,隴南市全年共簽約招商引資合同項目77個,簽約資金115.9億元,續建和新建項目到位資金83.4億元,同比增長9.9%,其中:完成省外到位資金76.83億元,同比增長19.82%。

財政、金融和保險

2019年實現大口徑財政收入52.46億元,同比下降12.4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61億元,同比下降6.85%。稅收收入41.14億元,同比下降6.28%,其中:增值稅21.32億元,同比下降4.41%;消費稅4.97億元,同比增長14.49%;企業所得稅5.24億元,同比下降32.89%;個人所得稅1.56億元,同比下降25.1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8.53億元,同比增長6.16%。

2019年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975.74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外匯存款32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0.22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975.52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180.32億元,比上年下降3.1%;住戶存款餘額673.24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698.2億元,比上年增長6%。

2019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貸款餘額

2019年保險費收入15.53億元,同比增長11.53%。其中:財產保險收入6.36億元,同比增長14.08%,人壽保險收入9.17億元,同比增長9.83%。全年賠款2.57億元,同比下降29.96%,其中:財產保險2.39億元,同比增長14.35%,人壽保險0.3億元,同比下降76%。[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9年末學校總數2504所,教職工31453人。其中,專任教師29939人。在校學生數503567人,其中:小學在校生219160人、初中生95110人、高中生55123人、中等職業學校16864人、幼兒園105342人、大專院校11622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67%,初中入學率99.81%。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合格率分別為99.88%、99.82%、93.59%。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7萬人,同比增長2.75%;初中招生3.22萬人,同比下降2.13%;小學招生3.95萬人,同比增長0.51%。各類普通高校在隴南錄取17503人,同比增長12.34%,各類中等職業學校招生8798人,同比下降14.83%。

文化事業

2019年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84個,全年演出2162場,觀眾達38萬人次;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10個,藏書達86.71萬餘冊;博物館17個;文化古蹟國家級8處、省級43處、市級19處;文物藏量9910件,其中:一級文物140件。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9.42%和96.28%;數字有線電視用戶161985戶,同比增長1.72%。

人民生活

2018年,隴南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782元,比上年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12元,比上年增長9.8%。

醫療衛生

2019年末全市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1823個,其中縣級以上綜合醫院35個、中醫院24個、疾病防控中心10個、社區服務中心(站)11個、婦幼保健院(站)9個、衛生監督所10個、鄉鎮衛生院216個。擁有病床位13475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2761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333人、註冊護士4760人、藥師(士)512人、技師(士)646人、其他2509人。

民生保障

2019年,隴南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613元,比上年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34元,比上年增長10.3%。

2019年末全市發放事業保險人數870人,同比下降25%;城鎮職工醫療保險150173人,同比增長1.9%;城鄉居民醫療保險2484508人,同比增長1.5%;城鎮養老保險82788人,同比增長3.28%;工傷保險參保104331人,同比增長37%。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3.6萬人,發放低保金2.07億元;農村低保對象16.94萬人,發放低保金5.04億元。

環境安全

2019年,全市現有環境監測站10個。空氣質量優良指數達99.4%;地表水、飲用水達標率均達到100%;區域內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5.69分貝,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66.46分貝。

2019年,全市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41起,死亡35人,受傷31人,直接經濟損失549.53萬元,事故起數同比下降4.65%、死亡人數同比下降2.78%、受傷人數同比增長6.90%、直接經濟損失同比下降8.76%,發生較大生產安全事故2起、死亡6人、受傷5人,未發生重特大事故,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

2019年,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27起,死亡22人,受傷24人;採礦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6起,死亡4人,受傷4人,直接經濟損失119.8萬元;建築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5起,死亡6人,受傷1人,直接經濟損失396萬元;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起,死亡2人;批發和零售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受傷1人,直接經濟損失33.2萬元;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起,受傷1人。[5]

相關視頻

大美隴南,隴南市武都新區的街景,改變了對隴南的印象!

參考文獻